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之從嚴刑事政策的審視與重構

      2016-02-27 15:55:53
      學術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販賣毒品毒品行為人

      ○ 胡 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刑事司法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3)

      ?

      對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之從嚴刑事政策的審視與重構

      ○ 胡海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 湖北武漢430073)

      長期實踐證明,從嚴打擊、從嚴懲處毒品犯罪,雖然有利于嚴懲犯罪,但是并沒有遏制毒品犯罪的高發(fā)勢態(tài)?,F(xiàn)實中,從嚴刑事政策運用于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xiàn)為,無論行為人具體交易的數(shù)量多少、事后的具體行為如何,查獲的毒品均算入販賣的數(shù)量,認定為全部既遂,且存在各地的既遂標準不一、“以販養(yǎng)吸”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現(xiàn)行的從嚴刑事政策進行反思,運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構建合理合法的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

      刑事政策;反思;既遂標準

      一、案例引發(fā)的法理思考

      案例一:2013年6月,被告人甲按約定攜帶毒品“麻果”3包及“冰”4小包,前往吸毒人員乙家中準備與其交易。當甲進入乙家中后,被正在查辦他案的公安人員當場抓獲,并當場收繳其攜帶的毒品7包。后經鑒定,上述毒品均為甲基苯丙胺,共重30.08克。

      法院認為,被告人甲的行為已構成販賣毒品罪。但甲在著手實行犯罪行為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

      案例二:2013年5月,被告人丙將4顆“麻果”以人民幣200元的價格販賣給丁后,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其后,民警在丙家中搜出“冰毒”27小袋、“麻果”4袋。后經鑒定,上述毒品均為甲基苯丙胺,共重12.66克。

      法院認為,被告人丙的行為已構成販賣毒品罪(全部既遂)。

      案例三:2013年3月某日16時許,被告人丁在吸毒人員戊家中,以人民幣200元的價格向戊販賣毒品“麻果”4顆,供戊及吸毒人員戌、庚吸食。當日20時許,被告人丁及戊、戌、庚又在某酒店房內吸食毒品時被公安機關查獲,并當場從被告人丁身上收繳白色晶體8袋、藍色塑料袋毒品“麻果”1袋、灰色塑料袋毒品“麻果”1袋、毒品“麻果”1瓶。經鑒定,上述毒品均為甲基苯丙胺,凈重14.02克。

      法院認為,被告人丁的行為已構成販賣毒品罪(全部既遂)。

      由案例一,我們可以看出,該法院對構成販賣毒品罪既遂的標準,采用的是“交付說”〔1〕,〔2〕即以毒品的實際交付來認定販賣毒品罪的完成形態(tài)。由案例二,我們有幾點疑問:一是按照該法院適用的標準——“交付說”,可以認定實際交付的4顆“麻果”構成販賣毒品罪既遂,那么從丙家中收繳的毒品為何也構成販賣毒品罪,因為該毒品沒有進入交易環(huán)節(jié);二是即使將家中收繳的毒品納入販賣毒品罪的數(shù)量,那么為何不能認定為犯罪未遂,因為該毒品系從家中收繳并沒有進入交易進而實際交付;三是家中的毒品為何不能定非法持有毒品罪,因為該毒品的主觀故意不能確定。由案例三,我們也有疑問:一是丁先前賣的“麻果”4顆可以認定為販賣毒品罪既遂,之后在酒店從其身上收繳的毒品是否能構成販賣毒品罪?二是為何不能認定為販賣毒品罪未遂?三是之前販賣的行為,為何會影響之后的行為?之前有販賣的故意,但之后在酒店與他人一起吸食,如果不能查證具有販賣的行為,那么可以按照是否容留了3人以上吸毒、是否持有了10克以上的甲基苯丙胺等毒品而認定為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由此,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仍有值得研究的地方。通過司法實踐,結合刑法理論,筆者發(fā)現(xiàn)上述三個案例的判罰涉及到的是一個刑事政策問題,即在確立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上采取的是“從嚴”的刑事政策。

      二、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從嚴刑事政策的內容解讀

      販賣毒品罪的既遂為何不能只根據(jù)犯罪行為本身的完成形態(tài)來確立,如采取“交付說”。除了意識形態(tài)、立法規(guī)定的原因以外,傳統(tǒng)刑事政策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

      刑事政策的概念,學界莫衷一是,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其是國家為預防、控制犯罪而制定、實施的一系列策略、方針、措施的總稱,是一種公共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刑事政策具有如下特點:其一,宏觀與微觀的相統(tǒng)一。不僅包括宏觀上預防、控制犯罪的方針,也包括微觀上具體的控制犯罪的措施,如重點懲治的犯罪、處罰措施、監(jiān)管矯正措施等;既有社會對犯罪的處罰策略,也有國家處理犯罪違法行為的具體方法。其二,功能明確。為保障公民自由、維護社會正義,而采取相應的刑事策略以治理犯罪。其三,國家主體性。刑事政策的實施主體只能是國家,是一國為治理犯罪這一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采取的策略、措施。其四,整體實施的特點。刑事政策是由一個國家推行的,故其必將體現(xiàn)于該國的犯罪制裁體系的整體過程之中,即具體體現(xiàn)在立法、司法、執(zhí)行等相關的刑事活動之中,貫穿于國家的刑事處罰體系的每一環(huán)節(jié)。

      具體考察我國預防、打擊、控制犯罪的歷史進程,筆者發(fā)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刑事政策主要有懲辦與寬大相結合、“嚴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寬嚴相濟等刑事政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這幾種刑事政策都發(fā)揮了穩(wěn)定社會的重要功能,也對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采取“從嚴”的刑事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具體解讀如下:

      (一)意識形態(tài)領域

      “毒品犯罪”一直是我們國家重點打擊、懲治的犯罪,除了毒品本身的危害以外,與我國歷史上受到列強欺凌以及國人的受害者情節(jié)不無關系,反映到意識形態(tài)領域,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深信“毒品是有害的,千萬碰不得”。同時,我們經常從各類新聞媒體中可以獲悉各個地區(qū)所采取懲治毒品犯罪的各種專項活動,每年的6月26日相關部門還需做好“國際禁毒日”的宣傳教育工作,相關部門在列舉成績時也常常以打擊“毒品犯罪”的成果作為標準。

      (二)立法領域

      我國立法對販賣毒品罪規(guī)定了較為嚴厲的處罰。比如,現(xiàn)行刑法規(guī)定了無論販賣毒品的數(shù)量多少,哪怕販賣0.00001克毒品,都要進行刑事處罰;同時規(guī)定了嚴厲的刑罰,只要販賣了50克以上的甲基苯丙胺就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查獲的販賣毒品的數(shù)量不以純度折算;因販賣毒品被判過刑,又犯毒品犯罪的,從重處罰。可以說,犯毒品罪的懲罰不可謂不嚴,尤其是相較于一般累犯的毒品再犯——特殊累犯,不僅沒有5年的時間限制,而且對于前罪也沒有刑種的要求(有期徒刑以上),可謂更嚴厲了。

      (三)司法領域

      1.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的突破

      2000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滬高法(2000)312號文發(fā)布《關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意見突破了刑法關于犯罪完成形態(tài)的一般規(guī)定,對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予以擴大,如只要毒品進入交易環(huán)節(jié)的,即行為人已經和買毒者約定交易并將毒品帶到買毒者面前,不論是否具體交易,就構成販賣毒品罪的既遂;再如,只要能證明行為人是為了販賣而買進毒品或者買進毒品的對象是販毒者的,也構成販賣毒品罪的既遂?!?〕

      2.“以販養(yǎng)吸”操作的確立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8年12月出臺的《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確立了“以販養(yǎng)吸”的具體司法操作:只要能夠查證被告人購買的毒品是用于販賣的,雖其本人也吸食毒品,但其被查獲的毒品數(shù)量均應當認定為販賣毒品的數(shù)量(已被吸食的毒品不計入販賣的數(shù)量),只是在量刑時需考慮吸食情節(jié),進行酌情處理。從在販賣毒品犯罪中明確將吸食的毒品計入販賣的數(shù)量可見,司法者嚴厲打擊販賣毒品犯罪的決心。

      3.司法解釋的從嚴適用

      就筆者所考察的法院而言,司法人員所具體應用的司法解釋主要有《關于審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標準有關問題的解釋》、《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大連會議)、《全國法院毒品犯罪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武漢會議)等規(guī)范文件,但這些解釋、文件對販賣毒品罪的既、未遂問題均未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然而,現(xiàn)實中,對販賣毒品罪一直采用的是一種從嚴懲處的司法理念。大連會議確立繼續(xù)堅持“嚴打”政策,依法從嚴懲治嚴重毒品犯罪;武漢會議更加明確提出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禁毒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及首次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禁毒工作的意見》,毫不動搖地堅持依法從嚴懲處毒品犯罪,繼續(xù)加大懲處力度。在這種思想理念的指導下,實務界在具體判定販賣毒品罪既、未遂時,呈現(xiàn)“從嚴”的態(tài)勢,即在具體判定時,對于不能把握或者把握不準確的情況下,應按照從嚴、有利于嚴懲犯罪的要求,直接認定為全部既遂。在此基礎上,造成在審理具體的販賣毒品犯罪時,特別是對既、未遂形態(tài)的認定上,司法人員以從嚴懲處為指導原則,不提甚至回避犯罪的形態(tài)問題。

      三、反思從嚴的販賣毒品既遂標準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指出:“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等毒害人民健康的犯罪,要作為嚴懲的重點,依法從重處罰?!庇纱?,販賣毒品罪作為嚴懲的重點,是否在犯罪既遂標準上也應予以從嚴把握呢?筆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國刑法對販賣毒品罪已經規(guī)定了非常嚴厲的刑罰,最高可以處死刑,相較于其他國家已經是嚴刑峻法。但是具體到實踐,如此嚴刑下,并沒有出現(xiàn)犯罪率的下降,相反有增無減?!?〕為此,學者們就“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作了大量研究,探討了如何在毒品犯罪中貫徹執(zhí)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如何預防、控制毒品犯罪提出了大量寶貴的意見,如張巍的論文《反思嚴懲毒品犯罪的傳統(tǒng)刑事政策》、胡江的碩士論文《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研究》等,但是具體針對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的從嚴刑事政策問題,學術界的關注幾乎是空白。因此,本文在考察以往的刑事政策的基礎上,針對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上采取的“從嚴刑事政策”進行反思,進而提出一點完善構想。

      (一)刑法與刑事政策

      一般來說,刑法明確刑事政策的處罰對象,刑法圈定犯罪范圍,因而刑事政策所確立的只能是刑法主要、重點打擊的對象、手段;同時,刑事政策對刑事法律,無論是對刑事實體法還是對刑事程序法均有指導功能,影響刑法、訴訟法的立法走向。但是,刑法與刑事政策之間也有明顯的區(qū)別。

      1.刑法與刑事政策的層階不同。刑法是判處行為人有無犯罪以及刑罰輕重的規(guī)范文件,然刑事政策卻只能對刑法的打擊對象、處罰措施進行指導,導向重點打擊的犯罪及裁量,不能直接確立犯罪的有無及量刑輕重。可以說,刑法具體處理犯罪的有無及輕重,刑事政策指導刑法的具體處罰對象及處罰措施,因而在層階上指導刑法。在此意義上,相較于刑法,刑事政策屬公共政策、大政方針,更為宏觀、根本。

      2.刑法與刑事政策的作用領域不同。刑法主要在刑事司法過程中發(fā)揮作用,主要圍繞著判定有無犯罪以及刑罰的輕重展開工作。刑事政策則不僅在司法過程中發(fā)揮作用,還指導著立法、執(zhí)法等活動,無論是全局性的刑事政策(如寬嚴相濟),還是針對具體時期、具體犯罪的個別性的刑事政策(如嚴打),都對刑事法律的制定、實施、執(zhí)行等過程起著指導作用。

      3.刑法與刑事政策本身的特性也不同。罪行法定是一個刑法原則,決定了刑法條文在出臺后即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同時,刑事司法理性指引著條文的具體施行,法律屬性是其特有屬性。與此相對,刑事政策是一國推行的公共政策,是作為預防、控制犯罪的一種社會策略,具有自身的特有屬性。其一,具有多變性。刑事政策作為公共政策,是一國根據(jù)現(xiàn)實懲治犯罪的需要而作出策略、措施,需要不斷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而予以調整,由此決定了刑事政策必須具備一定的多樣變動性。我們國家從建國到現(xiàn)在所采取的刑事政策一直在發(fā)展變化,已經證明了調整刑事政策是歷史、現(xiàn)實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其二,具有政治屬性。刑事政策是一國政府制定并推行于全國的指導刑事活動的策略、措施,具有明顯的政治屬性,是國家政府的政治行為,對刑法起著政治的作用。

      因此,刑法作用于具體的司法領域,遵循法律理性,具有穩(wěn)定性、法律屬性;而刑事政策貫穿于刑事活動的全過程,屬于全局性的策略,具有多變性、政治屬性。但是,刑事政策彌補著刑法,刑法規(guī)制著刑事政策,二者彼此分明,但穩(wěn)定性與多變性良性互動,這正是刑事政策對刑法能夠發(fā)揮作用的基本前提?!?〕

      (二)反思既遂標準上的從嚴刑事政策

      審判實踐中,以筆者所列的三個案例為例,后兩個全部定販賣毒品罪既遂,是對現(xiàn)有關于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的理論研究的突破,也是對實務界“以販養(yǎng)吸”的深化,即只要能查證犯罪人具有販賣的行為,那么在其身上、家中查獲的毒品均算入販賣毒品罪的數(shù)量,不論其身上、家中毒品的主觀故意、具體行為,并且不論時間長短,如販賣當天查獲的毒品與過一段時間(幾個小時)或相隔幾天查獲的毒品并沒有區(qū)別,統(tǒng)統(tǒng)計入販賣毒品罪的數(shù)量。因此,在審判實踐中,案例三的犯罪人實施了先前的販賣行為,之后的吸毒以及身上查獲的毒品并沒有被認定為非法持有毒品罪或容留他人吸毒罪,而直接依據(jù)“以販養(yǎng)吸”,不論其主觀故意以及客觀行為,均認定為販賣毒品罪既遂。

      司法實踐中的上述做法,與最高人民法院原有關領導于2008年9月在大連會議上的講話不無關系,其說到“在毒品犯罪既遂與未遂的認定上,……如產生爭議、把握不準的,應按照從嚴打擊犯罪的要求,認定為既遂?!薄?〕緊接著2009年第2集的《刑事審判參考》在“刑事政策”一欄刊登了該講話。因此,有學者認為該講話的內容代表了作為處理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從實踐來看,這一刑事政策已經成為認定販賣毒品罪既、未遂的直接標準,作為定罪量刑的直接依據(jù),是對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總則條款中關于完成形態(tài)一般規(guī)定的任意擴展,是將刑事政策作為我們法官判案的直接依據(jù),是以刑事政策代替了刑法的一般規(guī)定,這種做法混同了刑法與刑事政策,將刑法進行刑事政策化,而不是刑事政策的法律化,實質是刑事政策的越位和擴張。〔8〕這一做法也有悖于刑事法治背景下“法律至上”的觀念,“在法治社會,決定被告人命運的是而且只能是刑法典的規(guī)定。”〔9〕

      (三)具體制度的改進

      1.刑事政策的法治化

      在建國初期,由于一些基本法律制度的缺失,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有法律,依法律,但還得適合政策;沒有法律,依政策,有了政策也就不需要法律。”〔10〕不可否認,在法制不健全、不發(fā)達的形勢下,我們國家采取用刑事政策代替刑事法律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歷史必要性,即將刑事政策作為判案依據(jù)是歷史的抉擇。然而,在我國目前刑事立法較為發(fā)達(刑法修正案已經出臺了九個),“罪刑法定”原則已深入立法、司法等各個領域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需更加凸顯刑法條文的自身價值、規(guī)律,確立刑法條文的法治地位,進而應當準確區(qū)分刑法條文與刑事政策,促成刑事政策的法治化,將刑法條文作為司法人員判案的唯一依據(jù),牢固樹立“法律至上”,實現(xiàn)依法治國。

      因此,筆者認為,在現(xiàn)行法律、刑事政策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司法實踐中,司法人員一方面應在堅持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基礎上,對構成販賣毒品罪的從重處罰,即采取“嚴”的刑事政策;但另一方面,對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則應堅持刑法總則的相關規(guī)定以及相應的刑法理論,以“交付說”為標準,即采取“寬”的刑事政策。

      2.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

      筆者認為,販賣毒品罪既遂與未遂的認定,應以行為人是否實際交付毒品為標準,即采取前述的“交付說”。具體而言,“交付說”比較簡單明了,只需行為人的實際交付,即表明犯罪的完成,也能表明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毒品的擴散,從而認定為販賣毒品的既遂;同時,雖然行為人與買毒者就毒品交易進行了約定,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完成實際交付,即表明犯罪的未完成,也表明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并未產生——毒品未擴散,因而宜認定為販賣毒品罪的未遂。因此,筆者認為,前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規(guī)定的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是不妥的。

      3.“以販養(yǎng)吸”問題的消解

      司法實踐中,“以販養(yǎng)吸”對販毒者進行單一界定,只要有販賣行為,無論是從其身上、還是其它藏毒地點查獲的毒品,一律算入其販賣的數(shù)量,有利于嚴懲犯罪,嚴厲打擊販賣毒品的犯罪分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預防犯罪。但是,筆者認為,“以販養(yǎng)吸”屬于“簡單粗暴”的司法操作手段,沒有具體區(qū)分犯罪行為的多樣性,而是用單一的販賣行為吸收其它行為。上文案例三,筆者認為,犯罪人在實施販賣之后的行為,因收繳的毒品甲基苯丙胺的數(shù)量已達10克以上,故可以認定為非法持有毒品罪(構成容留他人吸毒的,可以認定為數(shù)罪)。理由在于行為是單獨的,一個販賣行為不能囊括犯罪人的其它行為,犯罪人起初有販賣的故意,不表示之后他(她)仍有這種故意,可以自己吸食也可以容留他人吸食,如果沒有販賣的客觀行為,那么完全可以認定為其它犯罪。因此,筆者建議,在認定犯罪人具有販賣毒品行為的基礎上,考慮以下幾種情形,根據(jù)事實、證據(jù)分別予以定罪量刑。

      第一,販賣人在交易完成后被當場抓獲的,從其身上收繳的毒品,如果有證據(jù)證明,該毒品也是販賣給該收買人的,可以將該毒品計入該販賣人的犯罪數(shù)量,并以販賣毒品罪的既遂定罪量刑。

      第二,販賣人在交易完成后被當場抓獲的,從其身上收繳的毒品,如果沒有證據(jù)證明,該毒品也是販賣給該收買人的,可以將該毒品計入該販賣人的犯罪數(shù)量,但宜以販賣毒品罪的未遂定罪量刑。

      第三,販賣人在交易完成后被當場抓獲的,根據(jù)其交代或其它線索,從其家中或其它藏毒地點收繳的毒品,如果有證據(jù)證明,該毒品也是販賣給該收買人的,可以將該毒品計入該販賣人的犯罪數(shù)量,并以販賣毒品罪的既遂定罪量刑。

      第四,販賣人在交易完成后被當場抓獲的,根據(jù)其交代或其它線索,從其家中或其它藏毒地點收繳的毒品,如果沒有證據(jù)證明,該毒品也是販賣給該收買人的,可以將該毒品計入該販賣人的犯罪數(shù)量,但宜以販賣毒品罪的未遂定罪量刑。

      第五,販賣人在交易完成后,隔一段時間(幾小時、幾天)后,因吸毒、持毒、容留吸毒等非販賣的行為被抓獲的,如果有證據(jù)證明,之后的吸毒、持毒、容留吸毒等行為具有相應的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并達到立案標準的,宜以相應的持有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等罪名與販賣毒品罪對販賣人進行數(shù)罪并罰。

      第六,販賣人在交易完成后,隔一段時間(幾小時、幾天)后,因吸毒、持毒、容留吸毒等非販賣的行為被抓獲的,如果沒有證據(jù)證明,之后的吸毒、持毒、容留吸毒等行為具有相應的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可以將該毒品計入該販賣人的犯罪數(shù)量,但宜以販賣毒品罪的未遂定罪量刑。

      四、結 語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決定行為人的定罪量刑依據(jù)只能是刑法,因而刑事政策只能在法治化的前提下才能作用于具體的審判實踐。盡管“大連會議”對以販養(yǎng)吸問題作出一些改進,即如果能夠查證所查獲的毒品并非用于販賣,販毒人的行為另構成非法持有毒品罪等其它犯罪的,可以認定為非法持有毒品罪等罪名進行定罪處罰,但是這并沒有實際解決販賣毒品罪的既、未遂標準問題,僅區(qū)分了此罪與彼罪。因此,本文在對我國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上所存在的從嚴刑事政策的具體淵源、表現(xiàn)形式進行分析、評判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刑事政策需走法治化的道路,進而反思在販賣毒品罪既遂標準上存在從嚴刑事政策的原因,隨之提出司法人員在具體認定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未遂時,應準確區(qū)分刑法和刑事政策,以法治化的刑事政策指導審判實踐,在堅持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同時,以刑法作為唯一定案依據(jù),以“交付說”為標準,落實“寬”的刑事政策,根據(jù)六種不同的情況區(qū)別對待販賣毒品罪的既、未遂問題。

      注釋:

      〔1〕目前理論界關于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當販賣毒品的買賣雙方意思達成一致,也即雙方達成毒品買賣契約的,就應當認為構成既遂??梢苑Q為“契約說”。第二種觀點認為,販賣毒品犯罪的既遂與否,應以毒品是否進入交易環(huán)節(jié)為準。至于行為人是否已將毒品出售獲利,或是否已實際成交,不影響販賣毒品罪既遂的成立。若行為人具有販賣毒品的故意,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毒品未能進入交易環(huán)節(jié),則以販賣毒品罪未遂論處??梢苑Q為“交易說”。第三種觀點認為,販賣毒品行為是一種有償轉讓毒品的行為,行為人構成販賣毒品罪的既遂,在主觀上要具有販賣毒品的故意,在客觀上實施了有償轉讓毒品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沒有實際交付毒品,而僅與他人達成協(xié)議,不能認為販賣毒品行為人構成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梢苑Q為“交付說”。

      〔2〕于志剛:《毒品犯罪及相關犯罪認定處理》,中國方正出版社,1999年,第130頁;張穹:《刑法各罪司法精要(修訂版)》,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第751頁;王作富:《刑法分則實務研究(下)》,中國方正出版社,2010年,第1575頁。

      〔3〕張巍:《反思嚴懲毒品犯罪的傳統(tǒng)刑事政策》,《犯罪研究》2011年第2期,第71-72頁。

      〔4〕以湖北省武漢市H法院為例,2012年審理販賣毒品案5件,2013年審理10件,2014年審理58件,2015年審理112件。

      〔5〕陳興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3頁。

      〔6〕張軍:《在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節(jié)錄)》,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二、三、四、五庭主編:《刑事審判參考》(2009年第2集)(總第67集),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208頁。

      〔7〕張建、俞小海:《販賣毒品罪未遂標準的正本清源》,《法學》2011年第3期,第153頁。

      〔8〕嚴勵:《刑事一體化視野中的犯罪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99頁。

      〔9〕李立眾:《刑法一本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總成》(第十版),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1頁。

      〔10〕李淑娟:《我國刑事政策的回顧與反思》,《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第119頁。

      〔責任編輯:禾平〕

      胡海(198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博士,研究方向:犯罪學、刑法學。

      猜你喜歡
      販賣毒品毒品行為人
      什么是侵權責任中的過錯責任
      銷毀毒品
      自殺案件如何定罪
      新傳奇(2022年23期)2022-06-18 17:55:47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華
      論過失犯中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
      法制博覽(2019年36期)2019-12-14 06:00:45
      火燒毒品
      南方周末(2019-06-27)2019-06-27 19:47:54
      販賣毒品罪的犯罪形態(tài)分析
      新生代(2018年19期)2018-11-14 02:00:51
      論故意不法先前行為人的作為義務
      刑法論叢(2016年3期)2016-06-01 12:15:17
      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對販賣毒品中“販賣”目的及既未遂的認定
      海原县| 宝清县| 通化市| 阜城县| 黔西县| 桃源县| 阜新| 宿松县| 阿瓦提县| 沭阳县| 凤庆县| 明水县| 合江县| 唐山市| 华蓥市| 乐东| 巴林右旗| 茶陵县| 色达县| 乌鲁木齐县| 襄樊市| 通城县| 盐边县| 泾川县| 碌曲县| 视频| 杭锦后旗| 泰宁县| 磐安县| 平阴县| 尉氏县| 阳新县| 来安县| 扬中市| 文成县| 敦化市| 河北省| 青龙| 尼玛县| 随州市|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