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順
(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zhèn)舒橋中學)
初中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雷家順
(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官橋鎮(zhèn)舒橋中學)
新課程改革以來,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方法引起了教師的注意,教師開始積極探索合理的教學策略,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學習能力。但是就目前的發(fā)展階段來看,我國的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還沒有形成規(guī)范的體系,教學策略還存在不成熟的情況。從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征出發(fā),探討其與初中語文相關的教學策略,以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的教學任務之一。傳統(tǒng)的文本閱讀教學方式進入停頓期,新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卻以其特殊性吸引了教師的注意。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具有其優(yōu)勢,但局限性也同樣不能忽視。只有認真研究初中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教學策略,才能促進中學語文的發(fā)展和學生能力的提高。
所謂的非連續(xù)性文本,是與“連續(xù)性文本”相對的一種文本形式?!斑B續(xù)性文本”指的是用句子和段落組成的,具有連續(xù)性的文本。而非連續(xù)性文本通常采用圖表、圖畫、廣告等形式來呈現信息,具有省時、簡潔的特點,目的是鍛煉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這種閱讀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欠缺了文學性,但是在當今社會的快節(jié)奏下,它因滿足了大眾需求,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新形式。
(一)如何選取教學內容
1.關注教材
初中語文在探討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時,必須關注教材,以教材上的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首先,初中語文教材一般都有插畫作為輔助資料。這些插畫和文章內容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取畫面內容。比如,在講解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時,課本中有一幅少年閏土的插畫,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畫上的事物,如綠色的瓜地、黃色的圓月、手舉鋼叉的少年和試圖逃跑的猹等。從這幅畫上,學生能夠看出少年閏土勇敢、活潑的個性,也能體會到畫面的美感。當教師在講授課文時,自然地引出描述當時畫面的原句——“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边@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可以使學生貼近作者內心,把握作者情感。
其次,教師應當妥善利用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資料。人教版教材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中包括許多非連續(xù)性文本資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其學習興趣。比如,教師要求學生擬一條洗發(fā)水的優(yōu)秀廣告,在內容上要突出產品質量、特點、功用,在語言上要簡潔明了,運用修辭方式等。學生自主發(fā)揮,大膽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出“香味持久,秀發(fā)如絲”等廣告語,匯總之后再進行課堂交流。編寫廣告語的前提是對廣告充分理解,而文字功底也是必須具備的。通過這種綜合練習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學習興趣也在類似游戲的氛圍中得到激發(fā)。
2.課外文本
閱讀能力是伴隨著閱讀文本的增加而不斷提升的。因此僅僅依靠教材上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并不足夠,還需要關注課外的文本。教師可以利用學校的畫報、通知欄等增加學生課外文本閱讀的機會。
教師可以將學校的畫報、板報和通知等引入課堂,提高學生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師以“亂扔雜物罰款”這則通知為例,讓學生進行討論。一部分學生可能會認為這種做法能有效減少校園雜物,促進學校環(huán)境清潔;另一部分學生可能認為這種要求太過嚴苛,懲罰措施應當緩和。教師帶動學生討論,最后再進行總結和評價,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不應該等到強制罰款時才開始善待環(huán)境。
(二)如何組織教學內容
1.把握學段特點,明確教學目標
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在不斷提高,但是每個年級的學生都處在不同的認知階段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根據學段要求來進行課程安排。對于初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達到簡單的教學目標即可,但是對與初三年級的學生,必須達到較為復雜的教學目標,才能實現從初中到高中的順利過渡。
比如,在進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分析時,教師可以要求初一、二年級的學生對課本中的插畫進行分析,以李白《送汪倫》一詩的插畫為例,作者站在船上,將要離開友人,友人前來送行。二人抱拳相望,日后約定再相見,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對于初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則應該考查學生更深入的內容,如岸上柳樹的象征意義,蘆葦的深刻內涵等。
2.聯系學生生活,理論照進實踐
語文是人文學科,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脫離了現實生活去學習語文的理論知識,無異于舍本逐末。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時,必須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讓理論照進實踐。
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一個表格,記錄5.課堂中突發(fā)狀況的處理
活動課中常常會有一些突發(fā)狀況,當學生真誠表達的時候,更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比較常見的是“阻抗”和“沉默”。當遇到這兩種情況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妥善的處理,化解狀況。
阻抗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心理活動課中成長會深入探討某個問題,當問題比較敏感、尖銳的時候,可能會讓學生感受到擔心、痛苦,進而引起學生的阻抗,也可能是因為學生對老師的某個態(tài)度產生了反感,進而出現阻抗。當遇到阻抗的時候,教師首先區(qū)分阻抗的緣由,用寬容接受的態(tài)度化解阻抗。當然,有些問題可能需要留到課后與學生單獨交流。我們一定要做好善后。
沉默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學生都在思考,那么給學生多一些時間充分思考;如果是因為阻抗,那教師需要調整自己的態(tài)度和問題;如果是因為學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師可以考慮適當的自我表露。老師作為榜樣的適當自我暴露,可以引發(fā)學生更多的自我暴露。但是在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課堂情況,暴露要適度。
心理活動課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需要我們不斷的總結和提升。在心理活動課的設置中,需要關注的問題還有很多,這里僅僅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心理教育者、有志于學校心理教育的老師都能夠更多地思考心理活動課的設置,為學生帶來更和諧、更有效的心理活動課,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服務。
[1]申荷永.團體動力學的理論與方法[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1).
[2]王一婷.教育學生的心理阻抗分析[J].科學咨詢,2007(20):32.
注:本文系江蘇省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面向學生發(fā)展實際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研究”(批準號:D2011/02/ 373)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