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瑤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
賞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楊倩瑤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摘要: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短短 10行,語言淺顯易懂,明白如話,其中蘊含的哲理也不難理解。這首詩的學習目標大致包括了解詩人的背景、揣摩詩中的語言、把握詩歌的主題思想、感受詩人真誠博大的胸懷和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背誦詩歌。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執(zhí)教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在教學設計上有細節(jié)之美,教學過程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意識。余老師用三首詩、三個樂章,串起整堂課。整個過程就是步步遞進、銜接自如。本文主要是來賞析余老師的這堂課。
關鍵詞:賞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余映潮老師是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他所創(chuàng)建的全新的“板塊式、主問題、詩意手法”閱讀教學藝術體系,精彩的課堂教學受到各地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普遍歡迎。他的很多精彩的課例都給語文教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大家學習的范例。他所執(zhí)教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一首小詩,全詩只有10行。余映潮老師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的時間,運用情境式手法,把整堂課分為三個樂章進行教學。他巧妙地設計課堂結構,有機地補充教學內容,加上他本人自然的誦讀指導、簡潔的問題統(tǒng)領、使整堂課如詩如歌、異彩紛呈,給人們帶來的是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運用聯(lián)讀式手法,先給學生帶來兩首詩,一首是本堂課要學習的目標詩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首是宮璽的《假如你欺騙了生活》,正好跟普希金的相反。第三樂章又給學生出了一道題,讓學生以“假如生活重新開頭”為第一句,寫上幾句說理詩。最后,教師進行總結。
首先,我們來看看余映潮老師對這堂課的一個教學安排。這堂課的教學設計的魅力在于它的得體的手法和豐富的細節(jié)。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聯(lián)讀到《假如你欺騙了生活》,接著又聯(lián)寫了《假如生活重新開頭》。這一過程的設計,非常有創(chuàng)意,且精彩、巧妙,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通過有感情地吟誦來感悟詩歌,聯(lián)讀其他詩歌又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最后讓學生自己動手來創(chuàng)作詩歌,活學活用,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下面,我們由課堂實錄來看看執(zhí)教者的教學藝術和獨到之處所在。
學習新課之前,余老師要同學們根據大屏幕上出示的字幕齊聲朗讀,屏幕上給出了幾句介紹普希金的文字,一連用了七個“他”來介紹詩歌的作者。通過反復出現的“他”來加深學生對本詩作者的印象,讓他們在學習詩歌之前就對作者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則,余老師給出作者的正面的、積極的介紹,把詩人的光輝形象均展示出來了。這種新課的導入方式,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效果,讓學生對詩人產生敬仰之情。
導入結束后,就要進行新課的教授環(huán)節(jié)。余老師先給學生們念了幾個成年人回憶自己當年初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感受,然后讓學生自由吟誦,有感情的誦讀詩歌,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在這里,由他人讀這首詩的感受,進而引發(fā)到自己讀過之后的感受。整個誦讀過程,可謂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讀而感,由讀后的感性思維上升到感后的理性思維。余老師通過讓學生反復讀、變著花樣讀的方法讓學生們體味詩歌的情感,抓住詩歌的“靈魂”,通過讀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在經過前面的反復誦讀、把握詩歌感情基調的基礎上,余老師又引導學生緊扣詩歌本身,多角度、全方位地談談自己讀過之后的感受。這個時候,學生們都積極踴躍地舉手發(fā)言,暢談自己的讀后感。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被徹底激發(fā),學習的潛能徹底釋放,學習的熱情也盡情地釋放出來。余老師給每個學生的感受都做出了簡短精要的評價。他的評語,都是積極的、肯定的、激勵的,流露著對學生的褒揚、欣賞之情,字里行間滲透著生活的真諦、人生的哲理。課堂上,教師的評語很重要,作為語文老師,評語更應該富有藝術和文學上的色彩,不應落于淺薄和大俗之中。從余老師給學生的評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高超的贊美藝術和語言才能。
接下來的第二樂章《假如你欺騙了生活》,開篇又是要學生讀。課上到這里,我們不難發(fā)現,余老師特別注重讀的藝術,特別強調讀文,把讀文與析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讀過之后就讓學生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想,這里跟第一樂章的教學程序是一樣的。在這里,余老師別有用意地選了一篇與課文內容正好相反的說理詩,學生在朗讀多遍的情況下能很快明白詩歌的主旨。課外詩歌的擴展閱讀,既擴展了學生的學習視野,也豐富了現代詩歌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
最后,進入第三樂章,讓學生用“假如生活重新開頭”為首句,自己動手來創(chuàng)作詩歌。在接觸了名家的兩首詩歌后,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創(chuàng)作詩歌,活學活用。學生創(chuàng)作完成后,讓他們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朗讀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余老師給每個展示了自己作品的學生都給予中肯、積極的評價,他那對學生欣賞、肯定、親切的態(tài)度,以及作為聽眾在聽過學生詩作后的感慨,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鼓勵,給了學生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信心和勇氣。這種當堂即興的創(chuàng)作是學生自己真實情感的一種自然抒發(fā),是學生心靈受到觸動后的一種及時的反饋。在欣賞完學生們詩作后,余老師又給同學們帶來大詩人邵燕祥的詩作《假如生活重新開頭》,進入美詩欣賞,讓大家一起朗讀這首詩。有一種拋磚引玉的感覺,先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然后再給出大詩人的作品。少年或許不識愁滋味,他們的人生閱歷較少,但經過前面兩個詩人的鋪墊,感情基調定下來,創(chuàng)作詩歌自然也別有一番滋味。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觸動了中學生心靈深處最美妙之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巧妙得融合起來,必然會使教學活動中的所有參與者如沐春風、收獲頗豐。
余老師在本堂課的結尾處,對整個教學作了總結,把本堂課的教學主旨、所要教給大家的人生哲理都進行了總結,同時又對學生們在本堂課中的表現再次予以褒獎,給了學生充分的肯定。余老師的做法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本課堂中余老師既教授課文中的詩,又拓展課外的兩首詩,閱讀、朗讀的指導新穎、細致,評價的語言充滿詩意,創(chuàng)作詩歌的環(huán)節(jié)把整個這堂課的教學推向高潮。
作者簡介:楊倩瑤(1992.9-),漢族,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專業(yè):學科教學語文,學歷:碩士。
中圖分類號:G42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