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平 羅迷 張燕彬 張琳 曾西
·康復醫(yī)療·
系統(tǒng)康復訓練對腦癱致吞咽障礙的影響
李和平 羅迷 張燕彬 張琳 曾西
目的觀察系統(tǒng)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吞咽障礙臨床療效。方法50例吞咽障礙的腦性癱瘓患兒,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康復治療,治療組患兒并行系統(tǒng)康復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均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療組改善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Barthel指數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系統(tǒng)康復訓練能提高患兒吞咽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康復訓練;腦性癱瘓;吞咽障礙
腦癱是指胎兒至嬰幼兒期腦發(fā)育快速階段,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本病在嬰幼兒中發(fā)病率較高,一旦合并吞咽障礙,既增加誤吸性肺炎風險,同時影響身體營養(yǎng)發(fā)育。研究顯示系統(tǒng)康復治療在改善吞咽障礙方面已得到廣泛的臨床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效果[1]。本科應用系統(tǒng)康復治療腦癱致吞咽障礙患兒25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50例腦癱合并吞咽障礙的患兒為研究對象,年齡3~6歲,男32例,女18例。納入標準: ①符合腦癱診斷標準[2];②洼田飲水試驗存在吞咽障礙。排除標準:①其他因素導致的吞咽障礙患兒;②排除合并心、肺、腎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將患兒隨機分成治療組及對照組,各25例。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康復治療,包括運動療法、推拿、鼠神經生長因子針等治療,治療組患兒并行系統(tǒng)康復治療(吞咽功能訓練、普通針刺、中頻治療儀),具體如下。
1.2.2 吞咽功能訓練 由治療師每天進行,用冷熱適宜的毛巾濕敷或冰凍的棉棒快速刺激患者,操作時動作輕柔、迅速,同時做空吞咽動作、按摩頰部,兩次操作間隔休息5min左右或視患者情況而定;以上治療10次為1個療程,30min/次,2次/d。
1.2.3 中頻電流治療儀 由治療師進行治療,中頻電流治療儀電極板放于雙側甲狀軟骨及與下頜緣間皮膚,2次/d,30min/次,5 d/周,10 d 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2.4 普通針刺治療 體針:取舌三針(靳三針)、啞門、通里、陰郄穴,伴有半身不遂者針刺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中渚、伏兔、陽陵泉、足三里、懸鐘、解溪、太沖穴。留針30min,1次/d,6次/周,休息1 d。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洼田飲水試驗分級標準[3],讓患者采取坐位姿勢,將15ml溫開水一口咽下記錄飲水情況,級別越高說明吞咽障礙程度越重;采用美國Barthel指數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進行評定[4]。Barthel指數評分越低,說明殘疾越重,生活依賴程度越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吞咽功能均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并且以治療組最為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治療前兩組Bar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吞咽功能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兒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5 26.50±7.55a 70.20±4.5b對照組 25 26.35±8.50 42.25±5.5
小兒腦性癱瘓是小兒常見疾病,部分腦癱患兒合并吞咽障礙,進而影響患兒生長和發(fā)育。研究報道[5]應用Rood技術等治療技術進行吞咽障礙訓練治療,主要包括溫度刺激、觸覺刺激、餐具刺激、叩擊刺激、冷按摩刺激、檸檬冰刺激、食物刺激、分區(qū)域刺激、辣椒素刺激、薄荷腦刺激等,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復;同時臨床資料[6]針刺局部穴位能使患者產生酸麻腫脹感,引起吞咽動作,刺激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分布區(qū)域,使其產生上網興奮通過傳入神經元到達上運動神經元,恢復大腦皮質干束的調節(jié)作用,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另外研究[7]表明中頻電流治療儀為低頻調制的中頻電流,兼有低頻及中頻的治療作用。中頻電刺激可直接促使咽喉部肌肉收縮,增強肌力;反復電刺激可使休眠狀態(tài)的突觸激活,參與神經傳導。
綜上所述,系統(tǒng)康復訓練能提高患兒吞咽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1]鄭宏,馮士梅,張建奎,等.針灸聯合按摩治療腦癱合并吞咽障礙的臨床研究.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9(10):918-922.
[2]黃淑媛,覃川平,黃涌森,等.探討適合腦癱吞咽障礙患兒的評估量表和康復策略.中國婦幼保健,2014,9(22):3589-3592.
[3]盧光,易曉斌,陶蔚,等.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技術的臨床應用.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5,21(1):56-59.
[4]勾麗潔,許世奇,劉旭東,等.早期康復對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恢復及并發(fā)癥的影響.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2):313-315.
[5]胡小軍,余長江,肖長江,等.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針刺和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35例療效觀察.海南醫(yī)學,2014(13): 1898-1900.
[6]彭繼海,范小平,張雷,等.二腹肌低頻調制中頻電針刺激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舌骨位移的影響.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30(6):555-561.
[7]何曉宏,劉慧敏,李夢雪,等.翳風穴透刺結合中頻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36例臨床報道.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14): 4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3.210
2016-04-06]
河南省衛(wèi)生廳科技攻關項目(項目編號:20140312)
450000 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曾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