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史》傳記“張冠李戴”舉誤

      2016-09-22 06:32:47
      關(guān)鍵詞:明史洪武

      陳 潔

      (江蘇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

      ·中國史研究·

      《明史》傳記“張冠李戴”舉誤

      陳潔

      (江蘇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張廷玉等監(jiān)修的《明史》內(nèi)容豐富,被當作了解和研究史實的重要依據(jù),但其中也存在許多訛誤。茲據(jù)《明實錄》《皇明開國功臣錄》《皇明名臣琬琰錄》《國朝獻征錄》《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文獻,考證出《明史》傳記中“張冠李戴”之誤數(shù)處。其致誤原因多由編纂者引用原始資料時不審或撰寫粗心所致。

      《明史》傳記 ;“張冠李戴”;舉誤

      張廷玉等監(jiān)修的《明史》[1]體例嚴謹、內(nèi)容豐富,是二十四史中編纂質(zhì)量較高的一種,其中大傳(包括群雄傳及名卿傳)記載了2 500余人,詳盡地反映了明代的政治面貌,被當作了解和研究史實的重要依據(jù)。然而白璧微瑕、金無足赤,其中亦不免有疏漏舛誤之處。筆者據(jù)《明實錄》《皇明開國功臣錄》《皇明名臣琬琰錄》《國朝獻征錄》《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文獻,考證出傳記中 “張冠李戴”之誤數(shù)處。茲列舉如下,所引《明史》之文,在引文前標注人物傳,引文后標注中華書局點校本頁碼。希望對研究《明史》提供點滴幫助,不妥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一、《常遇春傳》:“別將兵略定臨江之沙坑、麻嶺、牛陂諸寨,擒偽知州鄧克明?!盵1]3735

      按:“鄧克明”,應為“鄧志明”?!睹魈鎸嶄洝芳壮侥?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八月壬辰關(guān)于此事之記載為:“平章常遇春、參政鄧愈等率兵討新淦之沙坑、麻嶺、牛陂諸寨,平之,執(zhí)偽知州鄧志明,送建康,與其兄克明皆伏誅??嗣鳎落迫?。自少無賴,恣橫鄉(xiāng)里,及紅巾寇陷臨江,克明與弟志明亦聚眾而起,依賊帥陳普文,據(jù)縣之修德、欽風、太平、玉笥四鄉(xiāng),遂陷撫之樂安、崇仁、宜黃等縣,自稱元帥。陳友諒遣兵掠新淦,克明率眾歸之,友諒以克明為右丞,志明知州事。克明復轉(zhuǎn)掠永豐、寧都、石城、汀州、寧化等縣,遂陷建昌,破杉關(guān),掠光澤,道順昌,以攻建寧,不克,還兵據(jù)撫州。是冬,鄧愈兵逼撫州,克明欲走新淦,不果,乃偽請降。愈察其詐,潛以兵夜襲破其城,克明乃出降。愈遣志明還新淦,收其故部曲,送克明于九江,中途而遁,復獲于洪都,囚送建康。是歲大都督朱文正遣志明從征贛州,志明乃據(jù)麻嶺、沙坑、牛陂為寨,拒命不行,至是擒之,與克明俱伏誅。”[2]199-200《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太祖平漢》載:“時漢既平,熊天瑞尚竊據(jù)贛州未下,(至正二十四年)八月壬辰,命常遇春、鄧愈率兵討之。愈與遇春合兵平臨江之沙坑、麻嶺、牛陂諸寨,執(zhí)偽知州鄧志明,送建康,及其兄克明,俱伏誅?!盵3]第364冊,151可見,被擒之知州為“鄧志明”,是時其兄鄧克明已被囚建康。

      二、《耿炳文傳》:“尋拜秦王左相都督僉事。洪武三年,封長興侯?!?[1]3819

      按:此處記耿炳文任秦王左相后至洪武三年(1370年)封長興侯前,曾任都督僉事,疑誤,任都督僉事者乃郭子興。秦王之受封,在洪武三年四月[2]1000-1001,耿炳文之封長興侯在洪武三年十一月[2]1130。自耿炳文任秦王左相后至洪武三年封長興侯前此段時期,當包括在洪武三年四月至十一月凡七個月中。而在此七個月中,《明太祖實錄》所記與耿炳文之官職變動有關(guān)者,包括封長興侯之記事,凡有三條。其一,卷五三洪武三年六月庚辰記:“命秦王府武相耿炳文,兼陜西行省右丞?!盵2]1051其二,同月壬午記:“命秦王府武相、陜西行省右丞耿炳文,署行都督府事?!盵2]1054其三,卷五八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記:“資善大夫、秦王相府左相兼陜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耿炳文,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秦王相府左相,仍兼陜西行省右丞,封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盵2]1130由此可知,在耿炳文任秦王左相后至洪武三年封長興侯前,除秦王左相一職外,所任者唯“陜西行省右丞”及“署行都督府事”二職,無所謂“都督僉事”之職?!睹魇贰反颂幱浭掠姓`。

      根據(jù)《明史》編纂學的知識,張廷玉《明史》由王鴻緒《明史稿》修改而來,而王鴻緒《明史稿》列傳部分所本乃萬斯同《明史》及徐乾學《明史列傳》。萬斯同《明史》[4]第327冊,258、徐乾學《明史列傳》[5]第89冊,236、王鴻緒《明史稿》[6]第3冊,138之《耿炳文傳》記載此事與本書同。查上引《明太祖實錄》卷五三洪武三年六月庚辰一段文字,其后緊連下文為“都督僉事郭子興為秦王府武傅,仍兼陜西行都督府僉事”。蓋為耿炳文作傳者,或誤將郭子興之“都督僉事”職認在耿炳文頭上,而后以訛傳訛,《明史》此處之誤或由此而來。

      三、《陳德傳》附《陳鏞傳》:“十九年與靖海侯吳禎城會州。” [1]3846

      按:“吳禎”,當為“吳忠”。吳禎卒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見本書同卷《吳禎傳》[1]3841。吳禎子吳忠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襲靖海侯爵位[2]2748,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爵除[1]3842。故洪武十九年(1386年)時,吳禎子吳忠已襲爵,此處靖海侯“吳禎”當作“吳忠”。

      查《明太祖實錄》陳鏞本傳記載:“是年(十九年),同靖海侯吳禎筑會州?!盵2]2748萬斯同《明史》卷一六七《陳德》[4]第327冊,272、徐乾學《明史列傳》卷八《陳德》[5]第89冊,295、王鴻緒《明史稿》列傳十五《陳德》[6]第3冊,150亦作“吳禎”。本書此處之誤當承于《明太祖實錄》等。

      四、《唐勝宗傳》:“(唐勝宗)至臨安,降元右丞兀卜臺等?!盵1]3850

      按:此處記唐勝宗征臨安,誤。征臨安者應為金朝興。萬斯同《明史》卷一六八《唐勝宗》[4]第327冊,279、徐乾學《明史列傳》卷八《唐勝宗》[5]第89冊,302、王鴻緒《明史稿》列傳十五《唐勝宗》[6]第3冊,151皆未記此事,而本書卷一三一《金朝興傳》載:“(洪武)十五年,從傅友德征云南,駐師臨安,元右丞兀卜臺、元帥完者都、土酋楊政等俱降?!盵1]3849《明太祖實錄》卷一四〇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二月記載:“(丙子)延安侯唐勝宗率兵討衢、處、溫山寇,擒首賊吳達三、葉丁香及其黨三千三百余人,家屬一千五百余人,斬首二百八十級,余寇遂平。征南左副將軍永昌侯藍玉,遣景川侯曹震、定遠侯王弼、宣德侯金朝興,率兵二萬三千,分道進取臨安諸路。戊寅,宣德侯金朝興率兵至江川,故元右丞五補臺降?!盵2]2214-2215同書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記載:“宣德侯金朝興兵駐臨安,元右丞兀卜臺、元帥完者都、土酋楊政等降?!盵2]2229“五補臺”“兀卜臺”,當為同名異譯。實錄此處記事有重復,而卻可證唐勝宗于洪武十四年底身在浙江征山寇,并未征云南,時征云南江川及臨安者乃金朝興。其致誤蓋因《明史》修訂時誤讀上接實錄卷一四〇文所致。

      五、《徐司馬傳》:“及取婺州,除總制,命助元帥常遇春守婺?!?[1]3898

      按:官銜為元帥者應為徐司馬,時常遇春官銜為鎮(zhèn)國上將軍、同僉書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事,后升僉院。且“除總制”在助常遇春守婺州之后。因此此事應為以徐司馬為元帥,協(xié)常遇春守婺,后除總制。

      《明太祖實錄》卷四六常遇春本傳記載:“戊戌(至正十八年)春,(常遇春)升江南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亦見同書卷六戊戌年二月乙亥),十二月從上取婺州(據(jù)同書卷六,戊戌年十二月癸未取得婺州)。己亥(至正十九年)四月授鎮(zhèn)國上將軍、同僉書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事,守婺城(引者按:同書卷七己亥年四月戊寅記作:“立樞密分院于寧越府,以常遇春為鎮(zhèn)國上將軍同僉樞密分院事,守之?!贝颂幹畬幵礁存闹萦谖煨缒晔卤缢闹旅?,見同書卷六)。尋命攻衢州,降之。十月升僉院(引者按:同書卷七第七頁上己亥年十月壬申記此事作:“升同僉行樞密院事常遇春為僉樞密院事?!北却颂幩洖樵?。“十二月攻杭州。庚子(至正二十年)三月召還(按:此事亦見同書卷八庚子年三月戊子)。四月從徐達破陳友諒兵于池州,俘斬萬余人?!盵2]917由上可知,常遇春守婺州,乃為己亥年(至正十九年)四月至庚子年(至正二十年)三月之事,其官銜先為鎮(zhèn)國上將軍、同僉書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事,后升僉院。另,《皇明開國功臣錄》卷二十《徐司馬》載:“戊戌年十二月上自將取婺州。明年(己亥年)班師,留常遇春守御,以(徐)司馬為元帥協(xié)遇春守之?!盵7]第24冊,229《明太祖實錄》卷十二癸卯年(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壬寅記載:“以徐司馬為總制,守金華(引者按:庚子年(至正二十年)正月乙卯,以寧越府為金華府,見同書卷八)。”[2]147由上可知,取婺州后、徐司馬助常遇春守御之時(當為己亥年即至正十九年四月至庚子年即至正二十年三月),官銜為元帥者是徐司馬,而非常遇春。至于徐司馬之擔任總制守金華(原稱婺州者),其時已至癸卯年(至正二十三年)正月,當時常遇春脫掉鎮(zhèn)守此地之職任已有近三年。本書此處在官銜上“徐冠常戴”,在助常遇春鎮(zhèn)守與除總制兩事之前后順序上顛倒。

      六、《陶安傳》:“陳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諭以順逆,嬰城固守。”[1]3926

      按:“陳友定”,當為“蕭明”?!睹魈鎸嶄洝肪硎擞涊d此事:“信州盜蕭明率兵攻圍饒州府,知府陶安召父老告之,曰……安與千戶宋炳親率吏民,分城拒守,選勇健為游兵,晝夜巡捍,而請救兵于江西行省……越三日,江西行省遣千戶陳明來援,遂大敗之,蕭明遁去?!盵2]247《皇明開國功臣錄》卷三《陶安》載:“乙巳冬十月癸丑,信州盜蕭明率兵攻城,安召父老告之,曰……遂大敗之,蕭明遁去?!盵7]第23冊,259《皇明獻實》卷二《陶安》載:“信州盜蕭明攻饒,安率吏民拒守。援兵至,賊敗走。”[8]第30冊,93以上文獻皆言攻饒州者為蕭明,當是。查汪琬《擬明史列傳》卷八《陶安傳》[9]集部228冊,379、萬斯同《明史》卷一七二《陶安》[4]第327冊,313,記載攻饒州者為蕭明。而徐乾學《明史列傳》卷十一《陶安》[5]第89冊,384、王鴻緒《明史稿》列傳十九《陶安》[6]第3冊,181記載攻饒州者為陳友定,可見本書之誤承自徐乾學、王鴻緒史稿。

      七、《李慶傳》:“已,劾都督費瓛欺罔,梁銘貪暴。”[1]4161

      按:“梁銘”,當為“梁?!薄!睹魈趯嶄洝肪硪涣擞罉肥?1415年)九月辛酉載:“行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慶劾奏:‘都督費瓛前在甘肅受韃靼馬駝牛羊事覺,皇上問之不以實對,重為欺罔;都督梁福貪淫暴酷,肆無忌憚,請悉正其罪,以警將來?!厦浰勒率局??!盵10]1878此記載李慶所劾者為梁福。梁銘于永樂八年(1410年)坐事下獄,至十九年(1421年)始赦復職[1]4239。故發(fā)生于永樂十三年之此次劾奏,被劾者當不是已在獄之梁銘,而為梁福。

      八、《董倫傳》:“洪武十五年以張以寧薦,授贊善大夫,侍懿文太子?!盵1]4187

      按:“張以寧”,當為“張寧”?!睹魈鎸嶄洝肪硪凰陌撕槲涫迥?1383年)九月己酉記載:“濟寧單縣儒士張寧以董倫等薦,復遣使征之?!盵2]2330黃佐《革除遺事》卷四《董倫》[11]第432冊,628、《皇明獻實》卷五《董倫》[8]第30冊,170、《殿閣詞林記》卷六《左春坊大學士董倫》[12]第452冊,226亦作“張寧”。據(jù)《明太祖實錄》卷六一,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戊午以前張以寧使安南,卒于返國道中[2]1184。董倫之任官,去張以寧卒已十余年,亦證非由張以寧薦。當以“張寧”為是。

      九、《鄭辰傳》:“與豐城侯李彬轉(zhuǎn)餉宣府、大同。”[1]4293

      按:“李彬”,當作“李賢”?!睹饔⒆趯嶄洝肪砦逡徽y(tǒng)四年(1439年)二月庚戌記載此事為:“敕諭豐城侯李賢、鎮(zhèn)遠侯顧興祖、兵部左侍郎鄭辰、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丁璿曰:‘今命戶部于通州官倉支領(lǐng)糧料二百萬石,分貯宣府、大同,以實邊儲。特命爾等往來提督?!盵13]973又據(jù)本書卷一五四《李彬傳》記載,李彬卒于永樂二十年(1422年),其子李賢嗣爵。正統(tǒng)初,李賢鎮(zhèn)大同[1]4235。可見,正統(tǒng)初年與鄭辰轉(zhuǎn)餉宣府、大同者乃李賢。

      十、《李儀傳》:“明年請以大同東西二路分責于總兵官羅文、方政。” [1]4333

      按:“方政”,當為“陳斌”?!睹饔⒆趯嶄洝肪矶y(tǒng)元年(1436年)九月壬戌記載:“巡撫大同、宣府右僉都御史李儀奏:‘大同東西二路不可無人巡哨,乞遣副總兵羅文巡哨東路……參將陳斌巡哨西路……其大同迤北關(guān)頭、貓兒莊等處,責之總兵官方政提督都指揮孫智專一巡哨?!盵13]451可見,被分責于大同東、西二路者為羅文與陳斌;其方政所被分責者乃大同迤北關(guān)頭、貓兒莊等地,本書此處記載失誤。

      十一、《羅通傳》:“自陳殺賊功,求世襲武職,為給事中王竑所劾?!盵1]4364

      按: “王竑”,當作“王鉉”。萬斯同《明史》卷二一三《羅通》作“王鉉”[4]第327冊,637?!睹饔⒆趯嶄洝酚洿耸掳l(fā)生于景泰五年(1454年)十一月辛亥,亦作“王鉉”:“太子少保兼右都御史羅通自陳殺賊功,為其子求世襲武職。兵科左給事中王鉉等劾其狥忌義,失大臣體,乞究治其罪?!盵13]5350王竑于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甲午已為左副都御史,見《明英宗實錄》卷二三四[13]5108。本書此處所記劾羅通者當為兵科給事中王鉉。王鴻緒《明史稿》列傳五一《羅通》作“王竑”[6]第3冊,470。本書此處之誤當承自王鴻緒《明史稿》。

      十二、《于謙傳》:“弘治二年用給事中孫需言,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1]4551

      按:“孫需”,當為“孫孺”。徐纮《皇明名臣琬琰錄》后集卷六倪岳撰《少保兵部尚書肅愍于公神道碑銘》作“孫孺”[14]第44冊,212?!秶星浼o》卷四七《于謙》作“孫需”[15]第522冊,762。按,《明孝宗實錄》卷六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一月戊戌、卷一九弘治元年(1488年)十月戊申、卷三〇弘治二年(1489年)九月丙辰記有孫孺事,其官職為禮科給事中[16]97、453、665。同書卷一四五弘治十一年(1498年)十二月癸丑、卷一四六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己丑記有孫需事[16]2549、2572,其官職為按察副使。查焦竑《國朝獻征錄》卷二七費宏撰孫需傳[17]第526冊,394,知其一生亦未曾擔任給事中之職,由上可知,此處當以“孫孺”為是。

      十三、《王越傳》:“(劉)珝曰:‘吾輩所言,非為身謀。使直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為?’越不能對?!盵1]4574

      按:“(劉)珝”,當為“(劉)吉”?!睹鲬椬趯嶄洝肪硪涣苫?1477年)五月丙子記載:“都御史王越遇(劉)珝與(劉)吉于早朝,越曰:‘汪直行事盡公道,如黃賜專權(quán)納賂,非直誰能去之。且商、萬二公在任久,是非多,故有所忌憚。二先生入閣幾日,況直又扶持,何為亦論列乎?’珝默然,吉曰:‘不然。某等言事為朝廷,非為身謀也。設(shè)使汪直行事皆公道,朝廷置公卿大夫欲何為?天下后世謂此為何等時邪?’越無以應,遂與吉疏?!盵18]3010此言答王越話者乃劉吉。

      十四、《彭程傳》:“程子尚三上章乞代父死,終不聽?!盵1]4793

      按,本書此處下文言:“子尚隨父戍所,遂舉廣西鄉(xiāng)試。”由之推斷,尚父謫戍之地當在廣西。而本書此處下文記明,彭程戍隆慶,李興戍賓州。查本書卷四〇《地理》一,隆慶直隸京師。再查本書卷四五《地理》六,賓州屬廣西柳州府??梢?,據(jù)謫戍地點判斷,尚當為李興之子,而非彭程之子。雍正《廣西通志》卷七二《選舉》所記本省弘治十一年(1498年)舉人中,有賓州人李尚[24]第567冊,224。此亦可為判斷尚乃李興之子提供佐證。其稱其為“賓州人”,當系以其當時所居地而言,非稱其原籍。本書此處稱“程子尚”,誤。

      十五、《張文明傳》:“尋按陜西。鎮(zhèn)守中官廖堂貪恣,文明捕治其爪牙二十四人,堂大恨?!盵1]4993

      按:“廖堂”,當為“廖鑾”?!秶I征錄》卷八三顧清撰張文明墓志銘記載:“丁丑(正德十二年)按陜西,發(fā)中官廖鑾貪橫事,捕其黨二千(千為十之誤—引者注)四人置于法?!盵17]第529冊,429《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九九《張文明》作:“丁丑(正德十二年)按陜西,發(fā)中官廖鑾貪橫,捕其黨二十四人置于法?!盵21]第535冊,691又《明武宗實錄》卷一二九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癸巳記載:“太監(jiān)韋霦傳旨: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廖鑾鎮(zhèn)守陜西,吳景鎮(zhèn)守河南,杜甫鎮(zhèn)守湖廣,廖堂、王宏、王潤俱取回南京別用?!盵25]2567可見,張文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巡按陜西時,鎮(zhèn)守者已為廖鑾。

      萬斯同《明史》卷二五九《張文明》[4] 第328冊,461、徐乾學《明史列傳》卷五八《張文明》[5]第92冊,334、王鴻緒《明史稿》列傳六八《張文明》[6]第4冊,123均作“廖堂”。本書此處之誤當承于此。

      十六、《胡世寧傳》:“章下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士實,宸濠黨也,與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寧狂率當治?!盵1]5260

      按:此事發(fā)生之時,李士實已由右都御史職位致仕,石玠以右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本書此處記李士實以右都御史之身份與石玠上言,疑誤。據(jù)本書卷一一一《七卿年表》一、《明武宗實錄》卷一〇六[25] 2174,李士實已于正德八年(1513年)十一月丁丑由右都御史職位致仕。而本書此處所記之事,發(fā)生于正德九年(1514年)(參見本書此處上文關(guān)于胡世寧于正德九年三月上疏之記事),其時李士實已不可能以“右都御史”身份與都察院主持者石玠一同上疏對其事發(fā)表意見。鄧球《皇明泳化類編》卷五三《胡世寧》記載:“(胡世寧)疏入,宸濠懼,因賂權(quán)奸朱寧、蕭敬、張銳等,及兵部尚書陸完、都御史石玠,坐以誹謗妖言離間罪,詔逮?!盵26]第81冊,449-450李贄《續(xù)藏書》卷十七《少保胡端敏公》記載:“(胡世寧上疏后),詔下兵部……宸濠怒,論公斬罪十……因遍賂權(quán)奸朱寧、蕭敬、張銳等,及兵部尚書陸完、都御史石玠,坐公誹謗妖言離間罪,必欲殺公?!盵27]第303冊,439傅維鱗《明史》卷一二九《胡世寧》載:“(胡世寧)疏上,宸濠大懼,遍賂權(quán)奸朱寧、蕭敬、張銳等,及兵部尚書陸完、都御史石玠,坐世寧誹謗妖言離間罪,必欲殺世寧。”[28] 史部第39冊,730以上文獻所記與此事有關(guān)之寧王之黨,均不及李士實。此為本書此處所記李士實事乃屬誤記,提供出佐證。

      “左都御史石玠”,當作“右都御史石玠”。據(jù)本書卷一一一《七卿年表》一、《明武宗實錄》卷一〇七及卷一二五,石玠于正德八年(1513年)十二月己亥至正德十年(1515年)五月戊子,乃以“右都御史”掌都察院事[25]2187、2499。本書此處所記之事,正是發(fā)生于此時期之內(nèi)(參見本書此處上文關(guān)于胡世寧于正德九年三月上疏之記事及《明武宗實錄》卷一二三正德十年四月丙辰關(guān)于胡世寧因?qū)幫鯊椲兰岸疾煸浩驅(qū)幫醵幌陋z之記事[25]2477-2488)。

      萬斯同《明史》卷二六九《胡世寧》記載:“時李士實為右都御史,亦宸濠黨也,遂與左都御史石玠等言,世寧狂率當治?!盵4] 第328冊,559徐乾學《明史列傳》卷六四《胡世寧》[5] 第92冊,629、王鴻緒《明史稿》列傳七四《胡世寧》[6]第4冊,187載:“右都御史李士實,宸濠黨也。與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寧狂率當治?!币陨衔墨I所記當為本書此處原誤之所自。

      綜上可知,《明史》傳記因纂修者引用原始資料時不審或粗心,存在許多“張冠李戴”之誤。因此以《明史》作為史料參考時,亦需謹慎,當與《明實錄》《國朝獻征錄》等明代文獻對照參考。

      [1]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明太祖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1962.

      [3]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M].四庫全書本. 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4]萬斯同.明史[M].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徐乾學.明史列傳[M].明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1991.

      [6]王鴻緒.明史稿[M].敬慎堂刊本.臺北:文海出版社.

      [7]黃金.皇明開國功臣錄[O].明代傳記叢刊本.

      [8]袁袠.皇明獻實[O]. 明代傳記叢刊本.

      [9]汪琬.鈍翁續(xù)稿[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濟南:齊魯書社,1997.

      [10]明太宗實錄[M].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1962.

      [11]黃佐.革除遺事[O].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12]廖道南.殿閣詞林記[O].四庫全書本.

      [13]明英宗實錄[M].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荆?962.

      [14]徐纮.皇明名臣琬琰錄[O]. 明代傳記叢刊本.

      [15]雷禮.國朝列卿紀[O].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16]明孝宗實錄[M].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荆?962.

      [17]焦竑.國朝獻征錄[O]. 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18]明憲宗實錄[M].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1962.

      [19](雍正)江西通志[O].四庫全書本.

      [21]過庭訓.本朝分省人物考[O].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22]張萱.西園聞見錄[O].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23]孫奇逢.中州人物考[O].四庫全書本.

      [24](雍正)廣西通志[O].四庫全書本.

      [25]明武宗實錄[M].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北荆?962.

      [26]鄧球.皇明泳化類編[O].明代傳記叢刊本.

      [27]李贄.續(xù)藏書[O].續(xù)修四庫全書本.

      [28]傅維鱗.明書[O].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

      [29]閆俊俠. 論《明史·兵志》的價值[J]. 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5(6):119-123.

      (責任編輯:吉家友)

      Verification of Mistaken Identity in Biographies of Mingshi

      CHEN Jie

      (Institute of History,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Mingshi, written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nd revised by ZHANG Tingyu, includes very rich information. It's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resource to study the historical fact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mistakes in this book. According to the memoir of Ming Dynasty and other ancient books, we have found many mistaken identities in biographies of Mingshi. These mistakes are most because of the negligence of compilers when they quoted historical materials.

      biographies of Mingshi; mistaken identity; verification of the mistakes

      2016-06-19

      教育部“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之明史工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ZD090);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5SJB392);江蘇師范大學?;?14XWR014)

      陳潔(1984—),女,山東東營人,歷史學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明清史。

      K248

      A

      1003-0964(2016)05-0136-05

      猜你喜歡
      明史洪武
      心靜生明月 德高有好風
      心靜生明月 德高有好風
      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
      保健與生活(2021年4期)2021-02-22 07:45:25
      《明史·藝文志》史部地理類訂誤十一則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0
      明史強志立當下 仰望星空展未來
      春滿人間
      保健與生活(2020年8期)2020-04-28 08:02:50
      中國明史學會屯堡研究分會正式成立
      The effect of a curved bed on the discharge equation in a spillway with a breast wall*
      《南明史·藝文志》經(jīng)部著錄標準商榷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8:00:06
      博爱县| 兴城市| 广南县| 衢州市| 漯河市| 崇州市| 汉寿县| 丽江市| 曲水县| 静安区| 横峰县| 双柏县| 淮安市| 华安县| 扶风县| 敦化市| 郸城县| 深州市| 夹江县| 油尖旺区| 闻喜县| 镇雄县| 望奎县| 栖霞市| 陕西省| 肇庆市| 伽师县| 都匀市| 彝良县| 武汉市| 松原市| 平江县| 共和县| 蚌埠市| 台前县| 张家港市| 丹阳市| 临汾市| 沙雅县| 潞西市| 铅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