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宿遷市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223600)李彩香
?
關注事例,說理文應從這里尋求突破
江蘇宿遷市沭陽縣第二實驗小學(223600)李彩香
[摘要]說理文在言語和表達方式上具有自己獨特的密碼。教學說理文,就是要選擇相應的解碼策略,引領學生深入文本內(nèi)核,嘗試與作者對話,獲取說理文的閱讀方法。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質(zhì)疑爭鳴、對比辨析、歷練表達,讓學生理解、掌握說理文的表達特點,從而提升說理文教學的整體效率。
[關鍵詞]閱讀教學說理文事例
說理文在整個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只有寥寥數(shù)篇,但具有重要的價值,不僅豐富教材文本的體裁內(nèi)容,更是銜接第四學段閱讀教學的橋梁。因此,說理文的教學占有重要的地位。說理文在言語和表達方式上具有自己獨特的密碼。教學說理文,要選擇相應的解碼策略,引領學生深入文本內(nèi)核,嘗試與作者對話,獲取說理文的閱讀方法。
說理文與一般的記敘性文本的教學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不能停留在對文本所描述之“理”的體悟上。假如只是一味地朗讀與體悟,學生很難真正感觸到文本之“理”,因為道理并不是僅靠朗讀就能感知、領悟到的。只有基于讀者自身思維的質(zhì)疑爭鳴才真正獲得。因此,質(zhì)疑爭鳴是說理文教學真正有效的解讀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學《說勤奮》一文時,教師就在預習單上設置這樣的思考題:只要勤奮,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嗎?在學生深入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圍繞著不同的觀點,再度回到課文中尋找支撐自身觀點的依據(jù),使他們在爭辯時以理服人。絕大部分學生都意識到課文中司馬光與童第周的事例能夠很好地論證“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課文的中心論點。有少部分學生提出:如果僅僅是勤奮未必就能通往理想的境界;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的效率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學生的這一發(fā)現(xiàn)看似與課文的主題背道而馳,實則是學生對文本的一種深刻解讀,是基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的一種認知。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正是通過學生對文本中心論點的認知,在深入辨析爭鳴的基礎上讓學生的觀點變得更加的清晰而透徹,從而認識到作者論證過程的嚴謹性。
一般來說,優(yōu)秀的文章都會有異乎尋常的表達特點。這種表達蘊藏著作者對客觀事物和現(xiàn)象的自我感知與敏銳洞察,是作者個性化言語風格的彰顯與體現(xiàn)。說理文一個明顯的特點是中心論點和典型事例之間的融合,事例的價值不是直接彰顯出來的。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對比式的教學,引領學生探尋出其應有的價值。
如,《談禮貌》一文中,為了論證“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一中心論點,作者分別選用了岳飛與牛皋、小女孩、周總理的事例。在教學中,教師在引領學生體悟這三個事例對論點論證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采用聯(lián)系對比的方式進行思考:這三個事例之間有什么異同之處?作者為什么要選用這三個事例呢?學生以整體視角觀照這三個案例,認識到它們指向的不同:岳飛與牛皋兩個是古代人,旨在表現(xiàn)文明禮貌歷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所重視的,是由來已久的民族素養(yǎng),采用正面描寫則突出了文明禮貌在接人待物過程中的重要性;而小女孩和周總理的事例則分別指向普通百姓和國家領袖,旨在展現(xiàn)無論地位多么高低,文明禮貌都是要必須遵守的??傊?,三個事例正是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論證中心論點,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中心。
自從修訂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用”理念以來,閱讀教學已經(jīng)開始從關注文本內(nèi)容向關注言語形式的華麗轉(zhuǎn)身。各種基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策略也如同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而說理文的教學同樣也不能例外。
例如,在教學《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中,教師引導學生結(jié)合文本中列舉的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的事例,進行思考:議論文中的事例與一般敘事性文本有什么不同。學生經(jīng)過認真思考討論,認識到:說理文中的事例作者并沒有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而是緊扣其重心,選擇能論證文章中心論點的內(nèi)容展開敘述,并在敘述后進行簡要的議論。在此基礎上,教師補充了屠呦呦的資料讓學生閱讀。隨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說理文事例的選擇原則對材料進行刪減與調(diào)整,并結(jié)合中心論點進行簡要的議論。
這種訓練不僅有針對性地歷練學生對信息資源的選擇與整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夾敘夾議這一表達方式。這對學生之后閱讀說理文、寫作說理文起到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總而言之,小學說理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如何解讀事例、感受事例對論證中心的作用。只有深入感受作者對事例的選擇與描述,才能真正解開說理文創(chuàng)作的密碼,提升學生對說理文的解讀效率。
(責編韋雄)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07-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