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信息技術與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2016-02-15 08:01:25馬運朋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6年14期
      關鍵詞:課件科學兒童

      馬運朋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466001)

      信息技術與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馬運朋

      (周口師范學院,河南 周口466001)

      近年來,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融入學前教育,為學前兒童的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文章以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現狀為基礎,通過文獻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現狀和問題,闡述了信息技術應用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優(yōu)勢,并從科學教育活動的準備、實施和鞏固三個階段,對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活動整合的途徑進行了詳細論述,并提出相關建議。

      信息技術;科學教育活動;整合

      我國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研究和實踐起步較晚,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幼兒園幾十年一直沿用的 “常識課”才逐漸被“科學教育”所代替。[1]

      當前,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問題,如教師將科學教育的內涵狹隘化,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干涉不恰當,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身上,缺乏對自己探究過程和結果的關注等。而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活動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一、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現實訴求

      學前兒童學習科學始于對周圍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產生對周圍事物的探索,[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就是教師引導學前兒童主動對周圍世界進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學素養(yǎng)的活動。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對幼兒的一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是學前兒童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認知、情感和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前兒童的好奇心、科學興趣和對周圍世界的積極態(tài)度;豐富和積累學前兒童的科學知識和經驗;發(fā)展學前兒童的科學技能;培養(yǎng)學前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在實踐中,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學前兒童喪失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欲望,制約了活動的現實價值實現。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重科學知識的灌輸,輕探究興趣的培養(yǎng)

      我國學前幼兒科學教育發(fā)展的時間相對較短,使得科學教育很大一部分還停留在常識教育上,教育的目標主要以知識的獲得為主,在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忽略了實踐性和探究性。使科學教育活動變成了向幼兒傳輸知識的課堂,從而忽視了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無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教育活動的興趣,不利于對幼兒好奇心、進取心、耐心、細心、自動自發(fā)喜歡創(chuàng)造思考等科學態(tài)度、情感的培養(yǎng)。[3]

      2.科學活動內容抽象,幼兒理解困難

      學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往往是比較抽象的,不能直觀地展現在孩子面前,而學前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傳統(tǒng)的科學教育方法難以將抽象的科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導致幼兒理解困難。教師僅僅依靠自己的講解和演示,把結果或答案強加給幼兒,活動效果不理想。

      3.傳統(tǒng)教育理念,禁錮幼兒想象力

      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中,有一些教師對孩子實行“一刀切”、“大統(tǒng)一”。教師很少對個體進行分析,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學前兒童被培養(yǎng)成遵從教師命令的整體,其創(chuàng)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錮了思維和想象力的發(fā)展。

      4.教師主導活動過程,幼兒主體性喪失

      科學教育活動應該成為幼兒積極探索的過程,然而,現實是“只見教師主導教,不見幼兒主動學”。孩子的思維總是按照老師的指導走,聽老師的講解,回答老師認為該知道的問題。而親自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機會少之又少,在這種環(huán)境下,幼兒主體性喪失,很難體會到自由探究的樂趣。

      5.活動組織形式單一,無法激起求知欲

      學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如游戲、參觀或競賽。然而,現實狀況是科學教育活動只局限于單一的“上課”形式,這種形式大都以集體活動為主,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很少被采用。活動過程中,幼兒始終是被動的,只坐著看和聽,無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優(yōu)勢

      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4]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融合,能夠解決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滿足科學教育活動現實需要的問題。

      目前,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課程的整合,是當前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的一個研究熱點。當然,想要進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價值,要明確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術可以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興趣

      由于學前兒童生理發(fā)展的特點,其自制能力較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同時又具有無意注意占主導位置的特點,應在科學教育活動組織過程中,深入把握這些特點,利用具體形象、動感、鮮明新穎的刺激引起學前兒童的注意,培養(yǎng)探究科學活動的興趣。

      根據科學教育活動設計制作出具有動畫效果的課件,加上聲音的配合,從視覺與聽覺上刺激學前兒童感官,激發(fā)學前幼兒的學習興趣。[6]信息技術通過主題鮮明、色彩豐富的畫面和圖片,吸引集中學前兒童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快樂輕松、主動積極地融入到科學探索活動中,提高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效率。

      2.信息技術可以化抽象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科學性的知識,比較生硬難懂,孩子們難以理解和掌握活動中的重點或難點。通過信息技術表現的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畫面,使抽象、深奧的科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過觀看課件對教育內容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深刻。

      3.信息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豐富情境,利于體驗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需要孩子在學習中發(fā)現問題,然后進行大膽的假設,但是由于幼兒自身經驗的欠缺,局限了幼兒的假設空間。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形象生動的直觀情境,有利于學前兒童體驗,發(fā)揮想象力,繼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假設。

      4.信息技術可以發(fā)揮學前兒童的主體性

      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時,不能忽略學前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制作的課件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幼兒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深化了學習興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從而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信息技術能夠讓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它不單單是教師進行解說的工具,也是幼兒認知的幫手。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將幼兒學習的被動地位扭轉成為自主探究的主體地位。

      5.信息技術可以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

      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起到一個組織、指導和調控的作用。教師在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功能,對學前兒童自主、協作、研究學習實行有效的引導和幫助,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啟發(f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索或獨立思考。

      三、信息技術與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有效整合的途徑

      1.科學教育活動準備階段

      (1)豐富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

      學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豐富,教學方法靈活,教學形式多樣。幼兒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能夠很好地發(fā)展個性。教師在備課時應首先考慮到教學材料與學生的生理、心理是否相適應,幫助幼兒更快捷地掌握學習方法,讓他們尋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

      例如,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由于實物的體積、重量等原因無法擺放到幼兒的面前,這時就可以用照片或錄像的方式來轉換。有一些肉眼難以觀測的實物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放大等等,把更多的教學媒體資料整合在計算機中,制作成課件用于教學。

      (2)創(chuàng)設導入情景

      課堂導入的設計應依據教學內容需要和教學對象特點,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選擇。巧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導入的途徑主要有利用聲音文件導入、利用圖表文件導入、利用動畫視頻導入等。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的導入情景,不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2.科學教育活動實施階段

      (1)創(chuàng)設探究活動情境

      在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常常會通過做實驗來揭示一些科學道理,幫助學前兒童掌握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動手能力。但是目前幼兒園大都不具備先進的實驗條件,實驗的特點在活動過程中很難體現。在實驗活動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打破有限的實驗條件,為幼兒呈現一些在生活中難以操作或觀察的畫面。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實驗的作用。

      在探究實驗階段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科學內容直觀地呈現出來。在探究活動中利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的動畫視頻,增強了教育活動的趣味性,加深了孩子的記憶,提高了活動效果。

      (2)營造輕松愉快的表達環(huán)境

      表達交流是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形成正確概念,得出科學結論的階段。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必不可少地會出現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表達交流。

      在幼兒得出正確結論或勇敢回答問題時,教師總會用“你真聰明”、“真棒”這樣的話來表揚孩子。在互相表達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給幼兒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活動環(huán)境。

      比如在教育活動中,幼兒很積極地發(fā)言,可以用一個動畫來代替教師的表揚,動畫中制作一個圓圓的笑臉,伸著大拇指,嘴里說著鼓勵的話;當幼兒有不正確的行為時,可以給他一個哭臉等的方式。這樣不會讓孩子在錯誤之后有壓力和不愉快的心情。而且幼兒會對問題的答案有很深的印象,同時也保證了活動的成果。

      3.活動延伸階段

      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情景創(chuàng)設,為學生提供交流平臺,同時也是進行知識鞏固和拓展的工具,其方式靈活多樣。在科學教育活動的最后,會有一個延伸的部分,以往總是教師帶領幼兒將教育活動中幼兒所要掌握的東西再復習一遍,以便再次加深印象。在這一階段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活動的內容,幫助幼兒養(yǎng)成好良好的習慣。

      例如,在科學實驗結束的時候,或者是在科學游戲后,很多幼兒對材料的整理和放置草草了事,教師多次強調但是效果不佳,可以用DV把幼兒整理材料的現場錄制下來,再放給孩子們看,讓幼兒進行討論、自我評價,指出不對的地方,促使幼兒成養(yǎng)良好的習慣。

      很多幼兒園的老師和家長利用“校信通”來幫助孩子加深印象,教師用手機、電腦等設備向家長發(fā)送所學的內容;也可以建立博客,方便與家長的溝通和及時反饋。

      四、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活動整合的幾點建議

      信息技術具有的科學性和必要性,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已經成為無可爭辯的發(fā)展趨勢,能否讓信息技術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發(fā)揮有效的作用,關鍵是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

      1.要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

      在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中,不少教師過多地追捧利用新技術,在無形中摒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學只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為了幫助教師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把不容易講清楚的抽象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畫面,來幫助幼兒理解,彌補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的不足。

      應針對教育活動內容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合理地利用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要有的放矢,并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相得益彰,充分發(fā)揮二者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達到最佳效果。

      2.要注意活動節(jié)奏

      在科學教育活動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節(jié)奏快、信息量大。因此在活動中要注意幼兒對所授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作為“主導”的教師要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調整好活動氣氛,把握好節(jié)奏。對于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要放慢節(jié)奏,并且適當地重復、暫停甚至回放,給幼兒消化的空間和時間。此外,還要注意活動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否則會造成活動進度慢,影響活動效果和活動任務。

      3.要精心設計課件

      在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活動的整合中,課件制作的好不好與活動的效果有著直接的聯系。一個好的活動課件凝聚了教師的心血和汗水,也是教師知識和智慧的結晶。

      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首先要考慮課件運用到科學教育活動中能不能對幼兒起起到教育的作用,與本次教育活動的內容是不是相呼應,是否符合本班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而不是只注重課件制作的好不好看。

      其次,要精心設計課件的每一個頁面、每一個演示對象,盡量做到幼兒化、游戲化、趣味化。只有這樣的課件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完成活動目標。

      4.注重師幼情感交流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不管信息技術如何實用,制作的課件如何精美,都代替不了人豐富的情感。學前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是教師和幼兒的雙向互動,那么在活動中就避免不了情感的交流,教師一句肯定的話,就可以溫暖孩子的心;一句鼓勵,就可以化解遇到困難挫折時的焦慮。因此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使用信息技術時,不但要發(fā)揮它的作用,還要注重師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不能將充滿人情味的師生關系變成硬邦邦的人與技術的關系。

      信息技術與學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整合能夠強化幼兒對抽象事物或過程的理解與感受,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得益彰,為科學教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真正做到信息技術與科學教育活動的整合,還有待于在不斷實踐中總結經驗,取其精華,不斷提高科學教育活動效果。

      [1]李槐青.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7):60-62.

      [2]夏力.學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指導(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3-4.

      [3]王崇麗.當前幼兒園科學教育:問題與對策[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11(3-4):90-92.

      [4]張曉梅.多媒體運用讓科學活動更精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8(9):103-104.

      [5][6]郁蕓.科學的整合,有效地學習——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整合策略[J].考試周刊,2012 (57):188-189.

      (編輯:李曉萍)

      G434

      B

      1673-8454(2016)14-0060-04

      河南省教育廳2015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河南省智慧教育發(fā)展的理論模型及其實現途徑”(項目編號:2015-ZD-059);河南省教育廳2015年度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全媒體語境下高校智慧校園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項目編號:142400410559)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課件科學兒童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學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六一兒童
      科學拔牙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六·一”——我們過年啦!
      Flash課件輕松做
      卫辉市| 屏山县| 青河县| 左云县| 满洲里市| 北碚区| 龙海市| 英德市| 辽宁省| 五原县| 河间市| 繁峙县| 巨鹿县| 调兵山市| 建瓯市| 通渭县| 桃江县| 辽源市| 福海县| 丽水市| 岚皋县| 武夷山市| 鄂伦春自治旗| 澎湖县| 新疆| 从化市| 诸城市| 龙井市| 鄂托克前旗| 阿荣旗| 威海市| 呼伦贝尔市| 遂川县| 北宁市| 余庆县| 皋兰县| 昌邑市| 蒙阴县| 北川| 舞钢市|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