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麗
【摘 要】分析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闡述實施閱讀療法的意義,提出實施閱讀療法的措施。
【關(guān)鍵詞】中職 心理健康 閱讀療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065-02
中職學生大多已完成了初中學業(yè),有了基礎(chǔ)的文化知識,但由于落榜、家庭經(jīng)濟或個人的多種原因,他們選擇就讀職業(yè)教育,學習實用知識。中職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不夠系統(tǒng)、扎實和強化;他們個性較強,希望脫離父母約束而追求獨立,希望有所建樹而渴望被認可,內(nèi)心表現(xiàn)出躍躍欲試、小心翼翼卻蠢蠢欲動的動態(tài)發(fā)展特色。因此,疏導學生建立穩(wěn)定、穩(wěn)健的心理十分必要。中職教育新課標指出,教學要實現(xiàn)“知識、過程、能力、方法、情感和價值觀”的多維目標。然而,中職學生有其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了幫助中職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可以通過閱讀療法來預防和矯正學生的心理。
一、閱讀療法概述
閱讀療法是指通過各種閱讀活動、閱讀方式等來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心理,讓學生在反思中得到進步、舒緩情緒,進而達到預防心理疾病或者自我矯正、自我成長、自我優(yōu)勝的功效。閱讀療法不僅能夠解決中職學生文化知識單薄、不愛閱讀和閱讀不精等問題,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耐心和技巧,更好地促使自省或保護心理疾病者的自尊。
閱讀療法的科學根據(jù)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期待效應。這是心理學的一個著名理論,是說期望對一個人的影響。它應用到閱讀教學中也是十分有用的。運用期待效應去體會、感悟和學習作者的經(jīng)歷,或者課前導入設疑或課尾留有懸念,既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又可以給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做鋪墊。
第二,分層教學。中職學生基礎(chǔ)水平參差不齊,加上新課改提倡的因材施教和重視個性成長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目標設計上需要遵循由易入難、由簡入繁的原則,根據(jù)不同的人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心理發(fā)展的優(yōu)缺點進行針對性分層教學。
第三,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好的情境能減輕學生的壓力與緊張,還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合適、逼真的情境對“悅讀”的實現(xiàn)有極大的幫助。
二、實施閱讀療法的意義
基于中職學生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內(nèi)心德行修養(yǎng)有必要繼續(xù)建設的心理發(fā)展現(xiàn)狀,加上中職學生高傲、自我的性格也促使心理教育不能選擇診療、座談等傳統(tǒng)的易引起反感的形式,筆者選擇了貼近學生生活和興趣的閱讀療法來進行心理建設。
當今社會科技不斷發(fā)展,人們的閱讀量和閱讀面也越來越廣,然而單純的電子閱讀收效甚微,尤其是快餐文化中中職學生代表的新一代學生的閱讀都淺嘗輒止,因而紙質(zhì)的,深入、思齊型閱讀的重要性已經(jīng)越來越為大家所重視。讀奇書通曉古今、閱佳作明鑒自我成長,其實是較為有效的方法。
中職學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全或者學而不能找到用武之地,常會出現(xiàn)墮落、拉幫結(jié)派、報復社會等問題,而閱讀療法可以在提高文化知識的同時促使學生做一個積極向上、造福社會和不知足而上進、“見賢思齊”的人,其對社會的幫助作用也是很深、很廣的。
三、實施閱讀療法的措施
閱讀教學不是孤立的,要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形成互相遞進的閱讀能力,使學生成為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人才。
(一)閱讀療法的實施原則
1.一個主體:在這個計劃中有一個主體要貫徹始終,要時刻記在心中,即學生是參與者、受益者、主力軍,因此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去閱讀、反思、感觸和進步,更要讓學生主動展示和改變自己的心理問題。
2.一個保證:在閱讀計劃提升綜合素養(yǎng)的過程中,老師是計劃的專業(yè)實施者和輔助者,因此要適度引導,合理規(guī)劃,隨時觀察效果,及時反饋問題并加以完善。
3.一個前提:“引導悅讀”培養(yǎng)興趣。學生只有感興趣了,才能在吸引力的牽引下樂學,更不會排斥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心理建設或心理問題的改善。
(二)閱讀療法的活動措施
1.獨立思考里閱讀,“案牘”記錄中顯形。一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不該被抹殺的,因此筆者非常重視適度引導后再在閱獨中培養(yǎng)獨立意識,學生獨立思考后才能顯現(xiàn)出自己的心理問題或不好的傾向?!鞍笭闭f的是閱讀中的筆記,提倡學生“多記、多反思、多傾述于筆下”。心理建設的教學是細水長流的工作,必須抓好點點滴滴、方方面面,才能有效果。
例如,筆者曾經(jīng)讓學生集體閱讀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以輕緩的音樂為背景,吸引孩子在帶感情的回憶里隨著作者的思路去想和問,第一遍播放是輕柔的朗讀,第二遍是讓學生自己朗讀并在自己的筆記里寫下自己的被“重打”經(jīng)歷,并表述過程,再加以反思,這樣可以了解孩子對父母的印象和部分家暴嚴重的問題,邀請父母一起學會尊重和相信孩子。
2.齊約定“月讀”、“越讀”和“閱督”。增添教學的活力,為了逐漸實現(xiàn)分層教學目標,也為了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筆者經(jīng)常組織閱讀的活動。一是小組“約讀”,每周分派一個小組負責尋找與本小組欣賞的好文章一篇,然后大家約讀時間一起閱讀,這樣的活動也擴充了閱讀范圍。二是“月讀”,是為了反饋閱讀效果,每兩周由筆者出一次題,把心理問答以閱讀理解的形式進行考查,隨時查看學生的不同心理動態(tài)。三是“越讀”,顯而易見就是比賽閱讀了,考查哪個小組的閱讀技巧均衡發(fā)展,互助著進步等。四是“閱督”,要求學生在專門的筆記上寫閱讀感受和心理話。
如“月讀”題筆者曾經(jīng)以《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合歡樹》這三篇文章為代表要求大家熟悉史鐵生的作品,并做題,問答題目偏向心理考察——“你是否現(xiàn)在常和作者當年那樣不知道活著的意義?你想過如果不想活你會如何做?作者因為自己的悲痛而忽視了家庭同樣擔負著難過,甚至直到母親死了都連陪著看菊花的心愿都落空了,你認為自己目前經(jīng)歷的悲痛有哪些?你會如何處理?”
3.因勢設練,主題教學。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閱讀耐心和技巧的培養(yǎng),如在閱讀中讓學生對感觸最深的話進行情境中回憶;為了讓學生隨時完善自己的心理建設,可以進行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教學。
如男生較為羞澀和不善于表達的較多,筆者會安排他們閱讀《狼圖騰》并對血性、膽氣之類的段落進行放聲閱讀;而學生對自己活著的意義不明白的,筆者會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士兵突擊》和《活著》等書籍,并要求大家總結(jié)活著的意義,進行辯論,使消極遁世者獲得心靈的撼動。
4.品讀賞析,情境教學。為避免枯燥閱讀引起學生的反感,筆者會進行配圖或配樂閱讀,使學生感受氛圍并集中注意。此外,“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學生有發(fā)散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潛能,因而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解讀文章。
例如,輕音樂配著《心靈雞湯》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溫暖;獨立而激昂的《簡愛》配樂能讓學生在閱讀時體會、感受到心靈美的意義。為了增加學生對文章“表情達意”的體會,筆者給學生布置開展“唯品會”,讓每個學生有3分鐘時間推薦和賞析自己讀過的書,要求突出文章的亮點。
綜上所述,閱讀療法可以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與熏陶,還能透過書籍展現(xiàn)的小世界和學生的心靈接軌,貼近學生生活和身心,并引導孩子培養(yǎng)好的讀書習慣,進而實現(xiàn)“悅讀”和提升心理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王波.閱讀療法書目[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5)
[2]宗妮.閱讀療法理論與應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3]趙豐豐.對“閱讀療法”的調(diào)查及建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0(1)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