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燕
摘 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數學與計算機的緊密結合,數學的發(fā)展前景越來越廣闊。因此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數學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學習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中數學教學的現(xiàn)狀,并引入“導研式教學”這一理念,來解決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研究實踐
收稿日期:2015-09-18
1.目前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現(xiàn)狀
第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明顯。在高中由于要預留復習的時間,所以高中的課程就顯得尤為緊張,教師在平時的授課中完全是按照課程進度計劃上課,不考慮實際的情況。這樣就違背了教學的規(guī)律。[1]學生基本在每堂課上都是接受新的知識,沒有足夠消化知識的時間。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
第二,課程安排過于死板,學生參與程度不夠。教師在開學之前就會將一學期的內容都安排好,不根據實際的情況調整進程。這樣學生只是匆忙地接收知識,沒有預留時間答疑解惑。應試教育下的高中數學課堂一般屬于“填鴨式”教學,教師只負責教,學生只是單純地學,參與度很低,這樣學生對知識只是接收,并不代表理解。
第三,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答疑環(huán)節(jié)缺失。學生缺乏對數學思想的概念,只知道被動接受知識,缺乏自主性,不懂得舉一反三是涵蓋數學學科的數學理念。另外,學生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得不到教師及時地解決,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堆越多,導致數學教學收不到好的效果。
2.關于“導研式教學”
(1)“導研式教學”的含義及特征。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的含義是指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學生充分發(fā)揮探索精神,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2]這樣就會使學生對知識點加深了解和學會運用,及時反思總結不足。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動手和探索能力。
“導研式教學”的基本特征就是充分的自主性,要求學生有很強的自制力,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起輔助作用。“導研式教學”更多體現(xiàn)的是課堂課外一體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隨時進行探究工作,及時解決疑難,這樣有利于學生隨時隨地學到新的知識。學生的探究工作可以采用獨立思考或是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探索。探索的方式有很多種,學生可以自主查閱相關書籍或是上網查閱。學生對于自己發(fā)現(xiàn)并解決的問題印象會比較深刻,有利于學生主動掌握知識。
(2)“導研式教學”的實施以及注意事項。“導研式教學”的實施首先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目標,教師應該明確需要教師傳授和需要學生自主探索的知識界限,教學的思路要符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組織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要改變自己的定位,將課堂變?yōu)橹С忠龑У恼n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3]對于課后作業(yè),教師則要賦予新的內涵,不再是每堂課安排作業(yè),而是每個知識點都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作業(yè)。
對于“導研式教學”的注意事項,首先,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推進。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學生一開始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定位,教師應該逐步推進這個角色的轉換,不能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究。這樣會使學生無從下手,出現(xiàn)迷茫的現(xiàn)象。教師應該先轉變學生的心態(tài),再加以正確的指導,并逐步放手,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和監(jiān)督。學習內容是千變萬化的,教師要合理設置自我探索的課堂內容,注意方法的適用性。
“導研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 ,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輔助者。這種理念強調更多的是自主性和探究性,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投入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也便于學生掌握知識。
3.結束語
新課改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人才的培養(yǎng)逐步由單純的知識講授轉變?yōu)榫C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中的課堂中更加強調傳授學習的方法?!皩а惺浇虒W”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提倡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以及經驗、工具主動探索未知,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提升高中數學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3]孫翠玲.高中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勢的一點思考[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9, (1):13-15.
[2]夏 冰,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4,(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