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林棟棟 臧運金
?
探討PBL和角色扮演用于傳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中效果
王璐林棟棟臧運金
目的 探討PBL和角色扮演用于傳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效果。方法 從首都醫(yī)科大學傳染病學系本科見習生中隨機抽取100名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分為研究組、常規(guī)組,每組50名見習生;研究組采取PBL聯(lián)合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常規(guī)組實施常規(guī)臨床間隙教學模式,結束教學之后借助理論考試與技能操作考核兩組臨床見習生的專業(yè)知識,并采取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對比兩組教學效果。結果 研究組學生理論及技能測試、問卷調查情況等優(yōu)于常規(guī)組,兩組各項滿意度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PBL與角色扮演模式能夠全面提高傳染病學臨床見習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其更好地學習傳染科疾病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
PBL教學;角色扮演;傳染病學;見習教學;效果
PBL是一種以問題為教學基礎模式,帶教老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自主解決與臨床相關的問題[1]。角色扮演是指通過行為模仿、角色互換、以及行為替代等,增加學生對自身角色及其他角色的理解,進而影響學生個體的心理,促進其履行自身角色的一種教學模式,目前,這兩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逐步在臨床見習教學過程中得到應用[2]。眾所周知,臨床見習屬于醫(yī)學教育中的一大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醫(yī)學學生從學習課本知識向具體病例知識轉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傳染病學的臨床見習中,由于很多傳染疾病具有地方性、季節(jié)性等特點,導致學生在臨床見習的時候會遇到接觸病例、病種單一等問題,使臨床見習效果受限。本次研究選擇首都醫(yī)科大學傳染病學系100名本科見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探討PBL和角色扮演的教學效果,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所選擇的100名對象均屬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傳染科接收的臨床見習生,根據(jù)不同的臨床見習教學模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即研究組50名,常規(guī)組50名。常規(guī)組中有20名男生和30名女生,年齡22~25歲,平均年齡(24.0±0.5)歲;常規(guī)組所有見習生均實施常規(guī)的臨床教學模式。研究組中有25名男生和25名女生,年齡23~25歲,平均年齡(24.0±0.2)歲;研究組所有見習生均實施PBL和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將兩組臨床見習生的性別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其結果表明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學方法
常規(guī)組50名見習生均采取常規(guī)臨床教學,具體為:傳染科臨床帶教老師按照教學大綱并結合臨床實踐問題向見習生進行教學,對傳染科病史采集以及體格檢查、操作等重點進行分階段性教學。與此同時,指導學生開展病史詢問及體格檢查,針對見習生存在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糾正。最后,學生根據(jù)見習期間研究的疾病寫一份臨床病歷交予帶教老師即可。
研究組50名見習生采取PBL和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式,具體內容包括了以下幾點:(1)問題設計。傳染科臨床見習帶教老師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近幾年來我院傳染科難點病例、罕見的病例進行問題設計,并提前一周將問題發(fā)給學生,安排學生自己查閱資料來尋找答案。然后通過PBL課堂討論,鼓勵各小組見習生積極參與,并圍繞病例進行討論,然后找出問題答案,并有帶教老師講述難點及重點;(2)總結及準備。臨床帶教老師根據(jù)討論過程中解決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實施分析總結,講述學生討論中出現(xiàn)的分歧與誤解等。然后將見習生按照5名/組,分為10組,并布置各組角色扮演的任務,有每組見習生根據(jù)患者臨床資料演練角色扮演,重點排練病史采集及體格檢查等重點[3];(3)實施角色扮演。各小組按角色扮演的任務進行演練,先進行病史采集后到體格檢查,最后再到治療,將整個疾病診治過程展示出來。 演練結束之后由老師與其他小組對該組角色扮演的優(yōu)缺點、錯誤等進行討論、糾正。各組演練結束之后教師對此過程中的問題給予總結分析,解答學生所遇問題,最后,見習生就此疾病寫一份臨床病歷交予帶教老師即可[4]。
1.3效果評估標準
教學結束之后通過實踐操作、理論考試以及問卷調查等方式考核見習生的學習效果,主要考察其學習興趣、傳染病知識的掌握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1.3.1理論考試和技能操作 理論考試滿分100分,技能操作滿分20分,從傳染病學題庫中隨機抽取考題,測試形式主要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以及病例論述題,試卷由帶教老師進行批閱;實踐技能考察內容主要包括了體格檢查、病史采集、 穿脫隔離衣以及戴無菌手套等。
1.3.2問卷調查 實施不記名方式問卷調查;學生就調查問題進行“肯定”或者“否定”的評價,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了教學模式滿意程度、學習興趣、師生溝通、疑點難點講述、知識掌握度等[5]。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見習生理論及技能測試對比
研究組50名見習生的理論知識測試分數(shù)均為(88.9±4.0)分,技能測試分值為(18.0±1.0)分;常規(guī)組50名見習生的理論知識測試分數(shù)均為(68.5±6.0)分,技能測試分值為(10.5±3.0)分,研究組見習生理論測試和技能測試成績均顯著高于常規(guī)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見習生問卷調查情況對比
研究組50名見習生,教學模式滿意程度滿意45名,不滿意5名,滿意率90.0%;學習興趣滿意43名,不滿意7名,滿意率86.0%;師生溝通滿意46名,不滿意4名,滿意率92.0%;疑點難點講述滿意44名,不滿意6名,滿意率88.0%;知識掌握度滿意46名,不滿意4名,滿意率92.0%;常規(guī)組50名見習生,教學模式滿意程度滿意30名,不滿意20名,滿意率60.0%;學習興趣滿意33名,不滿意17名,滿意率66.0%;師生溝通滿意36名,不滿意14名,滿意率72.0%;疑點難點講述滿意35名,不滿意15名,滿意率70.0%;知識掌握度滿意36名,不滿意14名,滿意率72.0%,研究組學生問卷調查情況優(yōu)于常規(guī)組,兩組各項滿意度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PBL教學已經(jīng)在國內很多醫(yī)學院校種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發(fā)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臨床思維。角色扮演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通過扮演醫(yī)生及患者的角色,并模擬傳染科疾病診治,全面提高學生應用理論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等能力[6-9]。
將PBL與角色扮演模式相互結合,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學生理論及技能測試、問卷調查情況等優(yōu)于常規(guī)組,兩組各項滿意度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PBL與角色扮演模式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其更好地學習傳染科疾病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
[1]郝大林,孔祥敏,石宏.PBL結合角色扮演在傳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21):4574-4575.
[2]陳琳,袁宏,岳偉,等.PBL教學法在傳染病學臨床見習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5,33(2):31-33.
[3]楊波,鄒曲,楊孟雪,等.擬PBL教學模式加角色扮演法在診斷學問診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5): 147-150.
[4]都泓蓮,程玲,李燁,等.傳染病學臨床見習帶教的教學體會和思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6):139-141.
[5]李麗,閭軍.PBL教學應用于臨床見習帶教的現(xiàn)狀及思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14(7):970-972.
[6]紀泛撲,趙文學,鄧紅.傳染病學臨床見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4):14-15.
[7]劉艷清,李清,譚華炳.PBL教學法在傳染病臨床護理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2,4(2):31-33.
[8]李云靜,李芳,李金科,等.PBL與LBL相結合的教學法在傳染病學總論教學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36(12):1352-1355.
[9]陳彥鋒,李銀芳.角色扮演情境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3):2.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BL and Role-play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ANG Lu LIN Dongdong ZANG Yunjin General Surgery Center,The Affiliated Youan Hospital of Beiji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BL and role-play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Methods From Beij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a random sample of 100 cases of graduate internship at infectious disease science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50 trainees in each group; Study group was taken by teaching mode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ombined with role-playing,conventional group implemented the routine clinical gap teaching mode.At the ending of the teaching with the aid of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and skills examination in the two groups,clinical learn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 to adopt a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nd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eaching effect.Results Theory and skills test,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 (P<0.05).Conclusion PBL and role-playing mode can improve clinical learn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 comprehensive way,and help them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BL teaching,Role-playing,Infectious disease,Practice teaching,Effect
G642
A
1674-9308(2016)21-0014-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1.008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普外中心,北京 100069
臧運金,E-mail:zangyj36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