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順縣永茂鎮(zhèn)九年制學校 黃金娥
杜甫在詩《奉贈韋左丈二十二韻》中說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的是書讀得多了,那么寫起文章來也九如魚得水了。這個道理放在我們今天的語文數(shù)學走也同樣適用。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能寫出一篇好作文、寫得一手好文章,這恰恰是語文作為工具性的表現(xiàn)。一篇好的作文,在語句通順、邏輯合理的基礎上,要么動之以情、笑之以理、深明大義,要哦包羅萬象、群態(tài)畢先、栩栩如生。對于中小學生生而言,如何寫出一篇合格乃至優(yōu)秀的文字,這不僅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教授九能完成實現(xiàn)的,它還需要學生在課外積累一定的閱讀量,方能達到行云流水的境地。
人類歷史發(fā)展了幾千年,出類拔萃的文字作品補勝其數(shù),我們中國有準確分類的經(jīng)史集,當中囊括了詩詞歌賦,科研志異等等。在歐美,人們崇尚小說,認為小說才是文學的最嘎松成就,縮寫他們有許多優(yōu)秀的小說作品,例如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瑪格麗特.密切爾的《飄》等。凡此種種無一補是先哲的智慧與心血。當然,當代文學中也不乏佼佼者,像是在2012年10月11日,以“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xiàn)代融為一體”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本作家,他的文字作品清純樸實又貼近生活,值得一看。還有國外的茨威格、米蘭。昆德拉、芥川龍之等人的作品都要自己的獨特風格。因為是學問學專業(yè)的緣故,現(xiàn)在有從事教育行業(yè)了偶爾閑暇時分我喜歡從書架信手拾來,坐在小凳上趁著陽光美美地閱讀一番,那滋味就像啜了一小口清甜甘露,滋潤心田。若是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那么所得美的享受和課余知識頗豐,這些都是我寫作的靈感和源泉,我以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談談課外閱讀對寫作的好處。
我們在課本教材里所識的生字詞都是有限的,包括《新課程標準》里要求學生掌握的詞量都把標準定為3500字左右,雖是有一點的詞匯量了,但中國現(xiàn)代漢字里有常見字和生僻字約8——9萬,還有些是古代失傳的漢字,也許在某些舊籍里便會碰見。若是要通曉全文便必須將生字借助查字工具查出,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碰見生僻字反復出現(xiàn)并將之記憶起來就可以儲蓄詞匯量。陸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在寫作的時候,尤其是應試作文,課余閱讀的大量詞匯就會派上用場。一篇好的文章先不說內(nèi)容如何,單從字面的詞匯量便可可見一斑了。
有一種閱讀方式叫做不求甚解,在廣覽群書后,也許你會記不住書里的細節(jié),記不住書中的名字,但那種模糊的印象總會在另一時刻被喚醒。例如我們讀過《水滸傳》,會記得江湖中綠林俠士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痛快豪情;再看看《浮生六記》,我們讀到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蕓娘”,讀懂了一位江南女子的委婉柔情;曾經(jīng)一本《愛麗絲夢游仙境》讓我一度癡迷于童話的世界,里面的會笑的貓一直讓我印象深刻;還有《源氏物語》關于平安京時期建筑物的描寫和皇室的復雜紛爭都讓我長了見識,明白了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
有時我們匆匆的時間不會允許你有足夠的空閑來與小說共喜怒,那么一冊薄薄的《讀者》或是一份清盈的《文萃報》將會是不錯的選擇。在郵政報刊亭的報紙雜志隨意一瞥,都能讓你感知時事、領略風情。
學生在上作文課時總是感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實除了生活中可以提煉寫作素材外,課外的大量閱讀就可以將內(nèi)容修改作為自己的作品。曾經(jīng)在某本書或某處見到的故事,我們“借”,換個開頭,修飾正文,將自己心中的結尾補上,這就是完全歸屬于自己的文章了。譬如我們的七年級教材中有一篇《陌上桑》,當中講了一位富有的采桑女被使者追求的故事,我們可以將這則民間樂府詩改為一則現(xiàn)代背景的小說,而故事的開端為羅敷自力更生經(jīng)營了一家服裝店,而使君就可改為家境殷實的愛慕者,結局是羅敷仍然拒絕使君,但使君卻更加心生敬佩與羅敷成為了好朋友。所以“書中并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的眼睛”。再舉一例,在學生的應試考試作文題里,有一題為“美麗的——”的半命題作文,首先我們確定文章內(nèi)容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如果是寫人,我們可以參靠《紅樓夢》里200多位人物外貌、動作心理的描寫;若是寫事,我們可以看看蔡東潘、二月河里的歷史小說演義;若是寫景,那么我們中國的詩詞寶庫不可不看,因為大多數(shù)的詩歌為了抒情必先寫景,這就是王國維先生講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閱讀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作品本身就像一份待拆開的禮物,只要你青睞它,那它必將報之以驚喜,我們的寫作就可以從閱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