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
張海燕
目的分析膿毒癥患者體內的病原菌分布,并對各個病原菌的耐藥性進行分析。方法選擇57例膿毒癥患者,分離出病原菌,觀察其分布情況。對其進行藥敏試驗,檢測病原菌的耐藥性。結果治病菌共分離出72株,分別為40株革蘭陰性菌,4株真菌,28株革蘭陽性菌。病原菌對常用抗生素類藥物,敏感性均較高。革蘭陽性菌對替考拉寧具有相對較高的敏感性。結論膿毒癥患者體內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為主。以上兩種致病菌對臨床上常見的抗生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藥性。治療時應結合患者藥敏試驗結果,對藥物慎重選擇。
膿毒癥;病原菌分布;耐藥性
膿毒癥是一種炎癥性質的反應綜合征,該疾病由感染所引起,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而該疾病的治療,具有費用高、醫(yī)療資源消耗量大以及死亡率高的特點,嚴重危害人們生命安全。因此,對患者進行病原菌分布與藥敏性檢查,對該疾病的用藥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就診的57例膿毒癥患者。其中男29例,女28例,年齡25~51歲,平均年齡(48.2±8.7)歲。病程12 d~1.4年,平均病程(9.6± 2.6)個月。納入標準:符合美國胸內科(ACCP)診斷標準[2],體溫36~38℃,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白細胞計數>12×109/L。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肺疾病的患者,無參與試驗意愿的患者。本試驗符合意愿倫理委員會相關標準,試驗進行前,取得全部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同意,并由患者及其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從患者創(chuàng)口、痰液以及尿液中,收集樣本。并進行真菌、細菌培養(yǎng)。采用Biolog微生物鑒定儀(美國Biolog公司,型號:ELx808BLG),對所收集的細菌、真菌樣本進行統(tǒng)一鑒定。細菌接種采用紙片擴散法。將頭孢他啶、頭孢噻肟以及氨曲南紙片,在平板四周貼緊,并在平板中間貼上阿莫西林紙片。抑菌圈出現在藥敏紙片后,在阿莫西林紙片存在周圍可見菌株的情況下,進行質控菌株操作。最后確認實驗結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況 57例患者,共分理出病原菌72株。其中40株革蘭陰性菌,包括22株銅綠假單細胞菌,18株大腸埃希菌。28株革蘭陽性菌,包括18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金黃色葡萄球菌。4株真菌為白色念球菌。
2.2 病原菌耐藥性 病原菌對常見藥物的耐藥性均較高,其中革蘭陽性菌對替考拉寧具有相對較高的敏感性。膿毒癥患者的病原菌對臨床常見藥物的耐藥性見表1。
表1 病原菌耐藥性(%)
身體各部分的感染均容易引發(fā)膿毒癥疾病。臨床上常見膽管炎、腹膜炎以及免疫系統(tǒng)感染和肺炎等疾病誘發(fā)膿毒癥的情況。另外,外科術后以及多發(fā)傷和嚴重燒傷,也容易引發(fā)膿毒癥。而因炎癥或其他疾病導致的免疫功能紊亂現象以及代謝功能紊亂等,均容易間接觸發(fā)膿毒癥疾病。目前,醫(yī)學界對膿毒癥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得出明確的研究結論,認為該疾病與凝血功能、免疫功能以及基因和人體炎癥網絡等問題相關。通過研究顯示[3,4],膿毒癥的誘發(fā)因素中細菌內毒素占有很大比重。
臨床治療時,應對該疾病的病原菌分布,進行仔細分析。并針對病原菌的藥敏試驗結果,慎重選擇治療藥物。本次試驗,對患者進行細菌、真菌收集培養(yǎng),獲得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狀況。結果表明,引發(fā)膿毒癥的主要致病菌,為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和真菌。其中陰性菌主要包括大腸埃希菌以及銅綠假單細胞菌,陽性菌則以表皮葡萄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真菌中,白色念球菌占大部分比重。
試驗采用當前臨床上幾種常見藥物,對分離出的病原菌進行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各種致病菌對青霉素的耐藥性最高,其次是氨芐西林與頭孢類藥物。同比之下,替考拉寧與左氧氟沙星,對革蘭陽性菌的敏感性較高,尤其是替考拉寧,表現出有別于其他藥物的敏感性,證明該藥物對革蘭陽性菌導致的膿毒癥患者,具有較強的治療效果。病原菌對其余抗生素類藥物的耐藥性,均超過50%。因此,具體選用時應結合藥敏試驗結果進行選擇。
膿毒癥的臨床治療應綜合選用抗生素給藥,并對病灶進行清除,對感染器官給予支持治療。同時調整患者的新陳代謝,恢復其正常凝血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身體環(huán)境,有利于疾病的下一步治療工作。膿毒癥的病原菌對抗生素藥物,具有較高的耐藥性,需要慎重選擇。
綜上所述,膿毒癥患者體內的病原菌,以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為主。以上2種致病菌對臨床上常見的抗生素,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藥性。治療時應結合患者藥敏試驗結果,對藥物慎重選擇。
[1]殷娜,鄧小明.外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腹腔感染相關膿毒癥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重慶醫(yī)學,2014,26(7):812-815.
[2]李智博,溫德良,劉衛(wèi)江,等.腹腔感染所致嚴重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12(10):1633-1635.
[3]吉維民.ICU患者醫(yī)院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15(4):366-368.
[4]趙靜,陳光輝,王山梅.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15(25):933-9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122
2015-11-18]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