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紅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星光小學 江西南昌 330029)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
樊 紅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qū)星光小學 江西南昌 330029)
邏輯思維是數學的基本思維,在新課改大環(huán)境下,新課標對其有更深層次要求。小學數學在該學科知識結構中處在基礎位置,在該階段教師要增強學生對數學邏輯能力的培養(yǎng)。對該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與新素質教育理念相契合,也是小學該學科授課目標及知識傳輸任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維構建,能夠提升學生思考積極程度。因此,小學該學科授課人員應當采用相關科學性授課路徑對該思維進行培養(yǎng)。針對該能力培養(yǎng),筆者提出使其有效性增強的科學性路徑,讓該學科授課有效性提升。
小學數學 邏輯 授課
在新課改大環(huán)境下,各階段授課都要以使學生能力多角度優(yōu)化為著重點,增強學生知識獲取的持續(xù)性。小學數學也如此,在該階段數學授課中,教師要將授課對象知識獲取心理規(guī)律作為授課路徑選擇的切入點,在授課中,要將內容生活化,將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相關模型,然后采用科學性語言對其講解,引導學生邏輯思維形成。邏輯思維是該階段著重培養(yǎng)能力之一,因此,教師應當在授課中制定科學性授課路徑,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性。
新課改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將學生邏輯思維構建作為其授課任務,由于小學是該能力形成開端,學生能力差異性較大,對該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與新課標理念相契合,也是小學該學科授課目標及知識傳輸任務。所以,教師采用何種授課路徑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性是該學科教師的著眼點[1]。一方面,數學學科本身具有較強邏輯性,該性質通過相關術語和專業(yè)符號表現(xiàn),在相關問題解決中也存有相關邏輯性。在小學數學授課中,邏輯推理路徑依舊重要。因此教師應當采用相關科學性路徑使授課內容簡化,使學生對其進行知識獲取過程簡便化。該階段是學生思維發(fā)展期,處在形象轉為邏輯過渡階段。在該階段進行數學授課,能夠使學生思維邏輯性提升。
在小學階段構建數學邏輯的科學性路徑
1.在授課貫徹該目標
伴隨年齡增大,孩子的思維也不斷優(yōu)化,小學生思維水平在二年級產生明顯變更,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將對數學邏輯的構建奉為授課目標。教師在學生入學開端就要對其進行該能力的構建,在學生開始接觸數學時,教師就應當采用科學性授課路徑,為學生傳遞距離、數量、大小等基本邏輯關系,然后再通過針對性授課手法提升其思維抽象性,使其對事物的概括能力得以優(yōu)化,最后,通過教授其進行思維運算知識,使學生獲取初等判斷能力。提升學生思維綜合性[2]。教師在該階段要引導學生增大思考頻率,提升學生思考積極度。通過觀察比對相關規(guī)律進行掌控,并且要引導學生采用綜合思維能力對思維運算意義進行理解,針對生活化的數學問題,能夠采用邏輯思維找到解決路徑,提升其問題解決路徑搜尋能力。在授課中,教師要還原學生主體性,避免填鴨式授課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如果學生在該階段形成機械記憶知識獲取習慣,在后期對其糾正存有較大困難性。
在對該能力進行構建中,教師應當在知識傳輸、溫習等授課環(huán)節(jié)進行針對性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維構建。在授課中,教師要針對授課內容設置科學性問題,在其被提出后,學生要對其思考并計算出正解。在其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敘述其思考過程[3]。通過引導學生思考頻率,提升其數學邏輯性。在錯誤答案出現(xiàn)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其更正,同時,還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了解錯誤原因,通過類推,提升對相似問題的計算效率,在基本授課內容傳授完畢后,教師要采用科學性路徑,引導學生優(yōu)化題目分析過程,增強其推力能力,使計算簡化。通過該授課路徑,能夠使學生對相關計算準則掌控度加深,在問題中對解決路徑進行概括,使學生數學邏輯性增強。
1.采用多媒體授課手法提升授課靈活性
在小學數學授課中,教師要采用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授課路徑。在小學階段,形象思維是小學生主要思維路徑。在該階段授課中,教師要采用有差異性的授課路徑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傳輸,要采用多媒體授課手法提升授課靈活性,采用該授課手法能夠降低授課內容枯燥程度,提升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獲取程度,同時能夠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性。教師在授課準備環(huán)節(jié)中,要提升創(chuàng)新程度,采用有計劃的針對性路徑對授課環(huán)節(jié)進行規(guī)劃,在授課中不僅要對相關概念進行清楚講解,也要通過多元化教輔用具,利用多媒體授課手法對將抽象理念轉化為形象概念。例如,在對人教版小學教材中圖形概念一課進行講解時,教師不應采用在黑板上繪制相關圖形,并對其進行講解的授課路徑,而是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在身邊找尋長方形事物,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獲得直觀的形象思維,然后老師再來引導學生自行總結相關概念[4]。采用該授課路徑,提升了學生的知識獲取興趣,也使其數學邏輯性在動手中提升。
2.加深訓練程度
在授課中,教師利用習題練習對學生的數學邏輯進行構建,邏輯思維是數學的載體。那么采用何種授課措施能夠提升學生知識獲取有效性,增強其數學邏輯性呢?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牢固的基礎知識獲取,采用多元化習題對其訓練,加深對其訓練深度,增強邏輯條理性,使問題解決路徑精準化。在該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邏輯分析,通過該路徑,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授課中,教師要將邏輯思維構建作為其知識傳輸目的。在授課中,教師要采用針對性路徑對該授課目標逐步完成,也要根據學生知識獲取的差異程度采用有差異的知識傳輸路徑來提升學生的數學邏輯性,這會給予學生思維養(yǎng)成有益動力,提升學生知識獲取獨立性,在獨自鉆研中形成有效知識獲取習慣,從而使學生學習能力多角度優(yōu)化,也提升了數學知識傳輸有效性,使學生邏輯思維構建質量得以優(yōu)化。
[1]溫玉霜.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01):168.
[2]高喜堂.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14):110.
[3]陳曉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18.
[4]閆學峰.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5,(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