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的養(yǎng)老經(jīng)
父親已經(jīng)70多歲了,但他精神矍鑠,眼不花,耳不聾,依然上山耕地,下田插秧,身體非常健康,村里人都喊他“全勞力”。總結父親的養(yǎng)老經(jīng),綜合起來就一個字“度”。
心情適度保持健康心理,學會心情輕松,讓生活永遠向著自然平靜的方向運行。父親在閑暇之余,常常讀書看報、種花、釣魚、寫字、下棋。他常說,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個時期,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容易使老年人產生挫折感,引起老年人的心理不平衡,因此老年人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保持心理平衡。父親說,名醫(yī)孫思邈說得好,養(yǎng)生長壽之道為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這十二“少”是老年生活追求的最好心態(tài)。
活動適度父親退休后閑不住,就回到老家把盤田種地當成一種樂趣。平整土地,澆水播種,每天不知看小菜園多少遍,從種子發(fā)芽到間作、澆水,天天揮鋤拔草盼望著。每當全家人吃著他的勞動成果時,他的心里有一種別樣的愉悅。
每天清晨起床,父親都會做一些保健動作,如:用一塊光滑的小鵝卵石梳理頭發(fā)健腦,做干洗臉、抻耳朵等。父親遇到一些小疼小痛就拔火罐,小小火罐成了他消除病痛的好方法。父親從來不和年輕人攀比逞能,他給自己活動鍛煉定的標準是:適體、適量、適度。
飲食適度梁代醫(yī)學家陶弘景在《養(yǎng)生延命錄》中說得十分明確:所食愈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多年來,不論是外出赴宴,還是親朋相聚,盡管美酒佳肴可口誘人,父親始終把握著自己的度,不貪杯、不飽食,米亦可,面亦可,粗細皆可;飯也行,饃也行,干稀都行。因此,他很少患腸胃方面的疾病。
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父親已古稀之年,卻絲毫不見老態(tài),可能是注重保養(yǎng)的緣故吧。●
莊文勤云南省鳳慶縣滇紅南路四機關大院縣委宣傳部67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