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安徽大學,安徽 合肥 230601)
?
讀《論信息技術史中的二律悖反現象》有感
黃靜
(安徽大學,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讀張輯哲教授的《論信息技術史中的二律悖反現象》,文章中提出了“信息技術史中存在一種速度、效率遞增而信息確定性、可靠性遞減的“二律悖反”現象”“信息時代實質上主要是信息量泛濫成災的時代”等的觀點。對其中的幾種觀點提出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二律背反; 信息數量; 信息質量; 信息發(fā)展史
在老師推薦下,讀了張輯哲教授的《論信息技術史中的二律悖反現象》。在教授文章中提出了在信息技術史中,雖然信息的速度、效率都在逐步增加,然而信息的確定性、可靠性卻并未隨速度增加而增加,反而在降低。即“二律悖反”現象。張教授認為我們人類身處在信息量大的“海洋”中,但準確性信息并不多。教授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層的分析與思考并提出了我們應該保持清楚大腦,選擇性地接收信息。教授提出的觀點以及分析很令人欽佩,但筆者認為仍有一些觀點值得討論商榷。
張教授指出在經歷了幾千年科技發(fā)展,雖然信息被人類處理速度越來越快,效率越來越高,然而在發(fā)布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卻并沒有增加,反倒是下降。信息的速度與信息的準確度是呈負相關的。然而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并不完全符合邏輯的。因為信息的時效性并不一定跟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呈現出完全的必然關聯(lián)。舉個例子看,算一個帶有加減乘除開根號平方的復雜數學方程式來說,古代人們可能算上好幾天甚至是幾個月才能算出來,而且結果還不一定準確。但是現在可以借助計算器,同樣一個數學方程式,只需要按幾個數字與符號,不到一分鐘便可以算出來正確的答案。這難道不是隨著人類技術的發(fā)展信息的準確性提高的一個典型例子嗎?綜上所述,信息的發(fā)布接收速度與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也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關聯(lián)。
張教授認為因為信息的“數量”與信息的“質量”存在著一種互逆的關系,若要追求信息質量就必須降低信息數量。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說法是有失偏頗的。“存在即合理”?,F在技術發(fā)展飛快,就連人類自己都并不能確定下一秒會出現什么樣機遇與挑戰(zhàn)。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lián)網”的背景下,以前的金石、竹木、石頭等的信息載體已經并不再適用于當今的社會。另外舉個例子,設共收到50條信息,45真5假,此時信息真實率為百分之九十。如果從50條信息中刪減去10條真信息,此時為40真10假,真實率百分之八十。由此可見,信息準確性反而還大大減少。所以筆者認為并不能夠盲目地采取增加信息的準確度就要減少數量這種極端方法,要看這個減少信息的真假性。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我們人類自身需求也是不斷增加,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就需要有大量的信息來為我們所用。比如在生活中,我們通過微信微博來了解朋友們的動態(tài);上班需要打卡來確認員工簽到情況;需要通過電腦來接收郵件;需要通過手機來給親戚朋友打電話向他們問候情況;需要查閱書籍來了解專業(yè)知識;需要辦銀行卡來存儲管理我們的錢財等等,這些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需求。而要完成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真實信息,隨身攜帶的身份證、校園卡、銀行卡等等上面也有我們自己大量信息,這些信息是真實可靠的。而對于以前的人們,他們并不需要這些需求,他們平時的信息便可為日常生活所用,即便并不完全是真實可靠的。所以信息的準確性與信息的可靠性并沒有強的相關性。減少了信息的數量,換來的并不一定是信息質量的提升,如果不當,還可能是信息質量的下降。
張教授認為如果全世界所有的電子信息均聯(lián)為一體且不加防范或者防范不力的話,從理論上來說極可能被某個強大的病毒全部毀滅或者變成一堆毫無意義的亂碼。在此背景之下,紙張似乎是信息準確性與可靠性的最后一道防線。筆者認為,這樣的說法是有一些武斷的。首先,如果把所有的信息都保存在電子設備上,這肯定是便于方便和整理。至于雖然會有病毒的存在,但是也有很強大的殺毒軟件以及一些常用的測毒軟件,這都可以保護電子信息不會收到摧殘。而且越是重要的信息,機構組織往往都會采取一道又一道的防護程序來保護信息不被毀壞,或許被病毒摧毀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再有對于紙張是信息準確性與可靠性最后一道防線的說法也是有失偏頗的。紙張本身就是物質性狀比較的脆弱,容易被摧毀。有時不小心的一撕,不小心撒上的水等這樣的現象都是會破壞的。若是按照之前說法,把重要的信息都記錄在紙張上,若一旦紙張被破壞,會造成所有信息的流失以及破壞。以此來看,紙張幾乎是信息準確性與可靠性最后一道的防線還需要再進一步的進行論證。
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lián)網”的背景之下,我們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也是大的趨勢。我們并不能反抗這種趨勢。面對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信息化需求越來越多這也是大勢所趨。為了使得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提升,我們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了解一些關于信息法和信息政策的知識,同時還需要相關的政府部門建立并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健全相關的信息保障制度。還需要建立信息的監(jiān)督體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信息流動傳播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張輯哲.論信息技術史中的“二律悖反”現象[J].檔案學通訊,2002,(4):4-6.
[2]周玲.對《論信息技術史中的“二律背反”現象》一文的思考[J].檔案學通訊,2002(6).
中圖分類號:G2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8-0253-01
作者簡介:黃靜(1993-),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現為安徽大學圖書情報學專業(yè)2015級在讀碩士研究生,安徽大學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專業(yè),研究方向:信息組織與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