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義平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qū)遼河油田第二高級中學 遼寧盤錦 124011)
談高中歷史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
別義平
(遼寧省盤錦市興隆臺區(qū)遼河油田第二高級中學 遼寧盤錦 124011)
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有著意想不到的作用,能夠?qū)λ麄儗W習歷史的積極性進行有效的調(diào)動,有效激發(fā)出歷史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在飽含興趣的學習當中吸取比較豐富的知識。但是,目前這幾點建議只是冰山一角,我們今后應該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不斷探索。
高中歷史 教學 學習興趣
教師應該準確地把握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出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新穎導語。比如一個笑話、一個故事、一個動作、一種社會現(xiàn)象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生注意焦點,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如在講《三國鼎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先播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馬上就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了一個氣勢磅礴、刀光劍影的三國紛爭的歷史畫面中,同時也為上好本節(jié)內(nèi)容、理解本課教材埋下了良好的伏筆,制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講《反對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斗爭》一課時,教師可先講一段袁世凱為何會稱皇帝的傳說,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到袁世凱稱帝的可笑,從而引發(fā)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講《19世紀中后期的邊疆危機和中法戰(zhàn)爭》這一課時,教師激情朗讀一首:“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樣,學生就會在詩情畫意中懷著好奇心一步一步漸入佳景。[1]
面對瞬息萬變的新世紀,伴著革故鼎新的課程改革步伐,教師應順應潮流,乘勢而上,努力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教師應根據(jù)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爭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通過聲、光、色等多種信號把人類積累的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極大地開闊了高中生的視野,具體地再現(xiàn)了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的歷史場景,帶領我們走進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感受歷史。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借助直觀的圖像吸引學生進入情境,展開情感體驗。如在講《一國兩制》一課時,讓學生觀看錄像《百年中國》的紀實片段;《重慶談判》一課時,播放電影《重慶談判》片段等。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學習熱情高漲。[2]
2. 引用歷史故事
歷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富有趣味性的知識點,必要時可以引用相關的歷史故事,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富于知識性、故事性和趣味性,這樣做必然會深深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使高中生對歷史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在講授商鞅變法時,就可以穿插講述“立木為信”的故事,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使學生明白了“要想取信于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講授“春秋五霸”時,可以介紹“臥薪嘗膽”的故事;講授楚漢之爭時,可以講“約法三章”“鴻門宴”等典故,這樣,教學效果就比較好,一方面深深吸引了高中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其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使學生明白了事件的因果關系,加深了理解。記得剛從事歷史教學時,我向?qū)W生傳授知識往往直截了當,平鋪直述,學生聽課時間久了,覺得平淡乏味,教學效果也不佳。后來,我通過反復摸索,發(fā)現(xiàn)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并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知識,在適度興奮中進行思考和探索,能給枯燥乏味的陳述增添情趣,從而調(diào)動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3. 開展主題活動
歷史教學的主題活動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教師不僅能在課堂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還可以將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文化遺跡、歷史遺址,還讓學生采訪家人和周圍的人做個關于自己家庭、社區(qū)或者家鄉(xiāng)的口述史,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另外,開展辯論賽、排演話劇等活動也能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3]
在新編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有著非常多的插圖,有著比較強的直觀性,非常形象生動。這些歷史在教科書插圖、掛圖中有著非常鮮明的表現(xiàn),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思想文化、民族關系等各個領域,表現(xiàn)了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有反映戰(zhàn)爭場景的,有展示歷史重大事件風貌的,有勾勒人物形象的……教師將這些圖片作為教學工具,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地看到歷史的全貌,從而更客觀、全面地了解歷史。[4]
有些教育學者曾經(jīng)說過,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自己是在真正參與到知識的掌握當中的一種情感,可以有效喚起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始終堅持情感方面的教育,也就是在教學過程當中創(chuàng)設富有吸引力以及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情境,將學生積極引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當中,讓學生能夠在感情上受到一定的震動,進而實現(xiàn)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求學以及求知的欲望需要運用所有可能的方式在學生的身上進行積極的激發(fā)。還存在很多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途徑以及方法,比如編寫歌謠,用歌謠引發(fā)學生興趣;巧妙講授典故,用奇來引發(fā)興趣;設置圖表,用圖來增加興趣;精讀詩詞,用詩詞來牽引出興趣等,老師進行精心的設計,進行巧妙的安排,一定會在教學過程當中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激發(fā)出來,讓學生將學習化繁為簡,將被動學習轉(zhuǎn)變成主動學習,在充滿學習興趣的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還可以有效增長知識,會對教學的質(zhì)量進行有效的提高。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當前我國歷史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學生的興趣愛好萬千,歷史的激趣方式萬千,當枯燥乏味的歷史課本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撞時,教師的教學技巧就顯得極為重要,它不僅能夠激起學生學習歷史、探究歷史的欲望,還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達到歷史課堂與學生學習興趣的自然融合。
[1]王偉。淺談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吉林教育,2011(16)。
[2]劉友峰。如何提高歷史學習興趣[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09)。
[3]赫夏琴。淺析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歷史教學,2008(11)。
[4]于麗萍。提高歷史教學質(zhì)量構建動態(tài)生成課堂[J].吉林教育,2010,(2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