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亮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qū)地直街小學校)
談小學的德育建設
◆王宏亮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qū)地直街小學校)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德育教育又重新提升到了與教學知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在新課程背景下,從小學德育課程的校本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小學德育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小學德育 校本建設 教育內容
小學德育即學校對小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屬于共產(chǎn)主義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我國學校社會主義性質的一個標志。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他方面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證人才培養(yǎng)的正確方向,起著主導作用。
育人要從娃娃抓起,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鍵要看如何培養(yǎng)。一個人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于小學階段。為此,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一點一滴地從細微之處做起,從學生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是教師加以規(guī)范,是學生按照某一步驟訓練,建立一種“格式化”行為。勉強成習,習慣成自然。因此,針對學生必須做到以下六點。
1.開放式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生活。在新課程標準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與知識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德育實施的過程中,將要從其他基礎學科出發(fā),一方面進行文化知識教育,一方面進行德育培養(yǎng)。這也是小學德育課程樣本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以往的德育中,基本上都是紙上談兵,一帶而過,多是流于形式。開放式德育教育,就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建立正確的是非觀,人生觀,更懂得尊重和關心別人,愿意與人合作,革新道德觀念。在教育方法上,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特點,鼓勵他們吸納和接收更為先進的思想,并且愿意將這些德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行為準則中去,真實的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目的。
2.制定實際的目標和實施計劃。不同年齡層次的小學生的思想觀念也不同,在制定德育教育目標和計劃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首先要讓學生感覺到思品課以及語文、數(shù)學等其他可以滲透德育教育的課程,要與自己的生活相關,與自己的思想貼近,才能夠更容易的接受和認可。切記,不要生搬硬套的灌輸和外來不合適的教材運用。
3.實施和評價的善始善終。德育課程校本建設的過程,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和注重培養(yǎng)的過程。一是學科教育的日常滲透。二是問卷調查、訪談、日常觀察等方式實施。堅持以學生的品德教育成果,和學生的行為反饋為德育教學的實施效果。
1.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思想品德課利用學校德育室,通過看圖、聽解說、查資料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舊中國、新中國走向富強的現(xiàn)代化中國等使學生從中認識到?jīng)]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更談不上新家園。平常進行國旗、黨旗、團旗的教育,并認真舉行一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開展英雄故事會,組織學生開展家鄉(xiāng)新面貌的調查訪問活動等,并結合思想品德課教育兒童從小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等,通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從小樹立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的偉大理想。
2.加強文化禮貌教育。中華民族有廣泛的禮節(jié),簡單的動作和語言都充滿了禮貌,充滿了一種道德修養(yǎng)。但走進校園卻發(fā)現(xiàn)學生們缺了一種禮儀規(guī)范的教育。我們應提倡學生向周圍其他人學習,向前輩們學習禮儀,在生活中積累,并在實踐中運用。在校進行隊禮和隊風的教育。通過開展學雷鋒、學英雄模范人物來深化隊禮教育等,使學生懂得隊禮意義、學會講禮貌、養(yǎng)成關心他人、幫助同學,培養(yǎng)熱愛集體、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良好思想品德。
3.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
(1)抓好校風建設。校風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學校辦學方向、培養(yǎng)目標、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是集體中長期形成的在價值上、言論上、行動上的共問傾向。良好的校風、班風能增加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個學生都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共同價值的觀念,產(chǎn)生群體動力。
(2)抓好教風建設。教師必須在思想觀念、個性風格、舉止言談、道德修養(yǎng)等方面為人師表,在教育教學中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楷模,使學生仿效于教師的人格美,從而促使學生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與學生平等相處的心理關系,讓學生從心里感到他們的老師是真正的朋友。這樣,學生對老師就會產(chǎn)生信任感,并在交往中可以溝通師生情感,師生感情就會相互作用,并使師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思想和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心靈上的互動功能。
(3)培養(yǎng)融洽的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接受教育。坦率和孩子們結成“交心的朋友”,很早就該和他們建立起良性的情感溝通的“橋梁”,只有他們充分地信任,才會把他們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情感都傾吐出來,不會郁積于心。以心靈的溝通來達到孩子們積極思考、增強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其自我反省與自我完善的意向,使得他們在解決成長過程的問題中快速地成熟起來。
4.加強勞動教育。勞動不僅解決了人的衣、食、住、行問題,更多的陶冶了人的情操。在學校德育建設者方面勞動教育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平時多組織學生幫低年級搞衛(wèi)生、清潔衛(wèi)生區(qū)、打掃教室、建設校園文化,利用學校的勞動基地讓學生觀察植物生長,并參與生產(chǎn)勞動,這樣讓學生懂得一切財富都是勞動創(chuàng)造的,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并能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以及養(yǎng)成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習慣。
總之,小學德育建設首先要有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要有適當?shù)男1窘滩?,給每一位小學生充分的德育營養(yǎng),幫他們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默F(xiàn)代化有用人才。
[1]吳慧珠.新中國小學德育課程的演變[J].課程·教材·教法,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