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態(tài)審美視閾下“無用人”的自然人格研究
      ——以艾興多夫的小說《一個無用人的生涯》為例

      2016-02-13 14:34:13
      銅陵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浪漫派多夫浪漫主義

      江 山 梁 爽

      (南昌航空大學,南昌 江西 330063)

      生態(tài)審美視閾下“無用人”的自然人格研究
      ——以艾興多夫的小說《一個無用人的生涯》為例

      江 山 梁 爽

      (南昌航空大學,南昌 江西 330063)

      艾興多夫的中篇小說《一個無用人的生涯》是德國浪漫派經(jīng)典作品。文章從浪漫主義的生態(tài)審美精神特質出發(fā),以自然回歸觀、自然神性觀和自然藝術觀為理論依據(jù),在分析小說主人公“無用人”完美自然人格表現(xiàn)形式的基礎上,闡明了自然人格的培育是浪漫主義文化的精髓這一生態(tài)教育思想。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作品也為后人熱愛自然、回歸自然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生態(tài)藍本。

      生態(tài)審美;德國浪漫主義文學;艾興多夫;無用人;自然人格

      一、前言

      浪漫主義文化運動是西方文學史上首次以批判工業(yè)文明、描寫人與自然為主題的文化運動。在啟蒙運動和古典運動的影響下,18世紀末、19世紀初,浪漫派作家一方面不斷探索基督教教義,不斷消解后新世俗化精神生活的內(nèi)涵和真諦,另一方面他們要面對農(nóng)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急劇轉型、一時又難以適應的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尋求內(nèi)心完美的精神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借以慰藉惶惑的心靈,在“唯詩是尊”、“唯藝術是尊”的口號下,在短短的30年時間里,創(chuàng)作出一大批超越時代、超越地域的文學經(jīng)典作品。他們推崇情感與想象,追求靈感和激情,向往自然、回歸自然和感悟自然,在自然這個人類的精神導師和靈魂家園中尋求一種至臻完美、和諧寧靜的自然人格。中篇小說《一個無用人的生涯》就堪稱是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該部由德國浪漫派重要作家艾興多夫于1826年發(fā)表的作品通過對一個被世人認為是“無用人”的描寫,刻劃出一個純樸天真、熱愛藝術、四處漫游、對任何功利和物質沒有絲毫興趣的磨坊主之子的自然人格,揭示了世俗社會里一個真正的有用之人難覓一片凈土獲棲身之所的社會現(xiàn)實。作品問世后,受到了同時代作家富凱、后代作家托馬斯曼和黑塞等的高度贊揚和肯定,稱它是德國浪漫文學作品中的“一朵奇葩”。[1]

      艾興多夫將主人公放置在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之下,以漫游為主題,以愛情追求為紅線,將整個故事串連成一個有機整體,所以,從一般審美角度來看,無論在故事的情節(jié)安排、藝術表現(xiàn)手法,還是中心內(nèi)容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特別是其中大量的自然書寫和臨摹,對一個藝術青年在其漫游和成長過程中完美自然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盡管該部作品未逃出浪漫派作家所慣用的自然、漫游、愛情、懷鄉(xiāng)等程式化主題的藩籬,但從生態(tài)審美角度來看,它又有別于同時代其它浪漫派作品,因為作家在自然審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并沒有像有些浪漫派作家那樣,動輒將自然對象化或工具化,把自然的審美對象看成是一個二分的客體,使其成為“抒發(fā)、表現(xiàn)、比喻、暗示、象征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人格特征的工具”,[2]而是摒棄了主體兩分對立的二元論觀點,在自然書寫的過程中始終追求一種物我平等、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理念,因此,該部作品還具有典型的生態(tài)審美意義。本文擬從生態(tài)審美角度解讀“自然”概念,通過浪漫主義的自然藝術理論來探討“無用人”完美自然人格的形成條件和表現(xiàn)方式。

      二、浪漫主義的生態(tài)審美精神特質

      浪漫主義的生態(tài)審美精神特質是和“自然”概念密不可分的。在浪漫主義文化中,自然具有多重含義,它既是原始生存狀態(tài)與文明的對立,也具有神性的涵義,帶來比理性更為豐富的知識,同時還是藝術與美的導師,這三點構成了自然人格形成的基礎。然后,再通過藝術形式將自然融透到人的天性中,影響和啟發(fā)人這個個體,從而使人的情感變得更加合乎自然天性,成為溝通自然與人類心靈的橋梁。所以,浪漫主義的生態(tài)精神特質就是自由抒發(fā)人的情感,注重人的直覺敏銳的感受力,提倡對世界的熱情與好奇心,并努力將從自然中獲得的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人類的實踐活動中,培育成一個完美的自然人格和道德情操。

      (一)浪漫主義文化運動中的“自然”概念解讀

      1.浪漫主義的哲學思想基石 —— 回歸自然觀

      伴隨著工業(yè)文明的產(chǎn)生,浪漫派作家開始感受到工業(yè)文明所帶來的危害:勞動的異化使社會積貧積弱,人際關系變得越來越冷漠,金錢與利益沖突主宰著社會。為抗拒令人失望的現(xiàn)實,尋找躲避文明、寄托精神的理想世界,自然作為浪漫主義藝術的主題從一開始便作為文明的對立物出現(xiàn)。盧梭的現(xiàn)代文明批評觀如理性批判、科技批判和欲望批判等使人們意識到現(xiàn)代科技帶給自然的危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理性”這個怪物在作祟,理性使人類有優(yōu)越于其他動物之感,使人獲得自我意識,將自己從與自然渾然一體的關系中游離出來,從而產(chǎn)生了人的貪欲、虛榮和狂妄,其結果就是不平等私有制社會的出現(xiàn)。這種理性推動了科技進步,鼓動人類自己去征服和掠奪自然,以滿足自己的奢欲。所以,這種理性固然啟迪了人的智慧,但也引發(fā)了謬誤,最終導致了“文明人為痛苦和死亡敞開了新的大門”。[3]所以,他竭力主張人類要回歸自然,將自然當做是避免文明罪惡、釋放和緩解痛苦的庇護所,因為自然意味著精神世界的最高滿足和有節(jié)制的物質生活。艾興多夫在創(chuàng)作其田園詩般的小說作品《一個無用人的生涯》時也無疑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它把主人公“無用人”始終放置在一個意境優(yōu)美、到處是森林河谷、鮮花飛鳥的自然世界,以歡快的節(jié)奏和生動的語言成功刻畫了一個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藝術青年形象。對于一個充滿智慧的“無用人”來說,他沒有眷戀于為全家殷實生活帶來的小磨坊,象父親一樣天天圍著它轉來轉去,而是要獨自一個人走進大自然,傾聽自然的天籟之音。自然在他的眼里不是他的隨從或玩偶,是摯友和智者,漫游途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無不映現(xiàn)出他的恬靜與澄澈,給他淳樸的童心帶來無限的欣喜。

      2.浪漫主義的精神歸宿 ——自然神性觀

      在浪漫主義者看來,自然還具有神性。柏拉圖認為:“在創(chuàng)世者創(chuàng)造出的世界機體中,貫注著一顆靈魂”,夏夫茨伯里也認為:“有一個存在的太一,他是萬物的靈魂之源,他四處擴散,是萬物充滿活力,并使整體充滿生機。”[4]自然神論者認為自然是一個有靈魂和貫注生氣的整體,它代表著世界運行的至高準則,向人類啟示著理性無法窮極的生命真理,能夠將個體有限的世俗生命提升到更高更完美的境界。所以,浪漫主義作家筆下的自然往往會顯示出“在山水形貌的背后存在著一個更加超越的形而上本體,這個本體與宇宙精神相通,而稟有神性或宗教的意味?!盵5]如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和華茲華斯《序曲》中的自然都具有啟迪美德、陶冶性靈、昭示生命之道的神奇力量。由于通過理性認識世界的方式無法達到自然的神性,浪漫主義作家便采取直觀自然的方式獲得靈感和智慧,這就要充分調(diào)動感官體驗能力和情感的力量投入自然,使感受力與自然世界充分結合,從而使個體具有象自然一樣無窮創(chuàng)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在自然科學和生態(tài)科學的探索之外,個體還要表達對生命的敬意,克服理念的狂妄與狹隘,用虔誠和感恩的心靈感悟自然和回報自然。艾興多夫正具有這樣的情懷和希冀,他自身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祈求上帝的賜福和拯救對他來說是從小不可移易的信仰,同樣,他筆下的“無用人”也同樣具有深深的宗教情懷,雖然他的心坎里有對“我那美人兒”無盡的思念之苦,甚至身邊時而還潛伏著許多莫名的危險,但他卻實實在在體驗到一種歡樂之情,感覺到一種神圣與肅穆縈繞在他的心頭,他仿佛成為上帝的一部分,思想已升華到無限的空間,沒有了丑惡,也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在寧靜優(yōu)美的大自然中,他仿佛看到了與自己本性一樣美麗的東西??梢哉f,上帝的永恒與正義、威嚴與慈祥已深深融入到他的自然人格中。

      3.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 ——自然藝術觀

      自然是藝術與美的導師。在羅丹看來,對于藝術家來說,“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6],歌德也認為:“自然是一個優(yōu)秀的藝術家。它經(jīng)由不為人覺察的努力,將最簡單的素材雕刻成最雄偉的對比,完成最偉大的藝術品,它經(jīng)常給予這些作品某些溫柔,以及最嚴謹?shù)妮喞??!盵7]自然美在于它的渾然天成,不加雕飾,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卻能呈現(xiàn)出事物的真諦與本質。盧梭也主張道法自然和師法自然,認為“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大自然中的。我們愈是違背這個老師的指導,我們所做的東西便愈不成樣子。”[8]以人的主觀色彩臨摹狀物的話,只能是扭曲、丑化甚至是摧殘自然。正因為自然與藝術本質上相同,藝術才可以在更高層次上重構已失去的自然整體。所以,“模仿自然”就被浪漫主義作家奉為圭臬,因為只有這樣,從大自然中獲得的藝術靈感才使人的情感變得更加合乎自然天性,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每件杰作才可視為既是人類的精神產(chǎn)品,也是自然的作品,藝術才能最后成為溝通自然法則和人類心靈的橋梁?!兑粋€無用人的生涯》就是這樣一件將藝術和美集于一身的自然之作。小說的主人公“無用人”始終懷揣一把小提琴,每當看見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色時,他不禁興致勃發(fā),抖動弓弦,載歌載舞。比如在第一章漫游一開始他就結識了兩位嫵媚動人的貴夫人,在受邀和她們同乘一輛馬車繼續(xù)旅行,看著身邊飛駛而過的“村落、花園、教堂塔頂”,“撲面而來的嶄新村落、宮殿城堡和青翠山嶺,五顏六色的青苗、灌木叢、草地”以及“頭頂上數(shù)不清的百靈鳥在清澈蔚藍的天空中鳴囀歌唱”時,他便情不自禁,在馬車的腳梯板上,即興“用雙腳敲打著節(jié)拍,跳起了舞曲,感覺到胳膊下的小提琴似乎會馬上抖掉下來似的?!盵9]離開了天天對自己吼叫、斥責自己是“無用人”的父親,第一次踏上人生的旅途,和兩位佳麗同行,面對眼前的旖旎風光,他已完全沉醉在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景色中。所以,是自然賦予了他靈魂和才智,并啟發(fā)和引領他去繼續(xù)探尋自然的奧秘和人生的真諦。

      (二)自然人格的培育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和精髓

      “自然”概念是生態(tài)審美的出發(fā)點,也是完美自然人格形成的必要條件。浪漫主義所追求的就是要對自然人格的培育和不斷完善,其表現(xiàn)在:

      1.培育自然人格的浪漫派強調(diào)人應具有豐富的情感

      浪漫主義者認為,自然人格的生命天性不應受到壓抑,它應是一種自然的抒發(fā)。這種情感是心靈受到自然觸動的產(chǎn)物,正如華茲華斯所說的,人的熱情是與自然的美以永久的形式合而為一的,“當個體的情感與永恒的自然相結合時,它就突破了私人的性質,成為無限生命節(jié)律中一個跳動的音符。”[10]也就是說,這樣的情感超越了私人生活的狹小世界它和自然生命規(guī)律息息相通,表現(xiàn)為一種深沉動人的力量。具有自然人格的人正善于這種體會自我與自然的共鳴,在廣闊的自然中找尋生存快樂,激發(fā)生命熱情。艾興多夫在很多地方刻畫了一個情感豐富的“無用人”形象,如在小說一開始,描寫他踏上漫游之旅前的心理活動描寫:“當看見我身邊的熟人和伙伴們?nèi)缤R粯右肋h犁地干活時,我卻去漫游那自由的世界,內(nèi)心不由得暗自充滿著喜悅?!薄斑@一天我仿佛覺得是一個永遠的星期天一般,充滿著輕松?!盵11]當他在貴夫人家當花園匠干活時,他又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力:“花園里的生活可真愜意”,“花園里的園亭、涼亭以及美麗的綠色過道著實讓我喜歡,真的,我要是能象宮里尊貴的夫人和先生們一樣,每天都來這里,四處散散步,或者靜下心來談談事情,那該有多好??!只要那個園藝匠一走,剩下我獨自一人時,我就馬上拿出短煙斗,坐下來,尋思著自己像一個騎士一般,如何和那個把我?guī)нM宮里來的年輕漂亮的貴婦人在這里一起散步,并且用美麗動聽、彬彬有禮的言辭話語,和她攀談,討她歡心?!盵12]可見,在作者的筆下,無用人完全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感極為細膩豐富的追夢人。

      2.培育自然人格的浪漫派主張人應具有敏銳的感受力

      具有自然人格的人必須還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和直覺,善于感悟自然的真,欣賞自然的美,從自然中學習美德,提升心靈境界。這一切離不開感官的感知,正如盧梭所認為的:“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種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這種感性的理解做基礎,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盵13]所以,要用感官和心靈體驗自然,而不是用理性分割自然,這是一種以審美態(tài)度對待自然的正確方式。對自然敏銳的感受力可以使人攝取自然的滋養(yǎng)和哺育,感受到自然博大胸懷,在感悟中,找到人最純潔的思想和整個道德生命的靈魂??鬃拥摹叭收邩飞?,智者樂水”也闡發(fā)了這樣的道理。在艾興多夫的作品中,“無用人”在和自然的交往契合中顯示出超乎尋常的感受力和接受力:“我每天早晨都起得很早。清晨屋外的花園里可真是美麗之至,鮮花、噴泉、薔薇灌木叢以及整個花園在朝陽的照耀下有如純金和寶石般熠熠生輝,絢麗奪目。長滿高高的山毛櫸林蔭路上,一切都還那么寂靜、清涼和肅穆,如同在教堂里一般,只有一些鳥兒在撲撲騰騰地飛著,在沙地上啄食著什么。”[14]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給了“無用人”巨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所以他總是一大早就去他心儀已久的貴夫人窗前的樹枝下,彎著身子,注視著窗里的動靜?!按藭r,我看見美輪美奐的她還是那么熱情奔放,雪白連衣裙中的她睡意朦朧。她出現(xiàn)在打開的窗戶邊,很快地將深褐色的頭發(fā)扎成辮子,并一任嫵媚挑逗的目光掠過灌木和花園。很快她又折斷窗前的花枝,將其扎成花束。然后她拿起吉他琴放在雪白的胳膊下彈奏著,歌聲伴隨琴聲,美妙悅耳?!盵15]在主人公的感官中,他以敏銳的感受力接受到自然中各種美的信息,再將它投射、移情到自己的感情中,使一幅動人的愛情畫面躍然紙上。

      3.培育自然人格的浪漫派信奉人應該師法自然

      具有自然人格的人還要以自然為師,要力爭達到五代道家譚峭在《華書仁化書道》篇中所說的到達“見山思靜,見水思動,見云思變,見石思貞”的境界,他要通過研究自然中萬物變化之理提高心智,實現(xiàn)頓悟,再將從自然中所得到的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再運用到人類自身的實踐活動中去?!盁o用人”在漫游途中既不滿足于花園匠愜意的生活,也不滿足當稅務員時寫寫算算無聊的日子,他要追求的是在大自然中獲得美的享受和體驗。在經(jīng)受了一系列誤解和挫折之后,他并沒有氣餒,而是繼續(xù)在大自然中尋找真我,以自然為師,讓心靈上的塵埃不斷得到凈化和蕩滌,表達了他對大自然深切的依戀之情和質樸的人道主義信仰。小說的最后一章第十章中,在主人公經(jīng)歷了羅馬之旅、備受愛情失意的煎熬困苦后,他和路上結伴的三個大學生一起沿著萊茵河順流而下,返回他從前漫游途中待過的維也納的一座城堡,在充滿戲劇性的結尾場面中,終于找到自己一直苦苦尋找的至愛 —— 那位身著雪白連衣裙、梳理發(fā)辮、在窗前攀折花枝、歌聲美妙婉轉的心上人。這樣的完美結局,表明了“無用人”在經(jīng)歷大自然的洗禮和歷練之中一直沒有動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信念,他要以自然為師,完成頓悟,最終超越自我,使自己的自然人格臻于化境。

      三、結語

      具備了上述三個條件,生態(tài)審美意義下的自然人格的培育才能得以實現(xiàn)。歌德認為:“一件完美的藝術作品就是人類的精神產(chǎn)品,在這個意義上也是一件自然的產(chǎn)品。”藝術家要“使作品看上去既是自然的也是超自然的?!盵16]作為浪漫派作家的中堅力量,艾興多夫以一個藝術家得到的眼光和審美情趣賦予了“無用人”嶄新的靈魂,他筆下的主人公將現(xiàn)實比作為一個寧靜的田園世界,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尋找“上帝的奇跡”,他所要追求的不是感官的物質利益的享受,而是在純美無暇的大自然中飽覽自然之美,讓宇宙之光照徹心靈。這部作品之所以被奉為浪漫派的經(jīng)典之作,正是因為它既向我們展示了自然之美、人的心靈之美,也為我們打開了一幅自然人格之美的生態(tài)畫卷。在回歸自然的精神感召下,“無用人”在潛意識中信奉上帝的教誨,遵從他的安排和引領,在自然母親的懷抱中,以自然為導師,以藝術陶冶靈性,向人們昭示了生命之道的神奇力量。所以,對于浪漫主義時代迎面而來的工業(yè)文明的滾滾洪流,艾興多夫的這部作品為世人如何尋求心靈的圣潔之地和美好的精神家園提供了一個深思和反省的生態(tài)藍本。

      [1]SCHULTZ,H..Erl?uterung und Dokumente.Joseph von Eichendorff.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M].Philipp Recclam jun.Stuttgart,1994:58(78):79-80.

      [2]王諾.歐美生態(tài)批評[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45.

      [3]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M].高煜,譯.桂林:廣西大學出版社,2002:151.

      [4]艾布拉姆斯.鏡與燈[M].酈稚牛,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289.

      [5]王春.關于華茲華斯詩歌中的自然主題研究[J].西安外國學院學報,2003(6):34.

      [6]羅丹.羅丹藝術論[M].沈寶基,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37.

      [7]埃克曼.歌德談話錄[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8:2.

      [8]于鳳梧.盧梭思想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6:245.

      [9]EICHENDORFF,J.V..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M].Ernst Klett Schulbuchverlage Stuttgart·Leipzig,2006:5.

      [10]蘇文菁.華茲華斯詩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81.

      [11]艾興多夫.一個無用人的生涯[M].韓瑞祥,注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3.

      [12]EICHENDORFF,J.V..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M]. Ernst Klett Schulbuchverlage Stuttgart·Leipzig,2006:6-7.

      [13]于鳳梧.盧梭思想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6:59.

      [14][15]艾興多夫.一個無用人的生涯[M].韓瑞祥,注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8.

      [16]艾布拉姆斯.鏡與燈[M].酈稚牛,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169.

      Research on the Natural Personality of the “Good-for-Nothing” in the Light of Eco-aesthetics: A Case Study on The Life of a Good-for-nothing by Eichendorff

      Jiang Shan,Liang Shuang
      (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China)

      The novelette The Life of a Good-for-nothing by Eichendorff is one of classic works of German romanticism. Starting from the essentials of eco-aesthetics of romanticism, taking the views of nature approach, divinity, and art as theoretical ba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erfect natural personality of the hero “Good-for-nothing”, the paper makes known the ecological idea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natural personality is the essence of culture of romanticism. The novelette provides a thought-provoking ecological blueprint for those who love and approach nature.

      eco-aesthetics; literature of german romanticism; eichendorff; good-for-nothing; natural personality

      I516.074

      A

      1672-0547(2016)05-0085-04

      2016-09-02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德國環(huán)境史研究”(15BSS026);2013年江西省研究生教改項目“德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生態(tài)文明理論類課程建設創(chuàng)新研究”(JXYJG2013086)

      江 山(1965-),男,安徽廬江人,南昌航空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副教授,廈門大學生態(tài)文學團隊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德國生態(tài)文化史;

      梁 爽(1992-),女,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學德語專業(yè)研究生,研究方向:德國生態(tài)文化史。

      猜你喜歡
      浪漫派多夫浪漫主義
      漫談詩的革命浪漫主義
      中華詩詞(2022年1期)2022-12-31 05:40:44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藝術啟蒙(2022年6期)2022-06-22 06:48:48
      西班牙浪漫主義的狂想
      藝術啟蒙(2022年3期)2022-03-24 02:35:10
      新浪漫派文學的浪漫特征
      文學教育(2019年1期)2019-01-10 11:23:00
      齊多夫定生產(chǎn)中疊氮化工藝優(yōu)化
      現(xiàn)代阿拉伯詩歌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法式浪漫主義音樂會登陸杭州
      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 02:51:48
      浪漫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幸福家庭(2014年8期)2014-08-22 20:12:05
      HPLC法測定齊多夫定中有關物質
      浪漫也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37°女人(2010年2期)2010-05-30 13:05:17
      阳新县| 顺义区| 万全县| 腾冲县| 江山市| 山阴县| 绥滨县| 旬阳县| 惠水县| 高台县| 余姚市| 静安区| 墨玉县| 大埔县| 翁牛特旗| 泾川县| 诏安县| 邹平县| 增城市| 古蔺县| 天镇县| 石家庄市| 榆林市| 甘泉县| 宁陵县| 恩平市| 民勤县| 天长市| 大化| 广安市| 台安县| 格尔木市| 揭西县| 茌平县| 博乐市| 饶平县| 陈巴尔虎旗| 西宁市| 荥经县| 观塘区|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