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我最喜歡吃的食物是家鄉(xiāng)特有的“天下第一粥”——“菜媽糊”。它的食材簡單,只有黃豆、胡蘿卜、青菜;制作過程也不復雜:將大豆浸泡半天左右,混合洗凈的胡蘿卜、青菜搗碎,最后將糊狀混合物加入適量的水,盛入電飯煲中熬熟即可。當然,熬好的“菜媽糊”僅是“原粥”,細心的媽媽總會為喜歡甜食的我在糊中加入芝麻、砂糖,讓它吃起來更為香甜。
“菜媽糊”“天下第一粥”的稱號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楚漢相爭時,劉邦曾避難于睢寧一戶人家,向主人討吃的。主人家正好煮著“菜媽糊”,便隨手舀了一大碗給劉邦。饑腸轆轆的劉邦狼吞虎咽地吃下后,覺得它的美味遠勝于那些山珍海味,成為皇帝后便賜了“菜媽糊”“天下第一粥”的美名!從此,“菜媽糊”便聲名遠播了。
(江蘇省睢寧縣官山中心小學三年級指導教師 朱向明)
馬晉陽:@陳利 和你不一樣,我是個土生土長的湖北佬,我的最愛卻是山西的豆角蒸面。從我名字中的這個“晉”字,你也許能猜到八九分——我的奶奶是個地地道道的山西人?!笆澜缑媸吃谥袊?,中國面食在山西。”這話一點兒不假。我是跟著奶奶長大的,為了讓我吃得健康,奶奶經常變著花樣地給我做各種面食。一道豆角蒸面看似簡單,可每次總要讓奶奶忙活半天。和面、醒面、揉面、搟面、切面,一道又一道工序,麻煩著哩!搟好的面條上還要抹油,才能和新鮮的豆角、辣椒一起上蒸鍋。這個最考驗手上的功夫:油抹少了,面條會粘連;抹太多,吃著又嫌油膩?!耙粋€山西人就是一個醋壇子。”奶奶說吃面沒有醋,就像人丟了魂兒。蒸好的面條拌上奶奶用醋調配的秘制醬料后馨香撲鼻、油而不膩、酸而不厭、嚼勁十足,讓我吃得停不下筷子。
(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實驗小學五年級 指導教師 王海蓉)
姜春祺:@馬晉陽@陳利 你們說的都是主食,來嘗嘗我們懷寧的小甜點——貢糕吧!它可是懷寧傳統名點,至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了,具有“薄如紙、捻如牌、白如雪、燃如燭”的特點。懷寧貢糕采用麻油、白糖、桂花、橘餅、核桃仁、青梅、紅綠絲等原料,經精炒、制粉、化糖、拌料、上芯、壓糕、潤潮、切片等近二十道工序制成。
貢糕是吉慶的象征,以前每逢過年時,家家戶戶的果盒里總會出現它雪白的身影。人們饋贈朋友時,貢糕也是最具懷寧特色的首選禮品??呻S著社會的發(fā)展,貢糕那傳統的口感很難吸引我們了,果盒里面的貢糕被新鮮的水果、昂貴的堅果和高檔的巧克力等取而代之,現在已經難覓它的蹤影了。真希望懷寧的貢糕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像自己的寓意一樣步步高升!
(安徽省懷寧縣馬廟中心學校五年級 指導教師 姜紅)
趙永軒:@姜春祺
說起小吃,就不能不提我們滄州的名吃——羊腸湯,那可是遠近聞名、婦孺皆愛呀!白白的湯汁、紅紅的血豆腐、淺灰色的羊腸、亮晶晶的粉條,再加上一些綠油油的香菜,一碗羊腸湯端上桌,便會立刻吸引住你的目光——哇,一幅絕妙的水墨畫出現在眼前了。夾一段羊腸放到嘴里,肉嫩嫩的,滿口都是香;喝一口湯汁,咸淡適中,羊腸的肉香融入其中,卻沒有一絲一毫的膻味;咬一口血豆腐,松松的,軟軟的,密密的“蜂窩”內早已灌滿了美味的湯汁。香濃可口的羊腸湯和香酥薄脆的燒餅,簡直就是絕配。無論是趕時間上班的工人,還是過路的行人,只要聞到羊湯的香味,都會情不自禁地深吸幾口香氣。有些禁不住誘惑的,就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喝上一碗。
這就是我們滄州的羊腸湯,堪稱人間美味。如果你有機會來滄州,我一定會請你吃個夠!
(河北省滄州市青縣樹人學校六年級 指導教師周紅霞)
司岳:@姜春祺@馬晉陽@陳利@趙永軒 我的最愛,你們一定都吃過,但是你們吃的不一定正宗。我們蘭州牛肉面是揚名世界的美食,它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即牛肉湯色清氣香,蘿卜片潔白純凈,辣椒油鮮紅漂浮,香菜、蒜苗新鮮翠綠。一碗濃香四溢的牛肉面,加上一點兒醋,抿一口湯,酸酸辣辣,鮮香關味,回味無窮。蘭州牛肉面不光配料有講究,主角——面條也是大有來頭。一份正宗的蘭州牛肉面,可以按照顧客的喜好,“定制”寬窄粗細:毛細、二細、三棱子、二柱子、韭葉、大寬……牛肉有嚼勁,面條筋道,蘿卜軟糯,再配上精美的涼菜、雞蛋,吃到嘴里,全身立刻暖暖的。怎么樣,你流口水了嗎?
(甘肅省蘭州市靜寧路小學四年級)
結語:美食美在滋味,美在蘊藏其間的情惑和回憶。那吃在嘴里、醉在舌尖、甜在心頭的是食物,是思念,是親情,是鄉(xiāng)愁,是我們身上不滅的烙印,是人生旅途中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