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莊子之“道”*

      2016-02-06 04:59:00
      山西青年 2016年1期
      關鍵詞:自然性莊子

      徐 磊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

      ?

      淺析莊子之“道”*

      徐磊*

      西藏民族大學,陜西咸陽712000

      摘要:莊子的世界,處處充滿著“道”,小到螻蟻,大到天際,仿佛世界就是一個器皿,而“道”就充實其中,所謂“以道觀之”,即從“道”的角度來俯攬世界,觀察宇宙,細見萬物,略看人世。

      關鍵詞:莊子;道;本原性;自然性

      “道”是莊子哲學中的基礎性概念,莊子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道”論,作為哲學概念,《莊子》中的“道”生機勃勃而又順理成章。作為萬物立法者的人,只有通過“體道”,與萬物齊一,“心齋”,無累于外物,才能找回自我的本真,人生才不至于無意義,莊子的道,細細品來,具有濃厚的人生哲學味道。

      一、道生萬物,未始有封

      在老莊看來,道是實在之物,不是主觀臆斷或者邏輯的存在,它是從經(jīng)驗到理性,經(jīng)過深邃的思考、獨自感悟而發(fā)現(xiàn)的客觀的存在。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無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未始有無也者?!?《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

      同老子一樣,莊子對萬物的來源進行了追問,始——未始——未始之前,有——無——無之前——沒有“無”之前。道生成萬物,任何事物的生成逝去都是“道”造成的,它比任何東西都具有本根性。如《知北游》中所述: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倫生于無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莊子.外篇.知北游》)

      在莊子看來,有形之物中的粗大者由有形之物中的精微者生成,但最終是來自于道。莊子的生成思想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謂一致,解釋了道德本根屬性。“‘氣’是萬物統(tǒng)一的基礎,而‘氣’又是道德表現(xiàn)形態(tài),因此‘道’是萬物產(chǎn)生的根源?!盵1]和老子一樣具有本源性存在的意義,不僅派生外物,而且是萬事萬物的根據(jù),決定著天地萬物的發(fā)展。在《大宗師》中有過具體的論述: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于列星?!?《莊子.大宗師》)

      道生萬物,作為莊子思想的基點,他將老子的“道”拓展得更為明確。;他認為,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皆有來源,而“道”卻沒有,因為它本身就是宇宙的根,自己的母體。如引文所言,道自古以來就存在,天地還未產(chǎn)生,它就在,并且是以自己為本,以自己為根的存在著。有——無——無之前,比無更早,無已經(jīng)什么都沒有,什么都不是了,而道更早,道比無更虛無,它已然沒有母體。“先天地生”,“長于上古”,又從時間的維度來考量,因為道以自己為本,在時間上沒有限度,沒有開始也無所謂長久,更無法用古老等詞來形容。這樣來形容“道”,莊子仍然認為不夠,又從天地萬物的視域來進行描述,它指出萬事萬物來源并依賴于道,與老子的道生萬物養(yǎng)之相似。雖然天地萬物屬性各自不同,但都由于得道才可以不同,都是需要道,才得以彰顯其各自的特性。

      從有——無——無之前,始——未始——未始之前,六極與太極之外,時空無邊,生動的描繪了莊子心中“道”的形象,或者說無形無象的,“道”的定位,它早于一切,大于無邊,生化萬物,萬物依賴于它。綜合來說,道為天地萬物之祖,早于萬物,宇宙一切都來源于它,再者,它無形無為,先于古者,道本無封。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

      “道未始有封”,即道從我又不能超越的界限,沒有上下四方的界限?!把晕词加谐!笔钦f,人交流時的話語沒有固定的標準,我們處在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在不同的視域有著不定的立場。為此,莊子舉了八種人事的界限:左、右、倫、義、分、辨、競、爭,謂之“八德”,也就是屬性的意思。道已經(jīng)是大到無邊,小到無內(nèi)的東西了,莊子在這里具體的描繪了“道無封,為是而畛也?!庇钪鎯?nèi)萬物有界限,可劃分、可分辨、可論辯,然而,也有不可分辨,不可論辯者,無界限,不可劃分之物,這便是道,在莊子眼中,道無形無象,與六合之內(nèi)的東西都不同,沒有分界。

      二、道化世界,行于萬物

      道除了生成萬物外,它還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在以道觀物的角度上,莊子的道實際上就是作為整體存在者的世界,“顯然,莊子的道所指的只能是這樣的世界整體,而非通常的心智所了解的充滿各種各樣區(qū)別和變化的世界整體——所謂現(xiàn)象世界?!盵2]從現(xiàn)象層面上看世界中的事物處于不斷變化中,這就是一種整體物化的過程,可以說,道就是這個整體物化的過程。對于道的存在問題,莊子在與東郭子的對話中有所提及:

      “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在屎溺?!?《莊子.外篇.知北游》)

      莊子的道行于萬物,無處不在,但同時又反對道的實體化?!暗佬兄伞?,“已然不知其然謂之道”(《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在物質世界的運行中,道才能呈現(xiàn)出來,已然這樣卻不知其何以如此,就是道。道是事物變化,生生不息的規(guī)律,也就是“一”,然而莊子回答東郭子什么是道的時候。務虛又不離實,道在萬物之上,卻又存在于萬物。道作為人“坐忘”“心齋”后所能通達的境界,不可言喻,因為具體的“在”是陷于時空的點,而道則超越了這些,作為一種獨立的“在”,道寓于萬物之中,不離于物又自非一物。

      相對他物來說,道自然是一種超越于物和時空的他者,這種物物相關而又不是實在的存在者的存在,進入有限,時空區(qū)間內(nèi)的萬物,是種可形而上而同時能形而下的存在。

      “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于監(jiān)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莊子.外篇.知北游》)

      對于“道”在哪里,莊子用務實性的具體之物給予回答,但這還不夠,“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在莊子看來,道是普遍的,無所不在的,“周”、“遍”、“成”三者名稱不同,其實質卻都是同一東西。換而言之,道無所不包,即使污穢如尿溺中也同樣存在著道。東郭子的問題是形而上的,莊子的回答看似形而下,其實只是換了方便的形式,其寓意仍舊是形而上的。對于事事物物而言,道是超越的,但它不是外在的,相對于萬物起源來說,它是一種他物,但對于事物產(chǎn)生過程及其變化,它又是內(nèi)在而然的,以至于道就是所有,因為就存在于他們之間,它們因道而變得有意義。

      “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莊子.外篇.天地》)

      道無所不在,同時,作為整體的道無所謂有無。作為整體世界的道可以說是“一”,當然,它是沒有任何具體形狀的。泰初也就可以等同于“道”或是“一”,直接理解為世界整體,在生成萬物后,道作為整體的世界無所不包,無所不在,支配和決定萬物命運。“它作為一個部分或成分而存在于所有事物之中,而是通過其部分或成分的處處存在,它間接的存在于所有地。”[3]道就是這樣一個于物不遺的存在,無所謂高下,物物者間存在,用張岱年先生的話講,“道即是行于萬物,統(tǒng)會一切殊理之大理?!盵4]可以簡單的說,莊子的道有本源的初始之道,和老子“常道”,行于萬物中,它就是整體所有,存在于各種具體和具體之間。而作為高高在上的根本,它又先天地?;煦缫惑w,無邊無封。這種看似虛無,但又實實在在地存在于萬物的東西,就是莊子的道。

      “道”不能言論,超乎名言,也就成了難以論辯的東西?!按蟮啦环Q,大辯不言?!?《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在莊

      子這里,“辯不若默,道不可聞”(《莊子.外篇.知北游》)道的是非之辯與“道”無言呈內(nèi)在一致性,要得“道”,最好保持沉默,與維特根斯坦的不可命題方式言說十分相似,沉默對待“道”,是“道”對外在之物與成心的超越。當然,這不是說,人就無法把握“道”,在莊子看來,通過心齋、坐忘、神遇等直覺方式,人依舊可以通達“道”。

      三、道之真諦,難言其表

      老子說,“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蓖瑫r又強調(diào),“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钡?,在老子之外,是難以命名的,當你試圖用“道”去稱謂的時候,它就已經(jīng)不是那恒常之道了,“常道”是不可言說的,強行給它一個名,僅僅只是方便人們的認識,實際上,這種名實的形式指引,只是利于人們知道所言及的對象,其言說未必能盡“道”的所有。“言語的問題并非在于根本不適合,而是它們總不是完全適合,只有每個不恰當?shù)谋磉_都被往對立面所平衡,才能幫助我們接近于‘道’”。[5]對此,莊子也做過類似描述:

      “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

      “不稱”說明不可言說,更不可命名。莊子對于道,這樣解釋:真正的道不能用名來稱謂的,真正的分辨也不可言說的。語言有其局限性,不足以表達道的全部?!把赞o而不及”,言語本身擁有局限性,無法通達道,但是,卻能將“引”出來。通過莊子的表達,我們可以得出:道是一個否定性的存在,一個通過不斷否定而得以最終保留自身的存在,否定了言語的表達。

      萬物殊理,一旦到具體萬物,它就是個體中所私有的了。而道不私,不具有私我性,甚至不能夠以任何的“名”來稱謂它?!暗乐疄槊?,所假而行,”既然“道不當名”,“道”不私名,有名就落入有限的局促,有個名,僅僅只是假借,勉強貼在其身上的標號罷了。假借言論,如果言論不足,也只是絮絮叨叨的描繪了具體事物而已。

      道不可言為“道”的重要特質之一,古今釋莊者雖解說方法有異,但整體上是認同這一觀點的。馮契先生在《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fā)展》中,對莊子的言道關系進行了概括:一、抽象名詞不能把握具體事物,“道”未始有封,而人的概念,語言卻是有分界的,“道”一分割,就不再是完整大道了;二、概念是靜止的,難以表達變化;三、概念有限不能概括無限。莊子在本質上認為道不可言,但沉默并非是通達道的唯一途徑,對失落了大道的人們而言,坐忘、心齋、安命、齊物都是體道的過程,對絕對領域的體道境界的感悟與領會,從而來超越偶遇常態(tài)中的流俗之我,走向本真的境域。

      [參考文獻]

      [1]張彩民.莊子研究[M].中華書局,2011.83.

      [2]韓林合.虛己以游世——莊子哲學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7.

      [3]韓林合.虛己以游世——莊子哲學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0.

      [4]張岱年.中國哲學史大綱[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23.

      [5]葛瑞漢.論道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255.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1-0018-02

      *作者簡介:徐磊(1988-),男,浙江寧波人,西藏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國哲學。

      西藏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5年研究生科研項目《<莊子>中的存在主義分析——與海氏生存論元素比較》(MYYJS201501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自然性莊子
      從“福祿壺”看紫砂壺藝術的自然性與中國吉祥傳統(tǒng)
      淺談太極拳與“屋漏痕”
      《莊子說》(二十三)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伍爾芙小說的“真實與自然”
      《莊子說》(十八)
      中老年健康(2016年6期)2016-06-30 11:00:47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談通俗唱法的真實性特征
      戲劇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6:13:51
      上高县| 三门峡市| 错那县| 巴青县| 九龙城区| 梅河口市| 梁平县| 临猗县| 桦川县| 同江市| 唐山市| 鹤山市| 临沧市| 桓台县| 增城市| 罗源县| 旬阳县| 峨眉山市| 舒兰市| 乌兰县| 理塘县| 滦平县| 河南省| 江门市| 阿荣旗| 石渠县| 苏尼特右旗| 望都县| 武宣县| 泸溪县| 东乡族自治县| 马鞍山市| 龙泉市| 盖州市| 岚皋县| 永和县| 泰来县| 荥经县| 荆州市| 福贡县| 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