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蘆苞鎮(zhèn)實驗小學 廣東佛山 528139)
?
設計趣味活動,讓學生"玩"出有效課堂
張淑英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蘆苞鎮(zhèn)實驗小學廣東佛山528139)
摘要:教學有效性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關(guān)鍵,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重在課堂。在教學中,我精選內(nèi)容,借助現(xiàn)代教學設備,設計熱身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設計新知引入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設計貼近生活的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設計小組合作活動,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發(fā)展,在快樂中"玩"出有效課堂。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設計活動有效課堂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教學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無效和低效的問題,因而,提升教學有效性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關(guān)鍵和根本要求。如何才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是每一個教師不能回避的問題。我認為,課堂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主陣地,要想實現(xiàn)“有效”,就必須深入到課堂的各個領域中,所以說,實現(xiàn)“有效教學”,重在課堂。[1]
熱身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課的序幕,是教師進行英語教學的第一步。有趣的熱身活動能在短時間內(nèi)給學生“上課伊始,興趣開始”的感覺,因此課前的熱身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我常利用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設計一些比較有動感的熱身活動,為學習起鋪墊的作用。如在教學My new room中的7個介詞前,我設計了一個聽聽做做說說的輕松活動作為熱身,教師用富有韻味的節(jié)奏說:Put your hands on your face.學生邊做相應的動作邊說:On my face.……師生們猶如在做健美操。這樣既復習了in, on, under這三個介詞,又自然而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過來了。輕快的旋律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說說做做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著力點,有效課堂的保證。[2]
新知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一節(jié)課中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新知第一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印象”好壞,直接影響到他們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記憶和決定課堂是否有效。我在教學中很注重新知引出的活動設計,特別喜歡用帶有神秘感的“猜測”活動。如上面所說的PEP 5 Unit 5教學是新單詞的引入,我就設計了一個猜測游戲:“Please guess what the dog doing.”回答的學生背對屏幕,屏幕同時出示小狗跑步的動作,其他同學:What is the dog doing?背對的同學任意猜測,并用動作作回答。由于學生模仿得很滑稽,其他學生邊笑邊鼓掌。此時,屏幕出示本課的新單詞running。當然,我還會根據(jù)不同的新知,設計聽音猜單詞、看動作猜短語等活動。總之,通過猜測游戲,不但引出新知,而且抓住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小學生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如果總是采用單一的引入方式,難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從而分散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不斷變化新知引入的方式和手段,以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幫助提高教學的有效性。[3]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nèi)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并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lián)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shù)感受、協(xié)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zhì)得到發(fā)展。”陶行知先生也說過:“生活即教育?!彼裕行У恼n堂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都有收獲,有提高。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一些接近學生生活的場景。如在教學Book 5 Unit 5 My new room,學習完一些房間物品單詞后,我讓學生用畫筆設計自己的房間,然后用英語標出“房間”里各物品的名稱,并用There is /are…作簡單的介紹?;顒淤N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富有挑戰(zhàn)性,學生積極參與。富有個性化的作品展示,再加上完整、流暢、正確的解說,把課堂活動推向了高潮。最后同學們還評出“最佳設計師”和“最佳解說員”。這樣的活動不但鞏固了家具類單詞,句型There is/are….在交流中也得到了自如運用,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甚至把課外學到的詞句也用到了課堂上,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或多或少地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發(fā)展。
課堂,作為孩子們最熟悉的地方,是他們踏進社會,學習與他人和睦相處的第一站。讓孩子在課堂上學會“共存”,就是要讓他們學會傾聽別人的聲音、團結(jié)協(xié)作,分享學習的快樂,并強化合作精神。在《英語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diào)對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即學生養(yǎng)成與人合作學習的習慣也是有效課堂目標之一。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如在PEP 5 Unit 5 My new room的介詞教學時,在鞏固訓練部分,我設計了一個“你是我的口,我是你的手——心靈感應”游戲。要求四人為一個小組,每組拿一份材料:一張房間的空圖和一些家具圖;游戲開始前,先進行分工,兩位組員只能用口說房間的設計(如,There is an end table near the bed.),手不能動,其他組員只能聽,并根據(jù)聽到的話把家具圖粘貼好,兩分鐘內(nèi)完成的。完成任務的小組把作品貼在黑板上,最后請全班同學欣賞、評選——在你認為最漂亮的作品下畫笑臉,笑臉最多的小組為“最默契小組”。老師在投影儀上展示該小組的作品,小組派其中一位“設計師”發(fā)言,介紹本組的“Beautiful room”。這個活動,不但訓練了學生說和聽的能力,鞏固和延伸了本課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們在這個活動里,學會了聆聽、表達和合作,增強了競爭意識。
小組合作活動,使所有人都能參與,讓那些平時害羞的、怕開口的學生也敢于用英語與別人交流?;顒硬粌H為同學們提供了語言實踐的平臺,也提供了合作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輕松的學習中有所進步和發(fā)展,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富有趣味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活動能吸引每個學生自主地加入到英語學習中,讓他們感到不只是在上課,而且是在與別人“玩”。這樣,學生都會爭取最好的表現(xiàn),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實現(xiàn)了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翠竹.課堂十種有效教學行為[J] .上海教學研究,2008(3)
[3]崔允漷.有效教學的理念與框架[J] .中小學教材教,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