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文
(長春市雙陽區(qū)黑魚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效性及提升方式解讀
孔令文
(長春市雙陽區(qū)黑魚小學 吉林長春 130600)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我國在教育中取得了新的成績,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成績尤為突出。這門課程在小學已經(jīng)受到重視,但是由于受到過去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影響,這門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接下來本文就針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實效性和教學會如何進行更好的提升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希望對小學教學水平的提升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
小學 品德與社會 實效性 提升方式
品德與社會作為小學生在小學學習中必修的課程,對學生實際生活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幫助,它通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教育和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的思想和意識進行全面的發(fā)展。但是在現(xiàn)代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背景下,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實效性,讓課程在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全面提升,為小學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奠定更穩(wěn)定的基礎。
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小學的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在新的教學方式提出后,我們發(fā)現(xiàn)課程中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和我們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的也更為密切,可以說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更為有力的幫助]。但是仍然有很多問題還有待解決。比如現(xiàn)階段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來講比較保守、落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等,學生不能很好地將知識全部吸收,尤其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相對比較被動的狀態(tài),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或是知識點很難做到獨立思考,學習成績就很難得到全面的提升和發(fā)展。也正是這個原因,導致現(xiàn)階段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實效性難以得到發(fā)展和提升[2]。
1.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掌握課程的基本目標
首先教師應該將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適當?shù)霓D(zhuǎn)變和完善,在新課程的要求下,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開展教學,并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優(yōu)勢,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每個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對學生開展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應該始終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原則,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品質(zhì)健康的公民。
2.通過開展情景教學,讓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更好的進行連接
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連接是最為密切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生活和理論更好的結合,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課程和生活的聯(lián)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個規(guī)定的情節(jié),通過開展情景教學,鼓勵學生多多的走出課堂,讓學生既能得到學習,同時眼界也會更加開闊,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將起到極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3]。比如教師在講到《商場購物》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事先制訂一個完善的計劃,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商場中對購物進行一次實際的體驗,讓學生親自進行價格的詢問,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情景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充分感受學校外資源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中所講的知識和內(nèi)容,密切學習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制訂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
在小學的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發(fā)掘,只要對教學能夠有一定的幫助的資源,教師都應該進行充分的利用。教師還可以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和補充.比如在學習“商場購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和老板講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雖然沒有實踐經(jīng)驗,但是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作為資源被挖掘出來,學生就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就能得到有效地利用??梢哉f在進行品德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教材是載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課程資源的深度挖掘,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內(nèi)容和計劃,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學習,才能對學生成績的提升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4]。
4.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完善教學的過程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一定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時,首先要充分的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掌握,制訂更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案和計劃,并且不斷將教學的過程進行完善。適當?shù)拈_展一些體驗式教學、情景教學、分層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從各種各樣的角度上感受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樂趣所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5.合作探究,挖掘潛力,培養(yǎng)能力
教師要根據(jù)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要點,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幾句畫龍點睛的話,就給學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從而牢牢掌握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關鍵,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種探究方法,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分層教學,給每個學生探究的權利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探究中顯示自己的才華。使之在教師的激勵、啟發(fā)和誘導之下,通過"學、思、疑、問、探"等多種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內(nèi)在潛力,獲得新知、增長能力、體驗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喜悅。
另外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抽樣檢查提問時注意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應明確學生討論不是為了找出正確答案,而是為了培養(yǎng)能力。要讓學生盡情地去想,盡情去說,只要能自圓其說,都不算錯。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清楚的了解,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是一項實效性很強的學科,通過這門學科的學習,不僅對學生獨立實踐意識和能力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同時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也能發(fā)揮很大的影響。通過本文的研究,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也能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調(diào)整和完善,更好的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質(zhì)量。
[1] 佟和平.試論新課程理念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策略[J].才智,2016,23(9):78-78.
[2] 顧衛(wèi)紅.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16(8):34-35.
[3] 王曉東.德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38(8):71-72.
[4] 嚴佩芳.關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10(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