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玲
如果用幾個詞來概括我目前的心態(tài),就是糾結、搖擺、痛苦。
曾經我是堅定的“自由發(fā)展主義者”,兒子上幼兒園時,周圍的家長紛紛投身“特長培訓”大潮,我自巋然不動:別的孩子在畫畫,他在玩;別的孩子在跳舞,他在玩;別的孩子在識字、練口算、學英語、背國學,他還在玩……那時,“瘋玩娃”是他獨有的外號。
第一次受到挫折,是兒子在上幼升小銜接班時。那時想上本區(qū)某重點小學就必須提前到銜接班進行“過渡”,我想著銜接班嘛,無非就是多識點字而已,結果課表發(fā)下來后嚇得我差點暈過去。課表中,除了識字閱讀、口算、英語、國學、音樂、美術、勞動等課目,還包括彩泥、鋼琴陪練、魔術、視唱練耳、右腦記憶訓練等課后班內容。當我委婉地表達出自己的驚訝后,年輕的女老師輕描淡寫地說:“這哪算‘魔鬼式學前訓練?班上的孩子幾乎都能輕松過關呢!”
兒子自然不能輕松過關,好在老師看我實在不在乎,也就讓兒子混著過了。兒子真正進了小學,我才發(fā)現(xiàn),當真是有“一步慢,步步慢”的感覺——由于很多孩子學前“搶跑”,一年級新生入學時“起點”不齊,老師只能根據(jù)班級里大部分學生的情況開展教學——兒子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齊刷刷落到最后。
自此,我開始瘋狂地幫兒子“補習”,每天放學后,花時間給兒子補拼音、口算、英文。好在小學低年級的內容相對簡單,不間斷地連續(xù)補習后,兒子的成績慢慢跟上了步伐。
但平靜的日子沒能持續(xù)多久。三年級時,老師很明確地對我們家長提出要求:“孩子讀三年級了,應該要學奧數(shù)了,這對將來擇校大有益處?!睕]多久,老師又“友情提示”:“有特長的孩子要抓緊參加考級及各種比賽?!痹俸髞恚质恰坝⒄Z風采大賽”“小學生作文大賽”“機器人大賽”“主持人大賽”……當我被許多要求、提示以及比賽包圍時,我驟然發(fā)現(xiàn),兒子竟比別的孩子落后了太多太多,而我,在一遍又一遍的“如果你還他一個童年,你就要欠他一個成年”中,再也沒法淡定自若。
于是,我猶豫又糾結地加入了培訓大軍中,結果真的是“一入侯門深似?!?。我們從此成天被包裹在各種迫不及待的比較、競爭中。我開始給兒子施壓,慢慢變得以“別人家的孩子”做標桿……
家里的氛圍慢慢變得緊張,最終矛盾激化——
兒子馬上小升初。為了拿到進入優(yōu)質中學的“通行證”——奧數(shù)比賽的獎項,我加大了砝碼要求兒子題海備戰(zhàn);為了實現(xiàn)“雙保險”,我給兒子報了單簧管的十級考試以及本市的藝術人才大賽,兒子每天必須練習一個小時;為了能評上“區(qū)三好”“區(qū)優(yōu)干”,我給兒子報了語文、英語課后加強班。
于是,兒子全天無休,周末也在匆匆趕路。終于,今年二十九的晚上,兒子和我發(fā)生了一場沖突,他撕碎了曲譜和奧數(shù)題庫,而我,史無前例地“啪”地一巴掌就打了過去!
事后,兒子哭了,我也哭了。當兒子抽抽噎噎地拿起筆時,我的心隨著那抽抽噎噎的啜泣聲一抽一抽地疼。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可我,已不知不覺地、被逼無奈地遠離了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