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
淺析中西方服飾文化差異
劉翔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 300387)
現如今,隨著全球一體化形勢的發(fā)展,世界的經濟、科技水平以及人文方面都處于不斷進步的態(tài)勢,在這樣一種一體化的社會現狀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日漸“趨同”,而服飾潮流在這一大趨勢下也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20世紀的西服東漸,令中國的服飾逐漸與西方的服飾文化相結合,使近代的中國服飾更加神采奕奕;近來西方的服裝設計師在推出的新的設計作品中也不斷的加入中國的服飾文化元素,使世界服裝潮流更加多元化。而由于歷史條件、生活方式和文化觀念的差別,中西方的服飾文化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我們必須了解和認中東西方服飾文化的差異,才能夠將兩者良好的運用。
1中西方服飾文化特色
1.1民族起源的差異性
中國作為幾千年源遠文化的大國,起源于農耕文明,男耕女織、精耕細作的農業(yè)文明孕育了內斂式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傳統(tǒng)。而西方由于位于海洋附近,西方文明主要發(fā)源于海洋文明,航海貿易、征服侵占的海洋文明則孕育了開放式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以人為本的文化傳統(tǒng)。中國的服飾文化強調含蓄之美,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多為長袖翩翩的寬衣長衫,注重服飾整體的表達以及線性和紋飾的運用,整體風格保守而含蓄;而西方服飾文化則注重凸顯人體自身之美,由于受到古希臘和古羅馬繪畫和雕塑的影響,在服飾造型方面更注重立體的表達,凸顯出人身體的曲線,充分表達人體的美感。
1.2文化觀念的差異性
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文化觀念注重表達服裝的整體形態(tài),在顏色、款式、造型、線條上的運用十分含蓄,強調朦朧的氣息,于隱約中帶給人美的感受和整體和諧的視覺。中國傳統(tǒng)服飾還注重運用精致細膩的藝術手法和精湛繁瑣的工藝技藝,在服飾制作的過程中經常選用刺繡、圖案等等其它的裝飾手法,來含蓄的表達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浪漫主義色彩。同時中國傳統(tǒng)服飾整體又常常帶給人一種莊重高雅的感覺,因為其不論是在布料的選擇上還是顏色的挑選上,都始終秉承著要將服飾文化與環(huán)境相配合,同時兼具時代氣息的特色,另其具有獨特的審美趣味和文化理念,以及深厚的民族性。
而在西方的服飾文化觀念中則更加崇尚和表現人體本身的美,西方人更多的會把服飾當作自己身體所附加的修飾之物,并通過對服飾的夸張設計,將人身體本身的曲線之美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西方女性服裝善于通過裸露或掛絲盡顯其形體之美,男性服裝也傾向于更赤裸地表現肌膚的健康和力量的強大,所以西方的服飾注重通過對人體的曲線以及人體的敏感部位作開放式的加工處理,使西方服飾具有十分強大的吸引力,帶給人不同的美感,引導人們進入一種以人為本的審美境界。西方服飾還注重凸顯人的特點,強調表現自我,追求個性,在服飾設計中往往通過精心的設計、獨特的色彩搭配組合和特殊的線條分割,充分體現性別的心理、生理特征,令人形成不尋常的感官刺激。
1.3著裝觀念的差異性
從著裝觀念上基礎上來看,中國人和西方人有著明顯的差異性。中國人自古以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在服飾文化上是一種內斂式的發(fā)展,其注重服飾的社會倫理道德功能,所以從古至今中國人在服飾的選擇上始終是含蓄嚴謹的造型。然而西方的服飾與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在這一點上卻大不相同,西方服飾由于受到古希臘和古羅馬雕塑繪畫的影響,使其更加注重寫實,善于夸張地表現人的形體之美,尤其是自中世紀末期的“哥特式”時代以來,更注重強調兩性在體形上的差異,在服飾的設計中更加突出表現這種兩性的差異性,不斷地去擴大其裸露的部位和裸露的面積。所以在西方服飾中更善于人為的去對衣服結構進行改造,以致服飾的造型所呈現出較大的跨度。
在中國人的著裝觀念中,更加崇尚穿著搭配上的協(xié)調、漸進和含蓄之美。在中國服飾可以被看作飾權力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中國自階級社會出現之后,便逐漸建立了社會等級的服飾制度,后來還被納入了“禮治”的范疇,所以可以說中國人的服裝穿著是為了表現自身的禮儀觀念,同時也體現了中國人更加注重感悟,崇尚修飾的特點。在這一方面西方的著裝觀念則與中國截然不同,在古代西方民族的眼里,人體給人的形象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最至高無上的,所以她們崇尚人體自身的曲線之美,把服飾當作身體的裝飾,利用服飾更好地表現和反映出人體之美,西方人的著裝觀念便要求服裝的造型和穿著都要充分完美的反映人體的優(yōu)美體態(tài)。
2中西方服飾文化的結合
服飾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悠久歷史經過長期積淀下來的寶貴財富,它積攢了每個歷史發(fā)展時期的精髓,由于起源/地域/文化觀念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服飾文化的差異性。而在當下,各種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的勢態(tài)下,怎樣才能將中西方服飾文化進行有機的結合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的問題。古往今來,“絲綢之路”為我們與西方的互相了解和學習打開了通道;20世紀的“西服東漸”為我們在服飾方面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靈感;現代西方服裝設計師對中國服飾文化元素的運用使得世界服飾風格呈現出多元化的發(fā)展狀態(tài)。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這種中西服飾文化相結合的趨勢將會逐漸加強,我們在對西方服飾文化學習借鑒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不斷加對我國的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繼承,對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勇于創(chuàng)新,使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得以源源不斷的流傳。將其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學習西方服飾以人為本的文化觀念,將兩者相結合,使我們中國的服飾文化更好地發(fā)展。
作者簡介:劉翔(1993.07-),女,漢,山東,研究生在讀,天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服飾文化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TS94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4-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