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軍(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
基于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
高興軍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中學)
在分析舊高考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弊端及成因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兩個層面提出適應新高考模式的改革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高考模式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考生總成績由三個主要科目(語文、數(shù)學、英語)及三個選修科目組成。除了英語可以有兩次考試機會及不分文理科外,其他內容保持不變。由此可知,傳統(tǒng)文理分科的考試模式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變得著重強調高考的綜合性。而歷史學科將會是文理科生混合學習的科目。
舊高考模式中,歷史學科教學存在著部分致命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來自于考試模式所帶來的變化,而且也源于家庭及學校對舊高考模式的解讀和反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高中歷史教學目的和功能不清晰。雖然設立歷史課程的初衷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培養(yǎng)高中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部分中學為了高考而高考,沒有讓學生真正掌握歷史內容;第二,歷史課堂被孤立,與學生生活關系不緊密。目前的高中歷史課程基本是一種固定模式,如了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者歷史沿革等,這些生硬的東西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反感情緒,導致學生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第三,教師對學生缺乏引導。舊高考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他們負責向學生教授內容,布置作業(yè)。日常中較少了解學生的真正訴求,也缺乏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歷史或者廣泛閱讀,最終致使學生對課堂教學感到單調乏味。
這種弊端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傳統(tǒng)歷史觀念的束縛。在舊高考模式和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許多學校以升學率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家長和學生對文理科的傾向性更加明顯。理科好就業(yè),因此大部分選擇讀理科。這種極端的思維和做法造成的結果是理科生不涉獵文科相關知識,文科生也無法對理科知識產(chǎn)生興趣,最終使得各高中重理偏文,并且如此惡性循環(huán),使學生的知識面受限。
新高考模式的提出是對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致命一擊。高考改革中不再文理分科,而是從整體上考查學生。這一巨大變化,引起了各中學教育工作者、家長及學生的高中重視。他們不得不改變傳統(tǒng)的觀念和思維方式,需要根據(jù)當?shù)氐慕逃龑嶋H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地輔導各位學生開展學習。
1.教學方式的改變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單一的單向教學活動。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然而,現(xiàn)有考試模式的變化引發(fā)了歷史教師的熱議和反思。面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教師應當選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體技術進行講學,同時也可以自制一些教學道具。歷史課是對歷史的記錄和描述。學生與歷史的關系過于遙遠就會使得課程變得枯燥。如果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生動的照片或視頻,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同時也能使歷史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和具體。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發(fā)揮文理科生的優(yōu)勢,對于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或者在某個方面互相學習、互相協(xié)助。例如,理科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擅長年代推算題和地域記憶,可以由此幫助文科生。再次,教師在講解課程中,可以采用歸納式講解、重難點講解或者討論式及演繹式。歸納式講解是在分析各個歷史事件之后,分析其中的共性和個性,引導學生對零散、碎片化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合。重難點講解可以提取歷史知識中的重點知識,或對難點知識透徹分析。討論式是將班級分成小組,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
2.教學內容的改變
在信息化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教育教學遠遠不止于教材相關的知識,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及了解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已有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融入歷史講堂中。同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發(fā)現(xiàn)生活中與歷史相關的信息,并搜集和整理。生活化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展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將歷史與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并且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相關理論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案例,結合時事熱點分析。
總之,新高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歷史教學模式,對社會各界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值得慶幸的是,這是一種積極的改革,要求學生不斷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要求中學歷史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興趣愛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由于各個地區(qū)的實際情況不同,加之教師的教育背景不同,新高考改革使各個中學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但總體趨勢是積極的、向上的,各中學歷史教師和學生應爭取以更好的姿態(tài)迎接高考和適應社會需求。
[1]趙青.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4.
[2]熊勇民.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歷史過程與方法教學初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
·編輯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