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語文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學生閱讀報告分析
周峰
近年來,國內(nèi)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理念指導下的教育實驗研究逐漸開展并不斷豐富。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馮忠良的“結構——定向”教學實驗、劉靜和的“現(xiàn)代小學教學實驗”、邵瑞珍的“學與教”的研究和盧仲衡的“自學輔導教學實驗”。北京師范大學發(fā)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等人通過長達三十多年的中小學教學實踐,特別是最近十多年的“學思維”活動課程實踐表明,思維型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師生互動,激發(fā)課堂的思維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當下的拓撲式課堂建構實驗,大部分都是建于實驗中的翻轉課堂和探究式課堂的基礎之上,將學習的掌控權交給了學生。但是我們應該看清目前國內(nèi)學生的情況:不擅于提問,主動性不強,這兩點直接影響了學習的效果。而這兩點恰恰正是批判性思維訓練中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兩個特性:善于提問和主動獨立的思考。如何在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中訓練和解決這兩個問題,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
(一)概念界定
網(wǎng)狀拓撲結構是計算機科學概念,又稱作無規(guī)則結構,結點之間的聯(lián)結是任意的,每一結點都可與多點進行連結,因此必須采用路由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目前廣域網(wǎng)基本上采用網(wǎng)狀拓撲結構。借由這個概念建立起的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是指將師生分別視作單個結點,通過學生彼此之間結點的任意聯(lián)結,學生與教師的聯(lián)結,學生自我認知結構變量及相關知識的聯(lián)結,構建多點聯(lián)結的以達到知識自然生成和建構擴展目的的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官能發(fā)展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有效發(fā)揮教師知識的前導性,考慮學生知識建構的最優(yōu)路徑,簡潔并且能夠快速收斂,引導生成方向和容量。在不斷預設、不斷反饋、不斷調(diào)整的進程中,實現(xiàn)學生知識網(wǎng)絡的主動發(fā)展,促進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
通過課題組成員一系列的相關課堂實驗和實驗結果分析報告,我們驗證了最初的假設,將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分為課前網(wǎng)絡預習與初步思考、課堂實時學習討論、課后思維調(diào)整完善知識網(wǎng)絡三個部分。
沒有結論的討論是沒有價值的,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能得出有理有據(jù)的合理結論。在進行文科名著《紅樓夢》閱讀教學時,課題組實驗班級嘗試采取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構建,以系列課程來完成金陵十二釵及副冊人物的人物性格分析教學。同學結合課堂討論,對自己的課前初步思考進行了進一步完善。根據(jù)要求,將課前預習思考部分、課堂討論補充部分和課后思維完善部分分開歸納。
此處呈現(xiàn)一份在人物性格分析教學完成之后學生的主題關鍵詞閱讀報告樣例。
從“娶妻當如薛寶釵”到“給彼此空間”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人物閱讀報告
一、課前預習思考
《紅樓夢》問世至今,寶釵黛的愛情悲劇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黛玉何如寶釵,也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F(xiàn)在主流的流派大概有這么幾種:
1.擁黛抑釵:大體認為黛玉真而寶釵偽,黛玉直而寶釵曲,黛玉親而寶釵疏,黛玉熱而寶釵冷,黛玉的身世、結局令人痛惜落淚,而寶釵的背景與婚姻上的勝利,叫人不服氣、不痛快、不平衡。
2.擁釵抑黛:大體認為寶釵寬厚而黛玉促狹,寶釵身心都比較健康而黛玉頗多病態(tài),寶釵令人愉快而黛玉平添煩惱,寶釵能做賢妻良母而黛玉不能等。
3.釵黛二元論:大體認為,讀小說自喜黛玉,實際生活中寧喜寶釵;搞戀愛自盼黛玉,討老婆還須寶釵;掉眼淚自為黛玉,鼓掌喝彩還向?qū)氣O。
4.釵黛一元論:以俞平伯先生為代表,認為作者之寫釵黛,是從不同角度去分寫他的意中人,將二者結合起來,便是作者理想中的兼美。
小組看法中也是各執(zhí)一詞。我是個很現(xiàn)實的人,我支持第二種擁釵派。
我的看法:
如果寶釵真是“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她何以會落到如此最終孤獨終老的結局呢?
曾有脂評曰“在寶卿有生不屑為此,在黛卿實不足一為”。在我看來,對弱者真切的同情,這才是寶釵行事的真正風格,也是她最終結局的本質(zhì)原因。
在脂評本的后三十回佚稿中,周汝昌從脂硯齋的評語中可以推斷:寶玉最后在寶釵的引導下出家為僧。寶釵為此犧牲了自已的塵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價。但她卻并無怨言,因為幫助寶玉解決精神之苦,在她看來,也許也是自己不能推卸的責任與使命。就像她悄悄幫湘云準備開詩社,幫邢岫煙贖回當鋪的衣裳,幫母親做女紅一般。如果說她僅僅是為了賺取一個“賢惠”的好名聲,就如此這般屢屢做一些利人而于己無益的事,我覺得是說不通的,更何況在客觀上她也確實幫助了弱者并且并未求得回報。這就是脂批所提示的“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
也許由于自小便要體貼母親、分擔家事,寶釵對于釋道的“出世”思想的理解非一般人可比。從寶釵解讀《寄生草》便引出寶玉一段癡語,便可知寶釵對寶玉思想意志層面的影響,其深度和重要性,遠遠超過了黛玉。
二、課堂討論補充看法
老師看法:林黛玉對于愛情的追求是純粹的,她始終和寶玉站在一個層面。而這只是淺層次的追求個性解放,一如《傷逝》,沒有經(jīng)濟基礎的愛情是沒有結果的。薛寶釵的追求,非婚非戀,她追求的是個體的意識覺醒,所以在大觀園中,她一直是個“姐姐”,始終看透著人生,引領著眾姊妹。
同學看法:薛寶釵的屋子“如雪洞一般”,不愛“花兒、粉兒”,抽簽又抽到“任是無情也動人”。她也確實是個冰人,雖看她幫助別人,但始終有種冷冰冰的距離感。
我的看法:第28回,面對元春的特別恩賞,寶釵居然“心里越發(fā)沒意思起來”,反過來竟以寶玉被黛玉纏住為幸。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蔑視世俗權威的態(tài)度。李紈說寶釵的詩“端莊敦厚”,顯得“有身份”。像《白海棠詠》“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第37回),《鏤檀鍥梓》謎:“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第50回)等等,均帶有一種高人隱者諷時罵世,以潔身自好的意味。這種孤高憤世這也就是脂硯齋所說的“寶釵詩全是看成寫身份,諷刺時事”。
三、課后完善思考與結論
薛寶釵身上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理性的、冷靜到近乎冷峻的自我控制的精神。誠于中而形于外,薛寶釵的表現(xiàn)堪稱是封建婦女典范的化身:進退有據(jù),剛柔得度,行止得體,藏用俱時。這實是一種政治家的素質(zhì),能令人聯(lián)想到范蠡、張良、蕭何、而遠遠高明過伍子胥、韓信之輩。
薛寶釵之“偽”也確乎存在,“一問搖頭三不知”。一如劉備,寬厚近偽,表現(xiàn)得越是理想越是要被斥為虛偽、被譏為刁買人心。與林黛玉的真性情全然不同,擁林派聲稱“我不相信”完全正確,而且旁人難以為薛寶釵辯護。
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心真?zhèn)坞y辨,也許表現(xiàn)得越完美越理想越是讓人難以接受。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寶釵的超人般的城府、冷靜,也確實讓人感到疏離、反感乃至毛骨悚然。
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在社會生活中,在哪怕是夫妻、父子、兄弟這樣的至親骨肉之間,如果想怎樣就怎樣,那么社會關系與人際關系就很難有長久的平穩(wěn)與和諧。同時我們還會斥責這種真性情為“自我中心”。
包括作為對比來寫的林黛玉,也不是全無薛寶釵精神:林妹妹初進賈府,她不是也連每飯后必過片時方喝茶的習慣規(guī)矩都改過來了嗎?當因為引用了不該引用的“閑書”上的語詞并因此受寶姐姐的教育幫助的時候,她不也是虛心接受而衷心感激的嗎?
薛寶釵深藏人性,可我們卻不能不承認,正如任性是人性的某種表現(xiàn)形式一樣,含蓄、克制、冷靜計算,乃至為了某種目的與要求而壓抑犧牲自己也是人性的一種表現(xiàn)。正因為人之為人的多樣性,我們才會有這樣豐富的心靈。
我曾經(jīng)那么激烈地擁戴寶釵。而如今,我只想說,給薛寶釵們一點生存空間,也給彼此一點生存空間,認可生活中那些與人無害的人性表現(xiàn)。
在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給予學生閱讀思維的空間,給他們一滴水,他們可以回饋我們一片海洋。按照《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中提供的針對語言、歷史等人文性學科的“思維能力檢測指南”檢測,學生的這份閱讀思考報告,可以得到如下評價:
思維目標部分:
1.弄清了基本的論證目標:具有批判性地看待薛寶釵的性格特征。
2.經(jīng)過課堂討論,對于薛寶釵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不僅僅是固守觀點。
發(fā)現(xiàn)問題部分:
1.弄清了主要問題:并非是為某個人物辯護,而要發(fā)現(xiàn)這個人物的人性價值與社會價值。
2.有相關性和分層分析:從薛寶釵自身、從寶釵與寶玉的關系、從寶釵與眾姐妹的關系。
反思觀點部分:
1.自我觀點表達清晰。
2.有對同伴(包括同學與老師)觀點的引用與思考。
3.有對文本自身、相關論述觀點的引用于思考。
使用論據(jù)部分:
立足于文本的細節(jié)對人物性格和命運進行分析,對于引用的觀點和論據(jù)做出了一定思辨性分析。
概念界定部分:
對于核心人物“寶釵”以及性格有清楚定義。對概念有經(jīng)過思考的表達,清晰、公正,并具有關聯(lián)性。
得出結論部分:
結論清楚并對未來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
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學生如何在對文本、對資料、對同伴的思考與解讀中得出自己對人物、對文本、對人生、對社會的個性解讀,從而獲得屬于自己的結論性知識。觀點深刻而不偏頗,見解獨到而不孤僻,這樣的課堂思考成果,遠非一句 “薛寶釵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可比?!痘谂囵B(yǎng)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高中語文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研究》這一課題值得我們不斷地去探究,網(wǎng)狀拓撲式課堂可以激活學生不一樣的思維過程和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