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qū)大連灣鎮(zhèn)李家村大連灣中心幼兒園 曹璟娜
蒙臺梭利教育法在各國的推廣都存在本土化的問題。作為這一方面的后起者,我們應借鑒和吸收各國采用蒙氏教育的經(jīng)驗和教訓,結合我國的實際,將蒙臺梭利教育融入我國的本土文化。我們探索蒙臺梭利教育模式中國化的目的不僅僅是要保證受其教育的中國兒童也能像其他國家兒童那樣受益,而且要使蒙臺梭利教育模式在中國幼教改革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在我國推廣蒙氏教育法,并不意味著要全盤否定我國現(xiàn)有的幼兒教育課程,更不能異化了蒙氏教育法,將其演變?yōu)槊嫦蚋呤杖爰彝サ馁F族化教育。這就需要我們的教育科研機構進行廣泛的宣傳,需要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正確引導,合理規(guī)范,更需要廣大幼兒園及幼教工作者澄清意識。我們應該認識到,蒙臺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其目的不是為了標新立異,嘩眾取寵,更不是為了追求幼兒園經(jīng)濟效益的擴大,而應該是服務于我國幼兒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服務于我國幼兒成長和發(fā)展的需要。
在推廣蒙氏教育時,首先要正確解讀蒙臺梭利教育法,了解其實質(zhì)而非形式。例如,蒙氏教具是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構成要素和特色之一。在處理“自由”和“紀律”兩者的關系時,由于沒有真正理解蒙臺梭利所說的“自由”和“紀律”的本質(zhì),在實踐中常常出現(xiàn)顛倒處理兩者關系的情況。當幼兒故意破壞教學秩序、損壞他人學習成果時,我們往往視而不見,而當幼兒想表達自己的看法,主動進行探索時,我們卻時常進行干涉。
總之,只有把握住了蒙氏教育的精髓和實質(zhì),才能使蒙氏教育的開展落在實處,也才能使蒙氏教育中國化不偏離蒙氏教育精神的主旨。
在移植和推廣蒙氏教育時,我們應充分考慮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教育實施的影響。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張揚,在此背景下成長的幼兒大多獨立獨行,個性張揚,而蒙氏教育中強調(diào)一切按程序操作的做法則有助于培養(yǎng)西方兒童的規(guī)則性,使其學會為人處世的規(guī)范。然而,中國文化歷來推崇含蓄,強調(diào)“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種文化熏陶出來的兒童多順從、聽話,但容易缺乏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力,如果再將蒙氏的做法完全照搬的話,顯然更加不利于我國兒童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要考慮其間差異,對蒙氏教育法中的教具或操作程序加以改造,改變他們束縛兒童個性發(fā)展的部分。
針對蒙氏教育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結合中國實際,我們應對蒙氏教育模式中的合理因素進行正確應用和改造。
在教學內(nèi)容方面,蒙氏教育包括日常生活練習、感覺教育、數(shù)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領域。但在今天看來,其教育內(nèi)容設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缺少社會教育和藝術教育,這是不能滿足當代社會要求的。同時還要注意,蒙臺梭利教育思想中具有宗教成分,因此,在我國實施蒙氏教育時,要實施符合中國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和時代特點的德育課程。
在班級組織形式方面,蒙氏教育采用混齡班。孩子之間的自然年齡差異,促成許多相互幫助以及學習的機會,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但混齡班同樣面臨實際的問題,比如家長會擔心年齡小的孩子受欺負,害怕年齡大的孩子得不到關注。也正因如此,混齡班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們不可貿(mào)然采取混齡班,根據(jù)實際情況逐步過渡。
而在教育實施方面,盡管個別教育十分必要,且有利于因材施教,能有效促進每個兒童的發(fā)展,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靠個別教學來促進兒童社會性行為的形成和發(fā)展是遠遠不夠的,可以采取小組活動、集體活動、個人活動三種教學方式相互結合、相互交替的方法。
蒙臺梭利及其創(chuàng)立的幼兒教育理論和方法,為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其中還有許多寶貴之處有待于我們繼續(xù)和深入地進行探索和挖掘。而在將其引進和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兼容并蓄,而又符合中國實際,才能使蒙氏教育在中國閃耀出真正奪目的光芒,照射出我國幼兒教育改革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