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艷
(吉林省農安縣紅旗小學 吉林農安 130200)
淺析小學語文課內外經典閱讀教學
張福艷
(吉林省農安縣紅旗小學 吉林農安 130200)
一般來說,經典的作品往往具有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能夠更好的熏陶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語文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外國文化的沖擊之下,如何傳承傳統(tǒng)文化,成為了相關教育工作者最想解決的問題。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作為傳授文化最重要的途徑,可以讓學生獨自去感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的魅力。
語文 經典
經典作品作為經過歷史證明、具有自身價值的文化著作,如:家喻戶曉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靜夜思》、《贈汪倫》、《游子吟》 ,都具有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可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而誦讀作為我國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傳播文化知識直接的途徑。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文化知識及文章中所蘊含的含義,學生也可以潛移默化的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在心中,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由此可看,經典誦讀對語文教學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經典作品的誦讀,其中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啟蒙教育,該階段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能力,還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架構。要想更好的實現(xiàn)新課程理念對教學的要求,教師如果單單的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普通的文本教學是不夠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是需要教師在文本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延伸與拓展。而經過相關教育工作者的不斷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經典誦讀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其經典作品不僅可以給學生傳達出一個更加明確的價值標準,還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此來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譬如:《游子吟》這首詩可以讓學生知道偉大的母愛,知道母親為了孩子付出的辛勞,以便于讓學生知恩圖報。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有豐富內涵的,價值性相對比較高的經典作品讓學生進行誦讀,文本內容應難度適中,以便于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還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由此可見,經典誦讀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文古典中的詩詞歌賦,可以帶給學生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如:激動、低沉、歡快、傷感、喜悅等,以便于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誦讀韻律感,從而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發(fā)展下去。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讀物資料越來越多,繼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誦讀空間,教師也會慢慢發(fā)現(xiàn)經典誦讀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支持。在文本教學上學生對許多文章在理解上更為順暢,也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的找到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讓學生誦讀大量的經典作品還可以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譬如:學生在寫作中可以有意無意的摻雜所閱讀的經典語句,這些都是經典誦讀的價值所在,也是輔助課堂教學的展開提供了更好的發(fā)展空間。
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閱讀,但所讀書目比較雜亂,多數(shù)學生在讀流行小說、漫畫、卡通等快餐文學;沒有固定的閱讀時間,以消遣為目的的占多數(shù),真正意義上讀一本文學名著或優(yōu)秀兒童讀物的學生不多。所以要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入手,以閱讀內容為抓手,立足課堂,拓展課外,使課內外閱讀成為相互促進、互為補充、有效融合的整體。
(1)以“趣”誘讀,激發(fā)閱讀興趣。
最好的老師是興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是“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做到“授人以欲”讓他們提起閱讀就有欲望,有熱情,更會自己擠出時間去閱讀,快樂的獲取知識。
(2)課間開放流動書吧,學生讀書熱情高漲。
“書香校園”活動的開展,“校園流動書吧”的創(chuàng)建等。校園每個樓層的空曠地都設立由班干管理的流動書吧。每到課間,校園里處處可見學生簇擁在一個個流動書吧周圍,如饑似渴地閱讀著心愛的圖書,吮吸著知識的甘露。流動書吧的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勾起了他們腦中“書蟲”意識,不少學生從此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喜歡上了閱讀。
研讀文本之后,幫助學生盡可能找到由閱讀文本向課外閱讀延伸的“閱讀點”,以鞏固文本知識,豐富、擴展文本內涵。我們根據(jù)文本特征及學生特點,做好由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延展的選材工作,讓學生讀有所依,同步閱讀相關內容,及時鞏固、拓展與文本相關的知識點。
(1)以相同主題或相同題材為閱讀拓展點。
即根據(jù)每一組教材的主題或題材來選定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如第九冊第一組課文以“讀書”為主題,學后組織學生閱讀《列寧讀書的故事》等文章。
(2)以課文背景為閱讀拓展點。
對離學生生活年代比較遙遠的課文,設法將其背景文章作為拓展閱讀的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學過《小英雄雨來》,推薦《小兵張嘎》等表現(xiàn)兒童團員機智勇敢品質的故事。
(3)以課文原著為閱讀拓展點。
對選自名家名作的課文,如《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學后趁熱打鐵,薦讀原著《西游記》、《三國演義》。
“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于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種學習的基石。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于學習閱讀”。――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 。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老師,應該潛心、精心、靜心研究適合小學階段課內外閱讀鏈接的方法、策略,一起建設通向心靈的幸福橋梁。
綜上所述,經典誦讀具有非常好的教育意義及教育價值,也是傳播傳統(tǒng)文化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推薦出一系列的經典作品讓學生誦讀或者品味,以便于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給教學活動地開展提供一個更好的發(fā)展空間,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