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澤,武曉慶
(浙江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
·體育史學·
莊子養(yǎng)生思想視野下健身氣功習練技法的研究
王楚澤,武曉慶
(浙江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摘要:中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內容豐富、種類各異,但很多項目卻沒能形成自身完整、獨立的理論體系,其中不乏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健身氣功。氣功起源頗早,從秦漢時期已出現(xiàn)氣功學說,其產(chǎn)生、發(fā)展離不開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文章采取文獻資料法、系統(tǒng)分析法等方法以莊子養(yǎng)生思想為視野來對健身氣功技法進行研究,原因有①作為中國特色傳統(tǒng)思想之一的莊子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中國文學史和中國養(yǎng)生學史上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②目前關于對莊子養(yǎng)生思 想與健身氣功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較少。因此,研究闡述了莊子的養(yǎng)生思想,分析了健身氣功習練要素在莊子養(yǎng)生思想中的體現(xiàn),且在二者的基礎上探討了莊子養(yǎng)生思想對健身氣功的功法習練作用,以明確健身氣功習練技法。
關鍵詞:莊子養(yǎng)生思想;健身氣功;習練技法
0前言
莊子的思想在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過非常深刻的影響,其影響力曾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時代更替下,莊子的思想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認識,如今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來看莊子的思想時,它仍然可以以全新的理念駐筑這個社會。崔宜明曾經(jīng)寫道:“真正屬于智慧的東西,其實根本沒有陳舊之虞,它必然歷久而彌新,永遠投射出照亮這個世界的理性之光[1]?!鼻f子的養(yǎng)生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思想的精華,其很多思想對中國的傳統(tǒng)養(yǎng)生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并延續(xù)至今。如今是一個全民健身的時代,人們關注身心健康,強烈的健身意識,將健身氣功這項集調身、調息、調心為一體的健身、養(yǎng)生活動推向了時代的浪潮,并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項活動。且筆者通過查閱相關文章及文獻發(fā)現(xiàn),莊子的“動以養(yǎng)形”、“靜以養(yǎng)神”、“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等多種養(yǎng)生思想及養(yǎng)生方法,與健身氣功的練功思想具有一致性,對健身氣功的習練技法有著科學的指引。由于目前健身氣功理論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因此研究莊子養(yǎng)生思想視野下的健身氣功習練技法成為必要,并通過研究加深習練者對健身氣功養(yǎng)生功法的理解與認識,引起人們對其內調的重視,以緩解人們“重外”、“輕內”的心理傾向以及練習傾向。
1莊子的養(yǎng)生思想
1.1莊子的“緣督以為經(jīng)”的養(yǎng)生思想
莊子在《養(yǎng)生主》中提到:“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4]。”其中“緣督以為經(jīng)”一句正體現(xiàn)莊子將持中虛之道、順應自然法則作為養(yǎng)生的方法,并說明此法可以保護自己的生命、天性,保養(yǎng)精神,盡享天年?!岸健睘橹嗅t(yī)、養(yǎng)生學中的名詞,“督脈”是指是指人體內順脊而上的中脈,是奇經(jīng)八脈之一,起于胞中,下出會陰,經(jīng)尾閭沿脊柱上行,至項后風池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經(jīng)頭頂、前額、鼻至齦交穴止,即將氣沉入丹田,隨后從下到尾閭到再上到鼻、唇的過程。莊子的“緣督以為經(jīng)”體現(xiàn)“氣順”與“守中”與中醫(yī)養(yǎng)生中的小周天法相應,是對內行通“督脈”順內“氣”養(yǎng)生之法,即通過氣在身體內的運行達到調理身體的方法,但他又從哲學的角度闡明了順其自然的生活法則。
1.2莊子的“動以養(yǎng)形”養(yǎng)生思想
在上面筆者已提到莊子強烈的保身重身意識,既強調順“氣”自然,更強調固“形”。他在《莊子·知北游》中提到:“形乃長生,養(yǎng)形之事,雖不足為,但不可不為。”他認為形體是長生的基本,雖然不足以有為,但不可以不重視,人本身就是因為形體而存在,應當給予重視,并給予養(yǎng)形的方法?!肚f子·達生》中提到:“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1]?!睂ζ涞挠^點可理解為,任何一個生命都是離不開形體的,只有形體的存在,無論生死,這個人都是存在著的,通過以上莊子對形體的養(yǎng)生觀點可知,生命的存在是以形體存在為前提的,形體是生命之本,是人生存的基礎。
動以養(yǎng)形,則是指以運動(以靜為參照)的方式達到養(yǎng)護形體的辦法。《莊子·刻意》中:“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2]?!笔侵v吹噓呼吸,將體內的濁氣吐出,吸進自然界清新的空氣,做像熊攀緣引體動作,做像鳥一樣做伸展動作,這便是善于延壽的方法,只有這樣懂得導引的道理,善于進行導引之術的人才是善于養(yǎng)生的人。這是莊子提出的關于養(yǎng)“形”的方法,即通過動物仿生來達到健身的目的。
1.3莊子“靜以養(yǎng)神”的養(yǎng)生思想
莊子“唯神是守”的觀點養(yǎng)生思想突出了養(yǎng)神的重要性。“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辈豢?,不聽,聚神守靜,才能達到正形?!叭晟駥⑹匦?,形乃長生”以神守形,形體將會長生。以上兩個觀點說出了莊子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的修煉思想,以達到長生的目的。他認為“守靜”為天地之本源,為道德的極致,道出了人應不為外界事物所打擾,做到靜虛清神,保持純粹不雜的心靈,無欲無念,才能正形守體,才能達到養(yǎng)生的最高境界。這在莊子主“心齋”、“坐忘”排除雜念、心靈致虛的養(yǎng)生方法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
1.4莊子“形神兼養(yǎng)”養(yǎng)生思想
“神”依“形”之存,而“形”依“神”以達。“形神兼養(yǎng)”是莊子整個養(yǎng)生思想內容的核心,“形神兼濟,內外兼修”是莊子養(yǎng)生的原則。莊子提到“豹養(yǎng)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yǎng)其外,而病攻其內?!笔乔f子通過兩個實例說明了養(yǎng)“神”和養(yǎng)“形”兼顧的重要性,其一為為單豹“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其二為張毅“行年四十,而內熱之病以死”,是講單豹雖年事已高但任然鶴發(fā)童顏,卻被老虎吃掉。張毅雖然重視外在的環(huán)境,卻患內熱導致死亡,因此說明只知養(yǎng)神而不知養(yǎng)形,只知養(yǎng)形而不知養(yǎng)神,只重其一,都是不善于養(yǎng)生的人,應內所有養(yǎng),外有所防范,這正順應了當代的健康養(yǎng)生觀,即在現(xiàn)代的健身其根本的遵旨是要求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相互統(tǒng)一,相互適應。
2健身氣功的健身要素在莊子養(yǎng)生思想中的體現(xiàn)
氣功,通過《中醫(yī)氣功學》、《氣功定義探討》等文中的對氣功的解釋,可定義為:“氣功是通過呼吸的配合來的達到調身、調心、調息的作用,最終目的是達到健身、健神、健心的目的?!痹诮皻夤Α痹谏鐣弦欢嚷雍褪⑿校茖W化、系統(tǒng)化的管理成為首要任務,為此新時代下的“氣功”并一直沿用的定義為“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jié)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3]?!彼鳛橹袊鴥?yōu)秀文化的一部分,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影響,作為以追求健康為核心思想的民族傳統(tǒng)項目,深受中國養(yǎng)生思想的熏陶。
調身、調息、調心是健身氣功練習功法的三個最基本的要素,其要素是養(yǎng)形、養(yǎng)神、養(yǎng)心的主要方法。在健身氣功的習練過程中通常講求三調合一,即三者的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而莊子的養(yǎng)生思想、養(yǎng)生方法則對健身氣功有著深遠的影響,本節(jié)著重分析健身氣功的練功要素:調身、調息、調心在莊子養(yǎng)生思想上的體現(xiàn)。
2.1健身氣功調“身”與莊子養(yǎng)生思想的關系
健身氣功中所謂的調身是指,習練者通過對身形、肢體的調節(jié)控制,循序漸進地調節(jié)人體身、心、神的功能,并通過三者的相互配合達到入靜的作用。
《五禽戲》是健身氣功的功法套路之一,其動作編排依據(jù)西晉時期陳壽《三國志·華佗傳》“吾有一術,名曰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獂,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蹏足,以當導引?!睂ξ迩菝枋龆鴣?,其內容依據(jù)可追溯到最早有文獻記載的莊子所述,即“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為壽而已矣”,后經(jīng)華佗的創(chuàng)編為五禽戲。莊子在文中所描述的“熊經(jīng)鳥伸”其實就是在古代習練氣功中通過仿生練習而達到健身效果的生動而形象的描述。由此可見,莊子的模仿養(yǎng)生,為華佗《五禽戲》的產(chǎn)生做好了鋪墊,也為對后來健身氣功《五禽戲》的產(chǎn)生,產(chǎn)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健身氣功講求形正。常言道:行正則氣順,氣順則神寧,神寧則意守,否則反之。
因此調身是首要。健身氣功調身要求引動身體要運用意識,形體要放松,配合呼吸,動勢圓活,連綿不斷。健身氣功的調身方法各異,因為人的形態(tài)分行、立、坐、臥四個基本姿勢,其中十二段錦閉目冥心坐“調身”正體現(xiàn)莊子“坐忘”的養(yǎng)生思想。所謂“坐忘”就是指凝神靜坐,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及雜念,使心神平靜,忘掉自己的身體,真正的從心智上達到“離心去智”的境界。
2.2健身氣功調“息”與莊子養(yǎng)生思想中的關系
健身氣功中的調息是指在習練過程中主動自覺的調整和控制呼吸的次數(shù)、深度等,并使之符合練功的要求和目的。
調息,即調節(jié)氣息。人生命離不開“氣”,因此呼吸與“氣”息息相關,即人有意識的吸入清氣,而呼出體內的濁氣,達到吐故納新的改善身體的功效。健身氣功強調調息的重要性,這在在莊子養(yǎng)生思想中有著重要的體現(xiàn)。“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通天下一氣耳[4]!”他認為人之所以有生命是因為有氣的凝聚,氣凝聚在一起則有生命,氣散了,只有一死,以體現(xiàn)氣息對人生命的重要性,也側面強調了調節(jié)氣息對改善身體的重要性。
其中,健身氣功要求的調息方法在莊子的養(yǎng)生思想中同樣有重要的體現(xiàn)。莊子的“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笨衫斫鉃檎嫒说暮粑軐馔ǖ降侥_跟,而普通人的呼吸之氣只能達到咽喉,其中的“踵”和“喉”可理解為強調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膈肌收縮為主,以腹壁運動為主,有氣貫腹部的感覺,通過引導或長時間的呼吸練習還會有氣達肢端的效果。胸式呼吸以肋間肌收縮為主,通常隨胸內壓力改變而被動進行運動,使氣從喉出。這與古代氣功流派運用的“大周天”養(yǎng)生方法正相呼應,即除了任督二脈以外,也在其他經(jīng)脈流動。而莊子提到的“緣督以為為經(jīng)”其中“緣督”正是古代氣功流派運用“小周天”養(yǎng)生方法,即氣沉丹田至會陰,再從尾閭順腎俞通過玉枕到到百會,氣從鼻、唇出。因此,可以說莊子的氣功思想是中國氣功學的經(jīng)典文化。
2.3健身氣功調“心”與莊子養(yǎng)生思想的關系
調息是指在習練過程中,對自我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進行調整和應用,以達到練功的要求,在健身氣功的習練過程中占據(jù)核心位置。
調心的基本內容為“意守”,即意念歸一。健身氣功調息的最終目標是通過以意行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而達到健體、健心。健身氣功調“心”要求“入靜”,即思想上是一種安靜的狀態(tài),沒有雜念,身體輕松,聞如不聞,意念歸一的狀態(tài)。其強調的調心,在莊子的養(yǎng)生思想中同樣的得以體現(xiàn)。莊子養(yǎng)生主“以靜養(yǎng)神”思想,主“心齋”法?!肚f子·在宥》中提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薄澳繜o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4]。”至道的精髓,幽深渺遠;至道的至極,晦暗沉寂。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聽,心里一切都不知曉,其神將能守住形體,而形體才能真正的長生。體現(xiàn)了莊子“抱神守靜”,“心神寧靜”,“事事順然”,“守其一”,“處其和”的養(yǎng)生思想。
3莊子養(yǎng)生思想對健身氣功功法習練的作用
3.1功法練習“守性節(jié)欲”的道德原則
莊子的“守性節(jié)欲”可理解為堅守自己的本性不變,節(jié)制欲望,即不讓自己欲望過度而導致失去原的來本性?!肚f子·天地》中所說: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薰鼻,困俊中顆;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趣舍滑沙自,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笔侵v人失去本性的原因有五點,即因五色而目不明,因五聲而亂耳,因五臭而熏鼻,因五味而濁口,其中的五色、五聲、五臭、五味中的“五”實則形容多而亂心。莊子以最直觀的看、聽、聞、嘗、喜好五點內容,來闡明人在外界的干擾下,容易經(jīng)不起誘惑,而導致縱欲過度、失去本性,著重強調人養(yǎng)生需要堅守本性,不受外界干擾,強化自控能力。
因此可知,莊子的“守性節(jié)欲”思想將對健身氣功功法練習起到一個道德約束的作用。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武術功夫還是健身氣功,練功不僅僅是要鍛煉身體、延年益壽,更要有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精神境界的追求。因此,健身氣功的練習,道德培養(yǎng)是要居于首要位置,常說道“欲修齊身,先正其心”,心性的培養(yǎng),道德的培養(yǎng)對于練習氣功者來說尤為重要。
3.2“以靜養(yǎng)神”、“動靜相兼”功法練習準則
在健身氣功的習練過程中,“守靜”過程尤為重要,然而在現(xiàn)代健身氣功的推廣以及習練中,練習者大多都注重于肢體的舒展,而忽略“意守”即意念的主導作用,尤其對于年輕的群體,致使動作有形而無神,重外輕內成為主導思想,這顯然違背了莊子靜以養(yǎng)心、動靜相兼、形神相兼的養(yǎng)生思想。健身氣功的強調練功時,身體與意念要時時發(fā)生作用,即不斷地通過顯意識(即左腦,影響動作自動化)影響潛意識(右腦,促進動作自動化),只有顯意識對潛意識發(fā)生作用,潛意識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并促進身體和意識的進一步融合,這就需要練習者靜心守意,在練習動作時以靜為先,不妄動,練習之前中要進行想象練習,并不斷地重復進行,致使身體的意識水平不斷地提高。
健身氣功的習練講求“動靜相兼”即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境界,即強調人體運動有內動、外動之分,以及外靜與內靜之分。外似靜(看似形體的靜止)實則內動(實際上是氣息在運動),外似動(形體的運動)實則內靜(意念的集中)。由此可將健身氣功分為靜功和動工,靜功講求意念的配合,通過內在的呼吸調整達到鍛煉內部技能的功法,動功講求通過肢體的變化,與意相合,起到疏通經(jīng)絡、調和氣血、強筋健骨的作用。
3.3“息之以踵”、“順應自然”的功法練習方法
莊子“真人之息以踵”側面強調了氣息在身體內部的通達的重要性,氣順則神寧。莊子養(yǎng)生行氣包括“導引”和“吐納”,導引是通過肢體和呼吸的相配合達到健身的目的,而吐納是通過呼吸的頻率和呼吸的深度來達到健身的目的,以通過吸入清氣、吐出濁氣并配合肢體運動來達到健身的目的?!跋⒅烈怎唷笔钦嫒司毠Φ囊环N高境界,它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達到。古人云“一呼一吸謂之息”,健身氣功調息的練習呼和吸的相互協(xié)調配合是首要,通過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鍛煉不斷有自然呼吸提升到腹式呼吸再到提肝呼吸,來促進督脈氣血的運行,氣達百會。
莊子在《養(yǎng)生主》中所提:“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3]?!逼渲小耙篮籼炖怼薄ⅰ耙蚱涔倘弧本褪乔f子所追求的順其自然,自然而然的精神境界,也是他的養(yǎng)生思想原則,認為對生命不可以妄加損溢,否則養(yǎng)生將成為害生。健身氣功的練習同樣講求順應自然,這里的自然即包括不以自我為中心,也包括氣功習練要遵循身體的自然生理結構特點,若違背自然規(guī)律就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也不可以為的追求外在的效果,而使得精神步集中,導致?lián)p害身心健康。
4結語
莊子的養(yǎng)生思想,可以稱之為是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文化、養(yǎng)生思想的精華。他通過對生命本體的思考,以“生命至上”為出發(fā)點,道出了如何尊重生命、養(yǎng)護生命、通達生命的養(yǎng)生觀點。他追求“天和”、“人和”的生命觀,“形神相兼”的健康觀。因此本文通過系統(tǒng)闡述莊子“緣督以為經(jīng)”、“動以養(yǎng)形”、“靜以養(yǎng)神”、“動靜相兼”的養(yǎng)生思想觀,具體分析健身氣功法調身、調心、調息三個基本練功要素在莊子養(yǎng)生思想中的體現(xiàn),突出健身氣功的養(yǎng)生觀與莊子養(yǎng)生思想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來論證出現(xiàn)在兩千多年前莊子的養(yǎng)生思想對健身氣功所產(chǎn)生的影響,以及其養(yǎng)生思想對今后健身氣功的功法習練所起的作用,來為健身氣功習練技法提供指引。鑒于經(jīng)歷和能力的限制,此文的落實還需更多學者的斟酌。
參考文獻
[1]崔宜明.生存與智慧——莊子哲學的現(xiàn)代闡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王夫之.莊子解[M].北京:中華書局,1964:30.
[3]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健身氣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4]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795-796.[13]向劍鋒,李之俊.采用ROC曲線法建立大學生健康步行量參考標準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1):136-140.
[5]徐明魁,李瑜.論莊子的體育思想[J].體育學刊,2004,11(11):62-65.
[6]孫以昭.莊子哲學與養(yǎng)生學[J].安徽大學學報,1991(1):35-43.
[7]藺志華.莊子養(yǎng)生思想辨析[J].搏擊·體育論壇,2010,7(2):67-69.
[8]徐濤,劉玉.莊子養(yǎng)生思想辨[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3):45-46.
[9]陳輝焱.莊子養(yǎng)生思想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10]楊立強.莊子養(yǎng)生思想對現(xiàn)代群眾養(yǎng)生健身價值的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1.
[11]魏剛.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思想史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3.
[12]夏學偉.老子養(yǎng)生思想與健身氣功關系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13]張英根,李承道.健身氣功運動導論[J].搏擊,2005(2):28-30.
[14]黃健.淺析健身氣功的基本內涵[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29(4):42-45.
[15]禹定海.新編健身氣功的理論構建[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07.
[16]李文勇.中華養(yǎng)生文化與民族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科學化[J].搏擊·武術科學,2007,3(4):79-83.
Study on Practicing Techniques of Health-care Qigong under the View of Chuangzi’s Health Thought
WANG Chu-ze,WU Xiao-q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ancient times, sports have rich content and various types. Whereas, lots of sports events haven't formed their own complete and independent theoretical system yetfor example, Health Qigong, one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events. It has a long history, dating back to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Qigong'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This thesis will adopt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to study the practicing skills of Health Qigong from the aspect of the health-preserving thoughts of Zhuangzi. Here are the reasons: ①As one of the typical traditional thoughts, thoughts of Zhuangzi have a vital influence on China's history of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health preservation. ②So far, only a few researches about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health-preserving thoughts of Zhuangzi and health Qigong have been done. Therefore, this thesis states the health-preserving thoughts of Zhuangzi, analyzes how the essential factors of Qigong practice reflect in the health-preserving thoughts of Zhuangzi, and then discusses the functions of the health-preserving thoughts of Zhuangzi in practicing health Qigong so as to assure the practicing skills of health Qigong.
Key words:Chuangzi’s health thought;health-care Qigong;practicing techniques
中圖分類號:G85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6)02-0090-04
作者簡介:王楚澤(1961-),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
收稿日期: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