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田茵
很小的時候,家中每逢年、節(jié),奶奶都要祭拜祖先的牌位,順帶奉祀財神和觀音娘娘,以求家族的平安。牌位是木刻的壁龕,財神和觀音是陶制的偶像,在重大的日子里,上香、敬酒、燒紙錢,便是供奉的主要節(jié)目。
我對這種古老的形式很是好奇,曾問過家里人:為什么要拜這些呢?家里人的答案很模糊,能應我?guī)拙?,但都說不清所以然,有的說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傳統(tǒng),有的說信則有,不信則無,還有的說先祖會受享供物,然后在天上保佑我們。
而我的疑惑更深了,牌位始終就在一處不曾變動,也不過是幾月的節(jié)日才進行一次祭拜,像我們這種不虔信的人,有什么好保佑的。加上,偶像就是土人,塑像而已,如何有保佑的神力?用學校老師和教科書上的詞,這種祭拜,叫“封建迷信”。
直到爺爺去世后,家中新增了爺爺?shù)撵`位,每次家族聚餐時,便要祭拜爺爺了。我心里并不太信祭拜這套,卻對爺爺有敬畏的心理,動作、神態(tài)便不自覺莊重起來。從旁看起來,我的動作神情,看上去就像是完全篤信神明一樣。之后我才漸漸意識到:祭拜,雖然是迷信,不過這些祭拜的對象,是人們心里的寄托。而且就是要木制牌位和陶制偶像這類實物才更好。人們往往更傾向于把精神寄托在能見到的實物上——只要外形存在,那么便能給人莫大的信心,不論那是一塊木架還是個不會動的偶像,能看到他存在,就能感覺到安全。屬靈的信仰,通過人的祭拜依附在這些實物上面,再轉化為人的寄托。這樣,人就完成了一次由自身展開來的崇拜。
人實在是一個脆弱的生物,不光身體上十分脆弱,精神上也需要依托。若生老病死等疑問得不到解答,人們很容易陷入一種人生無意義的焦躁中,徘徊而不能前。崇拜者看似是膜拜著受崇拜的對象,實際上仍是崇拜著自己,不過是假托外物,來緩解那種焦慮。
但像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亞伯拉罕諸教卻不這么認為,至少是表面的不同意。他們認定,信徒需要全身心奉獻給唯一真神。
傳說摩西帶領以色列入逃出埃及后,獨自一人往西奈山上祈禱,受領耶和華頒定的《十誡》。由于離開時間過長,以色列人擔心摩西不再回來,就要求摩西的哥哥亞倫給他們制造神像,供他們崇拜。亞倫迫于壓力,鑄了一頭金牛犢。以色列入于是圍著金牛犢聚會跳舞,頂禮膜拜。
《圣經(jīng)》一書是講信仰的,里面自然有不少關于信仰的故事、寓言。中學第一次讀《出埃及記》時,只覺得以色列入反復無常,明明自己的意志不堅定,卻常常責難帶領他們逃出埃及的摩西,仿佛在法老手下做著安穩(wěn)的奴隸才是理所當然的,仿佛崇拜埃及人在壁上所繪制的太陽神也并無不可。我當時自大得很,認為他們種種引起耶和華怒火的行為實在太過愚蠢,頗瞧不起他們。但同時,又覺得《舊約》中的上帝耶和華,喜怒無常,要求也很苛刻,常常隱藏著相貌,諱莫如深,只靠天使和先知來傳遞信息。這個不曾見的神要賜大家一塊土地,前提是放棄現(xiàn)在穩(wěn)定的生活和產業(yè),并且需要你自己長途跋涉。如果是你,你憑什么相信這樣一個突然冒出來的神?路上遇到了阻礙,又怎能不生埋怨之情呢?
以色列入的怨氣和動搖,其實可以理解。但以色列人在摩西離開后,開始崇拜新的偶像,卻觸犯了耶和華的戒律。上帝是不允許崇拜偶像的,背后的含義,自然是一神的權威:偶像的神性來自人類的賦予,即人以所拜之物為神,那物就是神。創(chuàng)造萬物并高于萬物的耶和華,自然不能允許人賦予他物神性,成為新“神”。金牛犢便是象征著人創(chuàng)的“神”。
可是,信仰與崇拜皆出乎自身,事實上,耶和華、上帝也同樣出于此,即人類的創(chuàng)造與傳述。從被崇拜者的角度看,耶和華、祖先、金牛犢實際并無太大的不同。不同的只是崇拜者自身,他們的視角決定了被崇拜者的屬性。
越是自發(fā)的崇拜者,越會對自己所不能知的事物產生崇拜之情,而那不能知事物的神性,多半來自崇拜者自身的想象。這方面最知名的例子,恐怕是太平洋塔納島的“約翰布魯姆教”。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時,美軍于塔納島建立一臨時的補給基地。當時島上的原住民看見美軍于“大鐵船”(軍艦)內出來,皆覺得十分驚訝。此外,他們也看到,有一些“大鐵鳥”(也就是軍用飛機)運送穿著美軍軍服的人及許多物資。這些原住民看見從沒見過的事物,倍感驚訝,覺得這些“大鐵船”及“大鐵鳥”十分厲害,有如神明。美軍也提供部分物資給原住民,而這些物資對原住民來說十分有用,結果令這些原住民將美軍當作神,將美軍供奉起來,頂禮膜拜。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美軍離開塔納島,只留下一些美軍軍服及一些貨物。塔納島原住民認為這些貨物具有神奇力量,又相信“神”他日會回來并帶來更多貨物,使他們展開一個幸福新時代。但是美軍再也沒有回來塔納島,因此這些原住民便自己發(fā)展出一套敬拜儀式,崇拜美軍軍服及貨物。他們穿著美軍軍服、升起美國國旗,把木刻的飛機作為圖騰,一心期待自己的神回來。這種宗教被稱為“約翰布魯姆教”,原因是美軍士兵似乎有一人叫這個名字。
“約翰布魯姆教”在島上影響甚廣,還有原住民組成了傳教團,在生活的同時,不忘傳播“神”的福音。看到了美國大兵成為土著的新神,即便是真的上帝,估計也會莞爾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