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旺姆格桑平措
(①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②西藏自治區(qū)體育運動學校 西藏拉薩 850000)
更敦群培大師《金穗-智游列國漫記》中詩歌及其英漢譯文賞析
索朗旺姆①格桑平措②
(①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②西藏自治區(qū)體育運動學校 西藏拉薩 850000)
更敦群培大師創(chuàng)作的詩歌文筆暢達、詞匯豐富、通俗易懂。詩歌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卻諷刺詼諧,充分展示了大師出眾的才華。文章介紹了大師在其著作《金穗-智游列國漫記》里創(chuàng)作的一些詩歌,并對其漢英兩種外譯本進行了賞析,旨在介紹大師的藏族文學創(chuàng)作,探索藏漢-藏英翻譯的技巧和策略。
更敦群培;《金穗-智游列國漫記》;詩歌翻譯;藏漢-藏英翻譯
更敦群培大師在其著作《金穗-智游列國漫記》的敘述中插入一些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歌,通過這些詩來對漫記中講述的事物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用詩歌述其心、表其情、明其志。書中的詩歌多為九言四句詩體,文筆暢達、詞匯豐富、通俗易懂。有的詩歌慷慨激昂,有的卻諷刺詼諧,充分展示了大師出眾的才華。漫記也已經(jīng)被翻譯成漢語和英語。學習這些詩歌,并對其漢英譯本進行賞析,對了解藏族文學、掌握藏漢-藏英翻譯技巧定會有所裨益。
更敦群培大師(dge-dun-chos-vpel,1903-1951)被認為是藏族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和偉人。他出生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從小出家為僧。二十幾歲入藏到拉薩哲蚌寺學經(jīng)。三十幾歲遠赴南亞學習和游歷,并參加“西藏革命黨”。四十多歲時回藏,被捕入獄。四十六歲獲釋,四十八歲過世。他傳奇而又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造就了他的與眾不同與出類拔萃。更敦群培大師博學廣見、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他鉆研宗教、藏學、歷史、語言、文學、藝術(shù)、地理等領(lǐng)域,并有高深的學術(shù)造詣。他被譽為佛門奇僧、學術(shù)大師、啟蒙思想家、西藏人文主義先驅(qū)和藏傳佛教世俗化的先驅(qū),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
更敦群培大師的一生雖為短暫,但其學術(shù)成就卻是卓著的。在《喇嘛王朝覆滅》一書中描述大師被捕時,噶廈政府派人搜查其財物,“搜出了一大堆箱子里面裝的全是于更敦群培正在撰寫的一部西藏歷史專著有關(guān)的筆記,草稿和論文?!被艨怠に骼蔬叞拖壬帉懙摹陡厝号嘀鳌分虚_列了大師的作品目錄,其中譯作和著作共有五十幾(篇)部。法國藏學家海德·斯多達(Heather Stoddard)在其著作《安多的托缽僧》(Le mendiant de l’Amdo)中共列出大師作品六十余(篇)部。其中很多作品已被外譯,如:(deb-ther-dkar-po)《金穗-智游列國漫記》《欲經(jīng)》(vdod-pavi-bstan-bcos),等。
《金穗-智游列國漫記》(rgyal-khams-rig-pasbskor-bavi-gtam-rgyud-gser-gyi-thang-ma)是一部集游記,繪畫、歷史和民族志為一體的作品。此作也被譯為《智游佛國漫記》《江湖游覽記》等。更敦群培大師用十二年的時間游歷了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以極大的求知欲游覽佛教圣地,參觀各地的博物館和名勝古跡,了解和學習各種語言,并對這些國家的宗教、歷史、文化、自然和人文景觀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察研究。在考察過程中,大師記錄了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感知到的東西,對其進行認真的分析、縝密的論述,并與藏族的宗教、文化、歷史等進行比較探析,進而對當時藏族社會傳統(tǒng)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審視和反思。這些就是《金穗-智游列國漫記》的內(nèi)容。更敦群培大師雖然著述極多,但大師把這本漫記看作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大師曾寫到:所有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根據(jù)他們以往的業(yè)力,都分配有一個適合他們的任務(wù)去完成。這本書似乎就是分配給我的一個微不足道的任務(wù)。游歷了這些國度,拓寬了我的學識,從中我的所得以一本書的形式呈現(xiàn)。
外國學者通常稱更敦群培大師為偉大的藏族思想家和詩人,因為其文學作品以詩歌為主,著有《白話嵌字詩》《加爾各答傳唱的道歌》《詩論釋難》《致拉卜楞寺教友的嵌字詩》等。大師的詩學造詣極深,著有很多優(yōu)美的詩篇,被譽為20世紀杰出的藏族詩人。大師的主要詩歌作品有嵌字詩、偈頌詩和白話詩。嵌字詩是把特定的字嵌于詩篇的句首或句中的一種詩體。如下面這首唐伯虎的《西江月》,就是一首典型的句首嵌字詩。
我聞西方大士,為人了卻凡心。
秋來明月照蓬門,香滿禪房出徑。
屈指靈山會后,居然紫竹成林。
童男童女拜觀音,仆仆何嫌榮頓。
嵌:〔我為秋香屈居童仆?!?/p>
偈頌詩,偈頌是漢語詞匯,是梵文“偈佗”的別稱,是指佛經(jīng)中的唱頌詞。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為一偈,如下面這首更敦群培大師在《金穗-智游列國漫記》用到的偈頌詩:
火為昔日眾仙人,賜予青春和長壽,
此火還使眾神靈,均在此處顯光榮!
更敦群培大師創(chuàng)作的偈頌詩優(yōu)美祥和,然而大師的白話詩文風卻辛辣諷刺、幽默詼諧,語言通俗、簡潔直白。這些詩歌反映了他對各種事物的態(tài)度和看法,他不但無情地揭露和鞭撻了當時藏族的權(quán)貴和所謂的“智者們”的愚蠢行徑,以及藏族傳統(tǒng)社會、文化和宗教中的各種弊端,而且還提倡和鼓勵客觀、務(wù)實的治學理念與不斷尋求和堅持真理的精神。本文將從《金穗-智游列國漫記》選出幾首大師的白話詩,對其英漢譯文進行賞析。
詩歌的翻譯是所有文學形式翻譯中最難的一種,因為詩歌的語言高度凝練,意象又極為豐富,表現(xiàn)的內(nèi)容高度集中,加上又有音調(diào)和韻律的要求。古今國內(nèi)外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一直以來對于詩歌的翻譯就爭論不休。美國詩人羅伯特·L·弗洛斯特(Robert L.Frost)提出了詩歌的不可譯性:詩就是在翻譯中失去的那種東西(Poetry is what is lost in translation.)還有德國著名作家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也認為詩歌是不可譯的。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約翰·卡特福特(John.C.Catford)則認為沒有什么是完全可譯或完全不可譯的,只是有的部分是語言上不可譯,而有的是卻是文化上不可譯而已。我國近代著名詩人、翻譯理論家聞一多先生通過大量的實踐認為詩歌是可以翻譯的,但要“詩筆譯詩”,譯文也要有詩的文字和詩的意境。他甚至主張譯詩者自己也應(yīng)該是個詩人。另有,郭沫若、王佐良和許淵沖先生也提出了詩的可譯性,并提出“以詩譯詩”。
更敦群培大師的白話詩不求詞藻的華麗,而是追求通俗化、大眾化、世俗化,采用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詩歌的語言沒有刻意雕琢、樸實自然、通俗易懂。但要精準地翻譯這些詩歌,并在譯文中再現(xiàn)其原有的風格和氣勢,亦非易事。本文賞析的更敦群培大師詩歌的漢語譯本是出自2012年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格桑曲批先生的譯著《根敦群培文論精選》。格桑曲批先生長期從事藏漢翻譯實踐,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就節(jié)譯了《智游列國漫記》的大部分章節(jié),除此,先生還編譯有數(shù)部作品,如《康巴諺語集》《嘎絨寺簡況》《格薩爾史詩譯叢·霍舍兵器宗》等。本文中詩歌的英文譯本出自2014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由圖丹金巴先生和Donald S.Lopez Jr共同英譯的《金穗-智游列國漫記》(Grains of Gold-Tales of Cosmopolitan Travel?er)。圖丹金巴先生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一名副教授,創(chuàng)作和編譯有數(shù)部作品。Donald S.Lopez Jr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一名教授,主要研究佛教和藏學。他于2009年翻譯并出版一本名為《In the For?est of Faded Wisdom:104 poems by Gendun Chopel》(《在消失的智慧園中:104首更敦群培詩歌》)雙語對照版的更敦群培詩集。
更敦群培大師勤勉好學、善于思考、博學多識,且卓爾不群、個性張揚、桀驁不馴?!独锿醭矞纭芬粫惺沁@樣描述大師的:“更敦群培是該黨(西藏革命黨)的第四位著名成員,他是博學而略微放縱的僧人……由于更敦群培才華卓著,不能指望他成為一名警守節(jié)律的喇嘛,……不修邊幅,完全是個放蕩不羈的人?!贝髱煹脑娮饕搀w現(xiàn)了其錚錚傲骨和剛強的性格。如大師在漫記一開篇就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歌:
Blun po ngo mtshar bskyed pavi har gyi gtam
Chen povi ngo bsrung brtsegs pa bcam buvi tashig
Dad pavi vkhun bu slong pavi sgrung gtam dag
Ring du spangs te drang povi lam du zhugs
這首詩是大師撰寫這本漫記確立的宗旨:不畏權(quán)貴、不計后果,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只求真相和真理。格桑曲批先生把這首詩漢譯成:
使愚人驚愕的浮夸之詞,
向顯貴獻媚的奴顏媚骨,
讓信徒呻吟的神話故事,
統(tǒng)統(tǒng)遠拋走我正直之路。
譯作中我們也能同樣感受到詩人對那些以往只為嘩眾取寵、取悅權(quán)貴而隨意杜撰、主觀臆斷的寫作者的不屑,一心追求真理的精神。
Empty talk that makes fools amazed,
Fawning words piled up to flatter great men,
Stories that make the faithful sigh,
Leaving these far behind,I set out upon the straight path.
圖丹金巴先生和Donald S.Lopez Jr的英譯文也忠實地再現(xiàn)了原文的內(nèi)容,用詞簡潔易懂、符合原文的語言特點,只是氣勢上稍缺原文的鏗鏘之力。
比較漢英兩種譯文,不難發(fā)現(xiàn)漢譯更傾向于意譯,而英譯則更多是直譯,例如原文第二句的chenpo一詞,其藏語的字面意思是“大的”。漢譯本中譯者將其意譯成“顯貴”,可英譯本中直譯成了“great men”。“顯貴”一詞譯得很貼切,該詞即是中性詞,但也可以是貶義詞,因為對舊社會像更敦群培大師一樣的貧民百姓來講,他們是剝削者和壓迫者?!癵reat men”即“偉大的人”,一個褒義詞,這并不太符合原文的意思。
Dangs bsal chu ris vkhrigs bavi smig rgvuvi mstho
Rlan bral bve mavi thang du ngo vphrod de
Mi vdod dngos po bden du song ba vdi
Vkhor bas bsdug bavi sdug bsngal cha shas tsam
上面這首詩是更敦群培大師在漫記的第四章“印度北部的雪山及有關(guān)問題的辨析”的結(jié)尾處題寫的。大師通過查閱和研究大量的古籍,發(fā)現(xiàn)一些藏族史書中存在人為添加的宗教色彩,作者主觀臆造的敘述和隨意篡改的行為,大師對其進行了批評和抨擊。格桑曲批先生將其譯為:
那碧波蕩漾的陽焰湖,
身陷干涸沙海方認清,
謊言成為公認的真理,
此乃輪回苦難的部分。
這篇漢譯文道出了原詩中詩人對尋求真理的不易,謊言當?shù)赖囊唤z無奈之情。其中譯者把原文第三句中的mi-vdod-dngos-po(不想要的東西)準確地意譯成“謊言”,剛好跟后面的“真理”一詞相對應(yīng)。只是筆者覺得第一句中的“陽焰湖”一詞從藏文的smig rgvuvi mstho直譯不如意譯成“幻影湖”或“幻象湖”來得直接明了。
The mirage of a lake of clear water with patterns of waves
Is recognized to be a plain of dry sand.
Unwanted things that come to be true
Are but portion of the suffering gathered in sam?sara.
英譯文把原文的九言四句詩譯成了兩句,排成四排,句式上沒能再現(xiàn)原文的工整,另外將詩歌的第三句直譯過來,沒有漢譯文準確,有理解上的不足。但是“samsara”一詞的使用體現(xiàn)了譯者對佛教文化的了解。
更敦群培大師通過查閱大量有關(guān)文字的論著,研究游歷時沿途看到的古代石碑上鐫刻的碑文,分析南亞語言文字的差異后發(fā)現(xiàn)藏文是以笈多文字為藍本而創(chuàng)造的,而非以往許多學者所說的蘭札文字。大師對自己的這一發(fā)現(xiàn)也感到很慶幸,說道:“……一個流浪藏人到處漂泊來到印度卻僥幸尋到了,實屬一件稀奇之事。這里肯請諸君切莫考慮作者的能量,應(yīng)當為此而感到欣慰。”隨后寫下了這首詩:
Mkhas pas rgval khams vgrim ste bsags byas pavi
Dbul povi gces nor sa la bkram pa vdi
Snyan nas snyan du shub bur brgyud pa yi
Phyug povi gser chos dag gis do zal min
智者周游列國所收集的,
撒在地上的窮人的珍寶,
那些以低聲耳語傳播的,
富人的“金卷”豈能相比。
格桑曲批先生的漢譯文只給富人的“金卷”加了引號,而窮人的珍寶卻沒有,突出了詩人對這所謂的“金卷”的嘲笑和諷刺。
Spread upon the ground,this pauper’s treasure,
Gathered by a scholar as he wandered through the realms,
Is no march for the rich man’s golden dharma,
Passed down in whispers from ear to ear.
英譯文則更強調(diào)了詩人對學者和富人的行為特征所做的鮮明對比,即“光明磊落”與“鬼鬼祟祟”之間的對比。另外,“dharma”一詞也是典型的佛教詞匯。
兩種譯文雖然切入點不同,但都譯出了原文的基本內(nèi)容,文風也各有千秋。
在漫記的第九章“關(guān)于藏文的結(jié)構(gòu)”中更頓群培大師對梵語進行了客觀的分析和評價。在藏族人民傳統(tǒng)觀念中梵文是完美的,因為從印度傳入西藏的佛經(jīng)是由梵語寫成的。可是根敦群培大師卻大膽地揭示了梵語的缺陷,“許多梵語只能依據(jù)附加的詞綴和上下文的聯(lián)系去領(lǐng)會,從句子本身根本無法理解,它與非‘善巧結(jié)構(gòu)’的諸多‘劣等語言’毫無任何區(qū)別?!睂Ξ敃r藏學界一味推崇和濫用梵文進行了批評,且以下面這首詩結(jié)束了這個章節(jié),并道出了詩人自己的治學方針。
Mthong na vjigs pavi bden pa gcer bu la
Rang mgo bskor bavi gos kvis mi gyogs pa
Vdi ni mkhas pavi dam tshig dang po ste
Srog la bbas kvang vbad pas bsrung bar vtshal
格桑曲批先生將其譯為:
望而生畏裸露無遺的真理,
決不使用自欺外衣作掩飾。
此乃學者至高堅貞的誓言,
豁出性命亦將奮力守信之。
譯文再現(xiàn)了原文語句的剛健壯闊之勢,詩人的激情和決心,能讓讀者不由地對大師求真務(wù)實的高尚學術(shù)品格肅然起敬。
The naked truth,terrifying to behold,
Is not to be covered with robes of self-deception.
This is the first vow of the scholar;
Please keep it though it may cost you your life.
英譯文則更多地像是在勉勵學者們?nèi)プ非笳胬?,因為譯文最后一句使用的是祈使語氣,不如漢譯文準確。整篇譯文也是以直譯為主,把原文第三句中的dam-tshig-dang-po譯成the first vow,不如漢語意譯成的“至高堅貞的誓言”來得貼切。
更敦群培大師在《金穗-智游列國漫記》中創(chuàng)作的詩歌,語言精彩美妙,通俗易懂,表達了大師在漫記寫作中對新發(fā)現(xiàn)的事物、新學到的知識、新悟到的道理等的看法和態(tài)度。詩歌有的慷慨激昂、氣勢磅礴,有的諷刺詼諧,有的惆悵無奈。學習大師的詩歌并對其英漢譯文進行比對,對了解藏族文學和藏漢-藏英翻譯的發(fā)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1]格桑曲批.根敦群培文論精選[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 2012.
[2]Thupten Jinpa.Donald S.Lopez Jr.Gendun Chopel's Grains of Gold-Tales of Cosmopolitan Taveler[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and London,2014.
[3]杜永彬.二十世紀西藏奇僧——人文主義先驅(qū)更敦群培大師評傳[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0.
[4]曾國慶,郭衛(wèi)平.歷代藏族名人傳[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
[5]梅·戈爾斯坦.喇嘛王國的覆滅[M].北京:時事出版社, 1994.
[6]張怡蓀.藏漢大辭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7]陳福康.中國譯學理論史稿[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8]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M].北京:商務(wù)印刷館,2004.
[10]方夢之.譯學辭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Appreciation of Some Poems from Gendun Chopel's Grains of Gold-Tales of a Cosmopolitan Traveler and their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Sonam Wangmo①Gyesang Puntso②
(①School of Tourism and Foreign Languages,Tibet University②Sports School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Lhasa,Tibet 850000)
Gendun Chopel's poems were written in an easy and fluent style,and they are rich in vocabulary and easy to understand.Some of them express with deep feelings and enthusiasm,but some with satire and humor. The poems show the poet's outstanding talent.The author appreciates some poems from Gendun Chopel's Grains of Gold-Tales of a Cosmopolitan Traveler,and their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This article aims to intro?duce Tibetan literature,and explore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of Tibetan-Chinese and Tibetan-English transla?tion.
Gendun Chopel;Grains of Gold-Tales of a Cosmopolitan Traveler;poetry translation;Tibetan-Chi?nese and Tibetan-English translation
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4.012
H315.9;I046
A
1005-5738(2016)04-074-005
[責任編輯:蔡秀清]
2016-09-29
索朗旺姆,女,藏族,西藏拉薩人,西藏大學旅游與外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