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玲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基于受限搭配漣漪效應的大學英語作文批改策略探究
黃曉玲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武漢430205)
寫作能力是大學英語學習者英語產出能力最有信度的表征,也是其詞匯習得廣度與深度的真實呈現。受限搭配能在英語詞匯及句型練習中將自由搭配和固定搭配,組合維度的穩(wěn)定性與聚合維度的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習者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理據性和延展性,進而實質性地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升。
受限搭配;漣漪效應;大學英語寫作;批改策略
近年來,大學英語陸續(xù)與“費時低效”,“最令大學生失望的課程之一”,“群體倦怠”等表達式關聯起來,課程設置飽受爭議、提質增效舉步維艱。首先,大學英語與中學英語在教學強度上的錯位、在銜接上的不到位以及在教材與目標上的不夠適配使其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越發(fā)激烈的國際競爭迫使國家語言戰(zhàn)略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大學英語所處的語言學習特定階段的效率特征無法滿足浮躁的社會心態(tài)對其賦予的期望。因此,當前語境中的內外因素讓大學英語課程設計者、教師、學生以及相應的評估管理者感到困惑、無所適從、甚至有些病急亂投醫(yī)的征兆。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雖然直接關系到大學英語學習者語言產出能力最本真、最綜合的體現,卻一直沒能受到足夠的重視,其處境自然更加尷尬。一方面,高等教育改革持續(xù)地向深水區(qū)挺進,內涵式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培養(yǎng)被提到了歷史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以立體式課程開發(fā)和減少大學英語課時為硬性指標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在大課堂、少課時的種種改革方案中,大學英語的課程屬性所對應的相關要求始終被管理者的強勢意志所壓制。在集體主義及和諧取向的博弈中,精雕細刻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成本必然讓教師們望而卻步。即便有慕課、微課等救急措施,以及網上自主學習系統(tǒng),批改網、iWrite等智能批改平臺作為支撐,在沒有實質性地改進作文批改思路和提高作文批改的信度與效度之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還是只能隔靴搔癢、隔山打牛。
搭配是語言由詞到句所必須遵循的語言規(guī)則的外在體現形式,是大學英語學習者語言表達必須具備的關鍵知識,也是其表達能力在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兩個維度的真實表征。搭配知識豐富才能有效地提高詞塊化程度和公式化表達的熟練程度,進而帶動詞匯深度習得的實質性推進,并隨之提高口語和寫作的時效。搭配知識缺位,學習者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組織外語詞匯,在組合每一個表達式時由于選擇和優(yōu)化等方面都缺乏理據,必然導致費時低效,而且表達不地道。
搭配可分為自由搭配、固定搭配和受限搭配。自由搭配是按語法規(guī)則構建的可拆分、替換的詞語組合,其意義由各構成部分的意義相加而成。固定搭配的各構成部分是依照文化積淀組合而成,一般不可拆分、不可替代,其整體意義與各成分的字面意義無直接關系。受限搭配是介于自由搭配和固定搭配之間的一種半固定的詞語組合形式。
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巨大影響下,英語表達對中國人而言只能是帶著鐐銬的舞蹈。因此,受限搭配既是學習者最難把握的部分,又是最能體現外語學習過程精髓的部分。大學英語學習者的非英語專業(yè)屬性決定了英語在其學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工具性、通識性、基礎性等特征。這種重要且難度大而又不能過度投入的課程必然在學習時效上被強加更高的要求。搭配能力是大學英語學習者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支撐點。大學英語學習者必須很好地把握搭配學習的技巧才能在學習時效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漣漪效應又被稱為模仿效應,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杰考白·庫寧(JacobKounit)將一個群體的人見到有人破壞規(guī)則而其行為未被及時處理時會自發(fā)地進行模仿這一現象與向平靜的湖水里扔石頭泛起的水波紋進行類比得出的定義。
固定搭配因其不可分解而高度詞塊化,其學習過程只能是記憶和高頻使用。自由搭配不必過多地關注約束性,只要在普適性語法框架下組合即可。只有受限搭配,既要考慮個性化的約束性,又要考慮普適性框架下的靈活性。它就像以固定和自由為兩端的連續(xù)統(tǒng)的中間部分,其使用中的不規(guī)范性很難判斷,因此是語言學習中最難把握卻又最有價值的部分。
中英文化的顯著差異導致學習者在搭配的使用上不自覺地與母語關聯起來。英語中那些與中文字面適配度高的搭配形式往往能給大學英語學習者以親切感,因而備受推崇。喜愛固定搭配和自由搭配中的高適配形式無可厚非,但是在受限搭配方面就必須特別謹慎了,因為字面高度適配的取向正是以犧牲目標語的地道性為代價的,也是最能引起漣漪效應的。尤其是在長期英語學習的壓力下,那些高度適配的表達式會不脛而走,一夜爆紅。
大學英語作文批改難度在于體量大、差異性突出,只有借助批改網、iwrite等才能實現及時反饋。由于軟件開發(fā)與人工語言智能研究方面的局限性,當前的智能化批改平臺只是對詞匯、搭配和句式的使用頻率進行了反饋,還沒能對搭配自身的屬性及其變體進行差異性地解析。因此,要實質性地提高學習者的寫作能力,大學英語作文批改環(huán)節(jié)還得針對受限搭配的特殊性單獨進行反饋,尤其是針對那些在可以互相交流批改的平臺上進行作文的學習者們。
如何做好上述針對性的批改呢?首先,要分別標記出作文中搭配的屬性,即標明其屬于固定搭配、受限搭配和自由搭配中的哪一類。其次,要對受限搭配的變化形式和范圍加以解釋和限定,使大學英語學習者在受限搭配的使用中做到心里有譜。第三,以受限搭配為橋梁,將相關的固定搭配、自由搭配加以總結呈現,以便作者修改時參考,從而真正實現寫中學、及時學、現學現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針對受限搭配中那些字面上與中文適配度高的表達式進行語用、語意方面的分析,盡可能地正確引導學習者的學習、應用過程,實現規(guī)范性、地道性與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的有機統(tǒng)一,從而有效地避免不規(guī)范表達的漣漪效應。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課時分配少,任務卻很艱巨,需要在提高實效方面下大力氣。當前的的讀寫譯課程無法為教師們在課堂上提供寫作教學所必須的時間,只能通過延伸課堂來彌補。在智能化批改平臺的支撐下,教師們應該以搭配能力的培養(yǎng)為抓手,充分發(fā)揮批改反饋的引領作用和反撥作用,從源頭上防范不規(guī)范表達的漣漪效應,既為學習者積累和學習知識提供方便,又為其反思和發(fā)現問題提供借鑒和支持。
[1]劉繁.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面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11).
[2]解連峰.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4).
[3]王萍.英漢短語結構受限搭配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5).