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瑞芳
中學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的教學探索
靳瑞芳
中學語文課堂是傳承魯迅精神的一個重要途徑。魯迅作品不僅教人如何作文,而且教人如何做人。這些對提高中學生的文化素質、道德情操都有重要意義,對其人格的生成和修養(yǎng)的提高也會產生難以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語文學習中,青少年學生與這位文學界偉人存在較大隔閡,很難與魯迅進行精神的溝通,甚至不愿走近魯迅,疏離排斥他。
其一,學生與魯迅作品的距離感。魯迅作品容納了博大深邃的主題,涉及了如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諸多領域,深刻真實地呈現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他的作品需要相當豐富的人生閱歷才能讀出其味道。
其二,時代距離成為了學生了解魯迅的隔膜。魯迅生活的是北洋軍閥時代以及國民黨統(tǒng)治的時代,距離我們生活的現代已經很久遠了。中學生對魯迅生活的社會存在著明顯的隔膜,很難理解他的作品的深度及內涵。
其三,魯迅作品是現代白話文學作品,他的語言極有個性,風格獨特。有的文白夾雜,隱晦深奧。尤其魯迅的文章中話里有話的雜文居多,魯迅生活的時代是文化專制的時代,所以許多時候下筆小心謹慎、隱晦曲折,含義深刻雋永,其言外之意有時很難理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了解其生平、思想及其所處時代的社會狀況,他的作品是不易讀懂的。
其四,教師教學水準有限。魯迅作品難教,講到魯迅作品時顯得力不從心,好像不知從何下手,這是許多教師的同感?,F在許多教師缺少對課本的親身體驗和理解,課堂上的大部分觀點也是從教參上搬過來的,對魯迅的了解膚淺。這就導致在講授時難免捉襟見肘,既不能結合具體背景和魯迅的生活經歷,又不能通過自身的思考加以詮釋來打動學生。
(一)提高教師的業(yè)務修養(yǎng)
1.學習必要的歷史知識
魯迅的作品,都是密切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實際的,我們學生又沒經歷過,所以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了解當時社會的狀況。講魯迅的作品,不能單從文本表面進行問題分析,否則會讓文章孤立和膚淺。因此,教師要多讀歷史書籍和與魯迅相關的一些研究性資料。如《阿Q正傳》《藥》等作品是以辛亥革命為背景的,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對辛亥革命加以了解,這樣講課時就可以向學生介紹作品的背景,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2.關注魯迅研究的新動態(tài)
對魯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是炙手可熱的話題。魯迅更像是一個永遠猜不透的謎團,他的神奇激發(fā)許多研究者去探索。面對眾說紛紜的文學界,我們教師應該關注魯迅研究的新動態(tài),及時補充新東西,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學生們也可以對一些觀點進行辯論,這可以加強對學生獨立思維的鍛煉,也可以加深學生對魯迅作品的認識與思考。
(二)激發(fā)學生對魯迅作品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魯迅作品的教學過程中也不了例外。學習的最佳動力是興趣,興趣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是影響學生閱讀的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魯迅作品的興趣,對魯迅作品的有效教學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結合背景激發(fā)興趣
魯迅的家鄉(xiāng)在古越文化的濫觴之地——浙江紹興,這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的江南水鄉(xiāng),那里有令人陶醉的景物風光,那里的魯鎮(zhèn)也是魯迅許多作品的故事發(fā)生地。那里是一個古老的地方,有著獨特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也是作品中常會提及的,如人名的取用,《祝?!分恤斔睦蠣?,《社戲》中的六一公公等。那里也是封建社會的典型,有著許多忌諱和迷信習俗。魯迅的許多作品都是以家鄉(xiāng)為背景的,所以教師在講這些作品時,結合魯迅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等會引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魯迅的人生經歷也是魯迅作品的一個重要的背景,如果學生能夠聯(lián)系魯迅的生活經歷來分析作品,就大大會減少讀不懂的現象。魯迅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小時候家境好,所以他可以在百草園里玩耍,在三味書屋里念書,可以認識閏土和長媽媽。在后來家道中落時,又經歷了許多事情。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創(chuàng)作的來源,了解作家創(chuàng)作的來源,學生就會真正融入作品,感受作品。
2.教學手段的趣味性
如今的教學提倡多媒體教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恰當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會讓新時代的語文課堂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借助媒體影像使魯迅作品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魯迅作品中的很多場面是中學生無法切實領會的,如果運用影片片段的方式能讓學生直觀感受當時的環(huán)境氛圍,這就會幫助學生走進作品,產生希望通過文字深入領會作品的渴望。根據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很多,如《傷逝》《孔乙己》等。有關魯迅的傳記類音像也有許多,這些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魯迅及其作品的興趣。
3.開放互動式教學方式
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在教學過程中要摒棄“滿堂講”“一言堂”的方式,要轉變成趣味性互動式的課堂。魯迅作品的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互動,思想交流碰撞的過程。在魯迅作品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獨到的理解和體驗,然后再與同學進行討論,這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魯迅作品的認識,也讓他們切身的獲得了人生啟迪。
〔本論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學語文文本內部解讀研究》(項目編號2014B14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