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芹(特克斯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新疆 伊犁 835500)
?
淺談“走轉改”與電視民生新聞傳播效果
李 芹
(特克斯縣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新疆伊犁835500)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百姓對民生新聞的訴求也進一步提高,他們要求新聞貼近生活,報道身邊事?!白咿D改”這一活動的推進讓民生新聞深入群眾,講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本文就“走轉改”活動的推進,對民生新聞的要求和作用作分析,說明“走轉改”活動為民生新聞帶來了新的活力,進而說明民生新聞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走轉改”;民生新聞;傳播效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溫飽滿足之后,人民對精神食糧的要求也開始提高。而民生新聞作為反映人民訴求的平臺,卻充斥著很多弄虛作假的新聞。這些做法使民生新聞在老百姓中的公信力下降。老板姓是山,老板姓是海。電視民生新聞只有貼近百姓生活,報道百姓身邊事,才能贏得觀眾認可,才能贏得社會公信力。電視民生新聞的“走轉改”很好地為新聞轉換了風氣,使得民生新聞重新贏得了人民的信任。
“走轉改”是“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簡稱。這一活動的推進,可以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xiàn)在新聞宣傳的實踐中,促進新聞報道深入群眾。“走基層”就是新聞要深入社會,了解民生,報道出符合人民群眾要求的新聞?!稗D作風”就是要轉變不良作風,追求新聞的真實性,讓人民成為新聞報道關注的對象,做讓人民信任的新聞?!案奈娘L”就是要關注真正關乎民生的事,少一些空話、虛話,讓人民切身感受到社會。一句話說,“走轉改”就是要接近真實,把握真實,表達真實。這一些要求都符合新聞傳播要求真實的本質,新聞傳播就應該真實反映社會。
(一)走基層要求新聞工作者轉換角色
走基層,不僅要求新聞工作摒棄原本民生新聞報道脫離民生的惡習,還要求民生新聞記者深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去,了解百姓的生活,做到知民事、了民情。報道的民生新聞應該是百姓希望看到的、了解的、有價值的。同時,走基層要求民生新聞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為報道符合民眾要求的新聞而不斷努力。首先,要了解民眾對新聞的需求,在報道新聞時,不能一味追求大新聞,而應在小事中發(fā)現(xiàn)人民群眾的真善美,為社會傳播正能量。其次,在探訪時要學會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社會底層最值得大眾關心的事,發(fā)現(xiàn)在人民生活周邊的民生問題。最后,報道的群體還要做到廣而深,做到?jīng)]有歧視、沒有偏見。
(二)轉作風要求新聞工作者轉換采訪方式
轉作風,要求新聞工作者不片面追求“新聞效應”,吸引人民的目光,而是要讓民生新聞成為人民表達訴求的平臺,表達出人民心底最真實的聲音、最坦誠的看法,讓人民成為報道的中心,讓民眾的愿望成為新聞報道的出發(fā)點。新聞工作在報道時只是記錄者、報道者,應該將人民心底的聲音用最真實、最質樸的話傳達出來,為真相服務,為真實賣力。用正確的方式了解人民,用真實的筆調記錄民聲。“以人為本”要求民生新聞工作者在采訪過程中保持新聞工作者的公平性,不能對民聲有所偏頗。要為人民提供平臺,讓人民出鏡,表達自己。只有以人民為主、讓人民說話的民生新聞,才能保證質量,才能走進人民心中,才能越辦越好,深入人心,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民生新聞。
(三)改文風要求新聞工作者轉換寫作風格
改文風,要求民生新聞工作者改掉假大空,戒掉浮夸、空虛的語言習慣,用最簡單、最短小的語言,讓百姓了解新聞,感受到新聞的貼切生活,體會到新聞就在身邊。為了博眼球而用一些夸大新聞事實的用語,在日常民生新聞的報道中屢見不鮮,還有一些記者對他們播報的新聞并沒有做過深入的調查和了解,只是根據(jù)自己的片面了解和主觀臆想就將新聞報道出來,這些行為的危害性都極大。極端的新聞傳播傷害的不僅僅是人民大眾,還可能使傳播者走向毀滅。人民的信任是民生新聞賴以生存的基石,而民生新聞的不實作風會破壞掉人民對民生新聞的信任,這樣的后果必將是作繭自縛。所以,民生新聞工作者要用最真實的語言和文風,報道最真實、最有價值的新聞。
(一)“走轉改”促進了民生新聞的影響力
過去,我們的新聞脫離群眾、作風不實,新聞工作者也懶得深入群眾了解現(xiàn)實,報道的內(nèi)容脫離現(xiàn)實,浮于表面。而民生新聞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的改變了這些情況,使得新聞更加貼切生活?!白咿D改”活動的開展,讓新聞工作者走出去,到貼近人民的地方去觀察、去了解,將民生新聞報道給渴望了解的群眾。所以說,“走轉改”活動從本質上可以說是與民生新聞契合的,它營造了一種人民生活化的新聞氣氛,使新聞不再和民眾有距離感,進一步擴大了民生新聞的社會影響力和傳播效果。
(二)“走轉改”促進新聞題材接近生活
“走轉改”活動的實行,讓記者深入前線了解民眾,它報道的是民眾茶余飯后關心的話題,不再高高在上。觀眾會發(fā)現(xiàn)報道的地方在自己的身邊,報道的事件都是自己熟悉的,這可以滿足民眾的心理需求。所以,“走轉改”使民生新聞在題材的選擇上更加貼近生活,做到了聽名聲、察民意、達民情。
(三)“走轉換”促進新聞更加鮮活
新聞內(nèi)容是民眾關心的,新聞的主人是百姓自己,新聞的語言通俗有趣,新聞真實性貼切實際,這些“走轉改”給民生新聞到來的好處都讓民生新聞更加鮮活,更受百姓喜愛。新聞的題材是身邊事,對于百姓來說民生新聞變成活著的新聞。語言一改空洞無物,學會使用鮮活的、具有生活氣息的語言,新聞也變得生動有趣。
民生新聞的變革不應該局限在形式上,更應該是其本質上的改變,從“人本”出發(fā)?!白咿D改”活動的開展,帶給了人民不一樣的民生新聞,同時也為民生新聞注入了新的動力,帶來了前進方向。只有端正思想,改變作風,說人民想說的話,才能真正代表人民,成為人民喜愛的民生新聞。
參考文獻:
[1]齊嵐.新春走基層黨報傳民聲[J].記者搖籃,2012(2):29-30.
[2]胡曉慧.以“走轉改”提升新聞專業(yè)素養(yǎng)[J].中國記者,2012(3):83.
[3]肖雯慧.提升黨報社會新聞影響力的三要素[J].新聞戰(zhàn)線,2008(6):46-47.
[4]蔡云飛.“走轉改”何以常態(tài)化[J].前沿關注,2012(2):20-22.
作者簡介:李芹(1980—),女,本科,黨員,2000年分配為特克斯縣齊勒烏澤克鄉(xiāng)計生辦公室干事,2005年任鄉(xiāng)計生辦公室主任,2010年選調縣電視臺干事至今。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1-0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