廖智勇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江西 九江 332020
?
淺析獨立學院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以南昌大學共青學院為例
廖智勇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江西九江332020
摘要: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和就業(yè)形勢的嚴峻,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標準的高標準定位,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作為高校對大學生的客觀評價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進高校的素質教育發(fā)展,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科學合理的測評辦法就尤為重要。本文以南昌大學共青學院為個例,尋找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素質;問題;建議
一、引言
綜合素質考評一般是對大學生的一種評價指標,綜合素質考評的內(nèi)容包括德育測評、智育測評、體育測評和能力測評四個方面,每個類別根據(jù)情況給予一定的比例,再將學生在校的各種活動、學習或者各種競賽給出一定的分數(shù),根據(jù)所占的比例算出總分,然后根據(jù)總分決定學生優(yōu)秀與否,并根據(jù)綜合素質考評來評定獎學金。
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基地,如何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需要的高素質創(chuàng)造性人才,如何適應新形勢,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fā)展,是高等學校面臨的嚴峻問題。筆者認為高校應該以就業(yè)的市場要求為重要依據(jù)來建立綜合素質測評,激勵和引導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成為就業(yè)市場上的佼佼者。
二、目前綜合素質考評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綜合素質考評辦法形同虛設,結果對獎學金無實際效應
目前,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在2014年修訂了《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學生手冊》,并對《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學生綜合素質考評辦法》也進行了修訂。學院對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工作非常重視。每學期初組織各系各班級對每一名學生以班級進行綜合素質的測評,并有明細的考評辦法,按照這樣的考評辦法本應該可以測評出學生的真實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并沒有達到這樣的目的。依據(jù)《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評定辦法》可以看出,綜合素質考評只是作為學生是否可以取得優(yōu)秀學生學習成績獎學金的參考依據(jù),綜合素質測評成績本身在獎學金評選結果中不占有比例,如此以來,各班級在進行綜合素質測評的時候會根據(jù)班級同學專業(yè)考試成績?yōu)橐罁?jù),按照獎學金的排名進行綜合測評,以免影響了本可以獲得獎學金評選資格的同學。長此以往,綜合素質測評失去了它應有的功效。
(二)綜合素質考評無形中阻礙了部分學生干部的發(fā)展
高校學生干部組織是為師生服務的一支隊伍,為學院各部門和老師承擔了大量的工作。在學生干部選拔中,我們本著優(yōu)先選拔品學兼優(yōu)學生的原則,但是在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特別是團學活動,例如:文藝晚會、開展講座等,必然是要用課余時間來完成,勢必影響了學生的課余復習時間,成績較班級不參加任何活動任何組織的同學相比會有差距,距離獎學金也就越來越遠,專業(yè)成績排名前35%的學生才可獲得獎學金。雖然在綜合素質測評中對擔任學生干部的學生有相應的加分,但是為了班級同學能夠獲得獎學金,他們在綜合素質測評中自然會為這部分同學讓路。導致綜合素質本應該很高的同學實際上綜合素質結果并不高。在《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生評選辦法》中,明確要求了參加優(yōu)秀畢業(yè)生的評選,每個學期的綜合素質必須達到班級前25%,而這些學生干部們又與子無緣。長此以往,將阻礙高校學生干部的發(fā)展。
(三)綜合素質考評對學生引導性不強,學生素質發(fā)展不平衡
綜合素質考評辦法的各項指標,本應該成為指引同學們積極向上,培養(yǎng)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發(fā)展性素質等綜合素質的航向標。但是鑒于以上兩點的原因,導致學生并不重視綜合素質測評,對于要獲得獎學金的同學來說,這并不會受到影響;對于不能評選獎學金的同學來講,會質疑獲得獎學金就真正代表綜合素質很高嗎?要不放棄要不覺得無所謂。這樣以來,綜合素質對學生引導性不強,學生素質發(fā)展自然也會不平衡。
三、對完善綜合素質考評的一點建議
(一)綜合素質考評辦法與獎學金評選辦法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成長
《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學生綜合素質考評辦法》和《南昌大學共青學院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評定辦法》之間相互制約性不大,相互依存性同樣不大。要改變以往獎學金的評選辦法,將綜合素質考評結果和專業(yè)學習成績在最終的獎學金評定中各占比例,例如:綜合素質占40%,專業(yè)成績占60%。前提是綜合素質考評辦法客觀可行,不弄虛作假,不能使之形同虛設。這樣綜合的考評體系才有利于培養(yǎng)綜合發(fā)展的大學生,才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的成人、成才。
(二)為學生干部提供參加課余活動的基本保障
大學生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應該是積極向上,活動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的,尤其各個學生組織,他們構建了形式多樣的團學活動。在高校鼓勵學生干部積極投身到各項學生工作中,為廣大師生服務,同時鍛煉和提升了自身交流、溝通、組織協(xié)調(diào)等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在綜合素質考評的過程中,要對學生干部進行科學、客觀、合理的考核,并給予學分,也可以設計第二課堂成績單,提交教務處在相應的實踐課程中加分。給學生干部的發(fā)展提供基本保障,也給學生干部提供發(fā)展機會和空間。
以上是筆者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并就問題提出的一點建議,由于自身學識有限,未能深入研究和探索。但筆者認為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工作作為對學生的評價制度,要能夠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立足于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質量需求的不斷變化,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建立真正科學、規(guī)范、合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考評體系,在考評中做到嚴肅、透明、客觀,使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工作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使大學生在就業(y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田娟.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03:52-54+42.
[2]李明珍,曲長生.論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情報,2007,03:197-199.
[3]孫建軍,鄭建明,成穎.面向21世紀的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06:16-19.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1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