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微時代”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2016-03-07 15:57:12劉婧
      當代旅游 2015年7期
      關鍵詞: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劉婧

      摘 要:“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課題,傳統(tǒng)“意見領袖”的主體權威受到挑戰(zhàn),教育者信息“把關人”的作用被弱化,“議程設置功能”出現(xiàn)轉變,“沉默的螺旋”作用在增強,在“微時代”的背景下應重視和善用微媒體,營造高校思政教育“微環(huán)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微權威”,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微內(nèi)容”,增強高校思政教育“微力量”。

      關鍵詞: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時代”的定義:新興網(wǎng)絡媒體的革新

      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字技術、手機3G技術得到進一步發(fā)展,以微博客、微信等新興媒介為代表,人類的傳播活動進入了全新的傳播“微時代”?!拔r代”是新興網(wǎng)絡媒體變革與創(chuàng)新的產(chǎn)物,它以數(shù)字化技術為基礎,運用視頻、音頻、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進行更加廣泛和快捷的信息傳播。以微博、QQ、微信、人人網(wǎng)、豆瓣、以及Twitter、facebook等為代表的微傳播媒介,具有內(nèi)容短小精悍,傳播速度迅速,傳播者更加多元,交互性更強等特點,它們不僅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終端使用,而且可以通過手機3G平臺進行更為廣泛和便捷的運用,實現(xiàn)更加實時、互動、高效的傳播,并使人類傳播活動的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突破時空的限制。

      “微時代”帶來的傳播模式的革新不僅改變了數(shù)字技術的新形態(tài),也創(chuàng)新了媒體傳播的新格局。這場“微時代”的革命改變了人類的傳播活動,也對高校的學生工作,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面對個性鮮明、熱衷于微傳播媒介的90后大學生,高校需要準確把握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變化和特點,與時俱進地跟隨新興網(wǎng)絡媒體革新的腳步,探索“微時代”下信息傳播的特點,充分利用數(shù)字資源和平臺,不斷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傳播

      (一)“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2004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件)中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高校作為培養(yǎng)和教育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更是肩負著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

      當前高校的學生群體主要是“90后”,他們有著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對于先進的、新鮮的事物更為熱衷,并傾向于通過新興網(wǎng)絡媒介去認識社會、接受教育、表達情感,建立屬于自己一代人的精神家園和交流平臺。因此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改造自己,正確認識和處理人際關系,正確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以及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當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及全面建設和諧社會也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定的傳播活動

      人類的傳播活動貫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社會、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眾多領域。以傳播學的視角,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定類型的傳播活動。它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文化觀點、道德規(guī)范的傳播,對社會群體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和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觀念和思想。

      1948年,美國傳播學家拉斯韋爾在《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明確提出了傳播過程及其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誰(who)、說什么(what)、對誰(to whom)說、通過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即“5W模式”。

      作為一種特定的傳播活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類其他傳播活動一樣,具有傳播過程中的各要素:傳播者(高校思政工作者)、傳播內(nèi)容(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價值信息)、傳播媒介(語言、校內(nèi)媒體、電視、廣播、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等)、受傳者(在校大學生),同樣也有傳播的目的,即:讓當代大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有著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具備先進的道德品質、文化技能和政治理念,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過程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形成,關乎國家的未來。這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的社會行為,要綜合考慮傳播過程中各個要素的協(xié)調與互動。大眾傳播環(huán)境的變革使得網(wǎng)絡數(shù)字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并進一步推動了以微博為主體的“微時代”的到來,這勢必在很多層面上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挑戰(zhàn)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傳播活動,不僅受到社會、經(jīng)濟、文化以及傳媒環(huán)境的影響,而且要考慮到傳播者、傳播內(nèi)容、媒介以及受眾等要素的綜合、協(xié)調與互動?!拔r代”下,以微博為代表的新興網(wǎng)絡媒體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并通過海量的信息和便捷的互動模式滲透到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許多挑戰(zhàn)。

      (一)傳播環(huán)境層面:新媒體技術促使社會環(huán)境改變

      正如傳播學者麥克盧漢所說:“任何技術都傾向于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人類環(huán)境”。“微時代”下的新媒體技術也在無形中促使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一方面信息的傳播無時無處不在,社會呈現(xiàn)出多元、開放、民主和自由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公眾的認識更趨于理性,個人民主觀念更強,更善于通過多種媒體獲取信息,表達自己訴求。而我們的大學生在網(wǎng)絡平臺中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園和交流平臺。

      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使得傳統(tǒng)自上而下灌輸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夠適應新時期大學生的需求。新媒體技術促進了多元化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生活方式的融合,諸多不良信息會對青年學生群體的行為、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等產(chǎn)生消極影響,“微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處于一個多元、自由、繁榮但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

      (二)傳播者層面:“意見領袖”的主體權威受到挑戰(zhàn)

      傳播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主體,他們是擁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人或者組織,在借助一定的傳播手段和方法,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信息的傳播和教育。他們肩負著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任。

      “微時代”下傳播模式的革新,改變了人們傳統(tǒng)的信息交流方式、人際溝通方式以及文化表達方式,同時也改變著思想政治工作的輿論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社會心理環(huán)境,這些改變一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作為“意見領袖”的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使得他們的主體權威受到了質疑和挑戰(zhàn)。大學生可以利用各種新興的媒介,與各類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直接互動和對話,分享各種以往沒有的資源,同時大學生還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yè)、年齡、所處區(qū)域等因素的不同,活躍在不同的“輿論社區(qū)”當中,他們更容易受到同齡人或某領域專家的影響,而輕視學校教師的作用,忽視他們的教育與引導。當出現(xiàn)認知偏差時更容易滋長不良情緒,挑戰(zhàn)思政教育者的主體權威,使得信息的傳遞更加困難,思政教育工作更加復雜。

      (三)傳播內(nèi)容層面:“把關人”的作用被弱化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傳播的是社會主流文化、道德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傳播形式簡單,內(nèi)容冗長,但對于內(nèi)容的審核卻非常嚴格,傳授者注重對傳播內(nèi)容實施“把關人”的作用,并通過高校權威的渠道進行宣傳和教育?!拔r代”下的新興傳播媒介既是承載個體話語的私人空間,同時又是公開化的輿論平臺,這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有了更多的改變,內(nèi)容變得更短小精悍,傳播速度更迅速,受眾范圍更廣泛,在一定程度上也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枯燥、篇幅冗長,資源有限的不足,讓傳播的內(nèi)容更加多樣和富有吸引力。

      但同時網(wǎng)絡信息傳播的自由性、隨意性和快捷性,使得傳播內(nèi)容很容易由多樣化變成復雜化,教育信息的質量、真實性以及價值很難像以往一樣,進行嚴格的審核和把控,傳播內(nèi)容層面上的“把關人”作用被嚴重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價值難以充分實現(xiàn)。加之新媒體強大的轉發(fā)功能,使得某些網(wǎng)絡上的“意見領袖”可以隨意發(fā)言,并影響他人,特別是當一些信息受到別有用心的人進行歪曲,并惡意地通過新媒體向外界傳播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更加被動。

      (四)傳播媒介層面:“議程設置功能”出現(xiàn)轉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是由教師通過授課或者校園媒體等方式進行傳播,這樣大眾化的宣傳方式雖然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動,但卻可以在一定時間內(nèi)集中對一個議題進行宣傳,讓受眾集中注意力,進而對他們施加影響?!拔r代”下的新興傳播媒介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和開放性,比如微博的“關注”、“轉發(fā)”及“評論”以及“@”等功能充分展示其強大的交互性特征,這種傳播方式更能夠迎合90后大學生的需求。這些特征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政教育傳播的議程設置,教育者們很難再像以往一樣,制造話題,引起關注,很容易地抓緊學生們的眼球,進行有效地傳播和教育。

      同時新媒體重視“生活性、娛樂性、草根性”信息的傳播,而忽視了“思想性、教育性”等議題的設置和內(nèi)容引導,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媒介方面的“議程設置功能”出現(xiàn)轉變。在官方思政教育議題和內(nèi)容受到忽視的時候,網(wǎng)絡輿論卻呈現(xiàn)出自發(fā)、無序的繁榮景象,新興媒體在很多網(wǎng)絡事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如何提高“微時代”下傳播媒體的利用效率,加強教育性內(nèi)容“議程設置功能”,是當前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

      (五)眾群體層面:“沉默的螺旋”作用在增強

      1974年德國傳播學者諾依曼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論,指的是:對于有爭議的議題,人們一般會有“從眾的心理”,當他的意見屬于“多數(shù)”或處于“優(yōu)勢”時,便傾向于大膽地表達;當發(fā)覺自己的意見屬于“少數(shù)”或處于“劣勢”時,為防止被“孤立”而選擇保持“沉默”或者“從眾”。這時就會出現(xiàn)優(yōu)勢一方聲音越來越大,而持“劣勢”意見的人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過程。

      “微時代”下的高校學生,基本上都為90后,他們追求個性和自由,并且精力旺盛、接受能力強,敢于質疑和挑戰(zhàn)權威,而微媒體也給予他們更加自由選取信息的空間和平臺,他們可以隨意發(fā)布、轉發(fā)和評論信息,對網(wǎng)絡傳播的內(nèi)容處理具有更大的自主權。但大量的信息、多元化的內(nèi)容、魚龍混雜的人群、各式各樣的觀點,也讓這群涉世未深的大學生(18-24歲之間)難以選擇。他們?nèi)狈Ρ匾纳铋啔v和人生經(jīng)驗,缺乏科學、理性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更加情緒化,他們的思想和觀念反復多變,更容易受到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價值觀的影響。

      在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過程中,當“意見領袖”權威受到挑戰(zhàn),“把關人”作用弱化,“議程設置功能”出現(xiàn)轉變時,他們更容易對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質疑,選擇聽信那些“負面、不真實”的傳言。無論他們是屬于正確價值觀的“少數(shù)”派,還是反面信息的“多數(shù)”派,都會使得“沉默的螺旋”的作用在增強,進而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阻力與困難,增強其工作的難度

      四、“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主動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形成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拔r代”下,做好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傳播學的視角看,我們需要從高?!拔h(huán)境”的營造;思政工作者“微權威”的樹立;思政教育“微內(nèi)容”的豐富與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微力量”的培養(yǎng)和增強等幾方面進行新的探索。

      (一)重視和善用微媒體,營造大學生思政教育“微環(huán)境”

      “微時代”改變了人們傳統(tǒng)的信息交流與人際溝通方式、文化表達方式,也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輿論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以及社會心理環(huán)境。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適應這種媒介環(huán)境的變化,積極營造多元化的輿論傳播氛圍,重視和善用微媒體,給予學校師生更加平等和自由的交流空間。

      高校首先要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以學生為中心,努力使傳播內(nèi)容能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注重構建學校、院系、專業(yè)、班級一體化的微媒體傳播體系;加強各社團、學生組織、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等交互性傳播平臺的建設,服務學生成長,積極主動地營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環(huán)境”。

      (二)加強思政隊伍建設,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微權威”

      面對“微時代”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許多新挑戰(zhàn)。高校要重新建立思政教育隊伍“意見領袖”的權威,加強傳播隊伍的培養(yǎng)和建設,引進年輕的師資力量,擴充思政教育團隊,結合新時期信息傳播的新特點,與時俱進地培養(yǎng)思政隊伍利用新興媒介的觀念和能力。

      重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微權威”的建設,改變傳統(tǒng)的工作觀念和方法,樹立全新的“意見領袖”的形式,在提高自身的傳播素養(yǎng),掌握最新的傳播技術和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多種信息反饋渠道,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豐富教育的內(nèi)容與形式。同時做好思政教育效果的評估,完善和改進工作的方式,提高傳播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三)強化信息把關和議程設置,豐富大學生思政教育“微內(nèi)容”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直接關系到信息傳播的效果,也會對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把關,提高對于信息的判斷力和甄別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預見性。要選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我國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思想和道德觀念,摒棄過分娛樂化、惡俗化、虛假性的信息,并將有價值話題在新媒體上進行有效引導和傳播,進而提升思政教育傳播內(nèi)容的質量和傳播效率。

      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微內(nèi)容”,同時還需要處理好個人話題與公共議題、言論自由與社會責任、主觀動機與客觀事實之間的關系,認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議題在網(wǎng)絡上的傳播。議程設置需要時刻跟蹤大學生們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反映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并通過高校的媒介“微體系”進行有關話題的設置、策劃、宣傳和引導。通過與大學生的平等接觸和交流,了解他們最實際、最需要的思政信息,豐富教育內(nèi)容,提供更有教育價值的社會議題和素材,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內(nèi)容的關注度和吸引力。

      (四)注重學生干部作用,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微力量”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須采用符合大學生群體行為習慣、心理特征、以及價值觀念的內(nèi)容和方式,并在認可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開展工作,而教育信息傳播過程中學生干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同齡人,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之間有著更多相似的理念、人生經(jīng)歷以及共同語言,他們更容易獲得學生們的信任,并協(xié)助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時代”下,大部分90后大學生有著自己的微博賬號、使用QQ或通過手機上網(wǎng),活躍于各種網(wǎng)絡社區(qū)當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與效率,需要我們改變觀念和做法,給予學生干部更多的信任和培養(yǎng),發(fā)揮好各年級學生骨干、優(yōu)秀學子的“微力量”。并且通過他們在學生群體中“意見領袖”的作用,利用微博等新興網(wǎng)絡媒體,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微話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微活動”、提供更加符合學生需要的“微文化”等等。在增強高校思政教育“微力量”的同時,提升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

      總之,“微時代”是一個強調互動、創(chuàng)新的時代,它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適應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變化和發(fā)展需要。也對高校思政教育隊伍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首先思政工作者需要逐漸改變他們傳統(tǒng)的工作思路和模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更加熟練地利用微博等新媒介,注重交互式的交流模式,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對話關系;其次需要積極對大學生關注的話題進行議程設置,進行輿論引導,豐富傳播的內(nèi)容;同時加大力度培養(yǎng)政治覺悟高、品德優(yōu)異、執(zhí)行力強的學生干部隊伍,增強他們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最后高校應當通過微媒體積極反駁社會負面思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理念,提高理性、科學的思維和判斷能力,在新時期認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微時代語境下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方法探析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2:53
      微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思考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1:24
      “微時代”視閾下醫(yī)德教育的變革、創(chuàng)新與堅守
      微時代文化創(chuàng)意類創(chuàng)業(yè)現(xiàn)狀調查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2:56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塘沽区| 剑河县| 双流县| 龙泉市| 屏东县| 赣州市| 集贤县| 铜川市| 和平区| 会泽县| 东至县| 池州市| 花莲县| 清水河县| 如东县| 黄平县| 灌阳县| 曲阳县| 平安县| 闽侯县| 兴业县| 金阳县| 邳州市| 临安市| 古交市| 尚志市| 牙克石市| 永济市| 沙洋县| 溧水县| 贡觉县| 曲沃县| 富源县| 葵青区| 清丰县| 天全县| 西安市| 鹿邑县| 上虞市| 和龙市| 辰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