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
      ——王陽明知行合一原旨

      2016-02-13 02:57:31周月亮
      唐山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知行合一良知功夫

      周月亮

      (中國傳媒大學(xué) 藝術(shù)學(xué)部,北京 100024)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王陽明知行合一原旨

      周月亮

      (中國傳媒大學(xué) 藝術(shù)學(xué)部,北京 100024)

      摘要:知行合一如陰陽一體,是不分先后的。知行合一可以解決言行不一之二重道德問題。知行合一了才能致良知。

      關(guān)鍵詞:知行合一;功夫;良知

      就像“物理”與“吾心”演化到今天已是科學(xué)與道德的關(guān)系一樣,知與行演化到今天是個理智與意志的關(guān)系問題,并形成了唯意志主義傳奇和唯理智主義傳奇。就知而言,包含著一個知道怎樣做和知道那個事實的區(qū)別。知,既要回答“怎樣”,也要回答“是否”。王陽明找到了心與物的基礎(chǔ),他把“意”作為知行合一的穴位,他頓悟出來的格物致知,簡言之就是知行合一的意術(shù)。

      王陽明之前的朱熹主張知先行后,王陽明之后的王夫之主張行先知后,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之旨主要記錄在《傳習(xí)錄》(上),記錄者是徐愛。徐愛弄不明白老師剛“發(fā)現(xiàn)”的知行合一之旨,而他意識到這是個真正的問題,因此,想在與老師的直接交談中找到具體可感的思路。

      王說:“試舉看?!睈壅f:“如今人已知對父當(dāng)孝,對兄當(dāng)悌矣,仍不能孝悌,知與行分明是兩件?!?/p>

      王說:“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賢教人知行,正是要人復(fù)那本體,不是著你只恁的便罷。故《大學(xué)》指個真知行給人看,說:‘如好好色,如惡惡臭。’夫見好色屬知,好好色屬行;只見那好色時已自好了,不是見了后又立個心去好。聞惡臭屬知,惡惡臭屬行。只聞那惡臭時已自惡了,不是聞了后別立個心去惡。如鼻塞人雖見惡臭在前,鼻中不曾聞得,便亦不甚惡,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稱贊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稱他知孝知悌,不能只是曉得說些孝悌的話,便可稱為知孝悌。又比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此便是知行的本體,不曾有私意隔斷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卻是何等緊切著實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說知行做兩個,是甚么意?某要說做一個是甚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說一個兩個,亦有甚用?”

      愛說:“古人說知行做兩個,亦是要人見個分曉,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p>

      王說:“此卻失了古人宗旨也。某一再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領(lǐng)會得明白,只說一個知已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維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地懸空去思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只是個揣摩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補(bǔ)偏救弊的說話,若見得這個意時,即一言而足。今人卻就是要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xí)討論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p>

      “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使說一個又濟(jì)得甚事?只是閑說話?!?王陽明著,張懷承注譯:《傳習(xí)錄》,岳麓書社,2003年版,第9-11頁。

      徐愛把人們知行分裂當(dāng)作知行是兩回事的證據(jù),王陽明一語破的:那是私欲隔斷了知行本體,就像惡人行惡是失掉了善良本性一樣?!拔摇苯棠銈冎?,就是為了恢復(fù)知行合一的本來面目,不是人們常常那樣就是對的,你更不能拿弊病來當(dāng)證據(jù)。知行歧出、言行不一是必須糾正的,不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從誠意出發(fā)去格物壞就壞在有悖知行合一)?!洞髮W(xué)》已經(jīng)指出了“真知行”——知行的真相:“如好好色”“如惡惡臭”,你的感知和反應(yīng)是瞬間完成高度一致的。感知就是知,反應(yīng)就是行。合一合在“意”之發(fā)動,一念發(fā)動即知即行。這就是知行合一的根,也就是本體。

      《傳習(xí)錄》(下)第226條講明了知行合一的宗旨是在一念發(fā)動處克倒私意:“今人學(xué)問,只因知行分作兩件,故有一念發(fā)動,雖有不善,然卻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要人曉得一念發(fā)動處,便是行了。發(fā)動處有不善,就將這個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不善的念潛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的宗旨?!薄秱髁?xí)錄》(下)是王陽明晚年語錄,其知行合一的宗旨一以貫之。特別提示一句:王陽明這個宗旨顯出了他與佛教、道教的根本區(qū)別。佛道要建立的是虛靈心,他要建立的是道德心,他在哲學(xué)層面借重虛靈,在倫理層面標(biāo)舉道德。這是他的一個根本特點。

      已經(jīng)從思維原點上說清楚了知行合一是自然如此的,接下來便要對病發(fā)藥,正面確立應(yīng)該怎么辦的問題。徐愛想把問題引向深入,故意說古人分開說是為了“見個分曉”,以便于“做功夫”(心學(xué)是把理論做成功夫的修養(yǎng)學(xué))。王陽明“行是知的功夫”這味藥,要治療的是“茫茫蕩蕩、懸空去思索”的那些空頭思想家“只是揣摩影響”地畫餅充饑瞎糊弄。“知是行的主意”這味藥要治療的是“懵懵懂懂”“冥行妄作”,這種人全不知道“思維省察”、沒心沒肺。前一種人“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后一種人亂七八糟地活,稀里糊涂地死,都不是小病痛。

      這篇“說話”講透了知行合一的全部思路,完全是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例證法,沒有深奧的思辨邏輯,都是在人情上“理論”——這也是中國哲學(xué)的根本特征,尤其是心學(xué)的拿手好戲:人情上正了,事變上才能通,因為事變都在人情中,天下事不出人情事變之范圍。王陽明同意的一種更簡潔的說法,為了完整顯示他的以“意”為核心的知行合一論也引述于此: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主宰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同上書,第14頁。

      這個“意”可以用黑格爾在《精神現(xiàn)象學(xué)》開頭說的“意識”來參看:“我們普通的認(rèn)識只想到認(rèn)識的對象,但沒有同時想到自己就是認(rèn)識本身,于是在認(rèn)識中存在的整個東西,不僅是對象,還有認(rèn)識的自我和自我與對象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就是意識。”(陳銓譯)王陽明的“意”除了認(rèn)識上的意識,更主要是行為上的?!爸切械闹饕?,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四句話可以稱為王學(xué)知行四句教。換成哲學(xué)大話是個理論和實踐交養(yǎng)互根的問題(與斯大林的偉大的理論產(chǎn)生偉大的運(yùn)動不是一回事,斯大林介入了權(quán)力的力量,成為鎮(zhèn)壓異己的意識形態(tài))。知行合一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更是真假哲學(xué)王們熱心議論的話題。賀麟有感于徐愛死后陽明各派門徒絕少提到知行合一,而作《知行合一新論》。最不證自明了知行合一的顯例是各種體育項目,尤其是武術(shù),武術(shù)中的內(nèi)家拳更是一呼一吸、一招一式都是知行合一的。

      知行如陰陽是一體之兩面,一分開就不存在了。聞見之知、意見之知,不是真知,不是本知。說它不是真知,因為它沒有落實到你的心意里,你沒有體驗內(nèi)化了它,它就不屬于你,體驗內(nèi)化本身就是個知行合一。這就是“意”的意義,“意”是著于物的,“意”到了就能把所有的問題拉回到“當(dāng)下此即”,把所有的天文地理、郡國利病、天理人欲、治亂興衰,都變成了與你“當(dāng)下”息息相關(guān)的問題。所謂知行合一就是知行“只是一個”。用他后來的話說就是“知之真切篤實便是行,行之明覺精察便是知”*王陽明著,張懷承注譯:《傳習(xí)錄》,岳麓書社出版社,2003年版,第127頁。。知行只是同一功夫過程的不同方面,或者說是從不同的方面描述同一過程。這不但恢復(fù)了真理的知覺性,而且也在呼喚直覺出真知。

      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后,就開始講知行合一,到徐愛記錄這段話時,已經(jīng)講了五年。這篇現(xiàn)存王陽明文獻(xiàn)中第一次正面談知行合一問題的長話,其要點如下。

      (1)知覺的當(dāng)下性。私欲是劣質(zhì)的知覺性,這種意念的發(fā)動隔斷了未發(fā)之中——知行的本體。圣賢教人知行,正是要人復(fù)那本體,是恢復(fù)真理的知覺性。“如鼻塞人雖見惡臭在前,鼻中不曾聞得,便亦不甚惡,亦只是不曾知臭?!备袘?yīng)是知覺性的原點,王陽明從一念起處證明知行是一,不是二。存在就是被感知,李約瑟贊嘆王陽明比貝克萊、馬赫們早二百多年發(fā)現(xiàn)了這個原理。牟宗三指出過王陽明的立論不是于認(rèn)識論,而是整個的存有論。

      (2)語言雖然聯(lián)系著思維與存在,但語言不能鑒定真?zhèn)?。說現(xiàn)成話容易用偽幣支付,“就如稱贊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稱他知孝知悌,不能只是曉得說些孝悌的話,便可稱為知孝悌?!闭嬷际菑男睦矬w驗、體貼出來的。障礙真知的是“私意”(成見、邊見)。知行圓融的實踐論拒絕廣告巫術(shù)。

      (3)因了知覺的當(dāng)下性,心學(xué)強(qiáng)調(diào)誠意優(yōu)先,誠意是知行合一的起點。王陽明改朱子《大學(xué)》宗旨,把誠意放在首位,強(qiáng)調(diào)事有本末、知有先后,講的就是這個知行合一的道理:誠意了才能格物致知,倒過來,先格物致知再正心誠意就會知行脫節(jié),終身不行、不知。知行脫節(jié)、知行歧出是二重道德的病灶之所在。魯迅一生和二重道德作戰(zhàn),二重道德比沒有道德還壞,就好像沒有正義的愛比沒有愛還壞。

      知行合一的真正意義在于可以解決戴震說的“以理殺人”問題。知行合一之所以比蜀道還難,是因為知行合一成本太高,因為知行合一的內(nèi)涵是個說良心話、辦良心事的問題。請讀北島的《結(jié)局或開始——獻(xiàn)給遇羅克》(節(jié)選):

      以太陽的名義

      黑暗公開地掠奪

      沉默依然是東方的故事

      人民在古老的壁畫上

      默默地永生

      默默地死去(這是陽明《答聶豹書》的最好注腳)

      ……

      我是人

      我需要愛

      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

      度過每個寧靜的黃昏

      在搖籃的晃動中

      等待著兒子第一聲呼喚

      在草地和落葉上

      在每一道真摯的目光上

      我寫下生活的詩

      這普普通通的愿望

      如今成了做人的全部代價

      一生中

      我多次撒謊

      卻始終誠實地遵守著

      一個兒時的諾言

      因此,那與孩子的心

      不能相容的世界

      再也沒有饒恕過我

      知行合一是需要用“做人的全部代價”來支付的良知的選擇。而且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結(jié)局與開始”。

      知行合一顯示著王陽明哲學(xué)的一個根本路徑:抗拒口耳之學(xué),堅持身心之學(xué)。這看似簡易,做到卻著實難。知行合一強(qiáng)調(diào)把知落實到行上,針對的是整個官學(xué)體系及絕大部分讀書人的現(xiàn)行做法,挑戰(zhàn)了通行的借圣學(xué)來謀取高官厚祿的學(xué)風(fēng)士氣,正如他在《書林司訓(xùn)卷》中所說:

      “逮其后世,功利之說日浸以甚,不復(fù)有明德親民之實,士皆巧文博詞以飾詐,相規(guī)以偽,相軋以利,外冠裳而內(nèi)禽獸,而猶或自以為從事圣賢之學(xué)。如是而欲挽而復(fù)之三代,嗚呼其難哉!吾為此懼,揭知行合一之說,訂致知格物之謬,思有以正人心息邪說,以求明先圣之學(xué)。”*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頁。

      王陽明認(rèn)為功利世風(fēng)之所以能相扇成習(xí),蓋在于國家取士與士人讀書應(yīng)試,都可以“將知行截然分作兩件事”,人成不了“真切篤實”的人,國家也拔不出“真切篤實”的人才。滿街頭頂圣賢大帽子的衣冠禽獸,逢場作戲,假人言假事。王陽明雖為“吃緊救弊而起”,但他自信“知行合一”之說,并非權(quán)宜之計,是把握了本來如此的“本體”之論。

      (責(zé)任編校:李亞平)

      Knowledge as the Goal of Action and Action as the Basis of Knowledge: A Comment on Wang Yangming’s Theory o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ZHOU Yue-liang

      (Department of Ar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is an organic whole without a particular order. The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settle the conflict between words and actions.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will lead to good conscience.

      Key Words: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basis; conscience

      作者簡介:周月亮(1958-),男,河北淶源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文學(xué)與文化研究,著有《孔學(xué)儒術(shù)》《王陽明大傳》《周月亮集》(13卷)等。

      中圖分類號:B248.2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49X(2016)02-0017-04

      DOI:10.16160/j.cnki.tsxyxb.2016.02.004

      猜你喜歡
      知行合一良知功夫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良知
      立“三者”,提升“兩學(xué)一做”實效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59:54
      如何在小學(xué)教學(xué)中滲透德育教育
      功夫豬
      功夫豬
      功夫豬
      功夫豬
      “良知”的義務(wù)
      良知說話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揭阳市| 嵩明县| 潢川县| 金坛市| 马山县| 江口县| 昆明市| 玛纳斯县| 安西县| 遵化市| 临邑县| 清徐县| 沂水县| 民丰县| 吉木乃县| 弥渡县| 西林县| 巴东县| 手游| 三河市| 潜江市| 阳朔县| 兰考县| 曲沃县| 都兰县| 七台河市| 云浮市| 成安县| 都安| 泾源县| 连山| 江孜县| 平谷区| 都兰县| 庆元县| 永吉县| 新乡市| 永德县| 墨脱县| 隆安县| 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