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李斌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長期以來都是一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文言文有著年代久遠、文詞艱澀、單調無趣的特點,所以學生大都缺乏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甚至許多學生畏懼學習文言文。因此,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種豐富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提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重要方式。筆者對此進行了以下的深入研究與具體實踐。
語文教材作為一個“大本營”,體現著主要的教學內容,可是,僅僅憑借“大本營”還會有著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教材領域,拓展文言文學習領域。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當中進行了這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在學校開設了“說文解字”、“中國成語故事的源由”等系列講座。“說文解字”即為從中國漢字最初的源起,從古至今變進與發(fā)展的音調、字形、字意等方面,來使學生充分認知中華文明演進的歷史;開設“中國成語故事的源由”、“傳統蒙學文化”等系列文化講座,使得學生對于中國傳統文具有著整體性的客觀認知。教師按照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這些講座,充分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需求,進一步拓展了文言文教學的領域,讓語文教學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奠定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因為文言文無可避免的具有歷史的烙印,通常會讓學生在學習時形成一種心理方面的距離感。教師應在教學內容當中有機結合現實情況,來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學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應聯系現實當中我國在全球設立孔子學院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影響全球一百位偉大人物當中孔子名列其中等事實,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強調了學習環(huán)境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需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創(chuàng)設栩栩如生的教學情節(jié),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構建起文言文教學當中的“情感意境”。教師在文言文教學當中,應駕輕就熟地引用各種歷史典故、詩歌詞賦,點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來更好地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之后能夠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能夠學到三國時期赤壁之戰(zhàn)的故事……這些都可以構建起一種愉悅的學習氣氛,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師生學習文言文時產生出“情感意境”時,文言文課堂教學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效率與質量。
當前的在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應倡導合作、自主、研究的學習方式”。文言文教學應依據教學的目標、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借助于學習小組的協作、辯論會、趣味故事等多種活動來讓學生快樂學習文言文。在教學當中可開展“大家講述歷史故事”的教學活動,例如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唐宋時期的歷史故事;在學習《愚公移山》時,應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教學,“你認為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當代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并讓學生進行自由辯論;學習《木蘭詩》一文時,應用多媒體課件來播放《花木蘭》的動畫片和電視劇,結合影像與圖文,使得學生直觀形象地認知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勇敢無畏精神,充分應該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能夠對于文言文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
課后作業(yè)是對語文教學質量進行鞏固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可通過練習開放性與認知性習題來達成培養(yǎng)學生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與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如在學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教師可布置具有開放性的作業(yè):“試就本文當中你最崇敬的一位人物來寫出300字以內的感言”。有一位學生寫道:“我在文中最崇敬的是子路,從其所答孔子之問當中,能夠看出他的理想與抱負,也能夠認知到他的才華橫溢。在文中孔子由于子路的‘率爾而對’哂之,認為子路的回答有著草率。當然孔子也不可一概而論地覺得此為子路‘出言不遜’,依筆者個人所見,子路對于師長所問能有主動回答,可謂是為同窗們做出了榜樣,并非是無禮之行為,而是盡到了學生的責任。因此我崇敬子路的雄心勃勃、文武雙全,我欣賞子路的滿腹經倫、奮發(fā)有為……”因為創(chuàng)新改變了課后作業(yè)的形式,顯著地提升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總之,唯有對文言文教學領域進行主動拓展,進一步發(fā)掘文言文教學的豐富資源,培養(yǎng)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方能有效提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當中深切感悟到中國文學所具有的無窮魅力,使得學生喜愛上文言文的學習。
★作者單位:甘肅平涼市莊浪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