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洪, 湯思淼
(重慶大學 法學院, 重慶 400044)
?
刑法中意志自由論之提倡
肖 洪, 湯思淼
(重慶大學 法學院, 重慶 400044)
意志自由論;決定論;刑法學;社會倫理;社會秩序;人權
隨著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以科學結論否定自由意志的決定論日漸強勢。但科學的發(fā)展無法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那種試圖否定自由意志的決定論也僅是一種假說;而自由意志的存在經過人類長期普遍社會實踐的檢驗,具有決定論無可比擬的科學性。同時,與決定論對于指導司法實踐的局限性相對,意志自由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義——它是維護社會秩序的要求,更是自由與人權的基礎。相對的意志自由論是恰當?shù)?,但它的核心仍是對自由意志的肯定。因此,意志自由論應當是刑法的思想基礎。
意志自由論和決定論之間存在長期的爭議,雖然這一爭議首先屬于哲學范疇,但它對于法學,尤其是對刑法學來講是不容回避的基礎性問題。筆者認為,不可否認,人的意志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更為關鍵的是,人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意志自由,現(xiàn)代刑法中的責任與刑罰必須以這種意志自由為基礎。要說明這一點,就必須首先回答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問題,這是意志自由論與決定論爭議的焦點;而另一方面,拋開自由意志的存在問題,從功利的角度比較意志自由論與決定論對于刑法的意義也是很有必要的。
自由意志的存在問題是意志自由論和決定論的核心。“如果意志是有原因的,那么,意志就是被決定的;如果意志是沒有原因的,那么,意志就是自由的?!薄?〕自由意志是指人的意志可以不受因果法則的支配,意志的存在不需要原因。意志自由論認為人有自由意志,在內外環(huán)境的影響下人仍然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行為,其在刑法學領域為古典學派所主張。“可以說,自由是意志的根本規(guī)定,正如重量是物體的根本規(guī)定一樣……重量構成物體,而且就是物體,說到自由和意志也是一樣,因為自由的東西就是意志。意志而沒有自由,只是一句空話;同時,自由只有作為意志,作為主體,才是現(xiàn)實的?!薄?〕與此相對,決定論認為,人沒有自由意志,人的意志是因果法則的必然結果,完全由人的生理素質和外在環(huán)境決定?!澳壳暗男袨槭怯赡愕挠托拍钜鸬?。這些欲望和信念反過來又由你以前的欲望和信念而起,由此追溯到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你現(xiàn)在的行為是因果鏈條的一部分,這個鏈條可以延伸遠至你出生之前,而鏈條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決定了鏈條上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薄?〕決定論在刑法學領域為近代學派所主張。“在任何特定的時候,決定我們意志的都是內部和外部條件的力量。但是,自由意志的觀念,無論在哲學還是神學方面,都背離了因果關系的規(guī)律。”〔4〕
(一)決定論只是一種假說
近代學派的決定論因其具有大量的科學研究結論的支撐而被很多人視為真理,而古典學派的意志自由論,由于沒有科學依據而成了完全的謬論?!皩嵶C科學……依靠人類學以及對環(huán)境的研究取得的證據,得出如下結論:我們不能承認自由意志。因為如果自由意志僅為我們內心中存在的幻想,則并非人類心理上存在的實際功能?!薄?〕隨著近年來神經科學①〔5〕的發(fā)展,決定論的觀念似乎更加有力?!靶碌纳窠浛茖W的研究成果也顯示,大腦的活動沒有顛覆物理學規(guī)律……我們沒有理由認為能量守恒定律等相關的物理學定律在大腦中不起作用。”〔6〕
事實上,雖然一些學者試圖通過科學實驗從自然科學角度徹底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但至今他們仍無法做到這一點。他們憑借實驗數(shù)據認為“自由意志純屬幻想”,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但實際上這些數(shù)據尚不能支持這一結論。神經科學在解釋簡單的精神活動中可以得出明確合理的結論,如感覺、記憶;但在解釋高級、復雜的精神現(xiàn)象時卻遇到了困難,如信仰、權衡?!安煌谀c胃只能這樣消化、肺葉只能這樣呼吸,我們的大腦卻絕不是只能這樣決斷:我們可以權衡、猶豫、選擇,更可以變更我們的決定。這些包括道德心理在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并非是神經科學可以描繪分析的,也并非是任何先進的儀器設備可以顯示、測量和解讀的。”〔7〕我們可以解釋大腦運作的生物學原理,可是至今我們仍然不知道人的意思究竟是如何從大腦中產生的。人確實受到自然或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但是人在面對這些環(huán)境因素時的一切行為是否只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被動反應,還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
對此,決定論者認為,這并不能否認一切精神活動均可由科學解釋,因為隨著自然科學的進步,高級、復雜的精神現(xiàn)象的原因終會被揭示出來。但問題是,這種“堅定的科學信念”也不過是一種當然的推論而已。決定論者常常標榜科學,但實際上決定論本身也只是一種假說,它根據目前已經認識到的事實都有因有果來推定那些尚未被認識的事物也都有因有果,進而假定一切事物都處在無限的因果鏈條中?!皼Q定論是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有一種存在物在任何時候都能知道宇宙中每一顆微粒的位置以及作用于每一微粒的力量,那它就能夠絕對肯定地預測每一個未來事件。必須清楚地指出,這種決定論的說法并不需要這樣一種存在物實際存在,它只是想象出來以便生動地說明如果決定論是真的,那么世界會是怎樣?!薄?〕這種假設在近現(xiàn)代作為自然科學研究的基礎思想而被愈加廣泛的宣揚,并延伸至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科學”與宗教類似,它們都是作為一種信仰而存在。事實上,即使對于科學研究而言,徹底貫徹決定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意味著否定科學本身存在的可能性?!翱茖W研究活動本身便蘊含著意志自由。科學研究中存在著用論據來說服別人這樣一種舉動,即通過論辯來讓對方信服自己的觀點……如果沒有意志自由,一切都是被決定了的,則科學研究活動本身根本就沒有進行的可能。這表明否定意志自由者所堅持的決定論的立場,與他們所從事的科學研究的方法論之間是矛盾的?!薄?〕
(二)意志自由論是人類的經驗共識
自由意志的存在雖然無法經由科學得到嚴格的證明,但是也不能就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的可能性。實際上,自由意志的存在是貫穿人類一切活動的一種普遍觀念,從古至今,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在自由意志存在的假定下進行的。即使是那些否定自由意志存在的人,在現(xiàn)實中也必然會按照意志自由論的方式去生活。自由意志存在這一結論是人類歷史活動的經驗總結,也就是說,自由意志的存在經過人類長期的、普遍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檢驗,進而才能成為一種為人類所信奉的普遍觀念。可見,對意志自由論的證明,不是通過單純的科學實驗,而是通過長期、廣泛的社會實踐。對于指導刑事司法活動的理論而言,顯然以社會實踐的方式進行檢驗是更為可靠的;而且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來看,對意志自由論的社會實踐檢驗程度都是無與倫比的?!芭幸庖娬J為,自由意志的存在是沒有辦法證明的。但是,人們至少是具有自主決定的自由意志的,所以說,每個人正是在這種自由意志的基礎上,自覺意識到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所以,社會秩序才得以維持下來。相對的意志自由論,盡管不具有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完全的實證證明,但是,它是以一般人的信念為基礎的,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它也比決定論更具科學性。”〔8〕
反觀決定論,不僅至今仍不能由科學實證證明,而且在實踐的層面也未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同。“既然犯罪是宿命的行為,也就不能予以非難即不能成為刑罰的對象??墒?,這種宿命論的犯罪觀顯然與我們的經驗法則不相一致。即使經驗表明素質與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我們的行動,仍應該說,認為是自由意思決定人的行為的觀點是妥當?shù)?。這并非是‘根據國家的要求所作的擬制’,而是由經驗知識所決定的。”〔9〕綜上,肯定自由意志的存在比否定它更具合理性。
退一步講,即使自由意志最終被證明并不存在,意志自由論也不會就此失去意義?!凹词拐J為自由意志是一種假定,這種假定也和社會契約論一樣,具有積極意義?!薄?0〕自然狀態(tài)實際不存在,但社會契約論沒有因此就失去了意義。即使是主張自然狀態(tài)的盧梭本人也清楚這一點?!安粦敯盐覀冊谶@個主題上所能著手進行的一些研究認為是歷史真相,而只應認為是一些假定的和有條件的推理。這些推理與其說是適于說明事物的真實來源,不如說是適于闡明事物的性質?!薄?1〕“為了認識世界的需要,必須構想出一些理想類型,并根據理想類型建立起若干邏輯推理,從而在理論上把握一種純粹的現(xiàn)象?!薄?2〕自由意志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這樣一種人造的概念構想,它為人們理解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
由此可見,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并不重要,無論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人類都必須按照意志自由論的方式去生活;無論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意志自由論都是一種人們認識世界、進行實踐所需的有效的、重要的方法。當然從這一角度講,決定論與意志自由論一樣,也是一種認識研究社會現(xiàn)象具有指導意義的方法,但這種方法不應當被拓展到一切領域,特別是哲學以及與之相關的法學領域。不論在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如何,至少在刑法學領域,意志自由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義?!笆聦嵣?,即使不(完全)承認自由意志或者不使用自由意志概念的刑法學者,其理論也往往以人具有自由意志為前提?!薄?0〕
(一)決定論對刑事司法實踐指導的局限性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決定論對刑事司法實踐的指導作用是存在疑問的。決定論認為,行為總是由特定的客觀因素決定。這一結論過于簡單化,而引起一個人行為的因素極其復雜,因此這一結論的現(xiàn)實意義值得研究;更大的問題是,這一結論是從事后回顧中得出的,在眾多的因素當中,究竟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哪些因素是不重要的,每種因素對于人的行為到底起了多大的作用,只能依賴行為的事后判斷,而且很多時候事后判斷也不能得出明確的答案。“歷來的刑事政策,均是從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明犯罪原因,并由此而探討以刑罰為中心的犯罪對策的,但這種研究方式不僅難以查明犯罪原因,而且即使查明了犯罪原因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犯罪對策?!薄?3〕因此,決定論的現(xiàn)實意義不得不令人懷疑。將決定論運用于刑事司法領域,大力強調犯罪人的特殊預防,其效果也遠不能令人滿意。日本的再犯統(tǒng)計數(shù)據生動地表明了這一點:“2001年的出獄者中,有一成多(10.2%)的刑滿釋放者在同年又再次入獄。從整體上看,這6年間(2001~2006)有近一半的人又重新回到監(jiān)獄去了。而且,初次入獄者也并非都是作為初犯而入獄的。其中,受過判處自由刑緩期執(zhí)行的人占60%,這中間,曾被判緩期執(zhí)行附保護觀察者達20%,被判緩期執(zhí)行但未實際執(zhí)行而終了,后來又因犯新罪而進入監(jiān)獄的人占新入獄者的半數(shù)以上?!薄?3〕美國也因此產生了反社會復歸的思想,“該理論認為任何人道的改善都必須對受刑者給以一定的強制,以改善為目的的處遇個別化只不過是不平等處遇的別名,應明確承認形式平等優(yōu)先,該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向康德、黑格爾等的報應刑思想復歸的意味”〔14〕。我國在1996年以后雖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再犯罪統(tǒng)計,但根據一些地方的監(jiān)獄調查數(shù)據,情況也不容樂觀,主要省份再犯率均達到兩位數(shù)且呈現(xiàn)增長狀態(tài)〔15〕。
(二)意志自由論是維護社會秩序的要求
只有立足于自由意志,道德才能存在,因為只有基于自由意志做出的行為,才能被作為道德判斷的對象?!耙庵咀杂墒侨说乃械滦缘臒o條件的根基與基礎,是一切道德原則的可能性的根據,是一切倫理道德之所以存在的前提。”〔16〕“沒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沒有人的尊嚴和責任,而沒有責任擔當就沒有好壞之分、善惡之別,從根本上說也就沒有道德世界可言。”〔16〕否定意志自由就是在否定道德的存在,就是在否定刑法中的道義責任論。
但是,道德在任何一個社會都必然存在。即使能夠否定意志自由,也不應當否定道德的巨大意義,更不可能消滅道德的存在,結果只是給人提供了一種逃避道德譴責的借口而已,反而不利于道德作用的發(fā)揮。至于那種試圖以決定論構建刑法而否定道義責任的觀點,則是完全割裂了刑法與社會倫理道德的關系,難言妥當。“人們之所以遵守法律,并不僅僅是因為法律制裁威脅的存在,更是因為擔心自身的違法行為引起所處社會群體的反對,同時也因為人們一般將自身視為希望按照其認為正確的方式行事的道德存在物?!薄?7〕刑法的終極價值在于維護社會秩序,實現(xiàn)社會穩(wěn)定,而要達到這一點刑法就必須和倫理道德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而只有堅持意志自由論,才能使刑法不脫離倫理道德,才能有效維護社會秩序。建立在意志自由論基礎上的道義責任與刑罰的三大目的都息息相關。首先,報應的刑罰目的體現(xiàn)的是人類在歷史長河中自然產生的樸素正義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普遍信念?!皥髴且环N以‘分配正義’(即視正義為各人得其應得的正義觀)為基礎的基本的社會倫理要求,或者說它是要求確認被違反的規(guī)范的具體象征?!薄?8〕刑罰必須以報應為其目的之一,否則就會與人的常識相悖,與人民的意志相悖,從而造成人們對法律的質疑,維護社會秩序的目的就無法實現(xiàn)。其次,“只有對具有道義責任的行為人進行處罰,才能使一般人和罪犯接受刑罰是合乎正義的觀念,才能發(fā)揮一般預防和特別預防的效果,才能保護法益并進而達到維持社會秩序的目的。”〔8〕刑法并非是推行某種“先進思想”的工具,否定意志自由論,違背社會的普遍價值信仰,實際上是背離了刑法的目的和價值。
(三)意志自由論是自由與人權的基礎
意志自由論與決定論爭議的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哲學問題:人是不是自然的奴隸?自由意志的核心在于“自由”,即每個人都可以自主地做出選擇,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受制于他人或自然的外在強制。石頭從山坡上滾落,即便它的下落與人無關,也不會有人認為石頭是自由的,因為它的運動完全取決于物理定律;作為百獸之王的老虎在叢林之中覓食,但沒有人會認為它是自由的,因為它的覓食活動完全取決于它的生物本能。人與動物不同之處就在于這種自由。意志自由論認為,人能夠克服自己的自然本能,在不同的行為之間做出選擇,這種基于理性的選擇能力正是自由的根本體現(xiàn)。自然是被人利用的客體,而人本身是主體,是利用自然的目的。由此可見,意志自由論維護人的主體地位,是自由與人權的基礎。人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成為手段,將人視為客體,將人視為實現(xiàn)目的的工具,以對待自然的方式對待人,就是對人的自由和尊嚴最大的侵犯?!氨M管在物理世界里沒有好壞之分和善惡之別,但從通過剝奪人的自由而把人類降低到與其他動物一樣完全受制于自然界因果必然性的制約,從而徹底消除了人的尊嚴的角度來看,這種對人的自由的否定便是一種最大、最根本的原惡?!薄?6〕古典學派強調對自由和人權的保護,正是堅持意志自由論的必然結果。
然而,現(xiàn)代自然科學所堅持的決定論則對上述觀念提出了重大挑戰(zhàn)。按照現(xiàn)代自然科學所堅持的決定論,人不過是一種更高級、更復雜的動物,人自主做出的行為選擇實際上早就被諸如人的基因之類的外在因素所決定了。既然人的一切都是被自然決定的,人沒有選擇的余地,也就沒有自由,更不需要自由。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差異就會被淡化,人的主體性就會動搖甚至喪失,以對待自然的方式對待人的行為就會被正當化,人的權利與尊嚴都不可能得到保障。近代學派正是受到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等現(xiàn)代自然科學觀念的巨大影響,它的理論在邏輯上對于自由、人權的保障存在缺陷。近代學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就認識到了近代學派的理論可能對自由和人權的侵犯,因此他對決定論的貫徹只集中于刑罰論,而在犯罪論中仍然堅持客觀主義;在刑罰論中,他雖然認為刑罰與保安處分二元論在未來應當向一元論轉變,但也承認二元論具有現(xiàn)實合理性〔19〕。然而,李斯特的思想仍以決定論為基礎,我們認為,他之所以不徹底貫徹決定論,是因為現(xiàn)有的社會條件、技術水平還未達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說,李斯特雖然認識到了近代學派理論缺陷的存在,卻忽視了這種缺陷產生的根源。否定意志自由論,就是在否定人的主體地位,就是在否定自由和人權存在的基礎。按照李斯特這種邏輯,人權最終應當被拋棄掉,而我們此時保障人權只是一種權宜之計而已——這種觀念是不能被接受的,而且按照這樣的觀念行事,恐怕人權的實際保障就不可能是充分的。近代學派的主觀主義、社會防衛(wèi)論等主要思想輕易地被納粹所利用,恐怕就與這種決定論的觀念有關。
由此可見,必須使意志自由論保有一席之地。“黑格爾及其前輩康德都意識到,現(xiàn)代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基礎,給人類自由選擇的可能性造成了威脅??档碌膫ゴ笾鳌都兇饫硇耘小?,最終目的就是要在機械的自然因果關系海洋中隔出一座‘島嶼’,從而以一種嚴格的哲學方式,使真正自由的人類道德選擇與現(xiàn)代物理學共存?!薄?0〕康德和黑格爾當然明白人受制于自然,人必須吃飯睡覺,但人可以超越自己的自然本能,這種超越就體現(xiàn)了自由。然而,要構造出“自由意志”這一超越自然因果法則的觀念,就不能基于科學的論證方式而必須基于人類的普遍經驗?!翱档碌淖杂蓚€體是一種超驗的存在,超出自然的因果性之外。但是在它的經驗的形式中——在其中人的概念是日常的概念——這個學說是自由的人道主義的核心?!薄?1〕而即使是主張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也并未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志的“自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體現(xiàn)為主觀能動性?!皞€人選擇反映的就是作為社會成員的個別人的選擇,它雖然是在自然規(guī)律與社會規(guī)律的雙重限制下的選擇,但它仍然以其深刻的內容反映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稱為主體選擇,它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個人自由。從認識論的意義上來說,主體選擇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種表現(xiàn),人的自由就是在自覺的選擇中實現(xiàn)的。”〔1〕
當然,人的意識活動不可能脫離物質條件存在,客觀外在的環(huán)境必定影響人的意識活動,人的意識活動只能在自然、社會劃定的范圍內進行,因此相對的意志自由論是恰當?shù)摹5菓攺娬{,相對的意志自由論的核心是“意志自由論”,它是意志自由論的一種。我們不否認自然、社會因素會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但它們僅僅是產生影響而已,并不能夠決定人的行為??陀^的自然、社會因素不論它的影響有多大,人的行為最終都必須經過自由意志的裁決,由人自主地決定。人的自由意志才是行為的決定性因素。
綜上所述,意志自由論應當是現(xiàn)代刑法的基礎。決定論本身和意志自由論一樣都只是假說而已,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無法得到科學的證明;但是,意志自由論,即認為自由意志存在的觀點,相較于決定論而言具有更為深刻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的論證并非是基于簡單的科學實驗,而是基于人類廣泛、深刻的社會實踐。而從功利的角度講,決定論對刑事司法實踐的指導意義具有明顯的局限性,這一點已經為司法實踐所證明;與之相對,意志自由論,不但是維護社會秩序的要求,是人民意志的體現(xiàn),更是一切自由和人權的基石——“概言之,承認人具有自由意志比否定人具有自由意志更好。”〔10〕因此,我們不能否定自由意志,更不能片面強調客觀環(huán)境的作用,而忽視意志自由論對于刑法機能的實現(xiàn)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大意義。忽視自由意志,僅僅著眼于客觀因素對人行為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在踐行決定論的觀點。同時,認為相對的意志自由論,只是在貫徹決定論的現(xiàn)實條件尚不成熟時的權宜之計,這本質上與李斯特的思想一樣,也是一種變相的決定論,也是不妥當?shù)摹?/p>
注釋:
①神經科學是依靠遺傳學、生物化學等研究神經系統(tǒng)的結構、機能、發(fā)育、演化的一門自然科學,腦科學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以神經科學技術研究社會認知現(xiàn)象的社會認知神經科學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其中自我意識是研究的重點。
〔1〕陳興良.刑法的人性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02,257.
〔2〕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 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1-12.
〔3〕斯蒂芬·M·卡恩.人有自由意志嗎?〔J〕.時 光,譯.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S1):287,286.
〔4〕恩里科·菲利.實證派犯罪學〔M〕.郭建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18,15.
〔5〕羅躍嘉,古若雷,陳 華,黃 淼.社會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J〕.心理科學進展,2008,(3):.430.
〔6〕亓奎言.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覺嗎?——神經倫理學的視角〔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2,(4):18.
〔7〕甘紹平.意志自由與神經科學的挑戰(zhàn)〔J〕.哲學研究,2008,(8):89,88.
〔8〕大谷實.刑法講義總論(新版第2版)〔M〕.黎 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34-35,11.
〔9〕西田典之.日本刑法總論(第2版)〔M〕.王昭武,劉明祥,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8.
〔10〕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226.
〔11〕盧 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M〕.李常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71.
〔12〕李 強.自由主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46.
〔13〕大谷實.刑事政策學(新版)〔M〕.黎 宏,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313,312.
〔14〕張志泉.日本犯罪者處遇研究〔D〕.青島:山東大學法學院,2009:13.
〔15〕敦 寧.自由刑的效益之維〔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4,(6):74.
〔16〕甘紹平.意志自由的塑造〔J〕.哲學動態(tài),2014,(7):11,15,14-15.
〔17〕保羅·H·羅賓遜.為什么刑法需要在乎常人的正義直觀?——強制性與規(guī)范性犯罪控制〔J〕.王志遠,譯.刑事法評論,2011,(2):163-164.
〔18〕杜里奧·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學原理(評注版)〔M〕.陳忠林,譯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54.
〔19〕馬克昌,等.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略〔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188-197.
〔20〕弗朗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與最后的人〔M〕.陳高華,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67.
〔21〕以賽亞·伯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3:208.
(責任編輯:葉光雄)
The Advocating of Libertarianism in Criminal Laws
XIAO Hong, TANG Si-miao
(SchoolofLaws,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China)
libertarianism; determinism; criminal jurisprudence; social ethic; social order; human righ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s, the tendency of denying the libertarianism in the name of scientific conclus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cannot deny the existence of free will, and the anti-libertarianism is no more than a hypothesis. The existence of libertarianism has been tested through a long period of social practice and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Meanwhile,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libertarianism has an undisputed significa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imitation of Determinism. Above all, the libertarianism is needed to safeguard social order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 and freedoms. The core of appropriate libertarianism is,the affirmation of free will, and as such, the libertarianism should be the idealistic foundation of Criminal Law.
2016-09-08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3年西部項目“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預防研究”(13XFX016)
肖 洪(1975-),男,四川宜賓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刑法學研究。E-mail:xiaohong524@126.com。
D903
A
1009-4474(2016)06-01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