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 曹緒芬 趙榮誠 呂峰峰 杜文盼
(1.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一科,河北 滄州 061001;2.獻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河北 獻縣 062250)
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相關因素的分析和處理
于靖1曹緒芬1趙榮誠1呂峰峰1杜文盼2
(1.滄州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一科,河北 滄州 061001;2.獻縣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河北 獻縣 062250)
目的 分析肺癌全切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9例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率失常患者,對其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進行研究分析。結果 在接受肺癌全肺切除術的159例患者中,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43例(27.04%),其中≥65歲的患者有28例(65.12%);其中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7例,房室傳導阻滯7例,竇性心動過速16例,房性早搏3例,心房顫動5例,室性早搏5例,合并以上心律失常類型≥2項的患者11例。Pearson單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與年齡≥65歲、一秒用力呼氣容器(FEV1)<70%、有心血管病史、術前心電圖(ECG)異常相關(P<0.05)。結論 肺癌患者在接受全肺切除術后容易并發(fā)心律失常,且年齡≥65歲、FEV1<70%、有心血管病史、術前心電圖(ECG)是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
肺癌; 全肺切除術; 心律失常; 危險因素
有研究[1]表明,心律失常是肺癌全肺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本文回顧性分析159例接受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其中并發(fā)心律失常的情況,旨在探討肺癌全切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59例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率失常患者。其中男93例,女66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54.82±7.92)歲,有吸煙史89例,有心血管病史43例,有糖尿病史59例。病理分型:腺癌47例,鱗癌72例,小細胞癌18例,大細胞癌17例,腺鱗癌5例;手術方式:心包內左全肺切除術35例,心包外右全肺切除術35例,心包外左全肺切除術52例,心包外右全肺切除術36例。
1.2 方法 整理患者的住院資料,對患者的基本資料、主訴、現病史、既往史、體格檢查等進行詳細的了解。所有患者均在術前及術后接受心電圖檢查、心功能檢查及肺功能檢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單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單因素分析,危險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為0.05,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情況 在接受肺癌全肺切除術的159例患者中,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患者共有43例,發(fā)生率為27.04%,發(fā)生心率失?;颊咧小?5歲的患者有28例,占心律失?;颊叩?5.12%;其中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7例,房室傳導阻滯7例,竇性心動過速16例,房性早搏3例,心房顫動5例,室性早搏5例,合并以上心律失常類型≥2項的患者11例。
2.2 患者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Pearson單因素分析 Pearson單因素分析顯示,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與年齡≥65歲、FEV1<70%、有心血管病史、術前心電圖(ECG)異常相關(P<0.05),見表1。
表1 患者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Pearson單因素分析
2.3 患者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5歲、FEV1<70%、有心血管病史、術前心電圖(ECG)異常是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患者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的分析
全肺切除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肺癌的主要手術方式,但該術式極易誘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2]。全肺切除術并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為16.1%~22.1%,全肺切除術后患者的肺部毛細血管阻力明顯增高,且術后血氣交換面積的顯著減低是易造成心律失常發(fā)生的主要影響因素。
本文結果顯示,在159例接受肺癌全肺切除術的患者中,共有43例患者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發(fā)生率為27.04%,發(fā)生心率失?;颊咧小?5歲的患者有28例,占心律失?;颊叩?5.12%;其中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7例,房室傳導阻滯7例,竇性心動過速16例,房性早搏3例,心房顫動5例,室性早搏5例,合并以上心律失常類型≥2項的患者11例。其中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類型中以竇性心動過速最為常見,這與張競等[3]的研究結果一致。對于全肺切除術患者易并發(fā)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礎,臨床上普遍認為這與全肺切除創(chuàng)傷較大,從而導致的肺血管床及血氣交換面積的減少有關,尤其是肺組織中毛細血管網內的氣體交換不充分,使右心室的阻力負荷增加,極易誘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在對所有患者進行Pearson單因素分析后顯示,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與年齡≥65歲、FEV1<70%、有心血管病史、術前心電圖(ECG)異常相關(P<0.05)。陳紹華等[4]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數都伴有心肺疾患,心肌或傳導功能常有異常,因此高齡患者對于手術過程中出現的并發(fā)癥的耐受能力較低。此外,有研究[5]顯示,高齡患者在術后的血液黏稠度會明顯升高,導致血液攜氧能力降低,從而增加了心臟的負荷,極易誘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張海軍等[6]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心肺功能不全者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高達44%。此外,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65歲、FEV1<70%、有心血管病史、術前心電圖(ECG)異常是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
[1] 沈莉,祝鑫海,駱立新. 老年患者全肺切除術后心律失常的護理[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4,14(4):348-350.
[2] Alloubi I,Jougon J,Delcambre F,et al.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pneumonectomy:retrospective study of 168 patients[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0,11(2):162-165.
[3] 張競,王云喜,初向陽,等. 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常見并發(fā)癥臨床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34(9):893-895.
[4] 陳紹華,朱鈺. 肺葉切除術后老年患者心律失常發(fā)生情況及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16(6):944-946.
[5] Borsoi L,Kunze U,Kunze M,et al. Trends in mortality and mean age atdeath from lung cancer in Austria(1975-2007)[J].Cancer Epidemiol,2011,35(2):120-124.
[6] 張海軍,張金紅,劉曉艷,等. 肺癌患者術后并發(fā)心律失常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刊,2014,49(12):68-70.
R734.2
B
1000-744X(2016)01-0050-02
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