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娟
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很多專家都有過深入的研究。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有必要、也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課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遵循“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理念,主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以寫促讀”教學法的實施,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合作和探究精神。這樣可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一、“以寫促讀”教學法的提出背景
筆者所在的昌邑市新村中學,位于昌邑市都昌街辦,屬于城鄉(xiāng)接合地區(qū),流動人口多,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學生的自我學習期望不高,且生源流失嚴重。受周邊環(huán)境、經濟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校的語文教學質量一直不容樂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的重點。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部分,語文閱讀教學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環(huán)境的變化。在城鄉(xiāng)接合區(qū)域學校,學困生的比例較大,很多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也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缺乏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不強。因此,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加強了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閱讀方法的指導。
二、“以寫促讀”教學法實施策略
1.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閱讀預習
閱讀習慣較差這一問題在這里很多學生身上表現得比較突出,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掌握預習的方法。因此,學習新課文之前我都會布置預習任務,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如生字詞的預習、課文段落結構的劃分、課文大意的歸納等。這些任務我要求學生按自己的理解用心去做,不設標準答案。課前,小組長會檢查組員的預習情況,如有組員沒有完成預習任務,就會影響小組的平時分數。
2.用適當練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方法有很多種,針對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進行分析后,我采取了讓學生在閱讀中隨時進行練筆的方法。練筆的主題不定,有時是老師提出問題,有時是學生自我發(fā)揮。如在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我給出兩個題目,一個是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仿寫一段話;另一個是試著用一系列動詞敘述做某個游戲或某個事件的過程。剛開始學生很不適應,個個抓耳撓腮,不知該如何下筆。我放寬要求,不限長短,有話即可。這樣多試幾次,經過不斷點撥,學生們寫出了不少精彩的語句。
閆彤彤同學這樣寫:“不必說藍藍的海水、柔和的陽光、金黃的沙灘和嬉鬧的人群,也不必說白白的海浪、沐浴的愜意和沖浪的快感,單是徐徐的夏風,就足以令人心曠神怡?!敝芾び⑼瑢W這樣寫:“不必說雄偉的高樓、明亮的街燈、青翠的樹木和精致的店鋪,也不必說公路上穿行的車輛,在路邊悠閑散步的人們,單是這一條古色古香的街巷,就值得慢慢逛悠。”在這種訓練中,學生收獲的是創(chuàng)作的體驗,認識到駕馭文字并不是很難的事情。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寫作自信心。
在學習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先討論一下自己第一次做某件事的經歷。學生紛紛講述自己的切身經歷,氣氛很熱烈。接著,我讓大家把所說的話形成一篇小文章,大多數學生都毫不費勁地寫了下來。
李瑩慧寫的是《第一次上學》:“父母把我交給了老師,幼小的我內心充滿了恐懼,以為父母不要我了,便放聲大哭起來,瞬間把老師弄了個措手不及,別的同學還過來勸我……第一次上學的感覺挺奇妙的?!泵襄\浩同學寫的是《第一次軍訓》:“我們經常在大太陽下不停地訓練,站軍姿,踢正步,很苦很累。但我們沒有退縮,始終堅持,終于在會操表演的時候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第一次軍訓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齊曉卿寫的也是《第一次軍訓》:“教官的口令喊個不停,太陽在長長的口令聲中漸漸升高,耳邊響著單調的風聲,我們的呼吸聲也越來越重,腳步聲和教官糾正動作的口令聲混在一起。我感覺到豆大的汗滴順著臉龐流下來,但是教官還是沒有讓我們休息的意思……第一次軍訓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付出才有收獲?!?/p>
在寫了自己的各類“第一次”之后,再來學習《第一次真好》這篇課文,幾乎不用老師怎么講解,學生很容易地就把課文內容掌握了。經過學習課文和了解作者背景,學生明白了好的文章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大作家的每一篇文章也都是自己的感悟。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不能把自己游離于主題之外,要從真情實感出發(fā)體驗作品、創(chuàng)造作品。
學習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一課后,我讓學生寫一寫對文中英子的看法。除了遣詞造句的技巧,我發(fā)現很多初中生還具有比較強的分析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梢?,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時思考的好習慣,讓他們能夠從文學作品中領悟道理。
3.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寫讀后感
要真正形成閱讀能力,還必須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诖耍医Y合我市語文教學現狀,先后引入“經典誦讀”“語文主題學習”等實驗活動。一是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緊密結合,利用“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等資料從課內拓展到課外,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培養(yǎng)他們的基本閱讀能力。二是在閱讀之后及時引導學生寫讀后感,不做硬性規(guī)定,只要能讀懂文章,寫出自己的感悟即可。三是教師有意識地點撥學生。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時往往會出現偏差。如《范進中舉》這一課,一開始,很多學生都認為范進既老實忠厚,又勤奮好學,很難理解文章的主旨。經過老師進一步的介紹,大家才認識到范進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一個犧牲品,也就重新思考對這個人物的認識和對課文情節(jié)的把握。
三、“以寫促讀”教學法實施成效
在課堂閱讀教學中,“以寫促讀”教學法經過一年的實施,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明顯提高。很多學生從開始時讀課文磕磕巴巴,到后來能夠輕松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從開始時寫作文錯別字連篇,甚至標點符號也用不對,到現在能寫出有真情實感、語言流暢優(yōu)美的文字,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學校有6名學生在報刊上發(fā)表了文章,12名學生在省、市、縣征文比賽中獲獎。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閱讀興趣普遍濃厚起來。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閱讀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是基礎,是必經之路。乘著“語文主題學習”的教改之風,我們要努力把握閱讀這個大方向,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斷前進和創(chuàng)新。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