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倫理之美與美之遺憾
      ——高爾泰《尋找家園》敘事倫理的意義與局限

      2016-03-03 19:54:02梁艷芳
      關鍵詞:家園倫理生命

      梁艷芳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

      ·文學研究·

      倫理之美與美之遺憾

      ——高爾泰《尋找家園》敘事倫理的意義與局限

      梁艷芳

      (鄭州大學 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高爾泰的散文集《尋找家園》在向讀者展示苦難、屈辱、死亡、沉重等悲愴個體經(jīng)驗的同時,也令讀者感受到了智性閱讀的快感與美感、溫暖與感動,以及受難的個體試圖與歷史和苦難和解的努力。從敘事倫理角度來看,作品敘述話語層面體現(xiàn)出的倫理意義與道德內(nèi)涵是形成這種閱讀體驗的重要原因。然而,對于經(jīng)驗主體的自我建構來說,這種深具倫理意蘊的純美敘述,也并非沒有不足或遺憾。

      《尋找家園》;高爾泰;敘事倫理

      《尋找家園》是高爾泰帶自傳色彩的散文集①,講述了他從少年時代到20世紀90年代出國前約半個世紀的生命故事。主體分三卷:卷一,懷著溫暖的鄉(xiāng)愁,回憶故鄉(xiāng)、家庭與少年求學經(jīng)歷,所云雖為亂世,故鄉(xiāng)卻如世外桃源般平靜與甜美;卷二,撿拾個體生命在政治動蕩歲月中的零落碎片,并將其慢慢拼合,細心擦洗與審視,來復現(xiàn)宏大歷史事件背后“流血的細節(jié)”[1],以及蘊含其中的人性尊嚴與溫暖;卷三,回顧從20世紀70年代至出國前近30年的人生際遇。

      在當代漢語言文學的寫作中,《尋找家園》的獨樹一幟是顯而易見的:同是回憶錄,“從材料的選擇,細節(jié)的捕捉,到敘述的角度,《尋找家園》都大大超越了囿于個人經(jīng)歷的自傳,更有別于在意識形態(tài)框架下批評意識形態(tài)的庸俗的社會學文本”[2]264。閱讀《尋找家園》,猶如一次奇異的旅行,面對苦難、屈辱、死亡、沉重,竟還可以時時感受到集絢爛、靜美于一身的語言文字所產(chǎn)生的詩意與美感、溫暖與感動、悲憫與尊嚴。這種閱讀體驗源于作品純美而深具倫理意蘊的敘述。然而,當人們細細品味它的獨特時,卻又深深地感受到了某種遺憾與不足。

      一、祈禱:面向“不在之在”的希望

      卡夫卡說:祈禱和詩是伸向黑暗的手。過去,悲哀而殘酷:家園的廢墟、曠野的骸骨、生命的渺小脆弱、世事的虛無絕望。然而當這一切被重新講述時,沒有苦難的陰影和積怨的爆發(fā),沒有“‘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圣徒般的悲壯,也沒有‘風蕭蕭兮易水寒’英雄般的豪情。他控訴,但不止于個人的悲苦;他驕傲,但同時也有悲憫;他敏感,但不脆弱;他惟美,但并不苛刻”[2]265。高爾泰憑借對苦難和生命悲哀的深刻感受力,憑借對現(xiàn)代漢語的良好駕馭和深度開采,在噩夢般灰黑色記憶的背景上,使生命的痛苦彌散出撼人心魄的內(nèi)涵。

      維克多·弗蘭克爾在《存在的意義》一書中曾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正是這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使得生命充滿意義且有其目的?!盵3]69-70因此,面對死亡,身處絕境,一個人仍然可以積極地書寫生命的尊嚴與意義,仍然有能力去感受愛的力量。如安兆俊,明明“已經(jīng)不行了,還要天天擦臉梳頭”[4]147,吃飯時,“不管是什么湯湯水水,都一勺一勺吃得人模人樣。別人都躺在炕上,他不到天黑不上炕,在門外邊地上鋪一塊東西,背靠墻坐著看天?!褪沁@么坐著死的”[4]147。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安兆俊的身上彰顯了人性最后的尊貴與勇敢。而那件母親親手縫制的藍皮襖則不但為身處困頓的兒子送去了溫暖,也讓兒子重新感受到了作為人活著的尊嚴與生命的感覺。事實上,在極端境遇中,個體自救正是經(jīng)由愛而實現(xiàn)的,就如屠格涅夫筆下那只體型瘦小卻具有英雄般強大意志的老麻雀,正是憑借對幼鳥巨大的愛才得以擊退了那個龐大而強悍的對手——“愛是一種比死更強大的力量”[4]161。而從那些赤著腳“像是剛剛從風炙土灼的沙漠里走來 ……面對著來日大難,既沒有畏懼,也沒有抱怨,視未來如過去,不知不覺征服了苦難”[4]241。以及臨終時從“臉容恬淡安詳,如睡夢覺,如蓮花開,視終極如開端,不知不覺征服了死亡”[4]241的佛像身上,“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悲憫與謙卑,并從此洞悉憂患、生命與死亡,將宇宙洪荒與人世無常、歷史酷烈與個體滄桑都當作命運的恩賜來領受。因此,寫作不再是苦難呈現(xiàn)的終點,而是對命運之神的最好回答。因而凄涼中彰顯著從容,寂寥中蘊含著深廣,溫暖而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在展示意義、愛、感恩、謙卑,以及個體對苦難的超越時,并未大肆渲染與夸張,而是在“眉目清晰,話語娓娓”[5]的敘述中呈現(xiàn)出一種類似祈禱的品格姿態(tài)。在宗教意義上,祈禱是凡界心靈靠近永生之上帝的一扇通道,是救助之門,也是希望之門。文學中的祈禱固然與之不同,但是當語言面對虛無、絕望與沉重,卻依然浸透著溫暖、愛、希望與明亮,依然閃耀著人性的尊嚴與勇氣、信仰的存在與可能、生存的方向及限度時,它也就具有了神學的意義與詩性的光輝,成為苦難者面向“不在之在”時的希望與啟迪:生命的遠游也是生命的回歸,生命的經(jīng)歷也是生命的完成;希望是通向,而非到達;是啟程而非目的;是意義的追尋、人心的獻祭、愛的期待、感恩的承諾、困頓中的超越。因此,文學中作為敘述語態(tài)的祈禱,實際上蘊含著超越現(xiàn)實、激發(fā)生命、催生意義、秘密抵達并照亮黑暗中的人性尊嚴、并最終促成個人同歷史與苦難的和解。

      二、自由:靈魂在大地的復蘇

      粗糙剛硬的現(xiàn)實曾打磨掉許多人纖細感覺的觸須,使人因此遠離了世界、大地與本心。語言也因逐漸失去與大地和現(xiàn)實生活的關聯(lián),而日益淪為塵俗世界的某種玩物或工具,雖仍具訴說的功能,卻總顯得孱弱與蒼白。而對高爾泰來說,劫難雖“宿命般地追趕著他,卻絲毫沒有磨鈍他觸摸自由的敏感神經(jīng),與我們需要經(jīng)受覺醒的鎮(zhèn)痛的一代人不同,他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孩子”[2]263。因此,我們看到,在《尋找家園》中,高爾泰憑借對感性之物與生命本真的敏感,憑借對感受萬物生存尊嚴的自由之心與柔軟之情的呵護,使自然界的山、光、水、色、風、云、星、月、大地、天空、宇宙、洪荒等每一種存在都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和實現(xiàn)著自己,并散發(fā)出自在本性的光輝。而語言也因獲得大地的給養(yǎng)而呈現(xiàn)出了強悍的表現(xiàn)力:綠果園、黃云、淡咖啡色的水洼、白色的堿包、灰綠色的蘆草、灰色的棗樹、亮晶晶的排堿溝、灰黃色的天空、土黃色的眉毛、模糊的紅濕、茫茫沙漬上藍色的云息、金黃色的蘆草、藍色的林海、粉紅的秋花……明凈潔白、慘白、大而無光、暗紅、愈見其黑、銀灰里夾雜著金紅、紫色的微芒、藍色的云彩、琥珀色的光……這些修飾語相近而不完全相同,絢爛繽紛又細致入微。作者似乎不是在以文字書寫,而是在以文字繪畫,他手拿如椽大筆,將早已盡收眼底、了然于胸的蒼茫遠景,恣意傾灑在如絹畫布上?!笆旱囊傍B”“顫動的琴弦”“蠕動不止的泥塑群”“拾荒者晾曬的破爛”“新鮮棉布的氣味”“具有硬度的時間”等意象的營造,則都飽含著光、色、線條、氣味,或細膩生動,或樸素飛揚,跳蕩著節(jié)奏與韻律的美,但用字卻樸實、純凈,甚至到了吝嗇的程度。

      這是一場純美語言的華麗盛宴,也是一門洞燭世界的精湛藝術。精微的感覺經(jīng)由“跌宕浩繁但獨樹一幟的文字”[5]而被傳達出來,“樸實而細膩,融合了畫家的直覺和哲學家的智慧”[1],“在飽滿、豐沛的感性元素中,會有理性的光出其不意地突然閃現(xiàn),讓人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陷入一場天茫茫地茫茫的思考,就像撞見了地平線”[6]。只有以謙卑之心面向自然才能開啟這樣的慧眼,領略這樣的世界;只有具有卓越的繪畫才能,才會擁有如此強烈的色彩意識、精確的空間感和細膩豐富的感受力;只有憑借高超的語言造詣,才能將早已被刪繁就簡、并在歷史與政治的洪流中從整體結構到內(nèi)部元素都被或洗刷或拆除或改造的當代漢語僅存的表意與創(chuàng)化功能發(fā)揮到如此淋漓盡致的程度,并賦予了漢語言如此超凡的氣魄與力度、雄渾與壯美。它們刺破了漢語的睡眠,使之在困頓中夾雜著絲絲縷縷的景、情、心、意,并在感性與哲思的交匯中蘇醒。而在恢復語言活力的同時,也復活了世間萬物的存在,喚醒了人心對世界的感知,世界重又變得五彩繁呈,殘破、麻木的靈魂也再次蘇醒,它的每一個毛孔中都浸潤著掙脫禁錮的自由與喜悅,并以平等而謙卑的姿態(tài)、豁達而開闊的胸襟,跳出困厄,走向自然與自由,走向生命的自我完成,走向與歷史和苦難的和解。這個“從大自然的懷抱中走出來的少年,沒有偶像,沒有權威,沒有導師,他的精神家園是自給自足的”[2]263,“他始終夢想的,是與世界同一的自由”[2]264。

      三、敬惜:美到極致乃是一種倫理的顯現(xiàn)

      崔衛(wèi)平曾稱《尋找家園》的文字為“當代《紅樓夢》般的漢語”[6]。但作品敘述話語的意義卻并不只限于美學層面。布羅茨基說:“每一次新的美學現(xiàn)實均賦予倫理現(xiàn)實更加明確的形態(tài)。因為美學乃倫理學之母?!绻麄惱韺W不能‘容忍一切’,正是由于美學不能‘容忍一切’。”[7]45從這一角度來看,《尋找家園》敘述話語的意義更體現(xiàn)在純美敘述語言背后所彰顯的倫理意蘊與文化道德的內(nèi)涵,即對作者思想與言說的個體性等私人經(jīng)驗的美學捍衛(wèi)、對個體生命意義與存在價值的重新賦予。正如高爾泰自己真切體驗到的,他寫作是由于“窒息感迫使我使用手指在墻上挖洞,以透一點兒新鮮空氣;空虛感迫使我盜竊公產(chǎn),想偷回一點兒被奪去的自我”[4]1-2。是為獲得“復活的喜悅”[4]207與真實的存在感,或者說,是為了在被世俗娛樂與庸常宿命等觀念彌漫的生存境遇中通過一種新的個體言說模式的確立,來拓展理想人格生長的最大空間。因此,《尋找家園》追求的不只是敘述的純美,還有倫理意蘊的深邃。當然,這并非易事。

      通常,對于一個擁有創(chuàng)傷記憶的自述者來說,如果他拒絕編造歷史,拒絕自戀和臆想,拒絕用某個抽象的觀念來統(tǒng)攝精神深淵里發(fā)生的一切,那么,他講述自己故事的難度和所要經(jīng)受的磨礪和痛苦,就不只是如何結構或如何設定主題的問題,更是如何讓靈魂所裹挾的復雜歷史經(jīng)驗順利出場的問題,“其中所要擔當?shù)?,乃是言說的本心”。

      然而,在當代的文化生產(chǎn)機制與文化消費模式下,話語常?;蚴且驗橥蟮?、底層以及現(xiàn)實生活相脫節(jié)而失去了對痛覺的敏感力,以致流于荏弱與輕浮,全然不見自由與深刻的大精神;或是被權力裹挾而淪為強權勢力的工具??傊?,“敬惜字紙”的傳統(tǒng)早已成為隔世之音。此外,對一個漂泊異域的“過客”來說,還需常常應對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因此,在這種文化與生存境遇下,在寫作方式上,選擇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由外往里還是由里往外、迫于外在壓力還是發(fā)自內(nèi)在沖動;在寫作速度與作品產(chǎn)出上,選擇“快”與“多”還是“慢”與“少”,就不再只是簡單的話語書寫層面的問題,而同時也是敘事倫理領域不容忽視的話題。

      面對這一倫理處境,高爾泰“尊重語言、敬惜字紙”[8]。他不匆促,不強求,默默聽從著心靈的呼喚,耐心靜候初始經(jīng)驗的復活。他曾說:“在這網(wǎng)絡眼花繚亂,聲、光、色、影像飛旋,‘文化消費’市場貨架爆滿的年代,在這信息滔滔,文字滾滾,每天的印刷品像潮水一樣漫過市場的日子里,我一再囑咐自己,要寫得慢些,再慢些。少些,再少些?!盵4]4因此,以這種敘事姿態(tài)所做的回憶,雖然也會經(jīng)歷想象的改造、理性的審理,但憑借語言面向廣闊與細微的精確表現(xiàn)力,通過感性動力同理性結構的悲劇性抗爭,通過對祈禱、自由、敬畏之心的精細呵護與溫柔呼喚,通過對物、生活、情感的細膩感知與濕潤呈現(xiàn),依然能夠牢牢抓住個體生命置身其中時體驗到的具體與生動,以及生命情緒所攜帶的溫與熱、甘與苦;依然能夠觸摸到命運深處某種未曾顯現(xiàn)和利用的可能性。對歷史的多維度反思與歷史經(jīng)驗主體命運性的自我言說,有時就是從這種“可能性”中開始的——美之所以能夠拯救世界,詩之所以能夠護佑人心,正是因為純美語言所具有的倫理與道德的擔當:美到極致乃是一種倫理的顯現(xiàn)。

      四、適宜:苦難具體而節(jié)制的呈現(xiàn)

      自近代以來,中國所遭受的苦難可謂罄竹難書。然而,在文學、影視及學術領域,如果我們對比猶太民族與俄羅斯民族在挖掘民族創(chuàng)傷經(jīng)驗、叩問個體靈魂與人性極限、反思歷史時推進問題的深度、對苦難內(nèi)蘊的崇高感與悲憫感的呈現(xiàn)等方面赫然在目的成就時,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創(chuàng)傷記憶大多還僅停留于悲情的恣意宣泄與簡單的歷史控訴的層面,既缺乏對苦難具體而翔實的呈現(xiàn),也缺乏對苦難深度而積極的反思。而就苦難的敘述與反思來說,“無論是用語詞來復活現(xiàn)實,還是讓事實自己說話,‘具體’化的敘述對于保證事物的層次、肌理、豐富性的不被過濾甚至歪曲都是至關重要的”[9]。因為在很大程度上,使回憶成為思考并能夠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思想資源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盡量避免將回憶抽象化、概念化或觀念化,盡量使回憶具有感性的可描述性。但具體的敘述并不是過度的敘述。事實上,與具體化敘述同樣重要的是敘述的節(jié)制。因為,節(jié)制不只是一種敘述方法,更是一種敘述智慧與敘述境界,它意味著敘述者與苦難保持了適當?shù)木嚯x,不會因沉溺于某種情感而喪失觀察與思考的主動性與深刻性,不會因自我情緒的泛濫而造成對讀者的冒犯。這樣便有可能避免苦難在轉換成文字過程中的失重,便有可能觸及苦難深蘊的悲憫、崇高與莊嚴??梢哉f,當前大多數(shù)苦難敘述與創(chuàng)傷記憶欠缺的正是這種既具體又節(jié)制的適宜性。而《尋找家園》的與眾不同也正在于此:對于宿命般的劫難,作者總是能夠以內(nèi)斂節(jié)制的筆觸,借助于精選細節(jié)的盛筵,徐徐展開、細細穿插、娓娓道來,總能夠在細微之處還原歷史,以生活的原初力量來打動人。

      比如他寫?zhàn)囸I,不是籠統(tǒng)地寫?zhàn)囸I令人觸目驚心的慘狀,如浮腫、食“五毒”、偷竊、食人肉,也不是去刻意地表現(xiàn)人格的墮落與人性的扭曲,而只是展示了一些微小的細節(jié)。如人們喝完糊糊后的舐盆、刮桶,這樣的情景在許多同類敘述中也有過表現(xiàn),高爾泰的獨特之處在于對具有表現(xiàn)力的細節(jié)的捕捉:“我把它傾側過來,轉著用小鋁勺刮,隨刮隨吃。刮下來的湯汁里帶著木纖維、木腥氣和鋁腥氣,到底上還有砂土煤屑,一并都吃了?!盵4]126又比如在夾邊溝的冬天,人們?yōu)榈钟湟鸵露?,結果不得不忍受被虱子吸血的痛苦。高爾泰不僅描述了痛苦的感覺,而且展示了一幅具體可感的痛苦的畫面,“虱子怕冷,都離開冰冷的衣服,到干燥的皮膚上來爬,渾身奇癢難熬。不得不時時扭動身體,使衣服和皮膚互相摩擦,干擾它們的行動”[4]136。他寫遭遇風暴之后的人們,“個個從頭到腳一色土黃。眉毛嘴巴都分不清。只有閉著的眼睛,在土黃色的眉毛下,呈現(xiàn)出兩撇模糊的紅濕?;璋抵型先ィ粋€個和泥塑無異。想到這些泥塑里面有活人的心臟,不禁駭然”[4]135。他寫蒼涼,“山是光禿禿的土山,山上沒樹沒草沒石頭。山后面還是山,都是這種山。從最高峰望去,千山萬山一派蒼黃,單調(diào)丑陋之中,有一種雄奇獷頑”[4]147。他寫曾經(jīng)的“仇人”,“看不清帽檐底下陰影中的臉,只看見胸前補丁累累的棉大衣上一灘亮晶晶的涎水,和垂在椅子扶手外面的枯瘦如柴的手。但是僅僅這些,已足以使我對這個人的幾十年的仇恨,一下子失去支點”[4]5。他寫一個右派在接到來自老家的包裹后的情境,“先是隔著布包又捏又摸,后又從郵檢的拆口一件件拉出一角來看?!床磺寰陀媚枪枪?jié)粗大的手指去捻,捻一會兒塞回去,再拉出另一件……睡下以后放在枕頭邊,時不時用他那骨瘦如柴布滿裂紋的大手去摸一下?!糁蛔?,感到他的脊背在一抖一抖的?!牭剿芍^在被窩里哭……黑暗里有人大叫:吵死了!哭聲戛然而止。但那脊背的抖動,仍然持續(xù)了很久很久”[4]172。

      這些細節(jié)的呈現(xiàn)具體而實感,非親身經(jīng)歷不足以有如此細致深刻的感受,它們既為讀者營造了身臨其境般的現(xiàn)場感,也給讀者帶去了雷霆萬鈞的震撼和意味深長的思索空間。同時,作品在展示這些細節(jié)時,語調(diào)平和寧靜,語勢平穩(wěn)節(jié)制,整體氣韻始終保持著某種和諧與統(tǒng)一。因此,縱然是飽蘸著血淚的筆觸,字里行間卻既“沒有呼天搶地的大悲憤,也沒有傷心欲絕的大哀怨”[2]264。人們也許會“覺得血管被脹得鼓鼓的,血液被激蕩起來,仿佛能聽到撞擊心臟的聲音。但是,眼睛卻是干澀的”[2]265。因而,在這樣的敘述中,苦難不知不覺間得到了升華,甚至具有了悲壯的崇高感。就漢語言文學現(xiàn)有的苦難敘述來說,這種閱讀感受是很稀缺的。

      五、限度:審美的遺忘或旁觀

      《尋找家園》自出版后,因其純美而倫理的敘述,獲得很多的贊譽。但是隨著一篇名為《〈尋找家園〉以外的高爾泰》[10]文章的發(fā)表,高爾泰及其《尋找家園》被推置于風口浪尖。

      這篇文章的作者蕭默曾是高爾泰的同事。在這篇文章中蕭默指出《尋找家園》中的文字與人物描寫大體到位,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作品在呈現(xiàn)高爾泰貌似豁達的表象的同時,完全回避了其靈魂深處隱伏的某些陰暗的東西。因此,他認為《尋找家園》的敘述其實帶有一定的隱瞞性,反思與懺悔也不夠真誠與客觀。對此,高爾泰在名為《昨日少年今白頭——一頭狼給一只狗的公開信》的文章中做了回應。高爾泰指出蕭默的許多敘述只是手揮“剪刀”按自己意愿對歷史恣意的“修剪”與“砍伐”,并無客觀性與準確性可言。隨后,蕭默又在他的博客文章《蕭默致高爾泰的公開信》中回應了高爾泰的辯解。2010年11月3日的《南方周末》,發(fā)表了高爾泰的《哪敢論清白——致〈尋找家園〉的讀者,兼答蕭默先生》的文章,隨后《南方都市報》(大家版)于2010年11月11日又刊登了《蕭默致高爾泰先生第二封公開信》。一時之間,二人訴諸筆端的來往之辯可謂是此起彼伏。

      在此,爭論孰是孰非是沒有意義的。實際上,任何個體都不可能是真理的化身或道德法庭的終審者,更不可能僅憑兩本回憶錄就希望能夠解開歷史真相的紛亂繩結。而且,正如君特·格拉斯特在反思德國歷史的《剝洋蔥》一書中早就說過的,回憶是可以作弊的:它既可以美化過去,也可以偽裝過去。因此,無論是宣稱寫下一切并不是要刻意丑化高爾泰來抒發(fā)憤懣,而只是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復雜人性和廣闊社會的蕭默,還是坦言寫作只是出于“個人心靈的需要,無關乎義務使命”[11]的高爾泰,對往事的回憶與敘述,都不可能完全客觀與公正,無懈可擊的表象背后也都可能存在自我隱瞞的偽裝。

      其實,對這一點的認識原本無須多談,因為質(zhì)疑與批判本是讀者應秉持的最基本的倫理立場。但問題在于,閱讀《尋找家園》時人們常常會忘記這一點,正如徐曉所說,在閱讀過程中,人們總不由自主地想為高爾泰辯護:“一邊是作為物質(zhì)的生命極限,一邊是作為精神的尊嚴的極限,有誰能夠恰如其分?”[2]266而且,與大多數(shù)人相比,劫難總是宿命般地追趕著高爾泰,令人無法不為之動容;而且在作品中高爾泰對“既往之我”的齷齪與不義也做出過一定的坦白。更重要的是就創(chuàng)傷記憶的敘述與敘述者經(jīng)驗主體的自我建構來說,《尋找家園》具有大多數(shù)同類敘述普遍缺乏的某種品質(zhì),如純美而倫理的敘述、對苦難個體性與崇高感的真切而深度的呈現(xiàn)、 整體氣韻的和諧與統(tǒng)一等。在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敘述品質(zhì)讓人不自覺地將感情的天平傾向于高爾泰。

      但與此同時,徐曉也清醒地指出,當人們試圖為高爾泰這樣辯護時,“清白、圣潔、高貴,這些本來就難以企及的品質(zhì)、品格、教養(yǎng),就會離我們更加遙遠,成為昨日的精神”[2]266。因為在某個隱秘的深處,存在著一種關乎個體生存精神姿態(tài)的最高尺度。一個智性而倫理的讀者不應當無視這個尺度的存在。因而,面對高爾泰寫作只是出于本心需要而無關道義和使命的自白,我們必須指出:途經(jīng)歷史的人,也是制造歷史的人,因此,對于歷史的酷烈與悲愴,沒有人可以完全脫離干系,個人的回憶以及經(jīng)由倫理的敘述對自我經(jīng)驗主體的建構,也都不可能真正地繞它而行。《尋找家園》雖然沒有完全回避這些問題并在某種程度上展示了一種高度,但對個體生存之真與存在之思的展示卻仍然還有相當?shù)目臻g,因為這些或許本可以在純美、深刻、嚴謹?shù)膫惱頂⑹鲋斜惶娇吹酶钸h、更透徹,被呈現(xiàn)得更清澈、更厚重。美總需附麗于真,文學的本質(zhì)不是審美的遺忘或旁觀,而是對入真向善的生存之必需的洞見和生存之苦難的神圣關懷,對本真之我的真正敞開與呈現(xiàn)。因此,對于《尋找家園》這樣美到極致的敘述來說,這些未能更深入探看與觸及的部分,便成了作品無法忽視的不足與遺憾,而對于因純美而忘失批判的讀者來說,也未嘗不是一個警醒。

      注釋:

      ① 目前《尋找家園》的版本有:花城版(2004年,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臺灣版(2009年,臺灣印刻文學生活雜志有限公司出版),網(wǎng)絡增補版,以及2011年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增訂版。本文依據(jù)的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增訂版。

      [1] 北島.證人高爾泰[M]//高爾泰.尋找家園(網(wǎng)絡增補版)[M][EB/OL].(2009-12-17)[2015-10-22]. http://www.doc88.com/p-69217300106.html.

      [2] 徐曉.半生為人[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3] [奧地利]維克多·弗蘭克.活出意義來[M].趙可式,等,譯.北京: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

      [4] 高爾泰.尋找家園[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1.

      [5] 汗曼.流沙墜簡[M]//高爾泰.尋找家園(網(wǎng)絡增補版)[EB/OL].(2009-12-17)[2015-10-22].http://www.doc88.com/p-69217300106.html.

      [6] 崔衛(wèi)平.讀《尋找家園》[M]//高爾泰.尋找家園(網(wǎng)絡增補版) [EB/OL].(2009-12-17)[2015-10-22]. http://www.doc88.com/p-69217300106.html.

      [7] [美]布羅茨基.大眾應該用文學的語言說話[M]//嚴凌君.人類的聲音——世界文化隨筆讀本(2).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

      [8] 王鴻生.靈魂在一種語調(diào)里——《抒情年代》的敘事倫理意義[J].上海文學,2003,(7):58-60.

      [9] 王鴻生.濕潤的敘述:伯爾與陳應松[J].書城,2007,(11):17-18.

      [10] 蕭默.《尋找家園》以外的高爾泰[J].領導者,2008,(1):23-26.

      [11] 高爾泰.哪敢論清白——致《尋找家園》的讀者,兼答蕭默先生[N].南方周末,2010-11-03(E23).

      (責任編輯:韓大強)

      The Value and Inadequacies of Ethics Beauty——Narrative Ethics Significance and Limitation of In Search of My Homeland

      LIANG Yanfa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

      In Search of My Homeland does not only present all kinds of individual experience, such as suffering, humiliation, death and heaviness, but also bring the readers intellectual pleasure, aesthetic feeling, warmth and touch.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perceive the author's attempt to reconcile history and suffering. All the reading experience comes from the ethical meaning and moral connotation of the narrative discourse. Moreover, the ethical narrative is inadequate to constructing the self identity.

      In Search of My Homeland; GAO Ertai; narrative ethics

      2016-05-20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0613ZW016);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2-QN-505)

      梁艷芳(1976—),女,文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當代文學、藝術理論與批評。

      I207.42

      A

      1003-0964(2016)05-0121-05

      猜你喜歡
      家園倫理生命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nèi)的家園
      英語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家園
      尋找失落的家園
      少兒美術(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綠家園
      星火(2017年2期)2017-03-07 04:11:01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醫(y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珍愛自我,珍愛生命
      濉溪县| 罗平县| 博客| 民丰县| 靖宇县| 慈利县| 榕江县| 灌阳县| 临澧县| 县级市| 巩留县| 太湖县| 朝阳县| 文水县| 芜湖县| 吕梁市| 凌云县| 安西县| 阜阳市| 财经| 湄潭县| 和政县| 云和县| 贵阳市| 牙克石市| 高清| 威远县| 石渠县| 虞城县| 东辽县| 英山县| 台东县| 光泽县| 罗甸县| 景谷| 合作市| 泽库县| 边坝县| 洛扎县| 郴州市|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