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昭
(邵陽學院 音樂系,湖南 邵陽 422000)
流行歌曲的演唱與美聲教學結合體系探討
梁 昭
(邵陽學院 音樂系,湖南 邵陽 422000)
隨著近年來流行歌曲的不斷發(fā)展,其演唱模式也是更具多元化和豐富化。相對各大音樂院校在美聲教學方式上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將流行歌曲演唱融入到美聲教學中,使其形成一個現代化的音樂教學體系,極大地吸引了廣大學生的目光。同時通過美聲教學觀念的融合,使得流行歌曲的演唱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從而對音樂作品的表達也是越來越顯著,并在大范圍的音樂活動中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成績。本文也會對流行歌曲的演唱與美聲教學結合體系做進一步探討。
流行歌曲;演唱;美聲教學;體系探討
通常情況下,流行歌曲演唱的多元化曲風都是建立在多樣性流行音樂風格基礎上的。其與古典傳統(tǒng)唱法和民間唱法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古典傳統(tǒng)唱法與民間唱法都是以固定演唱模式為主,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而流行音樂則不同,其社會性質和文化特點都是以娛樂性、普遍性、通俗性、時代性為主,而且其演唱曲風也是多元化、豐富化的,并沒有固定的演唱模式。現如今,流行歌曲的演唱也被納入到聲樂教學當中,成為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改善了流行歌曲的演唱技巧,同時也通過美聲的教學觀念將自身演唱模式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一)流行歌曲唱法
流行歌曲的唱法最早是從歐美國家起步發(fā)展的,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其大眾化、時尚化、娛樂化藝術特色也是十分明顯。流行唱法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將個人的內心情感抒發(fā)出來,并倡導以自然聲音演唱為主的一種演唱方法,即普通話演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嗓子要始終處于最自然、最質樸、最生活化的狀態(tài),這樣才能更好地將作品情感完全發(fā)揮出來,同時流行唱法對于演唱技巧的要求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隨性發(fā)揮,有著多樣化、豐富化的演唱技巧。音色即指一個人聲音的特色,在演唱流行歌曲過程中,如果音色個性突出、辨識度高,則這個歌手在演唱時的歌曲表現力也是十分明顯。而流行唱法多數都是利用音響設備來擴大音色效果,其還會用絢麗多彩的舞臺美術燈光來營造演唱氣氛,并采用伴舞、伴唱、舞蹈表演、電子流行音樂器伴奏等演唱方法,有的還會與說唱技術結合,形成一種以說唱方式為主的演唱藝術[1]。
(二)美聲唱法
美聲唱法經常被人們稱作為“最動聽的音樂”,也就是說美聲唱法格外重視演唱者聲音,可以用各種演唱技巧使演唱者聲音變得深沉高昂、輕快悅耳。在整個發(fā)聲方法中,要采用最為科學、最為合理的方法,這樣才能使演唱者達到最完美的演唱效果,從而給觀眾帶來極高的視聽享受。美聲唱法綜合了傳統(tǒng)歐洲聲樂技術和意大利聲樂技術的演唱風格,其音色十分優(yōu)美、圓潤,有著極為豐富的變化特質,并且注重聲音的松、通、圓、亮,及音質的高亢和華麗,在對待聲部區(qū)分方面,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規(guī)定各音區(qū)必須保持一致和統(tǒng)一、發(fā)聲方法也要科學合理、音量要具備極高的可塑性、氣聲要均勻,音與音的連接也要平滑、沉穩(wěn)。由此可見,當下音樂藝術中,只有美聲唱法才是最科學、最具持久魅力的唱法[2]。
美聲唱法最早來源于意大利,其主要強調的是共鳴與音質,與我國本土音樂藝術有著很大的區(qū)別,所以在民族大眾審美觀方面還存在諸多偏頗,并沒有完全得到群眾的喜愛和認同,屬于一種陽春白雪的聲樂表演形式,但在近入21世紀以后,隨著我國對美聲演唱的推崇,其演唱方法也逐漸被人們所認知和欣賞。而流行唱法則注重音色的直與平,需要演唱者保持自然的發(fā)聲狀態(tài),倡導口語化演唱技巧,對聲音的表達偏于情感化,是一種極為親民的表演方式,有著很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是一種深受大眾所喜愛的演唱方式,下面,本文也會對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的異同點進行詳細闡述。
(一)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相同點
音樂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學科,其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要屬美聲唱法與流行歌曲唱法兩種音樂形式,兩者在風格呈現上都對歌曲、演唱者等各組成部分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而演唱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求演唱者能對整首歌曲的曲藝風格全面地理解和表現出來。同時,美聲唱法和流行唱法也比較注重情感與歌曲的結合,要求在音樂表演中,要充分地將歌曲情感表達出來,以便于可以更好地展現音樂魅力,深入歌曲主題。此外,兩種演唱技巧都能將音樂節(jié)奏、作品的情感及連貫的曲調等因素很好地利用起來,使之形成良好的音樂氛圍,并能利用音樂效果來呈現出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3]。
(二)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不同點
美聲唱法與流行歌曲唱法有著很大的本質上區(qū)別,主要體現在起源地、發(fā)聲方法及對作品的藝術處理等方面。首先,美聲起源于意大利,講究音色的優(yōu)美和高昂,在對作品處理上,規(guī)定各音區(qū)必須保持一致和統(tǒng)一、發(fā)聲方法也要科學合理、音量要具備極高的可塑性、氣聲要均勻,音與音的連接也要平滑、沉穩(wěn)。其次,流行歌曲唱法起源自歐美國家,講究自然發(fā)聲,在對作品處理上,主要是利用音響設備來擴大音色效果,并用絢麗多彩的舞臺美術燈光來營造演唱氣氛,同時還會采用伴舞、伴唱、舞蹈表演、電子流行音樂器伴奏等演唱方法,有的還會與說唱技術結合。
(一)流行唱法融合美聲教學的具體原因
由于流行歌曲唱法有著極大的多元化內容,所以其也影響到流行歌曲的表演形式,使之形成多種多樣的表演特色,其演唱方法沒有任何的固定模式,演唱聲音也十分自然。因此要想將流行唱法演變成大眾唱法,首先就要讓流行唱法的技巧和方法能夠像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樣,形成專屬的演唱模式,這就應該將其與美聲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得以實現。
(二)美聲教學與流行歌曲演唱相結合的特征分析
要想將流行唱法形成固定式的演唱規(guī)律,就需要將其與像美聲唱法這種模式固定的演唱形式相結合。因為美聲唱法最大的演唱特點就是可以使混合聲區(qū)唱法和整體唱法產生共鳴,所以相關院校可以在美聲教學中引入流行唱法,并將美聲唱法中胸腹式呼吸、講究頭腔共鳴、氣息下沉等發(fā)聲特點融入到流行音樂唱法中。同時美聲唱法還具有優(yōu)美的音色、靈動的花腔、絕妙的半聲技巧、圓潤的連音以及較強的弱音控制能力,所以完全可以借用美聲唱法中的技巧來引導流行歌曲演唱,再加上流行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原理相同,因此在進行流行歌曲演唱時,演唱者完全可以結合美聲唱法中的呼吸方法和發(fā)聲技術來提升流行演唱的技巧,從而使流行唱法更具科學性和規(guī)律性[4]。
(三)流行歌曲的演唱與美聲教學結合的重要性
通過流行歌曲唱法與美聲教學的有效結合,極大地提升了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使其更具完美性和規(guī)律性。不過為了達到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還需要對發(fā)聲技術進行全面改善,提高演唱者的音樂素養(yǎng)和處理歌曲情感的能力,并對其開展長期的訓練和舞臺實踐活動,這樣才能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使流行音樂的演唱更加完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流行歌曲唱法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愛和認可,同時各音樂藝術院校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由于大部分音樂院校都設有現代音樂系,所以通過在美聲教學中融入流行唱法,有效地幫助流行音樂改善了演唱技巧和演唱規(guī)律,并借助美聲唱法中的呼吸方法和發(fā)聲技術,使流行唱法更具科學性和完美性,從而為我國演唱事業(yè)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1]張嫚.流行歌曲的演唱與美聲教學結合的研究[J]音樂時空,2016,(02):27-28.
[2]李妮娜.中國傳統(tǒng)聲樂語音理論視野下當代美聲教學研究[J].內蒙古大學,2016,(03):30-31.
[3]杜獻.聲樂美聲教學中存在著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亞太教育,2016,(02):24-25.
[4]陳岳琴.簡析聲樂演唱藝術中的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5,(12):19-20.
梁 昭,男,本科,助教,邵陽學院音樂系。
J616.2
A
1007-0125(2016)12-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