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娜 成荷萍(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
移動網絡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探析
董麗娜 成荷萍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全面發(fā)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當前正步入移動網絡時代,這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正視挑戰(zhàn),正本溯源,探究移動網絡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選擇,可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和造就濃厚的時代氛圍。
【關鍵詞】移動網絡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路徑探究
【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2.028
成荷萍,湖南女子學院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教授。
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社會的棟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祖國的未來屬于青年,重視青年就是重視未來。[1]重視和加強青年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手機和平板電腦為典型代表的移動終端實現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二合一,深受大學生群體的青睞和推崇,并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產生了深刻影響。認清移動網絡時代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所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做到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探究培育的路徑和方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造就濃厚的時代氛圍。
(一)多元思想文化交織動搖原有的主流價值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深刻劇變,利益格局的調整、社會階層的分化、思想文化的多元,特別是西方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涌入,加之移動網絡的無國界性和無準入門檻,一些對當下中國社會詆毀、抹黑和攻擊的言論,可以自由穿梭和隨意遨游,嚴重的沖擊著大學生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二)傳播媒介的多樣化弱化傳統的宣傳方式
信息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傳播技術的革新,新的傳播媒介不斷孕育而生,為新時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了新的媒介和平臺。尤其是移動網絡技術的革新,借助手機和平板電腦,通過微信、Q Q、微博、易信、陌陌、論壇、貼吧等,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散布傳播,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使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日漸多樣化,極大地弱化了傳統價值觀培育依靠板報、報紙、電視、廣播等宣傳方式,使得傳統的說教類宣傳教育方式更加呆板、單調和枯燥,說服力、吸引力和影響力下降。
(三)交互型溝通方式沖擊單向度的教育模式
移動網絡時代的到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最主要方式——“面面式,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度教育模式加速瓦解。作為受動者的大學生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接觸各種各樣的信息,不乏大量虛假歪曲的負面信息,并與其散播者和“粉絲”相互交流溝通,擺脫傳統灌輸式教育的大學生如同脫韁之野馬、斷線之風箏,自由馳騁飛翔,卻又難以駕馭自我,面對蜂擁而至的信息潮難以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成為徹底的受動者,交互型溝通方式極易動搖和改變大學生的價值觀。
(四)大學生群體特性亟待培育方法變革
大學生群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新生代力量和重要力量,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見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見證信息網絡尤其是移動網絡發(fā)展的大學生群體,多數為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盡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整體上呈現多元差異性,具體表現為:思想意識上崇尚自由個性、價值觀念上以自我為中心、生活方式上追求獨立個性、行為方式上易沖動。
(一)移動網絡應用帶來的弱點和缺陷
移動網絡本身并無好壞、優(yōu)劣之分,之所以能夠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在于移動網絡應用帶來的弱點和缺陷,最主要也是最大弱點和缺陷是可以規(guī)避、繞過和突破傳統互聯網的監(jiān)控,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數以萬億計的良莠不齊的、魚目混珠的,乃至淫穢色情信息和反動言論發(fā)送并充斥于移動網絡之中。再加上網絡的虛擬性和虛假性,也就很輕易地將大學生視覺蒙蔽,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面臨挑戰(zhàn)的首要原因。
(二)學生在信息傳播中地位的不對稱性
移動網絡深受大學生的厚愛,儼然成為他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殊不知他們并沒有主宰或主導移動網絡,相反甚至成為移動網絡的“玩偶”和“傀儡”,并左右著他們的價值觀。移動網絡作為暢通無阻的傳播載體和媒介,雖打破了受動體只能在特定的地點、既定的時間、明確的方式獲取信息、進行交流溝通的局面,但面對如“洪流般”、“海水般”的信息流,尤其是披著美麗外衣和隱匿很深的,大學生無論作為個體還是群體由于時間和精力、知識和經歷的有限和不足,難以真正辨別真?zhèn)巍⒑脡?、?yōu)劣、科學非科學、先進落后,致使“劣幣驅逐良幣”的出現,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三)學生核心價值觀處于塑型期易被裹挾
正處于青春期走向成熟期的大學生,其身體成長、生理機能、心理健康逐漸走向成熟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和定型的關鍵時期。此階段大學生由于知識結構不夠全面、社會實踐不夠豐富、辨識能力不夠堅定,其思想意識尚未定型,雖有較明確的傾向,但仍搖擺不定,易被左右和裹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沒有完全確立。
(四)西方資本主義敵對勢力對中國的滲透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憑借在網絡技術上的優(yōu)勢,推行網絡文化霸權,借助先進的傳播技術,尤其是近幾年借助移動網絡,大肆兜售和宣揚憲政民主、普世價值、自由人權和新聞言論自由,使得容易接觸和熱衷移動網絡的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影響和煽動,阻礙著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解決,正如馬克思所指出:“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2]
(一)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滿足大學生的個體性和群體性需要
隨著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被大學生普遍接受和廣泛使用,已不能單純依靠傳統單一的“以課堂為中心,輔之以課外教育”的理論灌輸來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對此,必須從大學生身心發(fā)展和受教育規(guī)律及現實環(huán)境出發(fā),既考慮大學生的群體特性,又兼顧個體差異性,在保持和發(fā)揚傳統培育優(yōu)勢基礎上,充分利用移動網絡所承載的微信、QQ、微博、易信等APP和論壇、貼吧及新聞等傳播媒介,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實現“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實現教師與學生交互型交流溝通,從而以更親民化、形象化、生動化、生活化的方式,引領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二)以學生話語體系,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共建共享平臺
目前,各高校已認識到了移動網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產生的影響,特別是挑戰(zhàn),紛紛利用有限的力量和資源,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探索新的方式和方法,加快培育步伐。尤其是以學生為本,圍繞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創(chuàng)設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培育方式,首要的是利用移動網絡技術終端設備,以學生話語體系為中心,通過收集和選取學生愛聽愛說的話語資源和文字資源,杜絕大而空的官話、套話、空話,用圖文聲像合一的傳播載體,擴大傳播能力,創(chuàng)建網絡亞文化、亞文化共同體、亞傳播圈使之相互作用,處在同齡期的大學生能夠自發(fā)自覺的接受,一定程度上能夠自覺實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要想發(fā)揮真正的作用,產生更大的影響,依靠每一高校自身是不行的,必須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通過網絡技術,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共建共享平臺,實現網絡教育的拓撲,在平臺上共享信息資源、共享案例,共同矯正、共同引導學生,使集隱秘性與開放性、虛擬性與實體性于一體的共建共享平臺,更好地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三)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建設,挖掘典型榜樣發(fā)揮正能量
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提升的關鍵之一,也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則一以貫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重中之重是以校園文化活動這一行之有效的實施載體和方式方法,通過優(yōu)秀高雅的校園文化,尤其是注重發(fā)現和依靠典型事例和榜樣,各高??梢罁陨淼膶嶋H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借助移動網絡加大宣傳和傳播力度,占領校園陣地,增強校園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實現對大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動的傳播和熏染,真正發(fā)揮移動網絡的政治宣教和“營銷”功能,使之內化為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
(四)借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
木無本則枯,水無源則竭。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精神沃土,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滋養(yǎng)。馬克思指出:“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保?]移動網絡時代,必須借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核和優(yōu)良道德傳統,如:民本思想、仁愛思想、大同社會觀念、國家民族義利觀、誠實守信等,恰好可以矯正和彌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信息網絡發(fā)展所導致的問題,通過千百年來傳承和頌揚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理念,對處于塑型期和發(fā)展期的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內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養(yǎng),增強駕馭移動網絡時代的能力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者。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具有過硬的專業(yè)能力,而且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不斷適應變化發(fā)展的教育能力。移動網絡時代對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須使自己成為學習型的教育者,提升媒介素養(yǎng),加強對傳播媒介的學習,練就一身能熟練駕馭和應用信息網絡和傳播媒介的本領,增強駕馭移動網絡時代的能力,更好地引導和教育大學生成長成才,從而打造一支強能力、高水平、高素質的新型傳播隊伍,使高校教育工作者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精神導師和心靈培育師。
(六)加強國家的網絡監(jiān)管和宣傳,打贏“無硝煙”的反滲透戰(zhàn)爭
移動網絡如同理論一經被人民群眾所掌握就會產生巨大影響一樣,已滲透到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影響尤甚。移動網絡將成為敵對勢力進行滲透、演變和顛覆中國的重要陣地,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對此,國家必須加強通過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等,堅決打擊“大V”,清理不健康信息,使移動網絡成為“凈土”,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提供健康的網絡平臺。因此,在移動網絡時代,要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牢牢鞏固思想陣地,打贏這場“無硝煙”的反滲透戰(zhàn)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致全國青聯十二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六大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5-7-25(1).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3.
(責任編輯:許燁)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293(2016)02-0094-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女子學院思政項目:“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與實踐”(HNNZXYSZ2014YB05);湖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建設項目:“運用主題班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14SF0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董麗娜,湖南女子學院會計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