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崖土司文化研究獻疑
      ——基于民俗信仰的視角

      2016-03-14 23:54:25蕭洪恩侯春燕
      湖北社會科學(xué)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田氏玉皇大帝土司

      蕭洪恩,侯春燕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文法學(xué)院,湖北武漢 430070)

      唐崖土司文化研究獻疑
      ——基于民俗信仰的視角

      蕭洪恩,侯春燕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文法學(xué)院,湖北武漢 430070)

      基于民俗信仰的視角對唐崖土司遺址進行文化研究,有五個值得探究的文化疑點:從譜學(xué)中世代間的時間合理性來看,唐崖覃氏不可能是蒙古遺裔,正史、地方志及民間傳說也都未曾提及唐崖覃氏是蒙古遺裔;田氏夫人墓的位置布局體現(xiàn)了田氏犧牲小我的擔當精神,寓意后世昌盛,唐崖土司田氏夫人墓要成為“萬古隹城”;玉皇大帝是恩施民間信仰中至高無上的天神,“玉皇廟”是基于覃氏此類信仰所建,并不是為了破壞唐崖土司城之風水所建;唐崖土司城遺址的“井”數(shù)與民間信仰的文化參數(shù)無關(guān),而是適應(yīng)人們生活的自然產(chǎn)物。

      唐崖土司遺址;土司文化;恩施;土家族;民俗信仰

      唐崖土司城遺址雖然是2015年7月才被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但對其的研究卻很早就開始了,其中有文獻學(xué)的,有考古學(xué)的,也有民族學(xué)等多學(xué)科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豐富、研究水平也較高。但是,在諸多研究成果中,也逐漸形成了一些文化爭論。這些爭論一般被認為是學(xué)術(shù)觀點的問題。但是,一個值得關(guān)注的問題是:作為民俗學(xué)、宗教學(xué)等研究對象的民間宗教信仰卻很少直接進入研究領(lǐng)域。為此,本文直接從唐崖土司城遺址所反映的民俗信仰來加以闡明,提出我們的一些疑問,并結(jié)合相關(guān)學(xué)科而為“唐崖土司文化研究獻疑”一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唐崖覃氏是蒙古遺裔嗎?

      生活在唐崖土司城及其周圍的主要姓氏是覃氏,后來由于招駙馬、避難等原因遷來了張姓、羅姓和陳姓……

      有人說唐崖覃氏出于蒙古人,[1](p133-139)如民國時期的唐崖《覃氏族譜》即對于覃氏的早期世系列出:鐵木乃耳→顏伯占爾→文殊海牙→脫音帖兒→福壽不花……覃啟處送→覃直什用→覃耳毛→覃忠孝→覃斌→覃彥實→覃文銘→覃天富→覃萬金→覃柱→覃文端→覃鼎→覃宗堯→覃宗禹(堯弟)→覃鋐(宏)→覃溥澤→梓椿→梓桂(椿弟)。由此,部分學(xué)者認為唐崖土司是蒙古人的后裔。[2](pp11-16)不過,這是值得討論的。首先,從時間上看,這是有問題的。你看,整個元朝對全中國的統(tǒng)治僅99年(唐崖族譜說是88年),而歷史記載的恩施最后被元軍攻下的時間是1276年,到覃啟處送→覃直什用時期,據(jù)民國《咸豐縣志》之《輿地志·沿革》和光緒《湖北輿地記》之《施南府》的記載:至正十五年(1355年)

      “又于施州南境蠻地置龍?zhí)栋矒崴?、木冊安撫司。唐崖長官司,尋改為唐崖軍民千戶所……元末明玉珍據(jù)有其地……改唐崖軍民千戶所,為唐崖宣撫司”,由此可以確認覃啟處送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式就任土司,初為長官司長官。由至正年間上溯至元軍攻下恩施的至元年間,即使按1276年始算,到1355年,僅79年,不到80年,而按《覃氏族譜》的記載,這段時間經(jīng)歷了鐵木乃耳、顏伯占爾、文殊海牙、脫音帖兒、福壽不花、覃啟處送,有六代人,平均年齡不到14歲;若是算至1284年,則僅71年,平均不到12歲,僅從譜學(xué)的角度,這就是一個不可能。而覃啟處送之后的17代共歷時元、明、清三代共381年,幾為22.5歲,考慮到長子繼承制的通例,或可勉強說得通。其次,我們在民間還發(fā)現(xiàn)有另外的兩本唐崖的《覃氏族譜》,可以看成是早于民國版唐崖《覃氏族譜》的二修、三修譜,該二譜都明確肯定唐崖覃氏為巴人之后(將專文論述),①關(guān)于這一點,本人將在待刊稿:《唐崖土司文化研究獻疑——漫評唐崖的三部〈覃氏家譜〉》加以詳細論證。本人曾根據(jù)所見的三個抄本進行比對研究,根據(jù)三個版本有一個從“混沌”到“有序”的日漸清晰之世系,有一個從“巴人”到“蒙古”的祖源轉(zhuǎn)化以及從“信仰”到“建構(gòu)”的日趨完善的譜系。所以,除其他學(xué)者的考證理由而外,僅從譜學(xué)的角度看,對于唐崖土司為蒙古人之后一說,就可以肯定地說:“這不可能”。事實上,這也已有學(xué)者申論。[3](p76-90)所以,新近出版的《中華覃氏志?湖北卷》[4][p15-55]即清理了唐崖土司的一般世系:在總體上屬覃汝先宗支,以恩施市柳州城的始遷祖覃汝先而得名。覃汝先宗支的起源有“源于宋代”和“源于唐代”兩種說法。對于唐崖世系來說,其直接世系祖即覃汝先(1098—1186年),祖籍為陜西漢中南鄭,原居重慶瞿塘關(guān)(今重慶奉節(jié)一帶),妣向氏,夫婦卒葬“施州柳城”(即今恩施市柳州城,下同),生子:伯堅、伯圭。唐崖司所屬為伯堅后裔。伯堅為汝先長子,妣唐氏,生仕普(即普諸)、仕諳、仕覺、仕鰲四子,夫婦卒葬“施州柳城”,唐崖司所屬為普諸后裔;普諸為伯堅長子,因抗金和鎮(zhèn)撫峒蠻有功,被封為鎮(zhèn)國大元帥,后從柳州城遷往宣恩,任施州鎮(zhèn)邊萬戶總管府總管,妣田氏,封一品鎮(zhèn)國夫人,生子:爾毛、野毛(后改散毛)、化毛,唐崖司所屬為化毛后裔;化毛為普諸三子,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奉長兄覃爾毛之命,領(lǐng)兵三千,攻打馬化龍取得唐崖五峒地(今咸豐唐崖司鎮(zhèn)一帶),置唐崖軍民千戶所,以化毛為千戶,覃化毛為唐崖土司首任司主,化毛治理唐崖深得苗蠻的信任與誠服,稱化毛為“啟處送”(土語,意為上天賜予的仁主),化毛后裔屬“唐崖土司屬宗支”,曾用“金陵堂”堂號,生子值什用、值指用,其中值什用為化毛(啟處送)長子,襲父職任唐崖土司主,生子耳毛,唐崖司所屬即其后裔。不過,經(jīng)過譜學(xué)對比,從覃汝先(1098—1186年)經(jīng)四世至覃耳毛襲職(約1284年),世均20多年,與后續(xù)世系基本一致,基本上可以說具有確定性。

      上述譜學(xué)證據(jù)也得到民間傳說的證明:

      土司皇是不是蒙古人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清楚他就是這一塊兒的人。覃家的人就在這一塊兒住。來的時候是“覃挑擔、向牽狗、田黃二姓打擺手”,覃家跟(與)向家跟(給)田、黃二姓幫忙挑擔,田、黃二姓空著手在前面走,他們是一路來的。唐崖村也有姓田的,在10組。姓黃的在河那邊,萬獸園這邊沒有。皇帝土司是覃家的人……以前蒙古人和張家來唐崖土司拜唐崖司,唐崖司的丞相是唐崖司的人,領(lǐng)導(dǎo)是蒙古人……[5](p198)

      另外,其他正史與地方志在介紹唐崖土司及其世襲時,都從未提及覃氏是蒙古族或者蒙古人的后裔。由此可見,民國時期的唐崖《覃氏族譜》所記載的覃氏是蒙古人后裔的說法值得慎重推敲。

      二、是“佳城”、“唯城”還是“隹城”?

      按照古代的慣制,筑土壟起而形成高出地面的土堆即為墳,凡葬掘入穴地,不堆土植樹者謂之墓,可見墳、墓本有原則區(qū)別,但后來埋葬死人的穴和壘起的墳頭均被統(tǒng)稱為“墳?zāi)埂绷?。對照之下,土司墓、田氏夫人墓等被稱為墳?zāi)挂菜闶敲逼鋵嵙?,因為從形制上看,既有入地之穴,又有封土為丘。在土家族地區(qū),入地為穴叫“挖井”,封土為丘叫“壘墳”,生者在生時的一些禁忌,就有屬于此例的,如吃飯不能換飯碗,一是忌在生時把飯碗搞丟了,一是忌死后入地為穴時入不了地——挖井挖不下去……顯然,土司墓、田氏夫人墓屬于土家族地區(qū)的墳?zāi)雇ɡ?,不過規(guī)模較大、內(nèi)涵更豐而已。

      在諸土司墓葬中,田氏夫人墓最耐人尋味。該墓建于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亦坐西朝東,兌山震向,由墓冢、墓碑、“萬古隹城”牌坊三部分組成。

      墓冢呈圓形,直徑約2米,高約1.5米,底部采用石板圍護;墓碑采用砂巖雕琢而成,高1.9米,由碑座、碑身和碑帽三部分組成,座為長方形,高約0.45米。碑身由整塊砂巖鑿成,寬約1米,厚約0.2米,額題“日月”兩字,每個字外飾圓圈紋。碑文楷書陽刻“明顯妣誥封武略將軍覃太夫人田氏之墓”,前記“孝男印官宗堯記”,后題“皇明崇禎歲庚午季夏吉旦立”。受自然風雨侵蝕,碑身風化剝落現(xiàn)象嚴重,碑文漫漶不清。碑帽為單檐廡殿頂式。碑身兩側(cè)及碑座正面飾有卷草紋?!叭f古隹城”牌坊造型簡單,無雕飾花紋,為四柱三門式仿木石構(gòu),四柱兩側(cè)均設(shè)有抱鼓石。牌坊通高約3米,明間寬約2米,次間寬約1.4米。中門橫額正反面分別楷書陽刻“萬古隹城”和“乾坤共久”八個大字,是墓主生前的希望與價值觀的體現(xiàn)。

      說田氏夫人墓耐人尋味,是因為該墓位于覃值什用墓之左后方,與之緊鄰而位置略高,從祖墓的角度,這于體例不合——既是后人,又是女人,何以還高于祖墓(位置偏高)、尊于祖墓(方向偏左)?從風水的角度,覃值什用墓已略顯高懸,而田氏夫人墓則位置更高,影響后人的時代氣運;從文化理想的角度,額題“日月”與“乾坤共久”,又分明是一種有意為之的文化統(tǒng)一性,因為在《周易》而言,“乾坤,陰陽之主也?!薄断缔o傳》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薄兑拙暋氛f:“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離為日,坎為月,日月之道,陰陽之經(jīng),所以終始萬物……”可以看出,田氏夫人墓訴求包統(tǒng)乾坤、含蘊日月(離坎),是想象在唐崖司有“乾坤共久”、“日月同輝”之望。也就是說,這是自漢代以來的“乾坤相并俱生”思想、晚明以來的“乾坤并建”思想在田氏夫人墓上的體現(xiàn)。田氏夫人墓是否想據(jù)此阻斷覃氏土司的衰退之勢?是否是一種敢于擔當?shù)臓奚瘢繌奶锸戏蛉松暗乃魉鶠?,這是可以確定的。不過,從其夫覃鼎為唐崖土司鼎盛時期的首領(lǐng),然其墓形制簡單,規(guī)模比田氏夫人墓小得多,與其身份明顯不符,因而更耐人尋味。還有,唐崖土司城內(nèi)的墓葬,有單室、雙室、三室和四室等多種類型,其中雙墓、三室、四室墓一般都是夫妻合葬墓。但按當?shù)厝说牧?xí)俗,夫婦去世后是否合葬是要請風水先生看八字的,如八字合則合葬,八字不合則要分葬。至今土家族地區(qū)依然有這樣的習(xí)俗。覃鼎與田夫人不合葬的原因,據(jù)土司后裔稱是因為八字不合,但在方位設(shè)定上,依然采用“男左女右”。不過我的解釋則是田氏犧牲小我成就覃氏,因而是一種擔當精神。

      更值得思考的是“萬古隹城”。一般都把“隹城”識讀為“佳城”或“唯城”。事實上,從字形上看,通過我們對該字的觀察看,田氏夫人墓牌坊上的“隹”字是一個沒有偏旁的整體構(gòu)架,并不是左右結(jié)構(gòu)(單人旁外加兩個土)的“佳”,而是一撇一豎外加一點且配以四橫一豎,四橫中的第二、三橫較短,第四橫較長,因而不應(yīng)是“佳”;有學(xué)者告訴我,近來有人把“隹城”釋為“唯城”,也可從字形上證明我們的判斷不誤,但要釋為“唯城”,無論是“唯一”之“唯”,還是“維護”之“維”,都于史不合;從墓地看,“佳城”一般指平陸的墓地,如“佳城”典出之《西京雜記》卷四所載:“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薄恫┪镏尽ぎ惵劇分该髌湓跂|城門外,應(yīng)即平地上:“漢滕公(夏侯嬰)薨,求葬東都門外,公卿送喪,駟馬不行,踣地悲鳴。踣蹄下地,得石有銘,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煸嵫伞!边@里,“佳”即美好之意,“佳城”一般都不在山地,如人稱“佳城”的孔子墓地、漢滕公墓地等,均非山地。相比而言,言“隹城”者如“趙氏隹城”、“駱氏隹城”、“鐘氏隹城”、“萬古隹城”等,則并為山地。所以,我們認為,“隹城”,特指墓地位于較高處,“隹”音cuī,舊有“畏(wèi)隹”之詞,意即“巍崔”。根據(jù)《辭?!贰蚌俊蓖ā按蕖敝f,并引用《莊子·齊物論》“山林之畏隹”語,知“畏隹”即“嵬隹”即指高峻貌,是“隹城”即有石頭之高峻之地的墓地。①風水學(xué)上有專門的關(guān)于高俊之穴位的論說,此不細列。田氏夫人墓地在玄武山的高處,風水不錯,且希望后代繁衍昌盛,更加上田氏夫人墓還處于覃值什用墓之上,要成為“萬古隹城”,自然非常適合。②田氏夫人墓的位置恰在玄武垂頭之上停位,且于穴狀入首星頂聳立如人,氣浮于上,為葬天穴。相較而言,其下首的覃直什用墓則入首星頂身仰如人睡,氣在下而為地穴。位居田氏夫人墓左側(cè)的其夫覃鼎墓,入首星頂則身屈手抱如跌坐地上,氣入于中,實為人穴。雖然三穴本身皆有佳位,但從三墓的氣勢來看,高下自然分明。

      三、“玉皇廟”是風水建筑嗎?

      唐崖土司城遺址的“玉皇廟”(也稱“玉皇殿”)還沒有進行考古發(fā)掘,但玉皇廟的遺存卻較豐富。多數(shù)傳說玉皇廟并不是唐崖覃氏所建,而是他人為了破壞唐崖土司城的風水所建。根據(jù)傳說及相關(guān)研究人員介紹,我們可以確認關(guān)于玉皇廟建筑的一些基本信息:

      建筑主體——唐崖覃氏土司之外的人(非唐崖覃氏建)

      建筑性質(zhì)——為破壞唐崖土司城的風水而建

      建筑類型——道教信仰以區(qū)別于唐崖土司覃氏的佛教信仰

      建筑位置——玄武山的最高處,以道教最高神斷唐崖土司城龍脈

      ……

      這些說法明顯地站不住腳。因為:(1)于土地制度上講,當時的唐崖土司屬農(nóng)奴制度向地主制度轉(zhuǎn)變的初始階段,玄武山屬唐崖覃氏的祖山,覃氏不可能允許他人隨意在自己的祖山上建筑,更不用說事關(guān)宗教信仰的建筑了,何況該建筑緊靠著覃氏所植“夫妻杉”呢?(2)從信仰上說,上述說法是假設(shè)唐崖覃氏只信奉一種宗教——佛教,但這是不正確的,我們從其所存觀音殿、玄武觀、桓侯廟等為代表的“八大寺廟”也可見出其信仰的非單一性;何況還有土地神信仰一類,如在小衙門西北角即建有一石塊壘砌的土地廟,用較為規(guī)整的石塊修砌,邊長約1.3米,高約1米。(3)從唐崖土司城建設(shè)的整個風水格局來看,該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嚴格遵循著風水規(guī)則,說明其本有風水高人指點,不可能允許此類破壞風水之事的發(fā)生,何況這是一種永久性的宗教建筑呢?(4)最直接的證據(jù)還來源于玉皇大帝信仰本身。

      道教的高級天神有“三清”、“四御”等,但真正為中國老百姓婦孺皆知的無疑是玉皇大帝。在《西游記》中,玉皇大帝是萬神之王,全稱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管轄著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住在天宮,其辦公室是金碧輝煌的金闕云宮靈霄寶殿;他手下有許多文武仙卿,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靈神、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官、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千里眼、順風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濟真人、許旌陽真人等,管轄著四海龍王、雷部諸神、藏菩薩、十殿閻羅等各路神仙。

      玉皇大帝神位的確立,可以推至唐代的轉(zhuǎn)折性變化。從神源的層面看,玉皇大帝信仰是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而天帝崇拜又根源于原始宗教即對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及山川、河流的自然崇拜。到了殷商時期,已形成最高神帝、上帝等觀念;西周以后有了皇天、上天、旻天、天帝、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等多種神目,《詩經(jīng)·周頌·時邁》《周書·康誥》《周書·泰誓中》《商書·仲虺之誥》等中均有反映;到了東漢,隨著道教產(chǎn)生,道徒們邀請?zhí)斓奂用?,并成了神仙界的皇帝,并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并有了玉皇、玉帝、玉皇大帝、昊天金闕玉皇大帝等名稱,直到發(fā)展為中國全民(主要是漢民族)崇拜的最高神,并流傳到了東南亞廣大地區(qū)。

      不過,直到唐代以前,這位諸神之王的玉皇大帝都還沒有形成完整形象。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南朝齊梁時陶弘景編的《真靈位業(yè)圖》,雖有“玉皇”、“玉帝”之名,但卻地位低下?!坝窕实谰绷杏谟袂迦獙m右位的第11位,“高上玉帝”在第19位。

      道教的造神運動是玉皇大帝神位確立的關(guān)鍵步驟,在《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簡稱《玉皇經(jīng)》)中有一個元始天尊命太上道君親自到人間送子的故事,從中說明這位玉帝出身顯赫,是王太子,后來修成了“如來”,或并駕于如來佛;再后來又經(jīng)億劫而修成了玉皇大帝,其地位則超過了如來佛。同類道教造神書還有《老子化胡經(jīng)》等,從而把佛陀貶為道教“三清”的后輩。唐代的兩個因素助推了玉皇大帝神位的確定:一是李家天子與太上老君攀上了親戚,使“玉皇”、“玉帝”之名稱大量出現(xiàn)于唐人作品中,如唐人詩詞中;二是與“玉”崇拜相關(guān)。道教信奉食玉可以長生,且為純潔清靜的象征,故道教所稱神仙,多與玉相關(guān),如侍曰玉女、玉郎,域曰玉京、玉清,居曰玉闕、玉樓,動物曰玉兔、玉蟾,植物曰玉樹、玉芝……

      玉皇大帝之名似確立于宋代。趙氏統(tǒng)治者的造神表明自己與玉帝有關(guān),趙家天子乃得玉帝護佑,并載于正史。于是宋真宗在宮內(nèi)滋福殿恭設(shè)玉皇像,并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為“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后又加封玉帝為“太上開天執(zhí)符御歷含真休道昊天玉皇上帝”。此后,即使唐宋時道教造出了最高層神團“三清”和“四御”,玉帝地位在三清之下而位列四御之首,但世俗民間的玉皇大帝卻屬于古今天下第一神。除道教設(shè)觀而外,民間也多設(shè)廟宇,于是全國各地有許

      多著名的玉皇廟、玉皇觀、玉皇閣、玉皇庵等,還定正月初九為“玉皇誕”、臘月二十五日為玉皇大帝出巡日,及至影響到各少數(shù)民族,如羌族以七月十九日有“玉皇會”……

      玉皇大帝信仰在土家族地區(qū)也是全民信仰,在土家族的民間傳說故事中,隨處可見。像如《馬桑樹的傳說》(來鳳、咸豐)、《神杉》(咸豐)、《苦與樂》(咸豐)、《人間誰最苦》(巴東)、《蕨粉的傳說》(恩施)、《牛》(恩施)、《天賜孫真人》(建始)、《紅沙梁子》(建始)……我們從上列資料看,作為恩施民間神的玉皇大帝,其結(jié)構(gòu)與人有別,他有“七脈”。雖在天宮,但主宰的卻是人事及萬物。他可以賜人的尊號,他可以叫蕨粉人地三尺。他說什么就是什么,是真正的金口玉言。因此,恩施民間的玉皇大帝,實質(zhì)上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天神。正是這種全民信仰的特性,說明唐崖土司的玉皇廟只能是覃氏土司根據(jù)自己的信仰而建立的宗教設(shè)施,并基本上位于玄武山的最高處,顯示其神位的至上性。

      四、唐崖土司城遺址的“井”數(shù)究有多少?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一個以水為生、以農(nóng)立國的農(nóng)耕文明社會,“井”即成了一種最重要的生存與生活方式。作為一種用于從地表下取水的裝置,在一些地方甚至是古代人民家家戶戶都具備的東西。

      在中國文化中,“井”與社會的關(guān)系十分重要,可以看成是人類生活的中心,以至于刑罰也與“井”相關(guān)。“井”的重要性使其成為許多文化現(xiàn)象的直接描述對象,早在先秦時期,《世本》即把“井”的發(fā)明權(quán)歸結(jié)到黃帝時代,稱黃帝時“伯益作井”,說明當時人們已不僅依靠江河湖泊取水,而是改造自然,從地下取水,擴大了生存空間和廣度,而發(fā)明“井”的人則成了文化英雄;形成了一系列與“井”相關(guān)的語詞,借以反映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用井灶借指家園、故居,用井疆表示井邑的疆界,用井廬指井田和房舍,用井樹借指飲食休息之所,用井閭表示市井、里巷、村落,用井養(yǎng)指謂井水供養(yǎng)于人、源源不盡或比喻受到別人的好處、恩惠,用井肆表示井市,用井遂或井隧以代稱田地,用井然表示整齊、有條理貌……其他復(fù)有井落、井閈、井渠、井捽、井徑、井乘、井屏、井屋、井泉、井陌、井牧、井甸、井邑、井里……可以說,“井”已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模式”,一種關(guān)于人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井喻人生。

      在《周易》中專門有一“井”卦,并強調(diào)“改邑不改井”。因此,在《易經(jīng)》的六十四卦中,井卦可以說即是表示以“井”來比喻人生的“井喻人生”之卦。其卦辭即講了四層意思:首先即強調(diào),可以遷移邑落但不能移動水井,按照現(xiàn)在的話說,建設(shè)村落等是可以選擇地方的,具有建構(gòu)性,邑可以改變、可以搬遷,但是“井”就不一樣,它更受自然條件限制,因而井搬不了,改的難度更大,這就是為什么會強調(diào)“改邑不改井”的原因。第二,水井的特點是因為有源頭活水,因而會始終保持平衡,既不因有人打水而枯竭,也不因無人打水而外溢,這就是“無喪無得”。第三,人們至水井是有秩序的,我們現(xiàn)今還說“井然有序”,其實說的是打水的人來來往往而井然有序。第四,但盡管如上,如果汲水時,真發(fā)現(xiàn)水井干涸、衰竭或堵塞,而又不進行掏井工作,甚至到了碰壞吸水工具的程度,那就一定會有兇禍。從卦象上說,井卦是下巽而上坎,亦即“水風井”,《象傳》說木上出現(xiàn)水就是井卦。君子由此得到的啟示是要慰勞百姓、鼓勵助人。即是說,君子通過考察水井的作用,所獲得的啟示是“勞民”而不倦,并勸導(dǎo)百姓助人。在井卦的六爻中,根據(jù)具體的社會情勢設(shè)定了不同的“井”的場景或要求,初六爻講的是井里有了淤泥而至井水不能飲用,好井變成了廢井,連鳥也不來飲水了,實在是難以為繼了;九二爻說井底生了小魚,而且小魚還在水里互相追逐,打水的甕也漏了而不能盛水了;九三爻說的是井掏干凈了而不去食用,說明人們已失去了信任;六四爻更進一層,說的是整修水井之內(nèi)壁以防止坍塌;到了九五爻即有了效果:井中有甘潔清涼的泉水,可以食用了;更至上六爻則說明井口收攏而不要加蓋,有誠信而最為吉祥……要之,井卦以井喻人,以小喻大,寓意很深,發(fā)人深思……

      “井”卦所描寫的這些狀況,直到20世紀80年代,都還是土家族聚落中最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之一,唐崖土司時代自然也不例外。如按照民間傳說,一說唐崖土司城當年共筑有48口井,或說共祝有72口井,目前已調(diào)查確認的即有十余口,且大多還可繼續(xù)使用;另據(jù)調(diào)查,至少已發(fā)現(xiàn)五十多處適宜作“井”之地。

      經(jīng)調(diào)查確認的“井”一般位于道路的盡頭或道路內(nèi)側(cè)的陡坎處,平面形狀基本為方形,底部鋪砌石板,四壁均用規(guī)整的石塊砌成,“井”的沿外一般有一個石砌平臺。其中以位于小衙門西北角的水井

      體量最大,最為完好。該“井”為長方形豎穴井,井口平面略呈方形,邊長約1米,深0.7米。沿井口設(shè)有臺階便于打水。為保障水源的衛(wèi)生,外圍有一圈石墻,邊長約2.8米,高約0.5米,根據(jù)形制判斷,原應(yīng)設(shè)有井亭。為保持水位,避免豐水期井水四溢,井口底部有一近長方形排水孔與外部暗溝相連。這種水井結(jié)構(gòu)在利川大水井也有發(fā)現(xiàn),說明這是土家族地區(qū)的普遍形制。

      不過,從民俗信仰的角度說,即使在現(xiàn)有唐崖土司城的整個區(qū)域,不可能有48口井,更不可能有72口井,而是根據(jù)需要和自然地理因素形成10余口井。(1)根據(jù)唐崖司城周邊的歷史習(xí)慣考察,水井都只是生活設(shè)施,而不是灌溉設(shè)施,不需要那么多的水井,這可以說是歷來的生活常識,且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80年代,有的地方現(xiàn)在還如此;(2)唐崖土司城的地理位置及土壤結(jié)構(gòu)決定其不可能具有取水的隨意性(山勢的走向),因而不可能按照某種既定的規(guī)劃掘井而飲,這是基本的自然常識;(3)根據(jù)土家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生活品質(zhì),唐崖土司城周圍的水源也極為豐富,從生活需要的角度不需要有那么多的水井,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且還應(yīng)看到,唐崖土司城也不同于干旱地區(qū)有水源即掘為水井的自然地理條件,不需要即水而井;(4)土家族地區(qū)對于水井有眾多的信仰、禁忌,水井太多即不具有生活的自由性、自在性。加上唐崖土司城的居民應(yīng)基本為覃氏,井神祭祀也應(yīng)有統(tǒng)一的場所,以利于神權(quán)的統(tǒng)一。要之,根據(jù)我們對唐崖土司城自然地理與文化信仰的考察,唐崖土司城的水井只是適應(yīng)生活的自然常數(shù),不具備形成信仰意義的文化參數(shù)之條件。

      [1]王平.唐崖覃氏源流考[J].貴州民族研究,2001,(3).

      [2]王希輝,楊杰.唐崖土司覃氏世系及其征調(diào)述略[J].三峽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9,(5).

      [3]曾超.唐崖土司覃氏“蒙古人”疑議[A].唐崖土司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4.

      [4]覃太智.中華覃氏志·湖北卷[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

      [5]黃柏權(quán),李為,等.唐崖土司民間記憶及價值[A].唐崖土司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唐偉

      K281/288

      A

      1003-8477(2016)11-0193-06

      趙本綱(1982—),男,中南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胡凱(1952—),女,中南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教授,博導(dǎo)。

      湖南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新媒體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民眾認同研究”(2010YBA238)的階段性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高校育人過程中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研究”(XJK013CGD109)的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田氏玉皇大帝土司
      玉皇大帝來我家
      大鬧天宮
      An Ancient Story About Jade Emperor
      老鼠得了第一名
      “土司文化圈”的內(nèi)涵、特征與意義
      飾演昆劇《蝴蝶夢·說親回話》中田氏一角的感悟
      劇影月報(2019年3期)2019-11-14 03:41:51
      Fort Besieged
      烏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田氏紫荊
      關(guān)于貴州岑孔縣木召古城的再認識:兼論思州田氏土司治所之變遷
      固安县| 普兰店市| 铁岭县| 修武县| 牡丹江市| 铜鼓县| 彩票| 巴林左旗| 灌云县| 峨山| 资源县| 上虞市| 鲜城| 辽阳县| 长垣县| 河源市| 高碑店市| 景泰县| 富川| 南安市| 富蕴县| 舟曲县| 从江县| 太仓市| 清水河县| 旬阳县| 张掖市| 河源市| 额敏县| 辰溪县| 溧阳市| 阳春市| 泾川县| 井冈山市| 迭部县| 文山县| 上饶县| 马关县| 卢湾区| 绍兴县| 江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