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道家思想啟迪下的大學生心理保健方式探微

      2016-02-13 05:20:12萬勇華
      泰山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道家老子莊子

      萬勇華

      (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1620)

      道家思想啟迪下的大學生心理保健方式探微

      萬勇華

      (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201620)

      由于主客觀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現(xiàn)在不少大學生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而道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心理保健因素,對于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恢復他們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道家思想;大學生;心理保健

      當代大學生作為整體文化素質(zhì)較高的青年群體,由于處在特定的心理發(fā)展過渡期,加之社會錯誤思想的沖擊、應試觀念的誤導、家庭教育的偏差、學校心理教育的缺失和畢業(yè)生就業(yè)制度的改革,導致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生活、學習、交往、情感和就業(yè)諸多方面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在現(xiàn)實中,因為心理問題而休學、退學、自殺甚至違法犯罪的大學生比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引起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高度關(guān)注。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心理調(diào)適工作,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成為高等教育工作者著力解決的重要課題。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道家思想,以其廣博精深的內(nèi)容和玄妙莫測的境界著稱于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心理和性格。林語堂先生指出:“道家學說給中國人的心靈一條安全的退路,……是用來慰藉中國人受傷的心靈的止痛藥膏。”[1]南懷瑾先生則將道家比作“藥店”,認為人們一旦生病、失去精神寄托,非找上門去不可。[2]道家思想之所以成為人們的精神良藥,是因為它從根本上“體現(xiàn)出了一種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guān)懷,一種從本源性的形而上高度為人生尋求安身立命之所的努力執(zhí)著”。[3]如果運用現(xiàn)代心理學的目光加以審視,可以發(fā)現(xiàn)道家思想中確實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心理保健因素,比如道法自然,清靜無為;守柔處弱,以柔克剛;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去除偏執(zhí),寵辱不驚;法天貴真,不拘于俗;少私寡欲,知足常樂等。千百年來,它不僅為處于封建專制壓迫下的古代中國人提供著受用不盡的心靈甘泉,而且對那些存在心理問題的當代大學生也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有助于他們消除心理困擾、化解心理壓力,進而恢復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

      一、自我意識方面

      自我意識作為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xiàn)象,是指人們對自身以及自身與周圍世界關(guān)系的一種認識和評價,具體表現(xiàn)為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方面。關(guān)于這一點,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作了初步的探討?!独献印?3章》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痹诶献涌磥?,個體存在于世,既要“知人”、“勝人”,又要“自知”、“自勝”。如果說了解他人、戰(zhàn)勝他人算得上機智、有力,那么認識自己、克服自己則稱得上高明、剛強。兩相比較,老子覺得“自知”、“自勝”比“知人”、“勝人”更為可貴,也更加難以做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是“自見”(自我表揚)、“自是”(自以為是)、“自伐”(自我夸耀)、“自矜”(自我矜持)。對于這些不“自知”、不“自勝”的行徑,老子毫不留情地批評說:“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老子·24章》)自我表揚的,反而不能自明;自以為是的,反而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反而不能見功;自我矜持的,反而不能長久。老子真心贊賞的是“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認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22章》)在老子看來,上述幾點絕非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唯有得道圣人才能臻此境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老子·72章》)

      老子的上述思想對于當代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啟迪作用。當代大學生在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自身心理的不成熟和外部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容易出現(xiàn)一些偏差,具體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一是自我認識上的高估與低估,二是自我體驗上的自負與自卑,三是自我控制上的逆反與順從。這些偏差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大學生們積極地調(diào)適自我,不斷地完善自我,從而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識。首先,要全面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既要了解自己身高、體重、形態(tài)、相貌等生理方面的狀況,也要把握自己需要、動機、興趣、性格、氣質(zhì)、能力等個性方面的特質(zhì);既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既不自高自大、目空一切,也不自輕自賤、否定自我。可以說,全面、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乃是個體培養(yǎng)良好自我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就大學生這個群體而言,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自我認識和評價,包括與他人相比較、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借助活動成果和自我反省等。其次,要積極地悅納自我,充分地展示自我。即是要對自己的本來面目持認可、肯定的態(tài)度,并以這樣的真面目來展示于人。這是健全自我意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想做到這一點,大學生們必須把握三點:一是懂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的道理,敢于承認自身的缺點,坦然接受那些難以改進的不足(比如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等);二是謹記“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名言,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取得不遜于別人的成績;三是積極參加校園活動,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逐步提高自我滿意度。再次,要努力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這是形成健全自我意識的根本途徑。為了更好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大學生們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確定合理的理想自我。理想自我作為現(xiàn)實自我的奮斗目標,對于個體的成長成才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當代大學生應當根據(jù)社會的需要和自身的實際,設計合理的自我奮斗目標,并將長遠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具體可行的近期目標,進而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逐步地加以實現(xiàn);二是注意揚長補短。充分發(fā)揚自身的優(yōu)點,盡力克服自己的缺點(比如不良的習慣等)。對于身高、相貌方面的先天不足,則可通過內(nèi)在的修養(yǎng)加以彌補。

      二、情緒方面

      情緒作為人的內(nèi)心體驗,反映的是客觀事物與主觀需要之間的滿足與否的關(guān)系。它不僅直接影響著個體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狀況,還間接表征著個體的身心健康水平。作為先期時代的重要典籍,《老子》書中并沒有出現(xiàn)“情”字,而在《莊子》書中則頻繁出現(xiàn)。在莊子看來,人的情緒是由外界事物引發(fā)的:“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至樂》)“富貴壽善”和“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作為世間珍貴、美好的東西,乃是世人汲汲以求的對象。一旦獲得,人們就會覺得非??鞓?反之則會顯得苦惱、憂懼。莊子指出,這種囿于外物的情緒反應會產(chǎn)生消極的后果。《庚桑楚》云:“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刻意》篇也在相近的意義上說:“悲樂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過也;好惡者,德之失也?!毕病⑴?、好、惡、悲、樂作為人的具體情感,盡管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在偏離道德、牽累德性這一點上是一致的。莊子進而強調(diào):“人大喜邪,毗于陽;大怒邪,毗于陰。陰陽并毗,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傷人之形乎!”(《在肴》)“大喜”、“大怒”表明的是人的情緒反應過于強烈、失去節(jié)度,以致造成體內(nèi)陰陽之氣失衡,最終損害人的身心健康。正是目睹情感的消極影響,所以莊子呼吁人們務必擺脫情感的制約,做到“心不憂樂”(《刻意》)、“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田子方》)。作為自由人格象征的“真人”,其言行已經(jīng)達到不受世俗情感支配的地步:“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大宗師》)“不知說(悅)生,不知惡死”表明在生死等人生的根本問題上,已超越了好惡之情。在《德充符》中,莊子還明確提出了“無情”說:“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nèi)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边@里,莊子區(qū)分了世俗的好惡之情與本真的自然之情。他堅決反對前者,而積極倡導后者。這樣,他的“無情”主張并非完全消除人的情感,而是力圖在擺脫世俗之情的基礎上把握心靈深處的自然真情。在《漁父》篇中,莊子探討了何謂真情:“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fā)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nèi)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贝颂帲皬娍蕖?、“強怒”、“強親”意指矯揉造作的偽情,而“真悲”、“真怒”、“真親”則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前者因為缺乏精誠,所以“不能動人”;后者則是充滿精誠,因而顯得彌足珍貴。對于后者,莊子主張“盡情”、“達情”,要求充分、暢達地予以展現(xiàn),所謂“致命盡情”(《天地》)、“達于情而遂于命也”(《天運》)表達的即是此意。

      誠然,莊子關(guān)于情緒的某些論述,因為有悖人之常情一再招致詬病,但是其中仍然包含著一些富有啟發(fā)意義的思想元素。由于處在心理發(fā)展趨于成熟而又沒有完全成熟的過渡期,當代大學生在情緒上表現(xiàn)出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波動性。他們內(nèi)心世界經(jīng)常跌宕起伏,搖擺不定,時而激情四射,時而平靜如水;二是強烈性。大學生在情緒表現(xiàn)上缺乏節(jié)度,高興起來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悲傷起來則垂頭喪氣,心灰意冷;三是沖動性。大學生由于年輕氣盛,缺乏自制力,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容易感情用事,以致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學會管理情緒、爭做自我情緒的主人,不僅是維護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保障。一般說來,大學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一是合理宣泄法。它是指在適宜的場合,采用恰當?shù)姆绞?,排解不良的情緒。比如大聲喊叫、痛哭一場、放聲歌唱、盡情傾訴等。當然,宣泄并不等于放縱感情,肆意妄為,而是必須把握分寸,做到適可而止,確保既不影響他人,又不傷害自己。二是注意轉(zhuǎn)移法。它是指將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的境域轉(zhuǎn)移到其它情境中去,從而恢復心態(tài)的平和。比如說暫時離開令人傷心的地方,到室外走一走、玩一玩;或者參加一些感興趣的有益活動,比如打球、下棋、看電影、聽音樂等。在這當中,聽音樂對大學生的情緒影響尤為明顯。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大學生心情煩躁、焦慮時,聆聽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輕緩的音樂,可以變得心平氣和;而當他們心情抑郁、消沉時,欣賞節(jié)奏歡快、雄壯有力的音樂,則會覺得情緒高漲??傊?,大學生應當通過多種方式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努力做到情緒反應合乎節(jié)度,情緒表現(xiàn)自然率真。

      三、人際交往方面

      人際交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通過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與行為的互動。在道家看來,人存在于世,總是難以避免與他人共處,所謂“有人之形,故群于人”(《莊子·德充符》)表明的即是此意。而在共處或“群于人”的過程中,則不能不發(fā)生彼此之間的交往。由于每個交往者都力圖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人際間的紛爭與沖突也就在所難免。為了消除這種狀況,道家提出了許多獨特的方法:1、守柔處弱。老子從人類和草木的生存現(xiàn)象中,揭示出凡是堅強的東西都屬于死亡的一類,凡是柔弱的東西則屬于生存的一類:“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76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堅強的東西已經(jīng)失去了生機,而柔弱的東西則充滿了生機。正是這種內(nèi)在生命力的差異,使得“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43章》)這就好比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老子·65章》)由此,老子得出結(jié)論:“柔弱勝剛強”。(《老子·36章》)他要求人們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時必須守柔處弱,保持低調(diào),懂得謙讓。2、為而不爭。老子針對世人“爭歸于利,不可止也”(《莊子·馬蹄》)的做法,提出了“為而不爭”的思想。他說:“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81章》)所謂“為而不爭”就是盡其所能幫助別人,而不與人爭名奪利。這就好比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8章》)。當然,老子所說的“不爭”并非“與世無爭”、絕對放棄,而是避免激烈紛爭、緩解人際緊張。在老子看來,只有堅持“不爭”的交往原則,才能不招致別人的怨恨:“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8章》)只有超越世俗的利益紛爭,才能更好地爭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22章》)這就如同“天之道”一樣,“不爭而善勝”(《老子·73章》)。3、上德若谷。老子非常推崇山谷和江海,因為前者(山谷)具有幽深曠達、包容萬物的胸懷:“曠兮其若谷”(《老子·15章》),而后者(江海)則以其謙卑處下、海納百川的氣度,成為百谷匯聚之地:“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百谷王。”(《老子·66章》)有鑒于此,老子引導人們在交往中應當效法山谷和江海,做到胸襟寬廣、豁達大度,從而成為具有“上德”之人。正是基于“上德若谷”(《老子·41章》)的交往原則,老子主張在待人接物時應當堅持“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49章》)不管別人是否善良、誠信,我都始終如一地善待他、信任他。4、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山木》篇中,莊子通過林回棄璧負子的故事,提出了超越功利的交往思想:“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蛟?‘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蛞岳险?,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边@里,莊子揭示了兩種相反的交往理念:一種是以利益為結(jié)合的基礎(“以利合”),另外一種是以天性為聯(lián)系的紐帶(“以天屬”)。前者乃是小人信奉的交往原則,后者則是君子遵循的交往法則。小人之間的交往表面看來甘甜如酒,一到危急時刻(“迫窮禍患害”)就會相互背棄、斷絕關(guān)系。而君子之間的交往表面看來平淡如水,但是關(guān)鍵時刻卻會相互收留、親密無間。顯而易見,莊子贊賞的是君子之間超功利的“淡如水”的交往方式??偠灾兰姨岢錾鲜鼋煌椒ǖ哪康哪耸菫榱私⒑湍拦蔡?、其樂融融的人際關(guān)系,所謂“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莊子·天道》)就是這種愿望的直接表達。

      雖然道家提出的人際交往思想因為有悖世俗的觀點而經(jīng)常被人誤解,以致產(chǎn)生一些負面的影響,但是其中仍然不乏積極的因素值得當代大學生借鑒。由于主客觀因素的疊加效應,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其中既有認知方面的偏差,也有情感方面的障礙,還有能力方面的欠缺。這些問題不僅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正常生活與學習,而且還在逐漸侵蝕著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大學生們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交往中的問題:一是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譬如主動與人打招呼、盡快記住別人的名字、面帶微笑、真誠地贊美對方等。大學生們?nèi)绻軌蚯‘數(shù)剡\用這些技巧,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交往效果;二是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包括辨析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洞察別人心理的能力、發(fā)揮語言功效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當然,交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社交經(jīng)驗的積累。因此,當代大學生應當積極地進行人際交往,自覺地總結(jié)社交經(jīng)驗;三是把握人際交往的原則,比如平等、尊重、誠信、寬容、謙讓、互助等。如果說平等、尊重是和諧交往的前提,誠信、寬容是和諧交往的保證,那么謙讓、互助則是和諧交往的必然要求。在這當中,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寬容、謙讓的原則也是道家極力提倡的,不僅早已化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且正在融入現(xiàn)代人(包括大學生)的生活實踐。

      四、體育運動方面

      體育運動作為一項專門的競技活動,只是近代意義上的事情。然而,作為一種社會的分工方式則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關(guān)于這一點,先秦時期的道家人物莊子作了初步的探討,他說:“水行不避蛟龍者,漁夫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莊子·秋水》)。這里的漁夫、獵夫作為古代社會分工形成的兩種職業(yè),他們的勞動實踐構(gòu)成了近代體育項目的最早來源。進而,莊子生動地記述了古代的一些運動項目,比如導引、劍術(shù)、御術(shù)、游泳、射箭等。在這當中,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導引。《莊子·刻意》篇云:“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jīng)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yǎng)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贝颂帯皩б保铑U注云:“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梢姡皩б卑ā皩狻焙汀耙w”兩個方面。如果說“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之類的呼吸活動屬于“導氣”方面,那么“熊經(jīng)鳥申”之類的肢體活動則意指“引體”方面。合而言之,“導引”就是呼吸活動與肢體活動相結(jié)合的健身運動,其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養(yǎng)形”)。莊子不僅提出了動以養(yǎng)形的思想,而且還要求把握運動的規(guī)律,處理好運動與靜止(休息)的關(guān)系。所謂“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懸而天”(《在有》)、“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鋭右蔡欤潇o也地”(《天道》),即是強調(diào)運動時要如天體般運轉(zhuǎn),靜止時要似大地般沉寂。在此基礎上,莊子又指出個體運動必須遵循適度的原則,從而避免身體過于勞累:“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謹修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漁父》)

      雖然莊子提出的體育運動思想比較零散、不成體系,而且這些思想還是融匯于他的政治、社會、生活思想當中,但是其中仍然包含著一些值得當代大學生借鑒的合理因素。當代大學生擁有充沛的精力和豐富的課余時間來參加體育運動。通過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而且還能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效應。具體說來,這種心理效應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完善自我意識。在運動的過程中,大學生們可以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既看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長處,又了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還能發(fā)掘自己某方面的天賦和潛能,從而對自己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二是有助于調(diào)節(jié)情緒狀態(tài)。通過體育運動,大學生們可以宣泄不良的情緒,恢復良好的心境。相關(guān)的研究資料表明[4],以有氧代謝為標準的中距離和長距離慢速跑、變速跑,能夠緩解緊張與不安情緒,減輕焦慮和抑郁癥狀;三是有助于磨練意志品質(zhì)。大學生在運動時,不僅要克服氣候條件、運動難度等方面的客觀困難,還要戰(zhàn)勝身體疲勞、心理膽怯等方面的主觀困難。在此過程中,他們可以培養(yǎng)自己堅強、勇敢的意志品質(zhì)。為了達到上述效果,大學生們必須根據(jù)自身的生理特點、身體狀況和課余時間,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保持合理的運動負荷。

      五、旅游方面

      旅游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和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是緣于當代社會生產(chǎn)力高度發(fā)達和物質(zhì)文化極大豐富的結(jié)果。但作為一種個別的文化行為,則在古代歷史上就早已存在。[5]早在兩千多年前,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就成為中國旅游的積極倡導者和力行者。雖然作為道家創(chuàng)始人的老子并沒有具體言及如何進行游歷活動,但是從他所說的“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老子·20章》)的言語中,我們分明感受到了他渴望游覽春天美景的熱切心情。相比較而言,作為先秦道家集大成者的莊子則對漫游自然界情有獨鐘,經(jīng)常徜徉于山水之間。他抱著“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莊子·天下》)的態(tài)度,釣于濮水(《莊子·秋水》)、行于山中(《莊子·山木》)、游于濠梁之上(《莊子·秋水》)、游于雕陵之樊(《莊子·山木》),足跡遍及山川樹林乃至齊、魏、楚諸國。無論莊子走到哪里,都要熱情贊美那里的自然美景。在《知北游》中,他情不自禁地說:“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這里的快樂充分顯示出莊子熱愛自然、情系山野的精神傾向。在莊子看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知北游》)人只有“觀于天地”(同上)、“與物為春”(《莊子·德充符》),才能把握萬物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而獲得心曠神怡的大美享受。莊子還指出大自然的山川樹木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勝。”(《莊子·外物》)森林和山丘之所以適宜于人,是因為人們長期置身于喧囂的塵世,汲汲以求世俗的名利,以致逐漸疏離了自然界,慢慢失去了本真之性。然而,就其內(nèi)心來看,人們還是渴望回歸自然,親近自然。一旦人們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就可以暫時卸下虛偽的社會面具,除去沉重的心靈枷鎖,盡情欣賞美麗的風景,充分展現(xiàn)率真的天性。此時,人的精神會特別得放松,心情也格外得舒暢(“神者不勝”)。

      老莊道家的旅游思想和行動對于當代大學生具有積極的啟迪作用。盡管當代大學生在物質(zhì)條件上非常優(yōu)厚,但是日?;顒臃秶匀恢饕窒抻谡n堂、食堂、宿舍之間。這種“三點一線”式的呆板生活使得不少大學生覺得單調(diào)、乏味,從而產(chǎn)生煩躁、壓抑情緒。另一方面,由于我國高校不斷地擴招,導致大學生的就業(yè)形勢日益嚴峻。為了在今后的就業(yè)、深造、出國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大學生們不得不在努力學好專業(yè)課的同時,還拼命修二專、拿雙學位、考各種證書。激烈的就業(yè)競爭、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時常感覺身體疲憊、心力憔悴、精神緊張。鑒于此種狀況,大學生們可以考慮外出旅游來放松神經(jīng)、愉悅心情。至于旅游的時間,既可以排在雙休日,也可以定在寒暑假。前者(雙休日)一般適合短途旅游,后者(寒暑假)則適宜安排中長途旅行。在旅游方式上,可以坐車,亦可徒步;可以獨自旅游,亦可結(jié)伴出行??傊?,把握一個原則就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和方式進行外出旅游。這樣,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大學生們不僅可以了解社會、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還能夠陶冶性情、調(diào)整心態(tài)、緩解壓力。

      以上我們從五個方面具體分析了道家思想對于當代大學生所具有的心理保健作用。當然,道家思想畢竟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心理科學,它里面原則性內(nèi)容多,操作性成分少。而且,道家思想作為一個矛盾體,其中既有許多積極可取的精華,也有不少消極落后的糟粕(如“無欲”、“無情”、“安命”等主張)。對此,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古為今用的原則,通過認真細致的分析、鑒別,剔除糟粕,吸取精華,再結(jié)合現(xiàn)代心理學的科學理論與實踐,將其創(chuàng)造性地轉(zhuǎn)化為具有現(xiàn)實操作意義的心理治療方法,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心理保健的功能。

      [1]林語堂.中國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2]彭欣,等.試論道家思想對心理輔導的啟示[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3).

      [3]朱曉鵬.智者的沉思——老子哲學思想研究[M].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4]杜國如.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應[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1).

      [5]陳水德.莊子心游境界[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

      (責任編輯 梅煥鈞)

      On the Mental Healthcare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of Taoist Thought

      Wan Yong-h(huán)ua
      (School of Marxism,ECUPL,Shanghai,201620)

      It leads to quite a few college students appearing various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aoist thought contains the rich and original factors of the mental healthcare.There is the important edification meaning that it clears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recovers their mental health.

      Taoist thought;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care

      G64

      A

      1672-2590(2016)02-0131-06

      2014-05-17

      萬勇華(1977-),男,安徽蕪湖人,華東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哲學博士。

      猜你喜歡
      道家老子莊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漫畫道家思想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6:45:11
      漫畫道家思想
      牢記道家養(yǎng)生“十不過”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1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智者老子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莊子說》(十五)
      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 02:04:52
      拉萨市| 唐河县| 扶沟县| 承德县| 兰州市| 哈尔滨市| 洛隆县| 洪雅县| 和政县| 文山县| 万源市| 应用必备| 蓬溪县| 永和县| 江口县| 丰原市| 普兰店市| 兰考县| 岱山县| 苍溪县| 娱乐| 巴马| 德兴市| 西华县| 运城市| 根河市| 新宁县| 分宜县| 娄烦县| 阿巴嘎旗| 阆中市| 左权县| 二连浩特市| 章丘市| 五大连池市| 洛浦县| 楚雄市| 阜南县| 长武县| 阳谷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