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民 李紅琴 王競男 鐘 遠
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舌下絡脈瘀滯程度及舌面pH值相關性分析
曹利民 李紅琴 王競男 鐘 遠
急性腦梗死;舌下絡脈;舌面pH值;舌診
腦梗死屬中醫(yī)“中風病”范疇,其臨床癥見不一,變化多端迅速,病理性質多屬本虛標實,肝腎陰虛,氣血衰少為致病之本,風、火、痰、氣、瘀為發(fā)病之標,其病機為氣血逆亂,腦脈痹阻。急性期以標實為主。其病理變化必導致舌象的改變[1]。本研究通過觀測12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舌下絡脈瘀滯程度、舌體pH值,探討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指導臨床實踐。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月—12月本院神經內科住院的全部急性腦梗死(發(fā)病時間在24h內的非溶栓治療)患者120例,男55例,女65例;年齡41~89歲,平均(52.20±13.32)歲;既往有腦卒中病史31例,高血壓病史99例,糖尿病病史45例,缺血性心臟病病史30例;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輕型35例,中型52例,重型33例;中醫(yī)辨證[1]為中經絡者102例,中臟腑者18例。
診斷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排除:(1)舌體短縮,不能伸舌者;(2)出現(xiàn)精神癥狀或多動煩躁者;(3)中臟腑較深,牙關緊閉不能用開口器打開或不能檢查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定 依據(jù)《中國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定量表》[3]對患者進行判定: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0~15分為輕型;16~30分為中型;31~45分為重型。
1.2.2 舌下絡脈瘀滯程度觀察與判定標準[4]在自然光照下,患者張口,舌尖輕抵上腭,使舌體自然放松,舌下絡脈充分暴露,中臟腑患者在患者家屬同意下用開口器打開口腔;觀察舌下絡脈及周圍細小絡脈的顏色、形態(tài)特征,并進行分級;0級:正常,舌下絡脈主干無充盈或稍充盈,但不彎曲,色澤淡紫,長度不超過舌下肉阜至舌尖連線的1/2;1級:舌下絡脈主干充盈、延長,超過肉阜至舌連線1/2,但不彎曲,色澤淡紫-青紫;2級:舌下絡脈主干明顯充盈、延長、迂曲,并見四周樹杈樣分支,色澤深紫;3級:舌下絡脈主干除明顯充盈、延長、迂曲、周圍分支外,分支上并見點狀擴張血管球,嚴重時呈葡萄樣串珠狀,色澤深紫。
1.2.3 舌面pH值測定 使用杭州陸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筆式平面酸度計(pH30),由專人在入院當時測值,患者接受檢測時,要求禁食2h以上,如入院當時有進食史則延時?;颊呱焐鄷r舌面盡量保持松弛平坦,對中臟腑患者在患者家屬同意下用開口器打開口腔,用pH計測舌體中部約前2/3與后1/3交界處作為舌面的pH值。由經管醫(yī)師依據(jù)上述方法評定神經功能缺失程度,舌下絡脈瘀滯程度,記錄pH值。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舌下絡脈瘀滯程度分級關系采用秩和檢驗,舌下絡脈瘀滯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和舌面pH均值比較采用t檢驗,孕<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舌下絡脈瘀滯程度分級關系 120例腦梗死病中,舌下絡脈瘀滯111例,占92.5%,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舌下絡脈瘀滯分級有程度上的差別(孕<0.05),舌下絡脈瘀滯程度分級隨神經功能缺損分型的增高而增加。見表1
表1 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舌下絡脈瘀滯程度分級關系(例)
2.2 急性腦梗死患者舌下絡脈瘀滯程度與舌面pH值的關系 120例腦梗死中,舌面pH均值5.55± 0.91;舌面pH值隨舌下絡脈瘀滯程度分級增加而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孕<0.05)。見表2。
2.3 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舌面pH值的關系 舌面pH值隨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型加重而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孕<0.05)。見表3。
表2 急性腦梗死患者舌下絡脈瘀滯程度與舌面pH值的關系(±s)
表2 急性腦梗死患者舌下絡脈瘀滯程度與舌面pH值的關系(±s)
注:與0級組比較,▲孕<0.05;與1級組比較,△孕<0.05;與2級組比較,*孕<0.05
舌下絡脈瘀滯程度0級1級2級3級例數(shù)9 44 35 32舌面pH值6.52±0.52 5.91±0.46▲5.41±0.59△4.93±0.61*
表3 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舌面pH值的關系(±s)
表3 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舌面pH值的關系(±s)
注:與輕型組比較,▲孕<0.05;與中型組比較,△孕<0.05
?
舌診是中醫(yī)診法的特色之一,《臨證驗舌法》載:“凡內外雜證,無一不呈其形,著其氣于舌……據(jù)舌以分虛實,而虛實不爽焉;據(jù)舌以分陰陽,而陰陽不謬焉;據(jù)舌以分臟腑,配主方,而臟腑不差,主方不誤焉”,由此可見舌診的重要性。凡臟腑的虛實、氣血陰陽的盛衰、病位的深淺、預后的好壞皆可反映于舌。
既往中醫(yī)舌診主要靠中醫(yī)師的目視判斷,其分析取決于醫(yī)生的經驗和知識,缺乏客觀化、定量化的依據(jù),如今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臨床療效觀察方面,對于舌診的客觀化研究,尤其是中風病方面的研究數(shù)量有限。中風病人的舌象變化迅速而明顯,能較客觀地反映病情,觀察舌象對中風病邪性質的判斷、病情輕重的評估、治療效果的評價及預后的判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
舌下絡脈是指位于舌系帶兩側縱行的2條大絡脈。正常其管徑一般不超過2.7mm,長度不超過舌下肉阜與舌尖連線的3/5,基本不見分支,更不見周圍毛細血管,顏色為淡紫色。對于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若出現(xiàn)絡脈瘀滯,如絡脈怒張、延長、曲折、結節(jié)、色澤異常,其分支外露、腫脹、結節(jié),毛細血管變粗、瘀斑、結節(jié)等,則反映出血液流通障礙程度,相應地代表著心腦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6]。本研究依據(jù)文獻分級,急性腦梗死舌下絡脈瘀滯占92.5%,而且舌下絡脈瘀滯程度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有關,舌下絡脈瘀滯分級有隨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型的增高而增加的趨勢,表明腦梗死急性期多瘀,瘀滯程度越重,腦梗死臨床表現(xiàn)越嚴重。
本研究采用pH測定計直接測出數(shù)值,方便快捷、衛(wèi)生準確,數(shù)據(jù)有較高可信度。本研究顯示,120例急性腦梗死病例,舌面pH值平均5.55±0.91,并隨舌下絡脈瘀滯程度分級增高、隨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加重而呈下降趨勢,表明舌面pH值與血液瘀滯有關。提示pH值測定能較好的判斷急性腦梗死的病情輕重,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綜上,本研究認為舌面pH值、舌下絡脈瘀滯程度分級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分型具有較好的相關性,能較好的反映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對指導臨床有一定幫助。
[1]周仲英.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5:306.
[2]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3]朱鏞連.神經病學-神經康復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167-168.
[4]王榕平,陳利銘,林寶桑,等.1463例正常人舌下靜脈觀察分析[J].福建中醫(yī)藥,1986,6(5):39-40.
[5]曹利民,李紅琴,王競男,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舌苔與臨床病情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12): 2177-2178,2181.
[6]吳朦,胡鏡清.舌下絡脈診法及其在血瘀辨證中的應用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5,8(6):646-649.
(收稿:2016-04-27 修回:2016-06-03)
浙江省中醫(yī)藥重點學科資助項目(No.2012-XK-D01);浙江省中醫(yī)藥科技計劃項目(No.2013ZA112)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江南醫(yī)院(蕭山區(qū)中醫(yī)院)神經內科(杭州 311201)
曹利民,Tel:15267087887;E-mail:limin_cao@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