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雁
(包頭稀土高新區(qū)第一中學(xué) 內(nèi)蒙古包頭 014030)
從《背影》和《臺階》中看父親的命運
王曉雁
(包頭稀土高新區(qū)第一中學(xué) 內(nèi)蒙古包頭 014030)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背影》和《臺階》兩篇課文,都是針對父親這一人物形象進(jìn)行展開描寫的。兩篇文章截取的切入點不同,卻都是從小處入手,圍繞“背影”和“臺階”來立意命題、組織材料。分別寫出了兩個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父親形象。
《背影》中的父親是上個世紀(jì)二三十年代的一個官場職員。從相關(guān)資料上了解到,這個父親固守封建思想、與兒子糾纏爭斗了很多年,而對于自己深愛的兒子很少表達(dá)愛意,兩人之間芥蒂頗深。然而,在《背影》這篇課文中,我們讀到的是朱自清先生對于父親的回憶。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和成長的經(jīng)歷,作為兒子,終于看懂和理解了自己的父親,字里行間也就不再滿是怨懟而是更多了同情和懷念。文中說:“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一句簡潔的話,概述了父親的一生,前半生的春風(fēng)得意與后半生的潦倒頹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免讓人唏噓,凄涼之感油然而生?!八|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笨此婆c前后文不相關(guān)的一句話,道出了一個兒子終于解開自己與父親之間的心結(jié),對于父親的種種“不好”好像都找到了可以理解的理由。而父親也同樣終于“忘卻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不也正是兒子也終于“忘卻了父親的不好”,只記得那些瑣碎的關(guān)心與買橘時的背影,父子和解。
這樣的一個年輕時意氣風(fēng)發(fā)、能干大事的父親,在幾句樸素簡單的話語中,我們就能窺見其命運的走向?!笆乱阎链?,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深沉平淡的語言,透露出為免兒子擔(dān)心,如家庭脊梁的父親的極力安慰之心。作為父親,他想要為兒子撐起一片天。后面,這樣一個看似嚴(yán)肅的父親,為了兒子路途平安舒適,也愿放下其所謂的“架子”,親自送行,全程事無巨細(xì)、悉心關(guān)照。送別之時,一句“到那邊來信”淋漓盡致地寫出了一個不善言談卻又掛念兒子的慈父形象。為了兒子能有學(xué)費和生活費,父親在衰老的年歲,依然執(zhí)著尋找工作,就是為了一個盡父親呵護(hù)兒子的那一份權(quán)利和義務(wù)。
《背影》中的父親由年輕到年老的性格變化,由堅強地外出找工作到后來的“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yuǎn)矣”的脆弱;還有兒子由一開始的輕視、怨恨到后來的理解感念這些種種,與其說是生活的磨礪,不如說是一個刻板封建的父親與兒子的恩怨糾葛和對兒子的深刻愛意所決定的。所以,父親的命運,其實也是兒子來牽絆的。
《臺階》中的父親是上個世紀(jì)六七十年代的一個老實厚道的農(nóng)民。他的生活平凡而卑微,他渴望能有更高的社會地位——村里人認(rèn)為屋子的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yīng)高。于是,在不斷的“我們家的臺階低!”這一句自言自語的感嘆中,他開始了生命的征程。他的準(zhǔn)備是漫長的,開始的時候,他能夠?qū)⑷俣嘟锏拇笫^一個人背回家,他日復(fù)一日地?fù)齑u拾瓦、種田砍柴、攢角票等等,這些都微不足道,卻也做的非常認(rèn)真。直到有一天,作者親眼看見父親托石頭把腰閃了一下。作者不讓他抬,而父親堅持要抬。到此時作者才真正意識到,面前的父親堅持了一生的使命,原來不僅僅是為了他自己,而是面前的這個兒子,而是他支撐起的整個家庭。
父親為了提高一家人的社會地位,希望受到村里人的關(guān)注與尊重,他用盡一生的歲月和健康,造就一個象征著高地位的高臺階的新屋。文章大篇幅地寫父親為此付出怎樣的辛苦,讓讀者恍然覺得,仿佛他生活的所有動力都集中在這一件事情上。顯然,能夠讓父親有如此強大的動力,付出如此多的辛苦和代價的事情,不是僅僅讓自己能以此夸耀,而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不再像他一樣卑微地活著,而是能夠昂首挺胸地走在人前。所以,新屋、臺階造不完,父親的力氣就用不光。
當(dāng)臺階終于造完了,嶄新的新屋讓家里人在村里終于抬起頭來的時候,謙卑淳樸的父親反而有些不適應(yīng)了。父親干了一輩子,如果說勞動是他的生命,是他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那么他勞動的源泉就是自己的子女,當(dāng)自己的使命完成了的時候,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會轟然倒塌,隨之而來的是悵然落寞。這就是父親的命運,他的命運是肩負(fù)著子女的生計乃至子女的尊嚴(yán)。不由得讓人想起閻連科的《蓋房》這篇文章。文中的父親“自他做了父親的那一日、一時開始,就刻骨銘心地懂得,他們最大、最莊嚴(yán)的職責(zé),就是要給兒子蓋幾間房,給女兒準(zhǔn)備一套嫁妝?!薄斑@幾乎是所以父親的人生目的,甚或是唯一的目的?!备赣H為了“臺階”、為了“蓋房”這樣事情奮斗終生,“臺階”、“蓋房”就成了父親一生的事業(yè)和他一生命運的標(biāo)志。而恰恰這個命運也是由他的子女所牽絆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造成兩個父親命運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對子女的深沉的愛。正是因為這份愛,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因著父親這一稱謂而了相同的命運走向。
這就是父親的命運,兩個極平凡普通的父親,讓我們讀出了不平凡的深情。也許父親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讓我們不愿向他人談起,父親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炫耀,父親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無聞的,在眾人中父親可能普通的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因著他們肩上的沉重而甜蜜的負(fù)擔(dān),因著他們“父親”的職責(zé),他們用言傳身教來告訴孩子自己的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教誨孩子堅韌和責(zé)任。這可能是天下所有父親注定的一種共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