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怡鵬
(周口師范學院文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
初中生學業(yè)現狀的調查研究
常怡鵬
(周口師范學院文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初中生的學業(yè)水平一直是家庭和學校關心和重視的教育問題,隨著本次調查的深入,卻發(fā)現很大一部分初中生的學業(yè)現狀是令人非常不滿意的。為了改善這一現狀,筆者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分類,分析他們的心理特征,從學校、家長、學生自身三個方面進行努力,促進初中生學業(yè)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初中生;學業(yè)水平;策略
(一)調查學業(yè)水平現狀的學校背景。
“學校勢力不小。他能教壞的變好,也能教好的變壞。他能叫人做龍,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幾歲,也能叫人早死幾年?!盵1]以陶先生的觀點,學校在教育方面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學校傳授什么樣的知識,學生就會接受什么樣的知識,但是在現代,學校出現了一種現象:學校把全體學生都分為A和B兩類班級,分班的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和思想紀律,成績優(yōu)秀思想紀律好者編入A班,學習成績不佳思想紀律壞者即編入B班。這樣的分班方式兼有利弊,優(yōu)點是A班級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成績遙遙領先于B班,學生們有優(yōu)質的競爭學習的氛圍,學習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能滿足部分學生“吃不飽”的問題,更有利于教師組織教學,也有利于部分教師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yǎng);但這樣的分班方式也會對A班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A班的學生容易驕傲自負,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假如他們遇到了挫敗會一時無法接受,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由于A班學生肩負優(yōu)異的的成績和高升學率的使命,這樣會讓學生們偏重學習,造成他們學習壓力過大,加重A班學生的心理壓力。對于B班來說,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并且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缺乏自信,產生自卑心理,從而自暴自棄,他們還會破罐子破摔,最后落得輟學的結局。他們甚至覺得學校和老師拋棄歧視他們,進而產生不滿情緒,和學校老師作對,無法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更不利于班級的正常管理??傮w來說這樣的分班方式是弊大于利的??墒窃诂F實中,分快慢班的現象普遍存在,這種方式給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對于全體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提高幫助不大。本次調查的幾所學校都把班級分成了A班和B班,施行因“班”施教,這是此次調查的學校背景。
(二)當下初中生對學業(yè)水平的自我評價。
為了獲得比較精準的數據,筆者商水縣幾所初中進行了抽樣調查,收回來有效問卷486份,得出以下數據:
20%的學生感覺自己學習壓力很多,不管怎么努力都學不會,73%的學生認為學習壓力一般,只要用心就可以搞定,7%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壓力不大,很輕松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很享受學習的過程。5%的學生一直想輟學,59%的學生當學習遇到困難時有過輟學想法,甚至有3%的學生覺得是混日子,輟學與否和他們沒有關系。關于“學習是為了什么”的問題,67%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提高自己;32%的學生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但也有1%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迎合老師的管教。關于“學習狀態(tài)”的問題,3%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很滿意,27%的學生比較滿意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36%的學生不滿意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但也有34%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給出了“說不好”的答案。關于“進入初中后,對自我學習成績的評價”,13%的學生覺得自己進步很大,43%的學生認為自己小有進步,但也有8%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原地踏步,還有36%的學生覺得自己的成績有些退步了。是否有為自己的學習制定計劃,并且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38%的學生表示會這么做,48%的學生表示不會這么做,14%的學生表示有時候會這么做。“課前預習、認真聽講、勤做筆記、及時復習、總結反思這五大環(huán)節(jié),平時做了幾項”這個問題,只有3%的學生堅持做完了五項,42%的學生做了三四項,49%的學生做了一兩項,還有6%的學生一項也沒做。對待家庭作業(yè),66%的學生能夠自覺完成,14%的學生做心情,想做就做,20%的學生是參考其他同學的作業(yè)。關于“學習和娛樂的關系”,43%的學生能有很好的做到勞逸結合,30%的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下,勉強可以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也有27%的學生完全無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往往玩起來就忘記了學習??傮w來說,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業(yè)現狀是滿意的,但以上數據也表明了一部分初中生的學習壓力很大,而且沒有端正學習態(tài)度,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沒有自己的學習方法,那么怎樣去提高全體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就成了學校和父母的難題。筆者認為提高學業(yè)水平貴在學校的引導和鼓勵,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是教師教育方法改進和家長監(jiān)督力度加強,核心是不能因“班”施教,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再加上學生自身自制力的提高。
(三)初中生學業(yè)水平現狀形成的原因。
初中階段是人生從少年到青年的過渡期,進入初中以后,有的學生在學習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有的學生卻止步不前或者出現了倒退,形成如此狀況的原因如下:
一、不合理的分班制度。目前很多學校仍然存在過度區(qū)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現象,重點班學生產生優(yōu)越感歧視非重點班的學生,非重點的班的學生自暴自棄,不思進取,嚴重影響全體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二、教師沒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熱情、好奇心和求知欲。”[2]步入初中后,并不是每一個學生對學習都有濃厚的興趣的,有些學生沉默冷靜愛思考,但有些學生貪玩愛動,所以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對于學習充滿興趣是提高學業(yè)水平的關鍵一步。三、家長教育和監(jiān)督不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盡管家庭教育一直被廣大父母所重視,但是也不乏對孩子學習和生活不管不顧任其發(fā)展的父母。四、學生的自制力不夠。
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筆者把學生分為四大類:品學兼優(yōu)型、努力奮斗型、聰明不學型、自我放棄型。第一類品學兼優(yōu)型,這些孩子學習品質很好,有很強的自制能力,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也能夠做到主動學習,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地與老師互動。但是他們多數人在性格上有點偏內向,管理能力有欠缺。第二類努力奮斗型,他們努力、懂事、積極,渴望有一份理想的成績,更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但是現實是成績的不理想,以至于他們的自信慢慢減退。第三類聰明不學型,他們活潑愛動、活力四射,而且智力較高,管理能力較強,可以幫助管理班級,但就是在自我管理方面就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成績時好時壞,成績波動較大。第四類自我放棄型,自制能力較差,學習底子不好,而且經常在課堂上做小動作、和周圍的同學交頭接耳,影響其他人正常聽課.
(一)學校和教師采取的做法。
1.拒絕因“班”施教。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在第三章的第二十二條對分快慢班做法明文禁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以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該促進學校均衡發(fā)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4]。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應該落到實處,學校拒絕把孩子們分成A班和B班,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平等、公平的競爭學習環(huán)境。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學??梢远ㄆ谂e辦課外學習活動。不管是在大學還是在電視上,有許多形式可以讓中學借鑒,比如大型講座,初中正是大量接受知識的關鍵時刻,學校可以請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或者學者專家走進學校,選定某一專題(傳統(tǒng)文化、中外名著解讀)開展一場優(yōu)質的講座,既可以讓孩子接觸到不同的傳播知識的途徑,又可以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知識競賽,去年在熒屏和高校中最流行“漢字英雄”、“漢字聽寫大會”,定期舉辦這種形式的競賽,不僅可以給全體學生一種新奇的感受,促使品學兼優(yōu)和努力奮斗的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我,又能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豐富全體學生們的課余生活,開拓他們的思維和視野,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享受學習的過程。
3.重點關愛學困生。
針對一些學困生,學校還可以采取“導師制”,要求老師認真負責地對待每一位學困生,當他們學習遇到問題,作為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支持,要循循善誘,耐心幫助,還要注重教他學習的方法,糾正他錯誤的學習態(tài)度,上課鼓勵他回答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常在班上表揚他;當他們心理上遇到問題,教師要善于做一個傾聽者,傾聽學困生的心聲,細心疏導和教育他們;總之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鼓勵與關懷,感受到老師的熱心和對他們的信心。
4.根據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特點因材施教。
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領先于其他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難題較少,對待他們時常常是表揚多、批評少,使用多,教育少,所以教師要關注優(yōu)秀生的是否因此產生驕傲的情緒,使他們無法正確認識自己。如果這樣的話,教師就要給他們指出問題,不管是在學習方面還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給他們提出更高更嚴厲的要求,讓他們既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又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引導他們不斷進步,保持其先進性。
聰明不學的學生,可以肯定的是這類學生他們對智力是沒有任何障礙的,唯一做不好的就是自制能力不佳,他們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老師在遇到這類學生時,首要的是要認真監(jiān)督這些孩子,如果他們在上課出現開小差,老師要給他們提醒或者警告,如果作業(yè)沒有完成,老師要和家長溝通共同督促他們,再次就是不能一味去批評責備他們不去學習,而是要先首先詢問他們是不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如果是,教師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支持和幫助,如果不是,教師心平氣和地可以和他們談談,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再根據實際情況想辦法幫助這些孩子。
自我放棄型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其實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在小學的時候他們的成績就并不突出,到了初中之后,成績越來越不理想甚至倒數,優(yōu)異的成績和他們沒有了關系,渴望老師的表揚,但是已經力不從心了,所以他們才逐漸地放棄了自己的學業(yè)。這些學生做事情很不主動,比較自卑,青春期的自尊心使他們害怕和其他同學比較,怕被別人笑話,這類學生特別容易放棄學校生活早早步入社會,所以就要求教師們給他們更多的關注,細心觀察,盡可能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且在課堂上表揚他們,這樣會大大增強其自信心,就為他的進步奠定了基礎。
5.努力打造“理想課堂”。
朱永新教授提出了“理想課堂”的六大標準,一是參與度,即學生的全員參與,全員參與和有效參與。 二是親和度,即師生之間的愉快的情感溝通。 三是自由度,課堂不是戰(zhàn)場,不需要如履薄冰,鼓勵輕松愉快的氛圍。四是整合度,切忌過度的“分析主義”。五是練習度,不在于有條不紊,而是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讓學生真正的有效實踐。六是延展度,在知識整合基礎上往更深處延展。為達到理想課堂,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教師要精確定位教學目標,系統(tǒng)準備教學內容,深入分析了解學情,精心設計教學流程”[6],讓學生對自己的課堂內容充滿期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創(chuàng)新,善于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問題,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利用風趣的語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可以獨自思考,自由暢言,使學生處于一個人人參與、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之中。
(二)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監(jiān)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世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生活中,任何事情父母都要以身作則,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孩子逐漸長大了之后,對孩子更不能過于寵溺,也不能過于苛刻,而是要根據孩子的特點正確教育。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教一生就是“以身作則”、“自化化人”的一生,他不管是教育學生,還是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是始終如一,做到“以教人者教己”、“自化化人”的教育境界。陶先生的長子陶宏回憶說,他父親自己在學“做人”,也教我們學“做人”,在“做人”上教我們學“做人”,學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做人法則[7]。陶行知先生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他提出來的教育思想,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他用行動給自己的孩子詮釋以身作則,但是在社會上,有很多家長無法以身作則、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筆者在實習過程中結識一位孩子的家長,男孩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在班里倒數,還老是惹是生非,打架、吸煙、喝酒,違反了學校的紀律。在和他的母親交談時,得知她是一位小學教師,周一到周五她都在學校,男孩小學時在她教學的學校,那個時候他是一個乖孩子,但上了初中以后就不聽話了。白天在學校里所有的孩子都讓她操碎了心,回到家里自己的孩子玩電腦、看手機、不寫作業(yè),就失去了耐心,沒有苦口婆心的說教,也沒有關心,只剩下一個字“打”。而男孩的父親平時工作繁忙,應酬很多,關于教育孩子也從未操過心。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面鏡子,如果孩子犯了錯,那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這對家長,在這位男生小時候沒有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監(jiān)督和引導,在他進入青春期之后更是沒有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沒有關心孩子的成長,也沒有督促孩子的學習,而是對自己的孩子施行一種“散養(yǎng)”方式,順其自然發(fā)展,“既沒有形成一種有意識的持久的教育動機,也沒有明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標,期望孩子拿出優(yōu)異的成績,卻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漠不關心,他們的這種放縱讓孩子像大海里的小船,沒有方向,肆意漂流,其結果就是小船隨時有被大海吞沒的危險,無法駛向成功的彼岸”[7]。
(三)提高學生的自制能力。
青春期的學生思想普遍不夠成熟,處在形成自我控制力的時期,要提高自己的學業(yè)水平,首先要有足夠的定力,拒絕外界事物的誘惑,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要提高自制能力可以從以下三點努力:
1.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
在調查中只有38%的學生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大部分的學生是沒有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的。英國沃維納格曾說過:無目標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遠征。目標在人生的奮斗過程中是不可缺少 ,可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先制定一個短期目標,比如成績超過某位同學,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讓這些目標成為學生心中的渴望,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在調查中有20%的學生感覺自己學習壓力很大,這就啟示學生要制定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學會疏導心理上的壓力。
2.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態(tài)度決定高度,一個好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業(yè)水平提高的前提。調查中有32%的學生認為學習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1%的學生是為了迎合老師的管教,這樣的學生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的;59%的學生遇到困難時,有過輟學的想法,遇到了阻礙,不應該逃避、退縮,而是要滿懷信心,堅持向前。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前奏,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是提高學習水平的關鍵。很少有人把預習功課,認真聽講、勤做筆記、及時復習,總結反思這五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全做好,也不是全部的學生都能認真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更沒有學生能夠完全保證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聽講,準確把握重難點,充分消化老師所講的內容,課下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改變壞的學習習慣就需要學生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逐步端正學習態(tài)度,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獲得的過程就是提高自制力的過程。古往今來,學習方法頗多,如舉一反三、循序漸進、溫故知新等,只要進行學習就總會采用一定的學習方法,然而在尋找方法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同學的,可以自己去摸索,在探求的過程中,則需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假設學生注意力分散,無法集中,就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羅維猛.南有百侯-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師讀本[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65.
[2]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許良英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44.
[3]曾玲娟.陳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23.
[4]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15.
[5]肖川.大師談教育心理[M].重慶:西南師范學大學出版社,2009:145.
[6]吳啟建.托起明天的教育[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116-121.
[7]李清華.陶行知與鄉(xiāng)村教育[M].福州:海風出版社,2007:170-176.
[8]占廣軍.“重點中學”制度的爭議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29).
[9]柏玉明.提高初中生數學學業(yè)水平的方法探析[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1,(4).
[10](蘇)JI.B贊科夫著.和老師的談話[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11]李輝.我國基礎教育學校課堂改革概覽與展望[J].中國教育學刊.2013,(8).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