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漆園城北小學 孫騰芳
數學教學計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學數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準確、迅速、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終身發(fā)展必備的知識之一。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計算器在教學中的應用,學生的計算能力越來越來差,特別是現在的中學生,他們到了一種離開計算器已經不會計算的地步,對小學生來說,雖然沒有像中學生那樣,但他們的計算能力同樣不容樂觀,而老師們對計算的不重視也是造成學生計算能力差的一個原因,在老師的心目中,計算沒什么難的,沒什么可講的,計算無非就是多練,練多了就好了,很少去關注學生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學生反復犯同一個錯誤?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課程標準修訂稿》將“運算能力”界定為“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薄罢_”是對運算結果的要求,這是進行一切運算最終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案鶕▌t和運算律”也就是運算的依據和運算的前提。這要求學生要理解運算時所用的法則和運算律,不僅如此,還要求會正確、恰當地應用這些運算律、運算法則。
鑒于數學《大綱》的要求和自己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為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特此總結以下幾點。
有一位名師說過:“一堂好課,如一首交響樂,總要講究旋律、節(jié)奏、配器、音響的和諧。師與生要和諧、人與文要和諧、情與理要和諧、思與悟要和諧、知與行要和諧。”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難道我們就不該走進孩子那五彩繽紛、瑰麗神奇的情感生活,去體驗、欣賞他們心中的數學世界,去理解、感受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嗎?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筆算是重點、口算是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能結合現實素材理解運算順序,能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以兩步為主,不能超過三步)”。
口算是計算的基礎,是計算教學的開始階段,口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谒隳芰Φ奶岣卟皇且货矶偷模且ㄟ^每天的訓練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恒堅持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技巧,達到正確、迅速、靈活的口算目的。
計算題本來就枯燥,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又短,天性愛玩又使得他們不能夠長時間認真做,如果遇到計算題里的數據較大或算式顯得繁時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認真地審題,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如果一下子做幾十個,學生做得天昏地暗,錯誤很多,也體現不出學生計算水平高低,做到后來草草完成。而學生做得少,認真做正確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因此,“失敗是成功之母”說的不無道理。每次計算時8——10題足矣,如果用“拔苗助長”式的練錯誤多,學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上就會產生排斥,計算錯誤也就多了。不管何種原因造成的計算錯誤,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注意找出錯誤的根本和關鍵,分析錯誤的原因,然后再針對錯誤性質、原因和范圍,對癥下藥。
在計算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從審題、計算到書寫,一氣呵成,中途不東張西望,力爭算一題,對一題。在“抄錯”這個問題上,我曾經請教過一位教低年級的老前輩,就低年級抄錯問題上談談怎樣預防。她毫無保留地談了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說在平時做題時邊輕聲讀邊寫。要讀出來,當然就得認真看清楚數字了,而由于眼睛看到了數字經過大腦分析后說出,就錯不了。如果他能讀出來后再寫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錯數字。計算錯誤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因此我們應培養(yǎng)學生在作業(yè)后必須自我檢查、驗算的好習慣,我們教師應作出長期不懈的努力。
學生一般都比較重視應用題的審題,而對計算題卻走入了一個誤區(qū),認為計算就是根據運算順序或運算法則計算,審題純屬浪費時間,所以很多學生看到計算題便劃“=”,并立即進行計算,似乎計算真是一種機械運動,這種現象必須馬上改正。計算題和應用題一樣同樣需要審題,通過審題可避免數字、運算符號抄錯;通過審題可確定分數、小數轉化的方向;通過審題可確定能否簡算,審題要貫穿計算的每一步,實踐證明,審題不但不浪費時間,反而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同時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計算教學不但要做到“快速、準確”更重要的是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核心,發(fā)揮計算教學的教育功能,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從計算教學的點點滴滴做起,腳踏實地,做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